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虚无行者北冥

    阿鲁埃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盯上这个项目的,这个项目如今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对于年近六十岁的阿鲁埃来说,就是有利可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阿鲁埃在2707年正式确定要写这个项目,开写之前他还和自己杰出的儿子马里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马里是阿鲁埃的第三个孩子,也是阿鲁埃最中意的儿子,写过不少有关启蒙运动的书籍,也算是一个还行的启蒙主义者,只不过名声不显而已,众人提起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是阿鲁埃子嗣中唯一一个成为启蒙主义者的子嗣。

    从马里拥有两个音节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个名字一定是在开拓时代开始之前取的名字,否则殖民时代开始以后,本土人几乎不会给孩子取两个音节的名字,以证明自己是高贵的本土人了。

    而后来殖民地中喜欢给自己孩子取名两个音节的名字,除了殖民三杰以外,马里也贡献了不大不小的力量。

    马里与阿鲁埃对于撰写蛮族书籍的理由,原本是父子之间的绝密谈话,然而阿鲁埃将这些对话写到日记之中,后来这些日记流落到外人手里以后,成为浪漫主义者攻击启蒙主义者的弹药,马里日记中对阿鲁埃所说的话是这样记载的:

    “早在好几天,或者好几个月之前,尊敬的父亲就一直念叨要写一本科普性著作,起初我以为他会写和理性启蒙运动有关的著作,结果直到他召见我以后,我才知道他要写与蛮族有关的著作,我记得当时他是是这么说的:”

    “但凡被誉为某某之父的人,大体上都要写一篇涵盖古的著作,比如教育学之父多罗克,比如医学之父阿卡夏,比如史学之父彼拉多,而我如今不过是‘启蒙主义倡导者’,没能有‘之父’的名称,而我年纪也已经这么大了,所以我觉得这次尝试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父亲这些话我并不以为然,牛顿被誉为科学之父,可没有写过科学史著作,婆利古被誉为农学之父,也没有写过与农学有关的著作,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父亲已经很老了,老到觉得这些可以帮助他得到更大的荣誉,而其实作为一手掀起理性启蒙运动的父亲,又怎么不会被历史所铭记不过父亲既然想在暮年时让老朋友再聚一次,作为儿子的我又怎么能不帮助呢”

    于是在马里凭借巴蒂罗斯最新动向的串联下,尽最大可能的将启蒙主义者中各个派别的人士给召集到一起,开始编撰与蛮族有关的书籍。

    然而由于阿鲁埃的野心勃勃,他不单想编撰悉伯附近的蛮族,还想编撰南疆大陆所有的蛮族,甚至包括已经消逝的蛮族,这样一来书籍中所需要涉及到的蛮族就非常之多,并且不是悉伯一国学者可以达成的,必须要求助外国学者的帮忙。

    再加上开始编书的时候阿鲁埃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能到开拓行省算是表现出自己积极的态度,剩下就真的不能指望太多,因此串联主要是由马里来完成,也因此后世在这本书的作者中,会着重标出马里的名字以证明他的功劳。

    确定计划以后,马里首先去找了巴蒂罗斯当局,成功获得了巴蒂罗斯当局的鸡毛令箭,接着便开始串联阿鲁埃旧时笔友,也是那些曾经在启蒙主义大旗下奋斗,如今因为理念不同而行同路人的启蒙主义者。

    不过启蒙主义者正式分裂,是在2692年时候的事情,如今都已经过去快二十年,再加上分裂的时候启蒙运动




第七百零五章:环南疆(始)《蛮族大典》
    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汇,甚至可以这么说,蛮族便是文明族群的母巢,所以文明族群都是源自于被他们蔑称为蛮族的族群,也正是因此,蛮族与文明族群息息相关,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一般。

    祖神(此祖神并非冷弈,而是冷弈降临之前的祖神)创造人类时,为世间创造了13氏族,这个世界所有人类都是源自这13个氏族的后裔,其中被分配到南疆大陆的,便是奥瑞部落和法菲悉多部落。

    其实这13个氏族最初是没有称呼的,而是后来文明发展起来以后,神界为了简便,将其定名而称呼,以其分化出来的敬重音节作为首个字,因此从氏族的称呼中就可以看出各个族群之间最初的血缘关系。

    奥瑞部落最初被祖神放置在南疆大陆西部,在远古时代与法菲悉多部落有过无意识的交战,即各个分支部落之间的交战,交战的结果是奥瑞部落败退到更西方,将中部让给了法菲悉多部落。

