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原本是想迁移到各省填补迁走的汉人空缺的,可没想过给你们。既然没想给你们,又岂会与你们说”允笑道。

    朱松与朱允说的,是从汉洲大陆迁移土人至中原之事。允一来是为了加快消化南洋、稳固藩国统治,二来也是降低汉洲大陆的土人比例,三来也为了提高汉洲土人的利用效率,所以与允商量从汉洲运送土人来到中原,再分给南洋的藩国。

    可前些日子允与文垣说起关东英永二藩的处置后,文垣同他说起:“父亲,虽无法流放更多汉人至英永二藩,但可以将汉洲土人交给这二藩啊而且许多汉洲土人生活在北边寒冷之地,将他们送到南洋多半受不得当地的气候,恐怕会有许多人死去;反而将他们送到关东更好些。所以,儿子以为应当将一些汉洲土人送到关东,交给英王叔祖与四叔。”

    “为父忘了。”允当时笑道:“汉洲土人确实可以分几个给英王与永王。”他又对文垣说道:“前两日为父与他们二人说话,你也在一旁,怎么当时不说”

    “父亲正与叔祖、四叔说话,岂有儿子插嘴的余地等父亲与叔祖、四叔的话说完了,又到了午时要用膳的时候,儿子也没空说。”文垣道:“儿子本想在用膳前与父亲说,但父亲说起用三代人彻底征服南洋,儿子心中想的尽是父亲那时说的话,又将此事忘了。今日儿子才消化了父亲当时的话,与父亲说起这件事。”

    允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之后就是将此事告诉朱松和朱允。但为了在分配汉洲土人这件事上不显得厚此薄彼,允耍了个花招,装作要将汉洲土人全部留在中原各省,而且在与文垣谈论此事时故意被朱松和朱允听到。朱松和朱允果然上钩,要求分给他们一些汉洲土人。允装作为难的样子,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才答应他们。

    “皇兄,可说好了,每年给二十叔半成汉洲土人,给弟弟半成。”朱允又道。

    “你放心,我答应的事情,绝不会反悔。你何时见过我反悔”允看向朱松与朱允。

    “是我说错了。”允忙赔笑道。

    “官家,对能让轨道运送货物更多的东西我越来越好奇,那到底是什么”朱松说道。

    “都已经到了江浦,下午就能抵达京城,这一日半日的,何必着急”允道。

    “越是快要到了京城,我越是好奇。”朱松道:“既然只差一日半日了,又有什么不能说的”

    “你没见到实物,未必相信,还是让你见到实物为好。”允又道。

    朱松还要再说,但见允的表情有些奇怪,担心惹他生气,也不敢再问,只能将疑问憋在心里。

    船很快到了京城码头。一行人下了船,前往皇宫,一起用了晚膳又闲聊一会儿,朱松、宝庆、允离开皇宫前往京城的府邸歇息。

    等他们离开皇宫后,允马上询问熙瑶几句话,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松了口气,说道:“幸好已经成功,不然这次可就丢脸了。”

    “什么丢脸了”敏儿听到后半句话,好奇地问道。

    允看了女儿一眼,之后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也有自己的府邸了,怎么不回府住要留在宫里”

    “怎么,爹爹不想让女儿住在宫里了爹爹不喜欢女儿了”敏儿马上说道:“就算爹爹不想女儿住在宫里,爹爹不喜欢女儿了,还有娘亲呢,娘亲一定不会不喜欢女儿,也不会赶女儿走!”

    “哪有这样的事!”允马上补救。“我只是有些好奇而已,可不是不喜欢敏儿了,更不会赶你出宫!”

