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资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兰江观鱼

    &nb




第七十三章 报纸
    哄着齐彦河接下了任务之后,沈敏便打发他去看看厨房里的饮食弄的如何了。支走了齐二郎后,他才对着沈崇安说道:“这次济民社大会的主要目的,我这些日子也和你说的差不多了,不过是分众商铺在济民社中的发言权和加强我保安社对于各商铺的领导力罢了。

    现在我们既然已经说服了胡家和刘家这几家主要的商铺,剩下的那些商铺也就翻不起浪花了。毕竟在济民社中,除了我们不可被替代之外,其他人都可以被取代。

    当然,这种形势只存在于今日,当这些商铺垄断了各自经营行业的生产之后,我们就不得不对他们低下头去了。所以,我保安社必须对留下来的商铺进行参股,也要鼓励其他人交叉持有股份,确保没有人在社内可以一家独大,除了我们自己之外…”

    听了沈敏的解说,沈崇安若有所思,他心里对于举办这次济民社大会的意义又多了一层了解。就在他思考的时候,沈敏却把话题偏转了方向。

    “…本次大会的召开目的和建立学校的意义,我就给你分析到这里,想来你应该能够掌握得住这其中的尺度了。接下来,我要重点叮嘱你的却是另外一件事。这些天里,齐二郎四处发传单和雇佣街上的闲人找人的事,你应该了解吧”

    沈崇安虽然有些奇怪沈敏会在这个时候提及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相比起老师家中的丧事,为一个路上遇到的女子寻亲的小事,现在难道不应该先缓一缓了么。

    不过他心中虽然觉得奇怪,可脸上还是毫无变化的回答道:“按照三郎的吩咐,我这些天也时常核对了这些人报来的账目,把一些手脚不老实或是偷懒耍滑头的闲人给解雇了。

    至于印刷传单的印刷坊,价格倒也还算公道,只是手艺非常一般,不过印一印不用久藏的传单倒是足够了。只是三郎,为了印这传单,我们有必要花钱找人研究油墨和改进活字印刷术吗”

    沈敏却平静的说道:“光是为了印这传单,当然没这个必要。但是我从前不是和你们说过吗,今后我们应当办一张报纸,把天下事都刊登在上面,让人不用出门都能知道天下事。

    在台湾时,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办报纸,但是今日在临安城内却是时机成熟了。既然临安城的官吏不禁止我们发寻人传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传单扩大版面,除了传单之外还要刊登这临安城内的市井新闻、摘抄朝廷邸报中的重大事件、临安城及周边乡里的物价及宣传我济民社出售的商品。

    我们现在雇佣的那些街头闲人,你可以将他们安排一下,或是专门负责一片街区的报纸分发,或是负责打听城内各处的新闻,或是编辑报纸的内容并同印刷坊的工人一起排版印刷。至于那间印刷坊,我们可以出资买下股份,以确保它能为我们服务。”

    “原来三郎之前花钱让齐二郎找人,还有着这样一个意思…”沈崇安此时方才明白了过来,有了这个为孤女寻亲的名义,不仅打开了报纸的分发渠道,就算是官府对于报纸的发行也会睁一眼闭一眼。

    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忧的问道:“不过三郎,这一直免费发放报纸,少了还好说,但要是日日发放下去,即便用竹纸,这一张也要1、20文的本钱。我们现在发放1000份传单,一个月不过五、六十贯,可要是改成报纸,恐怕没有五、六百贯一个月是撑不住的,这一年起码得用个七、八千贯吧。这么多钱投在这没有回报的报纸上面,真的值得吗”

    沈敏看着他认真说道:“回报当然会有,想一想吧,朝廷的权威来自于什么除了朝廷拥有的军队和体制之外,难道不是百姓对于朝廷诏令的敬畏和信任吗

    我们的报纸当然不能获得同朝廷诏令的地位,但是只要百姓习惯了从报纸上去了解这个国家和世界,那么他们就会选择信任报纸上的一切。获得了百姓的信任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报纸去影响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和怎么去劳动。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份报纸,让一群人按照我们的文字去思想、去生活,难道还怕得不到回报吗所以,报纸这个东西,发行的对象数量越是众多,在百姓中的影响力越大,就会变得越有价值。