    这也是远古时代部落之间的交战规则,说着相似语言的族群,总是会得到更多的优待,起码比说不同语言的族群得到更多优待。

    败退到西部以后,奥瑞部落逐渐分化为南方的奥克米人和北方瑞旁人,其中奥克米人产生奥迪文明,瑞旁人产生瑞英文明。也就是说,瑞英人与奥迪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要多于其他族群,不过这似乎没什么用处。

    较为强盛的法菲悉多部落最初被放置在南疆大陆东部,击败奥瑞部落以后又占据了中部。

    随后,法菲悉多部落逐渐分化为东南方的法卡人、东北方的菲利多人、西北方的悉栗朵人和西南方的多来那人,其中法卡人产生法克尤文明,菲利多人产生菲力文明,悉栗朵人产生悉尼文明。

    多来那人最为特殊,由于产生文明的法卡人部落位于法卡较西方,导致一开始法克尤文明就和多来那人离的很近,使得多来那人受到了法克尤文明的影响。

    又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导致多来那人最终没能产生自己的文明,反而是因为入侵了法克尤的国土并长期居住下来,使得后世虽然有所谓的多迪人,表面上看起来敬重音节仍然是“多”,实际上则是法克尤化的多来那人。

    名义上是阿鲁埃主编,实际上是马里主编的《蛮族大典》中,主要就是分为六篇,来介绍这六个蛮族及其分支的历史。

    而《蛮族大典》除了介绍蛮族历史以外,还帮助完成了一项连天界此前都一直忽略的事物,即给蛮族国家分类。

    蛮族除了部落以外,也是有建立起自己国家的,只是神界不认,不认的原因是蛮族国家大多旋起旋灭,并且中央控制力极度低下,“国王”不过是强大一点的酋长而已。

    在《蛮族大典》中,马里系统的给蛮族国家分了类,最高级的是蛮族王国,之下是大部落,再之下是小部落,然后便是各个氏族,总之虽然比起后来成熟的蛮族学来说略显粗略,但起码有个模板了。

    《蛮族大典》中,第一篇是“瑞旁人篇”,介绍的是瑞英人的祖先兼蛮族同胞瑞旁人,之所以挑瑞旁人作为开篇,是因为这个蛮族的历史记载最为稀少。

    瑞旁人的资料全部来自于瑞英和瑞英麦邱早期的记载,由于瑞英和瑞英麦邱如今皆以亡国,历史传承之中蛮族资料缺失了不少,再加上悉伯不关注这方面,导致马里能找到的资料寥寥无几。

    对于瑞旁人,有记载名称的蛮族部落仅有18个,其中15个皆在古典时代作为早期文明国家的生死大敌,之后3百年就只能了解3个比较强盛的部落,其中有2个部落还一个叫“贝伦加里奥”一个叫“贝伦伽尔”,关是为了争论这两个部落是不是一个就吵了半天。

    而更让人头疼的是,瑞旁人究竟是什么时候灭亡的,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至少在758年开始,原本是瑞旁人分布的区域就出现其他蛮族。

    目前能找到的最后一条有关瑞旁人的历史记载,是822年时一个不知名的瑞旁人部落来到瑞英麦邱边境线请求得到庇护,被拒绝以后怒而劫掠边境村镇,被驱除以后便再也没有出现,一直到今天为止。

    所以在《蛮族大典》中,马里也只能肯定,瑞旁人至少是在822年之后被灭亡的,更具体的时间便无法知晓,是谁灭亡的也无法知晓,只能从占据原本瑞旁人活跃区的蛮族来推断,大概是悉栗朵人或者多来那人。

    在“瑞旁人”之后的第二篇是“菲利多人”,菲利多人最先活跃在牛尾半岛,逐渐扩张到整个南疆大陆的东海岸,原菲力的史料,尤其是比伯边区的史料对于菲利多人有着最为详尽的记载。

    早期菲利多人分布的范围还算广阔,可是到了6世纪开始,就不断被悉栗朵人的分支悉尼吉人侵蚀,逐渐丢失领土,10世纪开始菲力的边境线上便没有菲利多人部落,而都是悉尼吉人部落,即便是比伯边区也只能从零星的消息中得知南方还存在菲利多人。

