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吕诲笑的很是畅快,笑着笑着的,他突然哽咽了起来,“这几年……这几年苦啊!君实。”
司马光叹息一声,微微点头。
这几年旧党确实是比较苦,一直被压制着。
他看着哽咽的吕诲,突然生出了许多同情心来。
此人乃是名相之后,若是按部就班的话,迟早有一日能一窥政事堂。可他却义无反顾的站在了新政的对立面,就凭着这个,司马光就觉着此人有胆色。
“如今可好,把韩绛弄下去,随后以钱财不趁手为由,把北伐压下去!”
吕诲的眼中全是兴奋,“君实,北伐可以,但不能是新政主持的北伐!否则……”
“老夫知晓。”司马光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一旦新政主持的北伐成功,官家的威望将会如日中天,新政将会一往无前。
到了那个时候,旧党能有什么手段?
到了那时,旧党也只能采取爆破的手段,把脸皮撕破,直接上手。
但那样胜算几何?
司马光叹息一声,旋即心中微喜。
“压两年,只需两年,到时候咱们一鼓作气。”吕诲憧憬的道:“若是北伐由咱们主持,君实,那些祸国殃民的新政将会成为过眼烟云。”
是啊!
若是北伐由旧党主持,旧党的威望将会直冲云霄,那些士大夫们会鼓噪起来,会让整个大宋都在呼喊着同一个声音。
——废除新政!
想来天下百姓将会额手相庆吧。
司马光闭上眼睛……
“司马公来了,天下有救了!”
若是历史不动窝,多年后,司马光就是在这种王者归来的气氛中,从洛阳返回了汴梁。
天下瞩目,万众欢呼。
这就是王者归来。
“某回御史台了,君实你等着某的好消息。”
吕诲急匆匆的走了,晚些韩绛再度被集火,焦头烂额。
“谁泄露出去的?”
他召集了三司的官员们议事,冷冰冰的看着这些一脸无辜的下属们,觉得人心真的难测。
“若是被老夫知晓是谁在和那些人勾结,回头老夫定然会把他弄去交趾!”
韩绛放了狠话,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他顾不上报复了。
众人出了值房,韩绛的心腹看着神色凝重,另一些看着木然。
大家各自散去,随后有人低声笑,有人喜上眉梢。
永远都不能指望万众一心,人是自私的,当眼下的环境会损害他的利益时,你不能指望他去支持这个环境。
所以才会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说法。
“韩相砸了东西!”
“嗯,这是走投无路了。”
“此事官家必然知情。”
“官家知情才妙啊!官家知情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韩绛一人被攻击,却不能伸手,你说妙不妙。”
“妙极了,哈哈哈哈!”
一些人在嘀咕,当一个消息传来时,这些嘀咕就变成了焦虑。
“沈安去了钱庄!”
这个消息恍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无数人的脸。
有人欢喜,有人惊惶,有人冷笑不屑……
韩绛正在值房里绞尽脑汁的想着反转的办法,得了这个消息后,不禁以手捂额,叹道:“他总算是出来了。”
来报信的是心腹,他说道:“相公,咱们也能想办法。”
“你不懂。”韩绛摆手坐下,“先帝在时就说过,若非是年轻,沈安可为计相。你可知这话的意思?这话是说,若论理财之能,沈安当为大宋第一!”
钱庄这几日的气氛也有些不大好,三司虽然只是钱庄名义上的领导,但双方都是大宋的钱袋子。
如今三司受创,钱庄也深感不安。
沈安就在这种气氛中来到了大宋钱庄。
“大哥,沈安来了。”夏青双手拢在袖子里,吸吸鼻子,看着和一个小老头似的。
夏进点头,“韩绛被弹劾,沈安若是不出来,他这个大宋理财第一人的名声怕是保不住了。”
对面的夏氏兄弟习惯性的出来观看情况。
夏青犹豫了一下,“大哥,昨日有人找到了某,说是让咱们发动一下,挤兑一下钱庄……”
“你答应了?”夏进问道。
“没。”夏青有些遗憾的道:“那沈安手段百出,若是咱们出手,一旦败了,他事后的报复咱们挡不住。”
“你知道就好。”夏进心中一松,“此事咱们就看热闹好了。”
“看,唐仁出来了。”
唐仁出来迎接沈安,一见面就叫苦,“下官在钱庄就等着有人出手,可此次却是奇怪,竟然风平浪静,让下官的诸多准备都化为泡影,可恨。”
沈安一边进去一边说道“某在家中带孩子,很是无聊,若是有人出手最好不过了。”
一路上遇到的伙计都很是欢喜,两个女伙计凑在一起,“你笑什么?”
