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去年有的肥料没有运回家,运回家的也没有发酵好,否则,去年一次性地将基肥施下去,今年这一环节则会省去,效果也会更好。
一部分人在花根附近挖开一,将稀释的沼液注入穴中,重新盖上碎土,这种施肥方法叫穴施,虽然繁琐,但极其有效,特别是用了沼液。
胡二娘问:“花用如此多肥料”
“二娘,岂止是花,庄稼欲种得好,肥料亦多,然回报不高,不值得。”
它们是肥料,也是钱,那怕是堆肥,马粪草秸不太值钱,得运回家,然后付出无数人力,一次次地翻拌,即便全是草秸也会产生很多成本。如果一亩地施上四千斤肥料,庄稼肯定能长好,然而一算账,说不定还会亏本。
吩咐完了,大伙施肥,做的不对,刘昌郝立即上前说,好在大家皆知道这些花很值钱,那怕棘墙,月季花种好了,一能做棘墙,二同样能卖钱,并且与刘家休戚与共,皆用了心。
半天熟悉下来,已
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药,我之良草
刘昌郝来到山塘,渠道闭了很长一段时间,又未落雨,能看出来,是漏水的,其漏的程度能在忍受范围之内。因为没有溪水注入,却又有许多清澈的雪水涌进来,塘水很透明,能看到一部分塘底,水草应当开始生长了,只是才开始,站在塘上方,看不到。
刘昌郝走了回来,张德奎说:“需种藕菰”
“是啊。”
他也开始发愁了。
甜瓜种芽马上全部插下去,从这时起,就要分出人手,专门地负责替瓜、花浇灌或喷施,春草萌发,又要锄草。
塘那么大,从山塘上方一直到山塘中间部位,全部得载上菰藕,斜长足有三米多,四个山塘总移载面积,足有二十多亩。当然,是藕种,又不全是种藕,用钱不会太多,菰种用钱更少,至于菖蒲,若不为人力计,去寻野菖蒲挖,都不要钱。想省工,只能花钱去买,刘昌郝算的不是这个钱,而是这么大面积,得派人买许多藕种菰种,得一步步地载下去,需要许多人工。关键灌溉渠未竣工,山上的锄草活也未做完。
后面需请牛耙平耙匀,耙匀后,又要做瓜垄。
以及山上的活,不是将苜蓿种子往山上一撒就结束的,先得翻土,深翻不可能了,必须得翻一翻,翻好后施上基肥,才能撒播,撒播后得立即浇灌。否则缺少水份,苜蓿苗便会死亡。又要安排人手担着稀释的沤液浇灌,可能会持续两个来月。直到苜蓿渐大,根系能抓住泥土里的水份为止。那时候也不是不管,但可以抽空来锄锄草,或撒追一些肥料,或浇灌一下。不求长好,得让它们活起来,才能稳住几十座山上的水土。
人力仍是问题。
“少东家,我们几家各派一老人,回乡聘人吧。”
刘昌郝立即摇头。
“少东家,你是好心,今年有鞭炮,又有甜瓜,过了今年,你家经济会彻底好转,我们几家亦会好转,明年清明,我们归乡,一为祭祖,一为聘人,亦风光。然今,方才二月。”
不用刘昌郝说了,这些活也是明摆着的。
二月都忙得昏天黑地的,三月可能都无法想象。
“少东家,你说三月聘人,然三月有鞭炮,各家有桑,春耕生产亦全部开始,即能聘到人,也会心不在焉。”
“张叔父,我三月聘人与去岁不同,提供三餐,夜宿仓房或作坊,聘人范围可以扩大。”
从棘岭寨往西去,从后山村往西北去,还有许多山村,只是更稀少,也更小,不过耕地面积也少的可怜,虽然清明后各家各户开始忙碌,只要范围扩大,还是有一些人家劳力富余的,请几十名妇女也不困难。
张德奎是好心,一旦农忙开始,即便请来了妇女,做活也不会专心。不如几家先派一个老人回去,带十几户百姓过来,又刚刚好,是二月,春播未开始,虽然冬小麦处理起来会有些麻烦,损失是能接受的,十几户百姓过来,劳力问题一下解决了,并且更忠诚。
但两个地方,张德奎未想过。
去年他们来的时候,是流民的身份,今年无论是那一家皆稳定下来。他们来的时候不冷不热,越来越冷,挤在一起不会计较。
一旦再请十几户百姓过来,眼下肯定没空给他们盖屋宅,一直到甜瓜下市。十几户人家有男有女,眼下不冷不热,往后去则是越来越热,挤在仓房里不方便,打散到各家,开始不会有意见,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到后面,天气一旦热了起来,男女不便,时间长了,矛盾也会多,未必是好事。
自己的种植,对于宋朝农民来说,各方面都是颠覆,眼下十来户,自己手把手教,不成问题,至于请来的妇女,让她们做粗活好了。一年教下来,大伙都会渐渐适应。明年请人来,则会变成许多师父,都不用自己教了。今年便请人,或者教一户,不教一户