    &nb



第七十四章 沈氏教子
    跪在母亲面前的洪柲脸色都变了,母亲的家法连父亲都承担不起,何况他这个儿子。听着母亲这不善的语气,他赶紧为自己抱屈道:“娘亲,孩儿冤枉啊。孩儿这两天下船,并不是去陆上玩耍,而是沈师兄请我去帮忙…”

    坐在椅子上的沈氏显然不相信自家二郎的解释,她冷冷的打断道:“打住,你沈师兄是什么人,你娘还不知道吗。这一路上的交际应酬,人情往来他都办的妥妥帖帖的,在无锡时连你舅父都夸二叔收的这个弟子不是凡俗之辈。

    你读书尚未有所成就,待人接物又不及你兄长,即便三郎真要找人帮忙,找你兄长也比找你强啊。你今天休想在为娘面前蒙混过关,要是再不老实交代,我可不会再用家法恐吓你了,你听明白没有”

    洪柲有些畏惧的缩了缩脖子,用手抓着母亲椅背的小妹偷偷向他做了个鬼脸,一脸的幸灾乐祸,让洪柲一时气结。倒是站在母亲身边的大妹,还知道为他这个二哥求情,希望母亲放他一马,又对着他使着眼色,似乎要他赶紧认错。

    只是洪柲这次觉得实在是冤枉,因此并没有照着大妹的意思去做,他咬着牙道:“娘亲,这次孩儿确实冤枉。三郎说他需要一个会说本地话的,孩儿不合在旁插了一嘴,说自己倒是对本地方言略知一二,三郎就让孩儿停船时上岸给他做通译去了。孩儿哪里是去玩耍了,完全是被三郎抓去当夫子干活去了啊…”

    看着儿子情真意切的叫屈,沈氏倒是有些半信半疑,她不由追问道:“好,那为娘姑且信你一次,那么你先说说,三郎都让你干什么去了他要你去当通译,难道还要在沿途找人做生意不成他们保安军一向在福建路外海活动,在这长江下游又有什么旧识难道三郎祖上就在这一代不成”

    洪柲赶紧摇头道:“三郎的家乡靠近鄂州,并不在此处。他每天上岸也不是为了寻找什么旧识和做什么生意,只是找当地土人聊天。既有村中耆老、教书先生、渡口夫子,也有税关小吏、地方上的学究等品流复杂之人。奥,聊天的内容,三郎还让我一一记下,我这还有一份誉写好的记录,还没交给三郎呢。娘亲看过之后,就知道孩儿并没有欺骗你了…”

    沈氏让大女儿去将洪柲手中的几页纸张拿过来,她先是扫了一眼字迹,便忍不住皱着眉头呵斥道:“这字怎么退步了这么多,从今日起每日照着颜贴写上三百字,晚饭前送给我看,明白了没有。”

    洪柲垂头丧气的应了一声,他觉得自己今日一早真是不该偷懒,这就被母亲抓了个现行啊。坐在他前方椅子上的沈氏才不理会这儿子心里想什么,她此时开始端端正正的小声读起了纸上文字,“江阴-健康-湖口长江下游社会调查报告(19)…”

    虽然不过三、四页纸,向来以聪慧著称的沈氏却足足看了近半个时辰,昔日她看一卷《女则》也未曾如此用心过。看的时候,她有时还做蹙眉沉思状,甚至时不时的翻到前面一页去回看内容。

    虽然有着一个垫子铺在膝下,但跪了这么久之后,洪柲觉得这垫子似乎失去了作用,他的膝盖都感觉直接同坚硬的木地板接触了,真是又冷又硬啊。

    就在洪柲不断把身体的重量轮换于两只膝盖承受时,却听到面前的母亲突然出声说道:“这字大约是你写的,这记录的内容恐怕就不是你总结出来的吧你要是能够总结出这样的文字,你父亲之前考你也就不用罚你了。另外这个题目旁的大食数字19,是不是说,这样的文字记录有19份啊”

    洪柲不敢动作了,他老实的回道:“之前那些记录的总结确实不是我归纳出来的,不过沈师兄教了我几次归纳总结的办法之后,这一份记录的总结确实是我自己完成的。至于娘亲你说的那个大食数字,确实是这个意思,除了这一份记录之外,尚有18份文字记录。”

    沈氏看着手中的几页纸,沉默了片刻后向儿子问道:“那么三郎拉着你去记录这些调查报告时,他有没有说过,这些调查报告将会用于何处吗”