“三司那边谣言满天飞,咱们好歹名义上是三司的人,我这心中发慌呢!
沈龙图一直在家里不动,我的心中也没底,这不看到他来了,心中一松,觉着不怕了。”
“咦!看你面色潮红,这是动春心了?”一个女伙计谑笑道:“只是沈龙图定然看不上你。”
“你胡说八道,别跑!”
几个女伙计打闹了一下,钱庄的气氛就多了些活泼。
沈安到了值房里,坐下后问道:“三司那边有些不稳,有人怕是会对钱庄下手,让新政这边焦头烂额。某来此是想看看谁敢。”
这份气魄让唐仁不禁赞叹不已。
“您来了,那些人定然只能偃旗息鼓。”
唐仁话锋一转,“只是下官听闻……有人在谋求三司使一职。若是三司使被他们拿到了手中,以后麻烦就大了。”
“新政离不开钱粮,控制了钱粮,才能掌控新政。这一招倒是有趣,不过注定是徒劳。”
沈安喝了一杯茶,说道:“官家还没发声,所以韩绛的罪名无法确定,某此刻出来也算是背锅,不过能让韩绛承了人情也好,未来的书院会多一位宰辅教授,想着某的心情就大好啊!”
沈安在钱庄坐了半个时辰,然后就准备进宫。
“那您……”唐仁犹豫再三,还是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您准备怎么做?”
“工具啊!”沈安看着他,语重心长的道:“你执掌钱庄,就该仔细琢磨。钱庄直属朝中,若是缺钱了你能有何手段?若是钱太多了有何办法?这些……别等这事情临头了再去想,亡羊补牢固然是美谈,可为何不在之前就把羊圈给修补好呢?”
唐仁仔细品味着沈安的话,不禁有些沮丧,“某竟然这般无用吗?”
沈安一路进宫,却被韩琦叫人给拉到了政事堂。
“说!”
四位宰辅虎视眈眈的盯着他,大有不说就马上弄死他的意思。
“此事吧,其实也不难,关键就是悟性。”
沈安看看左右,“口有些渴了。”
韩琦亲自去弄了茶来,咬牙切齿的道:“若是想不出办法来,喝了茶水,吐出来的就是血水。”
老韩看来最近没少为这事儿煎熬,沈安笑着喝了一口茶水,美滋滋的问道:“敢问诸位相公,北伐必胜否?”
“当然!”韩琦踌躇满志的道:“若是以前老夫还会犹豫再三,可如今有了火炮,就算是遇到坚城也好攻打了。若是火炮不能下,直接上火药包,总有办法能打破辽军的城池。
当年太宗皇帝若是有这等火器,幽州必然守不住。”
沈安笑了笑,“既然必胜,可有缴获?”
“幽州是南京道,乃是辽人最富庶的地方,钱粮应当不少。”韩琦含笑道:“幽州靠近大宋的北方,因为榷场的缘故,豪商不少,加之那些权贵,打下来之后,钱财满坑满谷啊!”
沈安笑呵呵的道:“那些钱粮既然是咱们的了,那为何不以此为抵押,去借些钱呢?”
瞬间宰辅们都愣住了。
“借贷?”
“没错,借贷。”
沈安笑的很是矜持。
“若说北伐是车,那么很多人都在等着上车的机会。”
:。:





北宋大丈夫 第1715章 空前绝后的抵押物
赵曙有些头痛。
飞燕在给他按摩头部。
飞燕和昭君旁的不行,就力气大。
而焦虑症发作后,脑袋就像是要炸了般的难受,就希望有人能用力给自己按压一下。
“用力!”
