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对天方教与十字教,万不可允许其在大明传播。这两教均是尊崇同一神之教,不同地方的信众联系密切,若是有人信了这二




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汉洲局势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么说,连上天都在保佑大明的诸位藩王了”允熥说道。

    “确实如此,若不是上天保佑,怎会忽然发生一场瘟疫可见必定是上天保佑。由此可见,汉洲土人所信奉之神确为中原上古信奉之神的变化,汉洲土人也确实是殷商败亡时东迁之人的后代,不然当他们要对再次来到汉洲大陆的汉人不利时,为何神明会降罪于他们”允炆说道。

    允炆说的是这些年北汉洲大陆局势紧张,但被神奇的化解之事。来到汉洲大陆的人,不论是自愿跟随几位藩王前来的将士,还是后来被流放过来的人,基本上是没有好人的;又因为他们几乎不可能离开汉洲大陆,所以所有来到汉洲大陆的汉人或和人或越人或其他民族,都穷凶极恶地要钱,金山附近还好些,其他地方如果不是几位藩王严密管束,来到汉洲大陆的东方人早就和当地土人发生剧烈冲突了。

    但即使有藩王严格管束,东方人与当地土人的关系仍然越来越紧张。官员们肆意征发臣服的部族的土人出劳役,采挖金银矿,修筑城池。征发劳役也就罢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官员们完全不吝惜土人的性命,对征发来的土人照死了使唤,死亡率极高,但又没有多少抚恤。再加上平日里征粮很重,东方商人对土人坑蒙拐骗,土人对藩王的政权越来越不满。所谓汉洲大陆土人是‘殷商败亡时东迁之人的后代’的宣传也没人信了。

    渐渐的,武装冲突越来越多,还有许多被强征来的土人矿工与部族其他人里应外合攻陷矿场,残忍杀死东方人监工,夺走监工的武器的重大事件!

    听闻有矿场被夺取后,允炆、朱桢与朱柏详加调查,发现了官员们的种种做法,马上开始整顿,至少有一成官员被下了大狱以后要做最苦最累的活儿,三成官员被贬,还有许多官员受到严厉训斥。他们又派人出使土人部族,向他们解释缘故。

    有些部族接受了解释,但许多部族已经不相信他们了,坚决不再臣服于三位藩王,甚至要联合起来将他们赶走。

    三位藩王非常紧张。这些年随着东方人与土人的不断接触,土人已经进步了许多,尤其是在军事上,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弓弩,学会



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为晚辈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允熥又问了问他们在治理封地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事情,允炆一一作答,而且还对当时自己与朱桢、朱柏等人的做法进行点评,评价其中的不足之处。允熥听了好一会儿,忽然侧身对文圻与文垠说道:“这些都是你们六叔祖、十二叔祖与二伯治理封地的经验,你们以后前往汉洲大陆就藩后,遵循他们的经验,必定能够事半功倍。”

    “是,父亲,儿子一定向六叔祖、十二叔祖与二伯学习。”文圻与文垠答应道。

    允熥点点头。汉洲大陆是十分富饶之土,也是王霸之基业,他封给两个儿子的又是最有可能发展出强大国家的地方,他相信,在他两个儿子及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带领下,会守住这片基业,建立强大的国家。

    他正要再说什么,这时昀芷笑道:“二哥,三哥,已经到了青州府城,现下天色也不早了,今晚还是在青州府城歇息一晚。这会儿先下车,待安顿好了你们再聊吧。”

    “都已经到了青州府”允熥道:“马车怎么走的这样快都快赶上有轨马车了。”

    “这是因为道路太平整了,而且拉车的马也都是最好的马,自然就快。不过速度还是比不上有轨马车的。”昀芷又道。

    听到昀芷的话,允熥本想说什么,但并未说出来。他在侍卫的保护下走进青州府城,早已得知陛下近日会途径青州府的知府、府同知早就做好了准备,这时匆忙赶到城门处迎接皇帝陛下。待行礼过后与他们说了几句话,嘱咐他们万万不要因自己来到青州府而惊扰百姓,之后就让他们退下了。

