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纵横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午夜清风
崇祯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万民折,见上面是骈四俪六的一篇圣颂文章,辞藻华丽,文字流畅,一
第二十一章 献策
王强到了文华殿西暖阁,当庭跪倒给崇祯行礼,崇祯并不叫起,盯着王强看了片刻这才说道:“王强,你此次不请旨就放粮赈灾,擅杀朝廷三品大员,实属胆大妄为,按罪当诛,现如今有洪承畴等诸位大人为你求情,苏州士绅乐输为你补回了粮食,又有山东、直隶两省百姓上书为你求情,朕念你此番筹粮赈灾未存私意,尚有微劳,暂且免了你的死罪,今后要是再有违旨擅专之事朕决不轻饶,你可听清楚啦!”
“是、是、是,奴婢再也不敢了,奴婢谢皇上不杀之恩。”王强解了性命之忧,忙不迭的叩头谢恩。”
崇祯此时心情大好,见王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有心想戏弄他一番,逗逗闷子,他起身踱步到了王强跟前,说道:“你小子只去了一趟江南,面子倒是不小,朕屡次三番下旨筹粮,好不容易才筹到八万担,可为了给你求情,仅苏州一地就给你乐输了五万担,你本事不小啊。”
王强听崇祯语气,知道自己肯定没事了,心情放松下来,口齿也伶俐了,抬起头看着崇祯说道:“皇上,这可不是奴婢本事大,那些苏州士绅是看在皇上的面子上才乐输的军粮。其实,不是奴婢说嘴,筹粮没什么难的。”
王强此言一出,在场诸人心中都是一晒,暗道:这小太监刚活了性命又开始胡诌了。
崇祯也觉好笑,轻轻踢了王强屁股一脚笑道:“为了筹粮满朝文武,连同朕在内均愁得夜不能眠,你倒说得轻松,你弄丢了朕八万担军粮,如今只回来五万担,既如此,那三万担军粮就着落到你身上如何”
王强一骨碌爬起来拍着胸脯说道:“行啊,包在我身上!”
“朝廷没有银子给你!”崇祯追着说道。
“不用朝廷拨银子,只要皇上一道旨意,保管咱们大明不缺粮食。”王强说道。
“哦你接着说。”崇祯感兴趣了。
“是这么回事,皇上。大明南边南海诸岛各个藩国都盛产粮食,粮多价格也便宜,而我大明的丝绸、瓷器、药材到了那里可以卖大价钱。此次苏州能拿出这么多粮食来,都是苏州市舶司从藩国进口的。不过市舶司船少,且朝廷规定的贸易数量有限额,作用不大,如果皇上能下旨准许民间商人开展海上贸易,那咱大明就不愁粮食了。”这些道道都是王强在赴苏州期间同张晓东和田精明聊天时听到的,现在正好用上。
王强一番话点出了大明的一项国策“海禁”!
大明自立朝以来,在海禁政策上一直摇摆不定,开海禁有利于贸易发展,增加税收,不好之处在于海上贸易鱼龙混杂,容易招来倭寇进犯,生出事端。到了嘉靖朝,干脆将禁海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下来,一直延续到如今。
开海禁确实是缓解大明困境的一个办法,可是涉及到国策的更改牵扯极大,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崇祯沉思着,踌躇不定。
范思哲思量片刻上前奏道:“皇上,开海禁乃是国策,延续多年,要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臣觉得王大人说的也确有道理。臣这里有一个折中的法子。臣以为,皇上可以下旨增加各个市舶司的贸易勘合,让他们增加粮食进口数量。另外准许民间有实力的商家带船随官船出海贸易,但要规定其中所赚银两要拿出部分为朝廷买粮,这样船和银子都有了,当可解朝廷燃眉之急!”