赵曙觉得那双手仿佛带着魔力,每到之处就让他的病情缓解了不少。
舒坦啊!
飞燕一边看着陈忠珩,一边游刃有余的给赵曙按摩头部,那得意劲真是没话说。
官家犯病了竟然只能把老娘召来,可见你们这群人无用之极。
陈忠珩有些憋屈,但这事儿真的不能怪这边。
从赵曙登基之后开始,这边的宫女就不断被更换,越换越丑。
若是这般也就罢了,宫女竟然越来越少。
哎!
虽然咱们是内侍,没了家伙事,可男女搭配起来,干活才有劲头啊!
这些话自然不能说,否则高滔滔会翻脸。
陈忠珩看了一眼得意的飞燕,果断给自己的晏月加了十分。
还是某的晏月好啊!
他这座老房子着火已经几年了,丝毫不见有减弱的迹象。
只是官家这边的人和皇后那边的人私下有些竞争的意思,飞燕得意,这边自然就失意。
陈忠珩是带头大哥,自然要为兄弟们出口气,于是他趁着赵曙闭眼养神的机会,冲着飞燕比划了一个姿势。
这个姿势他看到沈安比划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却觉得很是有趣,于是今日就用上了。
飞燕先是一愣,接着脸上就和红布似的,竟然是……娇羞。
卧槽!
这是什么情况?
陈忠珩觉得有些不对!
他把手收回来,看看伸出去的手指头,有些奇怪。
“陛下,相公们求见,还有沈安。”
“嗯?”赵曙一怔,随即摆手,示意飞燕走人。
这就是过河拆桥啊!
飞燕福身告退,特地从陈忠珩这边走过去。
陈忠珩正好出去迎接宰辅们,两人差不多是并肩。
“无耻!”
飞燕咬牙切齿的声音传来,陈忠珩刚想解释,就觉得脚面被一座大山给压住了。
飞燕踩住了他的脚面,还用力碾压了一下,这才冷哼一声,昂首挺胸的走了。
“哦……”
陈忠珩单脚跳到了墙边靠着,龇牙咧嘴的骂道;“这个女人……疯了!”
稍后宰辅们和沈安来了,宰辅们无视了陈忠珩,沈安拖在最后面,见陈忠珩一脸憋大便的模样,就问道:“这是被谁给弄了?”
他只是开玩笑,可陈忠珩却比划了那个手势问道:“这是何意?”
呃!
沈安一本正经的道:“这是外藩……就是西方那些番人的习惯,比划这个就是问好。”
陈忠珩纳闷,“见面就比划?”
“是啊!不管男女老少,见面就比划这个手势。”
见陈忠珩一脸释然,沈安觉得自己一定有做魔鬼的潜力。
“陛下,关于筹措北伐钱粮,沈安有个主意。”
“哦,什么主意?”赵曙精神一振。
沈安说道:“陛下,南京道乃是辽国的精华,若是打下来,钱粮必然不少。”
赵曙点头,“那边多年的积蓄,皇城司上次还说,南京道的权贵和豪商很是奢靡,花钱如流水。”
“是啊!”沈安见他上套,就说道:“此次北伐臣以为是必胜的。”
“朕也是这般想的。”赵曙微笑道:“大宋积蓄百年,在朕的手中发动北伐,若是不能胜,朕……”
“陛下!”韩琦见他要诅咒发誓,赶紧拦截了下来,“若是不胜,咱们再打过就是了。”
帝王不能发誓,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比如说帝王在战前发誓说此战必胜,否则自己被雷劈什么的。
结果战局一开,双方僵持,这时候己方就会想到帝王的誓言,心神不宁。
赵曙笑道:“朕不怕这个,北伐定然必胜!”
他不是那等瞻前顾后的人,一旦决定了要北伐,那就不胜不归!
韩琦苦笑回班。
“既然必胜,那臣就在想,能否去和天下人借些钱呢?”