    晚上一行人下榻在原齐王府里。十九年前的路谢之乱王府内部的景致损坏严重,但这座府邸修建的十分结实,等辽王三卫



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
    “印度的情形三哥指的是哪些”昀芷反问道。

    “与你们刚刚抵达印度时相比,印度这些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允熥又道。

    “若说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可多了。”昀芷道:“首先自然是建立了三个总督府,又在总督府下设立了地方官府。不过即使过了五年,大明在印度的统治仍然很薄弱,除少数城池外,大多数地方的官府都是由地方上推举,总督府任命。这样得来的地方官当然不会完全听从总督府的话,若是某一地有两三个家势相当的高门大户相争还好,总督府还能利用几个家族的矛盾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若是某一地一家独大,那这一地完全就是这个家族的封地,对于总督府也是阳奉阴违,除了定下的赋税和劳役,几乎什么都不愿服从总督府。有一次军队从某一个县过境,要官府支应粮草,官府竟然只免费给天兵供应,橙营竟然要收钱。”

    “橙营”允熥疑惑地问道。

    “橙营是我们对以当地人为主的军队的称呼,因当地人多信婆罗门教,而婆罗门教崇尚橙色而得名。”昀芷解释道。

    “后来对这一家如何处置的”允熥又道。

    “当时我与无忌隐忍未发,等到这一家族又犯下另一个错误,而且是总督府已经明文说过绝不能触犯的错误后,我亲自带兵将这一家铲除了。”说起这件事,昀芷仍然感觉心头畅快。

    但她随即又有些沮丧的说道:“但即使铲除了这一家,地方官府收敛了一些,但仍然阳奉阴违。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高门大户都消灭,那样就彻底乱了,一分钱的税也别想收上来。”

    “这也是难免的。”允熥说道。这可不是随意出言安慰,他就是这么想的。在一个实行了至少两千年以宗教为核心的分权制度的地方,想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不,三代人都不一定够。汉代从汉高祖立国,到汉武帝基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可是过了四代人。

    而且,允熥也不需要他们在印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昀芷,你们在印度,不需从当地的高门大户收束权力,也不需能够从民间得到多少劳役,赋税只需足够总督府与军队的开销便好。你们所要做的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印度更好的成为大明的殖民地。”允熥解释了一下殖民地的含义,继续说道:“为了让印度更好的成为殖民地,需要修建良好的道路,需要修建轨道,需要疏通河道,需要让当地人不敢敲诈勒索汉人商户,需要维持社会秩序。其他的,都不需要做。”

    “以后,朝廷还会逐渐攻灭南印度的番国,也在当地设立总督府治理地方。南印度与北印度一样,都是当做殖民地看待。”

    “殖民地”如同当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文垣一样,昀芷一时也难以接受。与西方不同,大明传统上不存在殖民地的概念,只要为朝廷纳粮当差,朝廷就不会对不同地方的百姓区别对待。这和土司还不一样,土司拥有自己封地的全部权利,位置世袭,所有官员也都是自己任命,对朝廷承担的义务只是助战,以及以整个土司为单位向朝廷交税;但殖民地的官员则由宗主国任命,税收也是收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商户头上。

    “只能这样做。”允熥又将当初对文垣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最后说道:“这些话早就想对你说,只是写在心里又怕说不清楚,所以等你这次回国后才对你说。”

    “三哥,你当初下令对汉人、印度人实行不同的政策,汉印分治,是否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印度成为殖民地”沉默半晌后,昀芷问道。

    “确实如此。”允熥坦然承认。“若是放任迁移到印度的汉人与当地人融合,要不了两代他们就会成为当地的婆罗门或刹帝利种姓的婆罗门教徒,施政也会偏向当地,还怎么把他们当做统治印度的基石只有分而治之,才能让他们能够被信任。”

    “我明白了。”昀芷说道:“我以后会按照殖民地的要求,建设印度。也会将此事告诉秦松与沐昂。对了,三哥,秦松与沐昂,三哥以后打算如何安排他们”

    “怎么安排秦松与沐昂”允熥愣了一下,说道:“你指的是印度的总督如何任免吧。”