    洪柲不假思索的回道:“师兄说,昔日范相公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辈读书人当以此为志向,方可不算白读了一场书。

    只是,不管是位居于庙堂之高,还是身处于江湖之中,我们总要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国家有一个正确而真实的认识。否则就不能知道天



第七十五章 第一场雪
    12月下旬,从临安出发之后的第46天,沈敏护着老师的家眷终于抵达了鄱阳。当他走上条石砌筑的码头时,天上刚好飘起了雪子。

    仰头望着天空的沈敏,一边看着这不成气候的雪子,一边在心里想着:“这还是他在这个世界看到的第一场雪呢,不过这个时代的气候确实比后世暖和一些,这长江以南地区下雪的冬天和不下雪的冬天,据说也是平分秋色啊。”

    只是沈敏正在感慨的时候,身边已经传来洪柲大呼小叫的兴奋之声,“三郎师兄,下雪了也。你们台湾靠近福建路,应该从来没看到过雪吧幸亏我们赶的及时,要不然就得在湖上挨冻了…”

    沈敏撇了一眼这位大惊小怪的洪二郎,心中不由腹诽道,“老子什么没见过,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和伊犁的大草原,就算是…唔,咱在电脑上看的多了。真是可怜的,南宋土包子,看了这么点雪子都这么激动。”

    他不由咳嗽了几声,伸手拍着洪柲的肩膀道:“这点雪子算什么下次哥哥带你去辽东看看,这北国的大雪那才有意思,连房子都能给你埋了。知道北人为什么个子比较高吗”

    洪柲听后顿时好奇的追问道:“为什么”

    沈敏道:“长的矮的不能出雪堆喘气,都憋死了呗。”

    洪柲还在思考,在这种环境下,这北人是怎么长大成人的问题时。一个女声突然从两人背后冒了出来,“沈师兄还去过辽东啊,这辽东的大雪真的有这么大吗”

    沈敏一时兴起,顺口便答道:“当然,正所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

    “师兄怎么不念下去了这词似乎重来没听到过,难道是师兄的佳作吗”刚刚的女声再次响了起来,声音中充满了惊奇。其实沈敏身边的洪柲,也是一脸震惊的望着他,显然是吃惊于他还会写词。

    沈敏此时已经醒悟了过来,他现在不是和同事出来旅游,而是在绍兴二十五年的封建王朝时代。他背这首词出来,和宋江在浔阳楼上吟反诗的效果没什么差别,这可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呢。

    他一头大汗的转过身去,才发觉两位洪夫人都到了自己身后,而刚刚发问的则是一名身材初长开的少女,似乎是老师兄长的大女儿。

    看到他转身,沈氏不由笑着说道:“刚走到这里,就听到三郎念的这首新词,听着词中气象颇大,老身就让众人安静些,免得打扰了三郎的兴致,没想到却还是打断了你的才思,真是罪过,罪过。”

    沈敏也不敢多看众人脸上此刻的神情,赶紧向沈氏屈身行礼道:“这是敏昔日前往辽东经商,在某个客栈壁板上看到的,只是后面大半首被人用利器刮了去,敏就记得这几句了。因为念着朗朗上口,也就无意中记了下来。这词本不是敏所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打断才思了,师伯母这是客气了。看着今日的天气不佳,还请两位安人示下,咱们是先入城找间客栈住下,还是直接雇车去城外的老宅”

    沈氏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身边的家人,就拿定了主意道:“现在时间尚早,这雪子也下的不够绵密,我看还是不要在城内耽搁了。反正老宅距离本城不到10里,能够雇到车子,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到了家中,也能安心休息,总比在客栈里耽搁一晚强。”

    看到沈氏果然转移了注意力,沈敏心里顿时松了口气,随即说道:“那么就让必之在这里陪着大家,敏去找找舒适一些的车子和雇几个夫子回来…”

    沈敏刚刚离去不久,沈氏突然对着身边的妯娌朱氏问道:“二嫂觉得,刚刚那词究竟是三郎自己写的,还真是从辽东什么客栈里抄来的”

    出身华亭朱家的洪遵之妻朱氏和性格强悍的沈氏不同,她所喜欢的诗词也是柳词这类的温婉派,因此对于刚刚沈敏所吟的半阙词牌倒也没怎么往心里去。见到大嫂发问,她也只是随口应付道:“这一路下来都没见三郎吟什么诗词,而今日的雪子落在地上也尚未成形



