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竟然是白骨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乃女王大人

    “你是不知道,当年他把那玉皇大帝的七仙女都给定住了,多好的机会啊,可他最后却偏偏摘桃去了,你就知道这死猴子有多死心眼了。”

    “所以俺老猪也不敢贸然答应,怕他揍我,而且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不要我哩。”

    听得他这么说,那是笑嘻嘻的掩嘴笑道。

    “我呵呵,你这呆子啊,乱七八糟想些什么呢,我是不嫌的,只是我们家下现在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

    听得这夫人如此说,说不嫌弃,天蓬元帅猪八戒也是大喜,急忙上前道。

    “哎哟我的娘诶,那就拜托你行行好吧,你回去告诉令爱,叫她们不要这等拣汉,真的。”

    “实不相瞒告诉你吧,想我那师父唐僧虽然长得比俺老猪好看几分,但其实不中用哩,没甚本事,于是只知道大呼小叫,而且又皮又浪,纯粹一作死的玩意儿。”

    “可俺老猪不一样,我丑自丑,可却有的是本事啊,这还有几句口号儿哩。”

    听得他这样说,那妇人也是好奇的看了他一眼,有些不信的反问道。

    “是吗,真的假的,我读书少,你没骗我吧,你这有什么号儿啊”

    就见天蓬元帅猪八戒是当胸一挺,往前一站,做出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傲然道。

    “嘿嘿,我滴亲娘诶,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好,俺老猪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这号儿便是——”

    “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

    “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

    “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

    “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

    “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

    “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

    “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听得他这样说,很是得意的样子,这夫人也是装出一片吃惊的面容道。

    “哎呀,真的假的,小长老,你也太厉害了吧,怎么可能啊!”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给大家说一下古代农民这些的收入了,不然这也凸显不出这夫人为何如此吃惊。

    首先,假设“古代”耕种水平低只及现代的12或23,那么农民每亩约能收入250或350斤大米,按300斤算,南方一年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如果丰年加勤恳,南方农民均毛收入15750,北方农民人均毛收入7875。

    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以明朝为例,毕竟西游记就是明朝的,在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如果一家七八口人干起来,几年里盖个优质砖瓦四合院不成问题,算是收入相当不错。

    毕竟猪八戒一个人就能定这么多人,算的上是十分的能干了。

    除此之外,还能当衙役,也就是柴薪皂隶,因为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不过服役是有工资的。

    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20两,计13216元。

    但是县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

    马夫就没有那些好处了。

    同时就算你当学生也有收入,“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明史食货志六》。

    也就是考上了秀才每人每天给一升米约2斤,给鱼肉油盐。明代优待秀才时甚至可以拿到每月1两白银的廪膳费。

    不过明代的学生概念不是现在的学生概念,现代的学生只能算做童生,童生考成了秀才入了县学才算是廪膳生,才可以“食廪”,所以明代秀才不干活也可以生活,只是不干活只吃“廪膳”会很穷,所以有穷秀才之称。

    而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计人民币13216元。

    像是冯梦龙在万历年至天启年写有《三言》,其中《卖油郎独专花魁》中秦重只有3两白银的本银,街头卖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开支,还能剩余16两白银。

    “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除去一年用度剩余16两,所以记为年收入20两。

    杀猪的屠户一年有36两约23789元。

    杀猪的: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对穷秀才范进说,“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儒林外史》。一天一钱,一月3两,一年有36两,看来杀猪的收入直逼马夫了。约23789元。

    前面说过了,南方农民均毛收入15750元。

    因为农民“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新耕地免租三年。”

    假设古代耕种水平低只及现代的1/2或2/3,那么农民每亩约能收入250或350斤大米,按300斤算,南方一年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

    如果丰年加勤恳,南方农民均毛收入15750,北方农民人均毛收入7875,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如果一家七八口人干起来,几年里盖个优质砖瓦四合院不成问题。