“好,就是这么办!”崇祯大喜,兴奋的回到座位。
钱谦益见王强的主意被采纳,心下不喜,上前奏道:“皇上,兴农乃立国之本,靠贸易进口粮食仅是应急之策,一味依靠外邦并非善策,要想稳固国本,还当行兴农之策,望皇上明察。”
“爱卿言之有理,具体有何兴农之策,尽管奏来。”崇祯道。
“这个,这个,微臣只是提议,具体的还待斟酌。”钱谦益一时被问住了,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
崇祯眉头微皱,不喜说道:“朕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条陈、建议,不要那些空洞无物之语。”
钱谦益头一低,羞愧的退了回去。
王强见自己进口粮食的建议被采纳,受了鼓舞,此时忍不住又出言说道:“皇上,说到兴农之策,奴婢这里有些想头,说出来您别笑话。”
“哦,你尽管说来,朕早就有言,今日言者无罪。”崇祯鼓励说道。
“是这么回事。奴婢此次奉旨出巡,路过很多地方,看到不少的野地荒山无人耕种,臣私下了解一下,原来是朝廷收的税太高了,种地那点出息还不够交税的,老百姓索性就弃了不种,而好地呢又都在地主手里头,有了收成大头都是是地主的,没朝廷什么事,我觉得这么着下去不是办法。所以我琢磨着,如果各地方官府能把这些荒山野地和那些个无主的地统管起来,交给那些无地的流民耕种,根据地里可能的出息定个租金,只要交够了租金定额,剩下的全归农民自己,这个法子叫做承包制。这么着国家可以增加收项,还可安置大量的流民,只要人不闲,地不荒,我大明何愁无粮啊!”王强搬出了现代社会土地承包的经验。
“好!好!好一个人不闲地不荒!”崇祯兴奋的站起来,左拳右掌相击着说道。
土地过份集中是当朝的一大弊端,造成财富向地主手中聚集,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无地的百姓要么受地主的盘剥,要么成为流民,是为社会不稳的一大因素,却一直没有办法解决,可王强简简单单一席话却给出了答案,就是由国家掌控土地,承包给农民,以租金代税收,这样就少了地主盘剥的环节,增加了各级官府的收益。在场的都是当家人,对其中情弊知道的一清二楚,无不点头赞同。
洪承畴起身说道:“万岁,微臣觉得王大人此议可行。闯匪在西北肆虐多年,所到之处往往将地主豪绅斩尽杀绝,留下不少无主之地,臣以为这些地可以纳为官府管理,招募流民统一耕种,此为屯田之法,自古有之。”
“好、好条陈!”崇祯赞道,他指着周延儒、范思哲说道:“你们两个下去以后立即拟个章程交内阁讨论后颁布实施,要快!”
“遵旨。”周、范二人躬身领旨。
王强连续两个条陈都说到了点子上,在场诸臣无不对王强刮目相看,崇祯见王强念念叨叨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由问道:“王强,你可还有话说”
“皇上,奴婢这里还有些小想头。”王强说道。
“说,说出来,这样实实在在的想头越多越好!”崇祯兴奋说道。
“是这么回事,皇上,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物产差异甚大,所以南北贸易极为重要,可是奴婢此行去江南,发现这南北贸易不甚顺畅,一来是运河不畅,只能通到兖州,甚为不便;二来是南北之间缺少集中交易的场所,信息不通,商贸交易不便。朝廷若能疏通运河,使船只直抵通州,可以大大缩短南北货物运输的时间,再在通州建一交易市场,南北客商在此集中贸易,互通有无,则南北贸易可就此顺畅。”王强这个提议也是受了张晓东的启发。
王强说完在场诸人都不搭腔,他的提议好是好,可是修河道,建市场那是要大把花银子的,如今国库空虚,支应前线饷银都成问题,哪有闲钱修市场啊。沉默片刻,崇祯皇帝说道:“王强此议有些道理,可如今实施起来却有些难度,等过些年国库有了盈余再实施就是了。”
“皇上,奴婢知道如今国库吃紧,没钱整修河道,建市场其实不用朝廷掏钱。”
“哦!说下去。”崇祯觉得王强鬼点子很多,不由又来了兴趣。
“哎。”王强点下头接着说道:“皇上,如今朝廷缺钱,可民间并不缺钱,那些地主士绅有钱人多了去了。奴婢这次去江南,在苏州河上亲眼看见有的富豪为了听个曲儿,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连眼都嘿嘿,这个皇上。”王强得意忘形之间竟把自己在苏州逛窑子的事给说出来了,不由一脸尴尬的看着崇祯。
其实王强去逛青楼的事情崇祯早就得了东厂的密报,并未在意,见王强一副滑稽的样子也不觉莞尔,揶揄说道:“王公子,那临风阁的婊子果然个个相貌出众吧。”
“嘿嘿,皇上神机妙算,果然什么都知道,奴婢不过心里好奇,所以才这个去看了一眼,望皇上饶了奴婢。”王强腆着脸说道。
崇祯没好气的笑道:“你此去江南,捅的篓子还少了,朕要杀你,怕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这条且先记上,你给朕好好想几个主意,将功补过。刚才说到哪了接着说。”
第二十二章 叮嘱
三日后,朝旨颁布,将通州运河码头方圆八十里区域划为特区,委任王强为特区专办大臣,筹划特区及贸易市场事宜,领户部侍郎衔,同时委任王强为西北五省军需专办钦差大臣,统管西北五省军需粮饷供应。短短几日,王强从一个待斩的死囚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权举足轻重的三品大员,皇帝的新宠!一时间声名鼎沸,朝野为之侧目!