    允安慰了好一会儿,才让敏儿转怒为喜,不再生他的气。‘真不应该为了转移话题随口说这样的话,还不如告诉敏儿实话呢。’他不由得在心里想着。

    ‘适才一瞧就是爹爹为了转移话题随口说的,不过好容易有这么一个让爹爹哄我开心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至于当时爹爹不想与我说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并不要紧。’敏儿想着。

    当夜允歇息在坤宁宫。第二日一早下了朝,允派人将文垣与敏儿叫来,吩咐了敏儿几句让她先行出宫,自己带着文垣会合了朱松、允与昀芷,向城外走去。

    不多时,他们来到城外一处地方。朱允抬头看去,就见到前面是一个院子,被围墙遮挡住。这个院子极大,围墙极长,一眼望不到边。

    这时又从院子里传来“轰隆隆”的响声,朱允侧头问道:“皇兄,这里是研究新式火器之地虽然若是能研究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成本也




第1812章 与商人共天下?
    火车的巨大用处确实不用允多说,仅凭朱松与朱允一开始目瞪口呆,回过神后表情复杂的脸就能明白。他们最先想到的,并不是在民间的用途,而是在军事上的用途。拥有运输能力是有轨马车数十倍的火车后,国家就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一支军队和他们需要的粮草兵器运送到任何修建了轨道的地方,这除了代表国家能够更快应对对外战争以及平定国内叛乱,还代表着国家能够增强对于土地平坦的边疆地区的控制,比如关东。这样一来,册封在关东的英永二藩,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会不会在轨道修建完毕之后被撤藩

    但他们仔细一想,又觉得应当不会如此。是允特意将他们从山海关带到京城的,若是要废除英永二藩,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现在就撤销二藩虽然他们已经有些年没见过允了,但也不觉得允会做这样的事情,尤其是之前与他们议论过好一阵如何治理藩国后。

    朱松按捺下忐忑的心情,回过头与允说道:“世间竟然能出现这样的运输之物,若是不来京城,我们不仅见不到,甚至都不可能想象出世间还有这样的东西。”

    “是啊,想都想不到。”允也说道:“格致院竟然有人能研究出这样的东西。”

    “这就是我设立格致院的缘故,也是我宁愿被许多官员上奏折或私下里说靡费粮饷也要坚决支持格致院的人研究的原因。”允自己倒是没想太多。“未来几百年,科学的进步会超过任何人的想象,无数只存在于神话中的物什会被研究出来,成为普通人都能使用的东西。通过科学研究,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武器出现,这将极大改变战场的形态;会有越来越多更先进的机械出现,极大改变工商业的样子;会有无数更加好用的日用之物出现,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科学研究水平,也将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准之一。”

    说到这里,允回想起了后世的那些东西。不论是用于战争的飞机、火箭,用于工业的流水生产线、自动机器人,用于传递信息的电报、电话,以及走入千家万户的抽水马桶、燃气灶、热水器,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些东西,他这辈子不可能再次见到,但他要让大明子民,在这个时空,成为全世界最早用到这些东西的人。

    朱松与朱允并不相信允的这番话,不过他们也不会出言反驳。允也知道他们不会相信,他只是忽然想抒发一下感慨而已。“我说着最后这段话姑且不论,你们都相信火车与有轨马车相比能运送数十倍的货物了吧修建轨道,对促进英永二藩的发展用处极大了吧”允道。

    “我们回去后就着人修建轨道。”朱松与朱允马上说道。不过朱松顿了顿,又道:“今后,这轨道都要用全铁修建”因为院子里的轨道都是用纯铁建的,所以他有此一问。

    “不,仍然用铁皮包木。”允道。在大多数百姓仍然不富裕的情况下,修建全铁轨道等于引诱百姓来盗。即使大明百姓随着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又有价格低廉的农具和牲口可以买,比过去富裕了些,但小农经济脆弱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只不过由从前连续两年土地歉收就会破产,变成了连续三年土地歉收‘才会’破产。对于很多人来说,几百斤的铁足够豁出命了。所以暂时仍然不能修建全铁轨道。

    朱松松了口气。他不仅担心偷盗,还担心封地的财政能不能承担得起。按照惯例,在藩国境内兴建公共设施,朝廷出一部分钱,藩国出一部分钱。英藩虽然也发现了一些金矿,但为了征服关东的部族开销也很大,剩下的钱未必买得起修建轨道的铁。但既然仍修建铁皮包木的轨道,就不用担心了。