    “是妹妹话说的不清楚,妹妹就是这个意思。”昀芷忙道。

    “为兄当时也是头一次设立总督府统辖占领的海外之土,不知如何安排才好,这二年才逐渐有些心得,又结合拂菻国家的先例,定下了总督府的官制。”

    “首先,总督权力很大,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但不掌有法律之权,另由朝廷派人担任。总督三年一任,最多连续担任两任,任期截止与下一任总督交接后必须立



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贤彩
    “那就等到了天津再说,妹妹不急。”昀芷笑着答应一句。

    这时有下人来报,说晚膳已经预备好了。允熥与昀芷也不再说话,起身前去用膳。

    用晚膳的时候,允熥见到了贤彩。允熥看了她几眼,见她她眼睛红红的,也不说话,只是低头吃饭。旁人见状也不好与她说什么,只有和她要好的昀芷低声说了几句话,但贤彩也只是轻声答应几句,没有多说,昀芷只能住了口。她很快吃完了饭,离开餐桌返回自己今晚的歇息之处。

    也不知是有意是无意,虽然装饰完全不同,但分给她的屋子分明就是多年前她所住的闺房。贤彩走进屋子前在外墙边蹲下身,伸手摸了一下墙角,脸上忽然浮现出笑容,仿佛想起了什么十分有趣的事情,但表情很快又暗淡下来。“逝去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她轻声说了一句,站了起来。身后的侍女对她的动作十分不解,但并未说什么。

    她走进屋子,在床沿坐下,回想今日见到自己父亲的情形。想到十多年不见,父亲的双鬓已经斑白,眼睛也变得有些浑浊,忍不住眼眶又有些湿润。但她刚开始回想,侍女忽然走进来,声音有些颤抖也有些惊奇的通报道:“夫人,皇上想要见你。”

    “请陛下进来。”贤彩对于允熥前来见她并不惊讶,但对于他这时就来有些不解,但也不能将大明的皇帝拒之门外,忙一边擦擦眼角,一边吩咐道。

    允熥很快走了进来,见到正在穿外衣的贤彩,笑着说道:“咱们是堂兄妹,是一家人,见面不必非要穿的十分齐整。而且你身为郡主,岂能自己做这样的事情,应当让侍女服侍你才对。”

    “妹妹在西南翻山越岭前往某个部族的时候,只能自己一人穿衣吃饭,都习惯了。”贤彩将外衣穿好,说道。

    “这可不一样。为兄若是微服出巡,也不会带着宦官或宫女,穿衣自然也是自己穿;但在宫里就由着下人服侍。现下又不是你在西南翻山越岭,就应当由下人服侍穿衣。”允熥道。

    “妹妹怕被服侍习惯了,以后再在偏远地方行走不习惯。”贤彩说了一句,马上转换话题:“皇兄,今日来找妹妹,有何事”

    “一来,是想问一问七叔现下的情形如何。”允熥也直截了当的说起了自己的目的。“当年七叔虐待驻地附近百姓,还引发了路谢之乱,我当然对他没有好印象。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再大的怨恨也淡了,何况这十九年来七叔在青州的所作所为已经挽回了他自己过去的名声,我早已不怨恨他了。”

    “七叔这些年一直住在佛寺里,平素也不吃肉,年纪又大了,身体未必受得了,所以我关心他现下如何。自然,虽然我已不再怨恨他,但关心他也不仅仅是出于亲情,而是因为他身体健康的活着有用。”

    允熥的话非常诚实,一点不虚假。贤彩不是小女孩了,在西南的十九年经历也让她见



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
    “西南的土司部族倒还安分。他们对朝廷谈不上有多忠心,但也不敢惹事,蜀王叔或岷王叔、西南几省的都司征调他们打仗也不敢不从,税赋也按时缴纳。”

    “皇兄,其实你不必担心西南的部族。这些部族管事的人都很识时务,现下大明屡屡出兵海外,每战必胜,只要大明一直保持这样战无不胜的情形,西南的部族除非忍无可忍,不然绝不会叛变。”