“和天下人借钱?什么意思?”赵曙不解。
“陛下,现在钱庄借钱,你必须得有抵押物,那么大宋北伐要借钱,抵押物是什么?臣以为是战后的收获,比如说先前提到的钱粮,南京道钱粮无数,若是打下来,这些钱粮就是咱们的了。”
沈安笑了笑,很是从容,“咱们以此为抵押,向天下人借钱,如何?”
嘶!
赵曙捻着胡须,突然觉得脑海里开了一扇窗户。
“还能这样借贷?”
谁也想不到这一招。
哪怕是韩绛,原先想到的也不过是去挪用钱庄的钱罢了。
用未知的战利品来作为抵押去借贷,这个主意堪称是天马行空。
“为何不能呢?”沈安觉得这些人的思维有些僵化,“实际上北伐的收获也会变成钱粮,最终用于填补出征和赏功的耗费,咱们此举只是提前把这笔钱给弄了出来,臣觉着并无不妥。”
“不是不妥,而是妙啊!”
赵曙的眼中全是欢喜之色,“提前花用,这个想法如天马行空,妙不可言。”
“陛下,臣也觉着不错,只是……那些人可会买?”韩琦的肥脸上全是不满,“那些人在鼓噪,说什么今年才将闹过蝗灾,这就是上天的警告,这时候提出北伐,就是逆天而行。”
“大宋最有钱的就是他们。”赵曙提及这个就恨得不行,“是历代帝王给了他们这般优渥的条件,可在这等时候,他们却反对北伐,果然是……不是一条心呐!”
这话很严重。
韩琦目光转动,冷冷的道:“若是老夫在外面听到这些话,不管是谁说的,老夫发誓要让他后悔终生。”
这是来自于宰辅的威胁。
曾公亮淡淡的道:“老夫等人自然不会。”
“会又如何?”赵曙失去了耐心,“此事试试,那些人不肯出钱,那就看看商人的,让他们出钱……”
“陛下,利率两分如何?”沈安觉得气氛太过悲壮了些,于是就说出了杀手锏。
“利率两分也无用,他们不会去挣这个钱。”
韩琦的分析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他们宁可去放高利贷,宁可去兼并土地,也不会支持新政一文钱。”
这是一场战斗。
双方约定了不死不休。
赵曙冷笑道:“钱庄的利息朕记得是一分吧?”
“是,存钱是一分。”
“那么商人们可会动心?”
“会。”沈安很坚定的道:“但臣并未指望商人。”
“不指望商人,还能指望谁?”
赵曙摆手,“去试试吧。”
沈安告退。
等他走后,赵曙含笑道:“沈安此举你等可知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韩琦说道:“谁借了钱给朝中,谁就是北伐和新政的支持者,这便是拉拢。”
赵曙点头,满意的道:“这一手很出色,商人们支持新政,他们会影响许多人。”
商人长袖善舞,可以作为媒介去影响无数人。
这是赵曙的感悟。
“他们反对北伐,为何?不过是担心北伐大胜,随后新政会挟势出击罢了。”赵曙这段时日琢磨了许久,把这些事情琢磨的很是透彻。
“文彦博没动,枢密院依旧井井有条,这是知道大局的。”赵曙对文彦博显然多了好感。
在这等时候,不管你的立场是什么,配合是第一选择。
这就是区分名臣和庸官的最佳方法。
比如说上蹿下跳,鼓动许多人弹劾韩绛,反对北伐的吕诲,这就是庸官。
“有的人反对新政,却心中有大宋。有的人反对新政,心中有的只是自己的那些好处,高下立判。”
这一段话被记录了下来,韩琦见了不禁心中舒爽。
好啊!
等以后修史时,这段话一写上去,旧党的地位就被定下来了。
不顾大局!
私心作祟。
嗬嗬嗬!
韩琦忍不住笑了起来,声音有些沙哑。
“韩卿这是伤风了?”赵曙吩咐道:“晚些让御医看看。”
“多谢陛下。”
这是恩宠,韩琦洋洋得意。
众人出了大殿,富弼说道:“两分利息并不足以让所有商人动心。商人……越有钱的商人,越是靠不住。”
大宋重商,但对商人的戒备依旧延续了汉唐的习惯。
“是要小心些。大多商人都不错,但豪商……要注意这些人。沈安说豪商无国,老夫深以为然。”韩琦认真的道。
沈安已经到了三司,在和韩绛谈话。
“借贷之事如何操作?”