    最后一则有关菲利多人的史料,是来自比伯边区的记载,根据记载在1128年时,一个名为“卡塔兰尼亚”的菲利多人蛮族王国被悉尼吉人联军击败,这是比伯边区祭司与蛮族贸易时从蛮族口中得知的。

     



第七百零六章:环南疆(二)序幕前的蛮族
    “法卡人”以后的第四篇,是“多来那人”篇,这一篇也是让马里非常头疼的一个篇章,主要原因倒不是记载少,而是篡改多。

    多来那人最早是位于南疆大陆中部南方的一支蛮族,由于被法克尤人影响而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文明,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法克尤人早期史料记载了许多关于多来那人的历史,毕竟多来那人很早开始就是法克尤人西部和南部边疆最头疼的蛮族问题。

    但是到了1011年以后,法克尤陷入战乱时代,领土逐渐被东南西北中五大军阀给控制,后来北方割据军阀建立法兰尼尔,东方割据军阀建立法修姆,中部割据军阀吞并了西部,继承法克尤的传承。

    然而南部军阀由于要投入大量精力与北方进行战争,因此没能将主力花在处理多来那人问题上,再加上有一些贵族喜欢雇佣多来那人为自己作战,导致南方的多来那人越来越多,并且开始法克尤化。

    最终,多来那人在莫比优思部落的带领下,于1107年鸠占鹊巢,在原法克尤南方建立了多迪军机大国,莫比优思部落也成为莫比优思王朝,很快这些入侵的多来那人便被转化为法克尤文化的多迪人。

    虽然在短短两百年左右,多迪就经历了莫比优思王朝、提吉克王朝、公平时代和戈西王朝,但是这些政权在某些事情的态度上是一脉相承的,其中之一就是对过往涉及到多来那人早期历史的史料进行删减篡改。

    这件事最早是从1166年开始的,时任多迪大军机长忽耳犁因编修《乞安隆全书》,以修书的名义对过往涉及到多迪的史料进行大肆删改,可以说是法克尤文化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随后多迪历代大军机长基本都继承了这个政策。

    虽然多迪只是一个割据南方的政权,问题是涉及多来那人早期历史的编年史,基本集中在与多来那人接壤的西部和南部,南部史料被删改的几乎不能看,西部也由于后来被多迪一度侵占,导致史料十不存一。

    时过境迁,如今距离《乞安隆全书》的编修已经过去一千五百多年,连多迪都已经灭亡了4百多年,现今这个问题就要轮到马里这批人头疼了。

    事实上《乞安隆全书》的问题不需要轮到马里来批判,当法兰尼尔扛起法克尤继承者大旗以后,就各种角度抽打《乞安隆全书》,并总结出《乞安隆全书》忌蛮族,忌法克尤人,忌酋长,忌朝贡,忌伪贼的五忌。

    所以尽管《乞安隆全书》中对多来那人早期历史有着丰富的记载,但是马里《蛮族大典》中的原则,是只有《乞安隆全书》中与残存古代文献记载相符合的时候,才采取这个记载,否则一律不信。

    这样一来,就导致尽管多来那人的历史很多很丰富,但是被记载到《蛮族大典》中的历史没多少条,而这个问题不单困扰了马里,日后“新蛮族学”兴起以后也因为《乞安隆全书》的问题吵了无数次。

    不过除了法克尤地域的记载以外,还有一个地域也有涉及到对多来那人的记载,那就是瑞英地域。

    最早在980年的时候,如今隶属于琳娜行省的阿西娜边境哨站就从附近的瑞旁人蛮族那里得到了消息,遥远的南方出现了一股可以和悉栗朵人相媲美的凶悍蛮族,这是多来那人打穿了南疆,从法克尤来到瑞英麦邱的边境。

    随后,多来那人就取代瑞旁人,成为瑞英麦邱最为头疼的蛮族问题之一,此后边境线上的多来那人虽然逐渐被悉栗朵人压缩,以至于只有瑞英的南方才能见到多来那人蛮族,但是根据法兰尼尔的记载,多来那人在南方还是在扩张的。

    不过多来那人在瑞英的边境线上终究只待了两百多年,就被更凶猛的悉栗朵人所驱除,此后就只能从多迪边境碰见,不过那时候多迪人已经没有那么在意多来那人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对多来那人的记载是可信的。