    “官家,张学熙研究出如此有用的东西,应当重赏他才是。”松了口气的朱松注意到身上黑漆漆的张学熙,想起他是允的女婿,决定送一个顺水人情。

    “是啊皇兄,学熙研究出火车,足以堪比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必须重赏。”允也说道。

    “既然你们都这样说,那我不赏都不成了。”允笑着对张学熙说道:“学熙,听朕口谕。”

    “格致院主簿张学熙,……,加爱卿正四品佥都御史衔,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至于爵位,按照功劳本该加封爱卿男爵,但之前你与广陵成婚时并未按照惯例提升你的爵位,这次一并赏了,加封子爵。”

    “臣谢陛下恩典!”张学熙马上跪下说道。

    “女儿谢父亲的赏赐。”敏儿也高兴的说道。

    “为父就不加封你为淑人了。”允又对女儿开玩笑道。

    敏儿冲着父亲哼了一声,大概是对父亲不太满意,但现下高兴就不与你计较了的意思。

     



第1813章 统治阶级
    “到了这个地步,开办工场之人与商人,会不会也想成为勋贵,与宗室共掌朝廷若是由商人与宗室共天下,对大明是好是坏”昀芷盯着允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出了最后这段话。

    允看着昀芷的表情,笑了。他说道:“你现下也能够考虑这样的问题了,难得难得。就连文垣,都没想过这样的事情。”

    “三哥,这个时候还开什么玩笑。”昀芷有些不满地说了一句。

    “那就不开玩笑了。”允说了一句,见一行人已经过了西华门进入皇城,正向乾清宫而去,又道:“现下也快到午时,先用膳,等下午二十叔与允离宫后再说。而且这件事到底要怎么与你们说,为兄还要再琢磨琢磨。”

    “二十叔与允也是宗室,此事让他们听了有何不妥”昀芷道。

    “这件事让他们听倒是没什么,但还有其他事情我要顺便与文垣说,那就不适合让他们知晓了。”允道。

    既然允给出这样的借口,昀芷也不再追问,和他一起在乾清门前下马,脱下将她全身完全遮挡住的披风和帽子,走进乾清宫。

    午膳自然在坤宁宫。允招待宗室一向是在坤宁宫,显示与宗室的紧密关系。面对数年才返回京城一次的二位藩王,即使这是他们这次在宫里吃的第二顿饭了,但也十分丰盛。

    但昀芷却食不知味。在国内的经历,以及这几年在印度做总督见到的事情,让她对国家的理解比大多数朝廷官员、藩王要深刻得多。印度政权的组织形态与大明完全不同,昀芷一开始惊讶于这样的政权到底是如何维持的,后来就渐渐开始研究印度政权与大明政权的相似之处。

    她又回想在许多年前,允刚刚继位的时候,曾经向宗室子弟分发的一些小册子。这些小册子早已经被暗地里陆续收回了,建业五年之后出生的宗室根本没有见过这些册子。但昀芷手头还保存有几本,而且在前往印度后,时常翻看。

    从这些小册子,以及对大明与印度相似之处的研究,她终于明白了‘阶级’这个词。当然,她仍然会把阶级与阶层搞混,但已经能够明白允在小册子里写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了。

    大明与印度的统治阶级虽然千差万别,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财富或收入来源。不论是大宋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还是大明的与勋贵共治天下,或者印度的高种姓,其主要收入都来自于土地,来自向佃户/低种姓收取地租,虽然他们也都有其他收入来源,但占收入比例很低。

    而商人不同。商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货物的买卖,或者开设钱庄放贷。如果只是略微接纳几个商人进入统治阶级,或者这些商人成为统治阶级后也大肆购买土地变成地主以来自土地的收入为主,那不会对国家产生多大影响;但如果商人成为勋贵,进入统治阶级后,仍然以做买卖的收入为主要收入,那对国家就会导致巨大影响。

    现在的统治阶级是地主,财富来自于



第1814章 东方的资本主义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与工商之人共治天下,”听到父亲的问题,文垣低头沉思起来,敏儿想了想说道:“对百姓是好事吧,毕竟工场的工人、店铺的伙计,日子过得大多比乡下的农户要好。不过若是工场倒闭、店铺关门,工人或伙计没了生计,一时又找不到新的,日子就会十分困难。现在看来,日子过得最好的还是搬运工人。不管是码头上的搬运工人,还是城里的搬运工人,都不受雇于哪一家工场、商铺,只要城里总体上买卖兴隆、市面繁华,就不担心没生计,挣得也多。”