王强此番死里逃生,又蒙恩受到重用,内心里觉得皇帝待自己不薄,存了报恩的心思,所以朝旨一下,就立即约了田精明和尚大勇筹划开办特区事宜。田精明、尚大勇二人与王强接触时间不长,却历经生死共过患难,自然齐心协力,田精明熟牍老吏,办事沉稳,经验丰富,尚大勇刚直果敢,做事雷厉风行,王强则是伶俐乖巧,思路灵活,三个人搭配在一起如鱼得水,相得益彰。他们三人白天游走于六部衙门选人、筹饷,还几次到通州现场勘查,晚上聚在一处一边喝酒边一边商议各类章程,如此起早贪黑的忙了一个月,诸般筹备事宜总算基本完备。王强是皇帝宠臣,新官上任风头正劲,六部九卿各级官员不敢得罪,自然鼎力支持,各项筹备事宜皆进展顺利,唯有发债券一事进展不大。虽然朝廷有明旨,王强又把通州特区的前景描绘的无比灿烂,无奈朝廷萧条**的印象已深入人心,换句话说就是政府的信用几乎为零,无人愿意拿自己钱来填朝廷财政的窟窿,所以一个月下来,王强他们仅筹到不足三十万两银子,这还是平日与王强交好的那些朝臣看在他的面子上三千、五千凑出来的,权当给王强送礼了,压根儿就没打算再要回来。不过王强心里有蒋雨泉那个宝藏的秘密托底,所以并不气馁灰心。
这一日,崇祯皇帝传旨让王强到南书房觐见。
王强到了南书房报名觐见,进去后却发现里面只有崇祯一人,连伺候的太监都被打发出去了,王强给崇祯行了礼,崇祯一边低头看着折子,随口说道:“王强啊,今日就你我君臣二人,不必讲那么多规矩,坐吧。”
“谢皇上!”王强自己搬过一个锦墩,在御案旁边坐下。
崇祯在那折子上批了几个字,合上折子放到一边,这才抬头着眼打量王强,然后微笑说道:“你们筹划特区的折子朕看了,才一个月时间做到这个地步也是难得,听说你们三个吃住在一起,不分白天黑夜的办差,朕心里甚慰。”
王强一本正经回道:“皇上,奴婢是您身边使出来的人,别人不知道,可奴婢清楚,要说辛苦,皇上您是最辛苦的,奴婢这点微劳跟皇上比起来不算什么。奴婢原本是个屁本事也没有的小太监,蒙皇上恩宠调教,做到今天这个地步,那是咱祖上烧了八辈子高香了,奴婢如果不尽心尽力为皇上办差,那我他妈的还是人吗!”
王强言语粗俗,但出自至诚,崇祯听了心里觉得敷贴,温声说道:“你知恩图报有这个心是好的,不过朝廷政务不比儿戏,例如前线粮饷供应,万不可再出差错。你在朕身边,就有什么差错朕都可替你担待了,可到了外边独立办差要勤勉谨慎,处处留心,不能再任性胡闹。有什么解不开的事情就上折子告诉朕,自有朕替你排解,好在通州很近,你随时可以回来见朕。”
&n
第二十三章 结义
初夏时节,接连下了两场大雨,北方的旱情彻底缓解了。一个多月以来,朝廷新政迭出,准许各地官府发包荒山野地安置流民,放宽沿海各市舶司进口限制,大量进口粮食,国内粮价逐渐回落,北方灾情基本缓解。朝廷又下旨各地官府为农民发放种粮,降低了北方几省的税赋,逃荒的饥民纷纷返回了家园,趁着天时开始耕种,国内局势渐渐回稳。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在京城以东顺天府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近百人的队伍,队伍前面是三骑并行,当中一人正是皇帝钦命的特区专办大臣王强,他的左边是长的五短身材的户部堂官田精明,右边是身材高大魁梧的尚大勇。跟在他们后边的则是从各部挑出来到特区帮办的人员。
王强被委任筹办特区后,经过月余的准备,今日带着众手下赶赴通州,特区建设也将正式启动。
王强一行一路疾行,己末时分队伍到了通州运河码头。由于连年干旱,运河无水不能通行,这码头已废弃多年,破败不堪,沿岸绵延数十里都是沙土地,荒无人烟。运河往北大约五里是砖河,与京城水系连接,砖河与运河之间这狭长的大约四十平方公里的荒地就是朝廷拨给特区的土地了。
王强一行人下马,一部分扎帐篷安营,一部分开始打桩划界,王强带着田、尚二人拿着图纸指点着各类设施建设的位置。直忙到中午,通州县令张本强带着一帮衙役赶到码头来拜会王强,随行还带了给众人预备的午饭和孝敬钦差大人的一桌席面。因王强前几次勘查现场见过张本强,并无好感,彼此说了几句客套话就把他打发走了。