    到了14世纪,奥特加的残余分子渡海在半岛上建立了扬尼斯,随后吞并了附近的多迪人城市,因此便开始吸纳周边的多来那人作为奴隶,以压制领土内的多迪人。

    而由于扬尼斯特加家族对多来那人宽容的态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多来那人投奔当地,最后一个多来那人蛮族王国在1547年被悉栗朵人剿灭以后,残存分子投奔了新特加军镇,随后便融入军镇之中,至此多来那人作为一支蛮族势力而不复存在。

    《蛮族大典》的第五篇是介绍奥迪人的祖先“奥克米人”,曾经奥克米人北邻瑞旁人,东接多来那人和悉栗朵人,不可谓不是一个庞然大物,可惜在6世纪以后遭到先是多来那人,再是悉栗朵人接连不断的打击领土逐渐萎靡。

    不过历史正是奇妙在这里,地处西部的奥克米人避开蛮族交战最激烈的中部,因此曾经威压奥克米人的多来那人和瑞旁人已经被消灭之时,奥克米人仍然在西部苟延残喘。

    也因此,从奥迪、奥斯陆、奥特加到瑞英、瑞英麦邱都有许多关于奥克米人的史料,乃至多来那人被消灭以后的1个世纪,奥克米人还有过短暂的东扩,在多迪史料中留下了他们短暂的身影。

    到了23世纪之时,由于东部国家的开发,使得奥克米人被截断为两支,因此后世将西边原汁原味的奥克米人保留原有称呼,东边混杂了不少悉栗朵人文化的奥克米人部落改为其他称呼,因为其中最强大的蛮族王国为“拉英”,因此又被称之为“



第七百零七章:环南疆(三)《铁路旅行记》
    若问28世纪50年代什么书籍最畅销,那无疑便是优素福的《铁路旅行记》,而优素福可以称得上是自从菲比博建国以来,当地人写出书籍中最为畅销的一本了,这是一本环南疆的地理风土人情著作。

    这本《铁路旅行记》在2855年出版,描述了作者优素福这十多年来的旅行经历,通过叙述南疆大陆铁路联络通道,为没能游历全大陆的人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去认识整个大陆,也是本土行省中有志于在开拓行省中闯荡的居民必备书籍。

    《铁路旅行记》中记载的铁路并非是全南疆的铁路,若是将私人公司修的铁路给算上,就不是一个人可以统计出来的了,因此优素福统计的铁路,仅仅是由各国官方负责把控、质量最好的官道铁路。

    而《铁路旅行记》的起始点不是在优素福的家乡,而是在悉伯旧都迪马,这座有着无数历史文化底蕴积累的古老城市,如今隶属于悉伯的悉伯行省,优素福在这里参观了当地的许多著名景点,比如英烈碑、多罗克大学、牛顿科研院等等。

    在这本书中,优素福也介绍到,正是因为迪马对悉伯有着如此之大的特殊意义,才让悉伯特意延伸出铁路去贯通迪马,在悉伯境内这是独一无二的。

    迪马的铁路方向是往南,随后到了古老的巴蒂罗斯门,这里铁路分为两条岔路,一条向东通往格奇,另一条向南通往悉伯如今的帝都巴蒂罗斯,而优素福选择的就是这条路。

    作为悉伯的首都,巴蒂罗斯是如今南疆大陆最大的城市,当优素福踏进巴蒂罗斯时,只见无数烟囱拔地而起直冲天幕,几乎无时无刻不再释放浓滚滚的乌烟,以至于悉伯一年四季始终被厚重的蒙雾所笼罩,以至于被称作雾都。

    前行到这里时,优素福感慨着工业的伟力,衷心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一处城市都能变成与悉伯一样,这样各地人民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好。

    巴蒂罗斯的铁路并不是西扩而是南下,这一决定使得过去数千年繁荣昌盛的原新诺兰莎行省,如今悉伯行省的西部城市,如吉大、瓦鲁图等地,由于远离了铁路,导致城市规模开始萎缩,人口缩小,大不如昔。

    悉伯官方对此的解释,是巴蒂罗斯铁路往南联通瓦斯罗的话,就会离开拓行省更加接近,这样修建从中部联通南疆大陆南北的铁路耗资就会更加少,而吉大虽然没有铁路,但是还是可以通过古老的巴蒂罗斯湾进行交流的嘛。

    这些话也就骗骗小孩子了,只要度过史书的人都能猜得出来,巴蒂罗斯是故意的,要让曾经作为悉伯伤疤的悉尼首都吉大给衰落下去,这样巴蒂罗斯才会安心,事实上巴蒂罗斯也如愿以偿了。
1...228229230231232...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