第七十六章 洪适的担忧
    最繁忙的“三七”过去之后,前来拜祭父亲的亲朋乡党总算是少去了大半,一天上门的人数大约降到三、五家。到了这个时候,洪家的子弟方才算是松了口气,在滃港的生活开始恢复了平静。

    而一些来帮忙的洪氏族人也开始告辞回去,这人一少下来,族内的事务顿时也减少了大半,负责主持族中事务的洪遵也终于有了一些空暇,正打算关心一下自家的事务。他那位新收的弟子到了滃港之后,反倒是把时间大多花在了探访周边风土人情的事务上,减少了和他碰面的时间。

    不过洪遵心里也知道,这不是沈敏想要和自家保持距离,而是不愿意介入洪氏内部的家庭和家族问题。他父亲有八个儿子,三个女儿,可并不是一个母亲所生。

    虽说父亲故去之后,大兄洪适毫无疑问的接过了一家之主的地位,可继母陈氏还在,从法理上来说,他们这些做儿子的,还是应该听从于继母陈氏的意见。只是他们这三兄弟都是进士及第的官员,哪怕陈氏有这样的地位,在家中大事上还是选择了缄默。

    正因为陈氏的这种态度,三兄弟在家事上反倒不愿擅自做主,免得闹出家中不合的闲话来,坏了自家的名声。这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亲朋,大兄还是尽量交给了族人来操办,以示公平之意。

    沈敏显然是个识趣的,只是在第一天到了滃港时,在内院帮了一天忙,就看出了一些洪家人对他的提防态度,于是向洪遵提出出外做些吃力不讨好的外务去了。

    不提齐彦河几人这一趟在路上的辛苦,光是沈敏千里迢迢把临安的家眷安全送回来的这份情义,已经让洪遵不再把这个无意中收来的弟子当做外人了。如今既然他空闲下来了,自然是想着同这位弟子交交心,不能真把他当成自家的家仆随意使用了。

    只是洪遵这边正打算出门找弟子谈心,兄长洪适却在门口叫住了他道:“二郎,你现在没什么事的话,咱们去书房谈一谈吧,我有事要同你说。”

    虽然不知兄长叫住自己想要谈什么,不过洪遵还是拱手答应了一声,便跟了上去。洪适所说的书房,过去乃是洪士良特意为子孙读书修建的一座小屋,单独耸立在后园西北角,地方倒是极为清幽。

    如今洪氏一族大都搬去了鄱阳城外居住,这座小屋倒也就荒废了下来。如今稍事整修之后,倒是成了洪适用来待客谈话的所在,兄弟两人在这里说话,倒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外人进来打扰。

    当然,看到大兄如此慎重其事的带自己来此处,洪遵坐下后也不敢怠慢的向兄长问道:“大兄究竟想要同小弟谈什么,何事需要如此慎重”

    洪适并没有立刻回答弟弟的问话,而是从身后的书架上拿出了一个木盒,接着又从木盒内取出了一叠纸张放在了两人之间的案上,方才出声问道:“不知二郎可曾看过这些社会调查报告”

    洪遵一头雾水的拿起面前装订好的纸张翻阅了起来,口中还疑惑的说道:“何谓社会调查报告咦,何人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去乡间采风记录民情去了…”

    翻看了一份调查报告之后,洪遵心有所悟的抬头看着自己的兄长,试探的询问道:“这不会是我那弟子沈三郎搞出来的名堂吧”

    洪适不动声色的观察着二弟的表情,口中却诧异的说道:“难道不是二郎你教导他这采风的办法的吗”

    洪遵坦然的看着兄长说道:“虽然古时有所谓的采风使一职,受朝廷之命去往民间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此也一大善政也。但近世之后,还有那个士人会去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务呢

    弟虽然有心想要朝廷能够做出一些改变,但是恢复这样古老的制度却也未曾考虑过。因为近世官吏急功近利,让他们去民间采风,不是捏造歌谣为官家歌功颂德,以为自身加官进爵之阶;便是用子虚乌有之事打击与自己不对付的官员,变成党争的工具。

    &




第七十七章 兄弟之间
    看到兄长无意中流露出的惋惜之意,洪遵于是接着说道:“弟正是觉得这沈家三郎还算可造之才,方才起意要将其带回大陆。
1...171819202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