沈安出手,韩绛如蒙大赦。
“某来此是报备。”沈安递上一张纸,“韩相可看看,若是同意……”
韩绛接过看了一眼,抬头道:“两分利,不多,而且还是三年分期归还,如此朝中就从容了许多,好主意!”
他欢喜的道:“你怎地想到了三年分期还的主意?老夫先前还在想着,若是一批全数归还,朝中会比较头疼,三年为期,一年还一些,这便是最好的法子。”
“只要肯想,多的是法子。”
沈安当然不会说后世各种债券满天飞,他见识的太多了。
那些都是以信誉为抵押物,抢购的多了去。
而大宋此次发行的债却是用北伐的胜利作为抵押物。
谁会站在这一边?
沈安看着韩绛在这张纸上画押,不禁心中振奋。
看吧。
看看谁会选择站在大宋的这一边!




北宋大丈夫 第1716章 向天下人借钱
“沈安出宫了。”
从沈安进宫开始,他的行踪都一直在有心人的关注之下。
“大宋很古怪。”王雱在皇城外等他,“北伐这等大事竟然也能堂而皇之的提前说出来。”
“不说也瞒不住,说出来好歹能让辽人提心吊胆。”沈安在等人。
“可能瞒一些算一些吧,如今怕是耶律洪基都知道大宋缺钱了。”
王雱一直觉着军国大事参与的人越少越好,“此事就该仅限于宰辅。”
“瞒不住。”沈安说道:“再说了,一件事的好坏只是看你去怎么做,此事,某觉得是好事。”
“沈龙图。”张八年出来了。
沈安回身拱手,“稍后还请张都知派出人手,去城中监察。”
“监察什么?”张八年看着依旧是十年前的模样,一身衣裳穿的空荡荡的,让人不禁想去看看衣服里面的身体是不是骨头架子。
王雱就想看看,而且很大胆的在琢磨。
“朝中会向天下人借贷,但旧党那边不会甘心,若是去钱庄的人被他们收拾了,张都知,陛下会大怒。”
“那些借钱给朝中的人大多都支持新政。”王雱补充了一句。
张八年看了他一眼,“某知晓,无需你来提醒。”
这个蠢货!
王雱看了他一眼,只是冷笑。
“小事罢了。”
张八年很是云淡风轻的回去了。
沈安淡淡的道:“你放心,张八年在这等事上不会轻忽。”
“某还没到记恨他的地步。”王雱觉得沈安低估了自己的心胸,但却情不自禁的想着怎么才能给张八年来一下阴的。
一路到了钱庄,沈安言简意赅的吩咐道:“朝中为了北伐向天下人借贷,分为三年归还本息,年息两分,马上据此写出告示。”
唐仁亲自出手,没一会儿就写了一份告示,沈安看了叹道;“要学习啊!”
唐仁脸红耳赤的道:“下官最近也有看书。”
“可你看看苏轼。”一提到苏轼,连沈安都郁闷,“罢了,贴出去,随后让他们抄写……不用了,让人去书店,用活字印出来,多弄些。”
“要多少?”唐仁估算了一下,“汴梁城中数十份总是要的,城外也贴一些,如此一百份该够了吧?”
“不够。”沈安坐下,“一千份,随后各地张贴。”
唐仁不解,“贴哪去?”
“各处都贴,从汴梁开始……一直贴到大宋的各处。”
沈安的神色平静,可唐仁却被吓了一跳,“沈龙图,这……这是何意?”
“你只管去!”
沈安微笑道:“某想让官家看看,万事其实并不难。”
告示张贴出去,夏氏兄弟也在看。
“北伐募集钱财……三年分批归还,年息两分……大哥,他这个就相当于是从外面借贷的利息,不少了。”
夏进点头,“是不少了,不过……别说是两分,就算是十分,那些人也不会借,不信你等着看,没多少人会来。”
1...915916917918919...1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