王强看到不远处长着几棵野桃树,心念一动,吩咐将席面安置在桃林中间,然后叫上尚大勇和田精明一起用午饭。席面摆在几个桃树中间的空地上,桃花掩映间喝酒谈天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三人坐定,尚大勇伸手抄过酒坛,拍掉泥封,凑到坛口深深的吸了口气,高兴地说道:“嘿,正宗的东北高粱烧!”边说边给王强和田精明各倒了一碗。
三人整日混在一起,也没有那么多客套,端起碗来一碰各自干了。王强放下碗,擦一把唇边的酒水,说道:“老田、老尚,咱们三个也算是患难的交情,这第一碗就算是庆祝咱们特区总算开张了。”
尚大勇又给三人斟满了酒,正待要喝,王强伸手虚按一下说道:“喝第二碗酒之前老弟这里有几句话要说。”
田尚二人一齐望着王强,王强正容说道:“老田、老尚,兄弟我年纪小,论学问、论能力、论见识我比你们差得远,皇上选我当这个头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这个我心里有数。既然咱们三个搭班子,那有些个章程须得定下来。”
田、尚二人点头。
“这第一条,不贪!”王强起身说道:“不瞒二位,这之前我不是个清官,去一趟苏州收的贿赂就有十几万两银子。可如今不同了,干特区是咱们自己的事,再伸手可就说不过去了,咱们不仅自己不贪,底下人也要约束好了,谁贪墨就开革了谁,如何”
尚大勇率先说道:“没说
第二十四章 创建特区之庞氏骗局(一)
特区衙门在通州码头安营扎寨,王强派人以特区衙门的名义到周边各府县张贴招工告示,招募民工,北方各地流民甚多,听说通州特区招工,自是蜂拥而至,很快就招募了几千民工。王强任命尚大勇总监工,将施工建设的组织工作交给他负责,这尚大勇在军中是一员悍将,如今做了总监工也不含糊,他将管理军队的那套办法拿过来管理民工,他把招募来的民工每十人编成一伍,每十伍编成一队,将从京里带来的兵丁、工匠委任为队长,进行层级管理,分别安排任务,几千人在他手里指挥自如;他平日里待民工亲厚,从不打骂克扣工钱,跟民工一个锅里吃饭,一张席上睡觉,偶有空闲还甩开膀子跟民工一同干活,很快就赢得了大伙的爱戴;遇到偷奸耍滑、贪墨不法之徒,尚大勇却毫不留情,只要发现一律开革。原本松松垮垮的民工队伍,被尚大勇带的隐隐有了军队一般的风格。加上在特区干活伙食好,工钱及时发放,民工干活心气高,工作效率也是极高。
田精明被委任为总账房,负责各类物料的采买和资金的调度使用。王强以特区专办大臣的名义给沿海几个市舶司发文,要求他们将海外进口的粮食和各种奇物统一发往通州的大市场交易。王强还以个人名义给张晓东写信,详细说了自己建特区、办市场、发国债的思路,征求他的意见,希望他能提供帮助。
这天下午,王强独自一个人骑马来到了通州城东的关帝庙,这里距离特区的边界也就十几里的路程,蒋雨辰在狱中说起的那个宝藏就藏在这个关帝庙里。由于几年前的一场水灾,关帝庙四周的田地都已经荒弃,庙的四周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由于年久失修,关帝庙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顶上的灰瓦脱落一大半,门前的柱子倒了几根,庙里门窗都被逃荒的饥民当柴火烧了。小庙里面蛛网密布,杂草丛生,关平、周仓二人的塑像趴倒着,只有关公的塑像还算保存完好。
王强在关公像前静静的站着,按照蒋雨辰的交代,宝藏就在关公像的基座底下,到底要不要把宝藏挖出来呢他心里在挣扎与犹豫着。特区建设表面上热火朝天,进展神速,可王强心里清楚,这全靠银子撑着!发国债筹集的那点银子趟水般花出去,根本支撑不了多少日子,王强不得不打这个宝藏的主意了。如果打开宝藏,那就等于把蒋雨辰给卖了,王强于心不忍,另外,把这个宝藏献给朝廷,他内心里还多少有些不甘。思虑了半晌,王强决定再等等看,想我一个堂堂的现代人,又有皇帝撑腰,我就不信弄不来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