    一把菜刀30文约20元,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一两值1000文,一把菜刀30文约20元,考虑到当时没有工业化炼铁,这个菜刀价格也跟我们现在差不多。

    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

    这600多元钱在我们现在大酒店里还不够,可是在小酒家里也确实可以随便上菜了。

    至于房产价格:“可成道:‘在坟边左近,有一所空房要卖,只要五十两银子。若买得他的,到也方便。’春儿就凑五十两银子,把与可成买房。”——《三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低档房产50两一宅,约人民币33040元。

    高等大宅院:1000万以上。“施小舍人急于求售,落其圈套,房产值数千金,郭刁儿于中议估,只值四百金。”——《三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看来明朝有钱人的房子还是真够贵的。

    明朝初几年和末期时物价曾有过一两白银买一石大米,正统年间也有一两可以买四石的年景,崇祯帝国乱时还有过二两一石的物价。

    但比起民国末年物价天涨,总算银子还是硬通货。

    明朝的物价基本是平稳的,尤其是官俸硬比例




第三十四章 起事不是成事者
    的确,咱们继续前面那个话题,说说古代的农民。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也不是在古代,总之,在任何朝代,当农民其实都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负担重,收入低,一遇到天灾就要了亲命了,种地没有活路,就只能铤而走险,走上另一条路了。

    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砸了这个摊子自己干,对吧。

    同时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那就是好像古代有很多农民起义,但最后真正成事者,却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堙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为什么呢

    包括本文,也就是西游记的背景大唐,虽然是大唐盛世,可也差点亡于农民起义,大家都知道,黄巢嘛,撵的唐玄宗到处跑,连杨贵妃都杀了,对吧,真正的占据了大唐盛世半壁江山。

    可如此势大的黄巢,最后也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作者菌就带着这个疑惑,来好好的跟大家探讨一下,古代农民起义虽然是打响第一枪的,但最后成事的为何却总不是他们。

    首先,那就是前言了,借用老一套的俗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的确,中国历史上有九个大一统王朝,每个王朝国祚有长有短,短的秦朝只有15年,长的两汉有四百多年。

    这有新朝建立,也必有王朝覆灭,王朝更替,必然生灵涂炭,饿殍遍野,古人说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代历代王朝的消亡总离不开农民起义,贫苦百姓成了推翻封建王朝的主力。

    正常来说,农民起义应该是农民领导的,但纵观古代的十二次农民大起义,其中的领导者却没有多少个是农民,之所以叫做农民起义,是因为起义的主体是农民,那么,为什么农民起义中领导者很少是农民

    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又有哪些人

    毕竟前文说了,农民是处于封建王朝中最底层的阶层之一,同时又是赋税最重的一个阶层,可以说封建王朝都是靠农民“一口血,一把泪”支撑起来的。

    古代讲究君权神授,农民阶层一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什么知识文化,要拉起一支队伍,特别是一支干部队伍,必须要能说善变,收获人心,不然周围的人不会服你,就像今天的传销一样,得用一套理论帮别人洗脑,不断壮大队伍。

    最关键的是古代推崇儒学,基本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注重君臣之道,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每一代君王无不例外给臣民灌输儒家思想,天子代表的是天,古代农民愚昧,几乎只有服从。

    所以要想起义,首先要搞一套方法,让农民认为你才是未来的天子,从思想上颠覆农民的认知。

    古代农民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影响力有限,要想同一阶层的人服你,得拿出点本事,犹如今天的职场,要想一个和你同级别的人为你办事,你得先帮他洗脑。

    古代农民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小农经济的盛行,农民往往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孤独终老”。

    相反,古代农民起义中领导者最多的是吏。

    吏是级别最低的古代公务员,麻雀虽小,但却五脏俱全,吏虽然地位低,但相对于农民,吏官掌握的信息更多,更了解国家的情况,尤其是底层人员的生活状况,把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顾炎武称吏官为“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胥吏也”