    “而且西南的部族也不是首领的一言堂,人越少的部族首领的权力越小,大事都要整个部族的男人一起商量。现下大明对这些部族还算不错,虽然征税调兵,但税额不大,调兵虽不容拒绝,但战后的封赏不少;由于许多医生派到各个部族,又帮着当地人免收奸商的盘剥,大多数人对朝廷还算满意,即使首领想鼓动造反也不容易。”昀芷说道。

    “这些我都知晓。”允熥道。

    “既然知晓,还问妹妹做什么”贤彩道。

    听到她的问话,允熥不大高兴,但面上没有显露出来,又道:“我其实想问,西南地方可适合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贤彩愣了一下,随即问道:“皇兄下定决心要推行改土归流了”

    “我自然是想改土归流,但若是时机并不成熟,不会推行。”允熥道。改土归流可以极大的增强朝廷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能够征召更多的百姓服徭役,能够收取更多的税赋,能够有更多的人投入工商,他当然想要推行改土归流。

    但凡事都有一个成本,若是推行改土归流的成本太高,他就会放弃。不说各部族首领定然是反对改土归流的,就算是普通人,在这种制度下已经生活了至少一千年,对于改土归流也未必支持。若是大多数部族众志成城反对改土归流,与朝廷敌对,成本就会高到吓人,甚至足以将朝廷拖垮。

    西南地区山高林密,野兽横行,对于当地人来说闭着眼睛都能走的路,大明的军队光是行军就可能折损不少人,若是再算上当地人防不胜防的偷袭,将会折损的人手根本难以计算。即使费尽周折到了部族的村寨,也不意味着战争就结束了,当地人会撤退到森林中继续坚持抵抗。西南气候湿润,即使是冬天人也能在野外生存,还能从森林中获取食物,可以长期坚持抵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在台湾消灭三百人的土著反抗军就调集了四千士兵,伤亡两百多,耗时半年,消耗许多物资。日本在有飞机大炮等现代化武器的情况下损耗还这样大,允熥并不认为大明军队能比二十世纪的日本人表现更好。只要西南地区有一百个部族反抗,平均每个部族有一千人,这就是十万人,大明将士的伤亡会有数万,消耗的钱粮更是难以预估,允熥无法接受这样的损失,他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皇兄,除非皇兄愿意将这些年从汉洲大陆得来的金银都耗尽,不然不要琢磨改土归流之事。”贤彩非常果断的同允熥说道。

    “西南的土司部族这样反对改土归流么”允熥略有些惊讶。

    “皇兄,在妹妹看来,改土归流本来就不合算。”贤彩说道:“西南看着面积很大,部



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与山海关往事
    说完推恩令之事,允熥又与贤彩说了一会儿西南的局势。岷王朱楩通过种种手段,吞并了阿萨姆地区的阿洪国,又完全控制了若开国,但仍然没能控制孟养土司。孟养与岷藩的纠缠太深了,不要说朱楩不愿对待孟养太强硬,就算他想要强硬对待孟养都很难办到。这使得朱楩的地盘到现在为止仍然被分成两块。

    允熥听了也只是点点头,没说什么。既然将滇西与后世缅甸这一代封给了朱楩,遇到麻烦当然要他自己解决,只要不闹出大乱子,允熥不会出手。‘将推恩令之事写信告诉朱楩罢了。’

    说过此事,时候已经不早了,允熥也没有其他事情要与贤彩商议,道了晚安后回去休息。

    第二日又在青州城待了一日,敏儿等人去拜见了大名鼎鼎的七叔祖,但亲眼见到他后却略有些失望。朱榑确实有高僧的样子,但也仅仅是高僧的样子,并不比她们往常见过的其他高僧更宝相庄严。她们在明道寺内略待了待,与朱榑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没有多逗留。朱榑当然也看出了她们有些失望,但并不在意。

    下一日一行人离开青州,继续北上。途径临淄、新城、青城、武定州、乐陵、南皮、沧州、青县等县来到天津市舶司。

    文垣已经在天津等了几日。允熥北巡前再次安排文垣来到天津市舶司。熙瑶自然不愿意长子离开京城,何况皇帝、储君同时离京也不合规矩。不过允熥执意如此,熙瑶与大臣也阻拦不住。
1...477478479480481...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