    “至于对宗室是好是坏,女儿说不好。按照四姑的话说,要想让商人满意,必须不断夺取新的地方。但新地方哪有那么容易夺取随着能夺取的新地方越来越少,商人会不再满意,或许会想着换其他人做皇帝。这样看来,似乎对宗室不太好。”

    听了敏儿的话,允熥没说什么,又看向文垣。文垣一直皱着眉头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爹,四姑,开设工场之人与贩卖货物的人,还有经营钱庄的人,虽然都能算作商人,但他们是不同的。”

    听到文垣的第一句话,允熥就眼前一亮。不过文垣没有注意到,继续说道:“开设工场需要场地,需要机器,需要许多工人;贩卖货物,虽然也需要地方,需要伙计,但需要的地方小得多,伙计少得多,也不需要机器,运送货物的车船也能带走;经营钱庄的人只需要一片小小的地方、几个伙计就行了,更加简单。”

    “而且开设工场劳心,有时也劳力,若是货物卖不出去会有倒闭之虞;商人走南闯北,更是要冒着性命之忧;但开设钱庄,看起来十分轻松,唯一要担心的是放出去的帐能不能收回来。但欠钱不还还能请求官府帮忙,尤其是加入钱庄总行会的钱庄,挣钱未免太容易了一些。”

    “开设工场因为地方固定,都被官府看在眼里,不敢私下里藏匿兵器,也不敢反抗官府,工场的工人也都是良民,只要还有口饭吃就不会与官府作对;贩卖货物需要走南闯北,有些地方也不太安生,手里多半有敢打敢杀的人,对官府也未必惧怕;至于经营钱庄的人,他们可以带着钱到处跑,有几人护卫即可。”

    “所以开设工场,是与当地联系最为紧密,也与官府打交道最多,对官府的态度也最恭顺;贩卖货物除了收税,与官府没什么关



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文垣,你是太子,将来也是大明皇帝,大明到底会如何变化也取决于你。为父所有施政的缘故都已经告诉了你,你也知晓了为父为何要进行如此改革。若是你觉得某项施政不妥,一定要与为父说。”允熥又对文垣说道。

    允熥现在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曾国藩说‘办大事首在找替手’。真正的大事,是改变人的观念、改变文化习俗,改变人的习惯。人在有生之年能够改变的事情很多,但能改变的观念、文化习俗和习惯很少。幸好带有旧观念、旧文化习俗、旧习惯的人会死。如果有‘替手’,就能在下一代中将你的成就巩固下来。彻底收服南洋番国是如此,对国内进行改革,也是如此。

    所以允熥尽管一直对于文垣现在就建立自己的班底很警惕,但也不得不让他协助自己处置政事,偶尔还派到外地办差,而且时常与他分说自己施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文垣能够成为自己的替手,而不是在将来继位后改弦易辙。

    “是,父亲,儿子明白。”文垣答应道。

    “敏儿,”他转过头对女儿说道:“对于大明来说,另外一个十分要紧之事就是科学研究。你弟弟负责收服藩国、鼓励工商、变更统治阶级,还要掌管军队,恐怕无暇顾及鼓励科学研究。正好你又喜好新鲜事物,所以为父就将鼓励科学研究、促进大明科学技术进步之事交给你了。今后,格致院就等于归你掌管。”

    “爹,文珞与文堃喜好天文,又兼学数学,为何不让他们两个负责鼓励科学研究”敏儿问道。

    “文珞与文堃都是书生,管不了



第1816章 大结局(上)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好了,适才就说要回去用膳,可又耽误了这些时候,你娘亲该着急了;何况你吃完了饭还要去安王府,咱们回去吧。”一边说着,允熥一边走出了乾清宫。昀芷、敏儿与文垣连忙跟上。
1...479480481482483...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