    吏官如同今天基层公务员,是连接官民的纽带,古代征粮、征税、征徭役都是属于吏官的工作,一来二去,认识的人自然不少,这方面的佼佼者自然要数汉高祖刘邦。

    大家都知道,刘邦原为秦朝时的泗水亭长,任亭长期间,结交了不少地方豪杰、文人,连吕公之女也被他娶到了,在基层工作中也颇有名声,所以才在秦末在沛县起义时,一呼百应。

    而除了刘邦,吏员作为起义领袖的还有不少,具体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宋江、瓦岗军的翟让、窦建德、红巾军的刘福通、李自成等,这些人都是当过小吏。

    吏之所以能比农民搞革命更出色,一是因为吏手中有一定的权力,山高皇帝远,甚至能成为地方一霸。

    二是吏更容易有群众基础,吏比农民毕竟多读过几年书,政治眼界自然要长远,善于利用身边的力量。

    一些正直的吏官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刘邦、宋军、王匡、王凤等之所以能在起义时能快速壮大力量,得益于平时仗义疏财、为民办事,要知道古人最注重德,德为尊。

    其次,吏对百姓的需求和心理更加清楚,综合这些,吏能成为领袖也就不难了。

    其次农民起义领袖中排行第二的是商人,而且是盐商。

    众所周知,古代由于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在我国古代的地位很低。

    可是商人的地位虽然低,但闹起革命来可谓是财大气粗,这是农民阶层不可比拟的,最着名的是撼动大唐根基的商人黄巢,黄巢原是一个贩私盐的黑商。

    要知道盐在我国古代是个政府垄断的暴利行业,贩卖私盐是个很严重的罪名,但因其暴利,很多人都宁愿脑袋系在裤头带上也要去干,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正是这个理。

    历史上的张士诚也干过盐商,消灭了大半梁山好汉的方腊也是一名商人,据记载他还是一名“农场主”。

    商人有大量财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就是打钱,没有大量金钱如何招兵买马,打造兵器、盔甲

    所以在财力上农民输了一大截,再者经商的脑子亦比较聪明,胆子也比较大。

    农民起义领袖中还有一些就是军人。

    秦末的农民起义中陈胜、吴广是屯长,元末的张献忠是戍边兵士,作为军事人员,他们具备一些军事素养,在资质平凡的农民中自然能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真正的农民出身的只有三人,但也是助手或者是继任者,具体是南宋接过钟相指挥棒的杨么,清朝末年的杨秀清和萧朝贵。

    农民作为封建王朝的“支柱”,封建社会的主体,统治者也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地主阶级要想永远当地主就必须牢牢控制好农民阶级,尤其是思想上的控制,因此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世面见得少,即使是科举制的实行,给了农民翻身的机会,但所学的内容是儒学思想,忠君爱国,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朝时期规定八股文,清朝则兴文字狱。

    所有没有群众基础、财力和专业能力的农民阶级很难成为起义的领袖,总不能把锄头一扔,就起义吧,大家说对吧。

    ………………

    所以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古代统治者甚至人为的“制造”农民。

    “从在观念上将‘民’主体定义为‘农’,到实际生活中变民为农。

    这不是作者菌胡诌,而是真的,要知道我国农耕出现得相当早,大概一万年前就出现了。

    但是,农耕真正成为一种主要的生计方式,其实和国家在背后的推动密切相关。



第三十五章 古代耕种不容易
    ;

    的确,能这样作,是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内部各方力量竞争中国君力量的成长有关,有些国家,如晋国、齐国与鲁国,分别出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与三桓力量的崛起等变化。

    这种内部发生过权力格局的变化,无论是新起的力量还是旧君,在竞争中采取各种办法来削弱卿大夫的力量,壮大公室,为日后走上改造百姓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当时重农思想的出现可能和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有关。

    比如商人和周人两个族群的谋生方式便存在着一些差别。

    像是商人可能不是特别重视农耕,如许多学者曾去安阳殷墟,看到殷墟宫殿基址以及王陵祭祀大量使用“人牲”。
1...256257258259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