可劳力确实是问题,刘昌郝琢磨好一会,还是去了棘岭寨与牛岭寨。
请人吧,许多活是有季节限制的,不能误了季节。
二月有农活的,但农活不多,容易请人。刘昌郝一口气请了二十多个丁壮来干活,这些人请来,先由他们对付山塘。
开始是山塘中部,属于中深水区,只有载藕,但山塘塘壁的土质也很差,随便载,即便是藕也长不好。韦小二去买藕种,韩大虎带着大伙去大方塘。孙岭村还没有放堤,虽然这时大方塘有小半塘的水,然可以取淤泥,将淤泥扔到岸边,不急着运,让它们沥干后,才一车车拉到山塘边上。
随后挖出坑,用淤泥与塘泥搅拌,坑底还放了许多堆肥,才将藕种载进去。
牛岭寨一个汉子说:“原来如此蓄水。”
眼下看藕种,稀稀拉拉的。
但藕长势是很快的,将几十个藕种扔到两亩大的藕田里,春天看上去很可怜,只要进入夏天,则能长出满满一田碧绿的荷叶,菰与菖蒲长势也不差。只要这三种植物长起来,不提其收益,其根系便能将塘泥紧紧抓住,也不会漏水。
十几年后,有一段很著名的典故。苏东坡在杭州写过一个奏本:自国初以来,(西湖)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广州番禺县有人到县衙告状,称自己的一块菜地被人盗走,菜地就在某处,请求追回菜地。知县懵逼,你说菜被人偷掉还行,菜园子怎么能被人偷走。
下去看过他才懂了,那是宋朝出现的一种新式耕作方法,叫葑田,泥沙自然淤积葑草根部而形成的,并由人工加以开辟利用比如用木排、芦苇排固定的水上耕地,这种田能用绳子拖着跑……菜园子能被偷走。
西湖边长着许多菰(茭白)与葑草,许多百姓以菰谋利,或者在稠密的葑草上铺葑田用之种菜或种庄稼,它们繁殖能力快,又容易吸附淤泥,导致西湖迅速淤塞,水利变成了水害。苏东坡上过奏折后立即对这些葑菰与葑田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的淤泥筑成长堤(苏堤),不是“夺民之利”吗,我命令你们换种菱角,种菱不会成为湖害,菱角又能保住你们的葑菰之利,西湖得以大治。
凡事都有两面性,彼之毒草,我之良药。
 
第九十九章 期盼
研碎的矿末在两人眼皮下,居然产生了变化,开始出现漂亮的蓝色结晶体。
“咦,”朱三不解。
刘昌郝脸色很正常,这是它吸收空中水蒸汽所产生的变化,物质基本未变,都不能算作化学变化,不过有了这个变化,才能确认它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胆矾。
在宋朝,它不叫胆矾,而是叫石胆,难就难在这地方,名字不一样,便不易“沟通”。胆矾还是好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若是寻找草炭、珍珠岩与蛭石,难度会更高。
“三郎,是其也。”
“其有何用”
“搭配一样物事,便是杀虫利器。”
搭配的是石灰,不但能杀虫,还能除菌,至少远比李店主所说的种种杀虫方法靠谱得多。
刘昌郝问价格,进了药店,那会便宜。
“你对他们说,我会要两百斤,其斤价不能高于三十文钱。”刘昌郝说道,它又不是稀有矿石,即便是河东那边运过来的,能有多少成本。但胆矾找到了,珍珠岩、草炭、蛭石能不能找到呢
刘昌郝从韦家拿出纸笔,将这三样重要的基质矿各种特征写了出来:“置于药店,名称必改变之,你试着找找,看能否找到。”
“我试试,”朱三说。
不过刘昌郝琢磨着,即便朱三他们认真去找,顶多只能找出两样,但能找出一样是一样,有的可以用他物替代,如蛭石,用河砂替代也可以,只是效果会差不少,还有草炭,也能用发酵的松树皮替代,当然,效果也比较差。
朱三将纸头装好,用卖弄的神情,从背袋里掏出一把契单。
刘昌郝翻着契单,狐疑地问:“三郎,清明契单为何如此之多”
在他想法里,端午节契单必远胜于清明节契单,宋朝夏天还有一个很大的节日叫夏至节,因为闰四月,端午节过后便是夏至节,节上加节,然而端午节契单只拿到五百多贯,其实端午节的契单是很正常的。不管端午或清明,如何能与除夕元旦相比。可现在清明节的契单极不正常,居然达到一千四百多贯。
难道今年清明节会发生什么大事
朱三没有卖关子,说出原因。
伍贵带着刘昌郝四首诗词回京城雕版,雕好后,如约拿到各家店铺,让各家店主看。
其中有一家店主姓娄,乃是一名老举子,虽然未考中进士,颇有些才学,在京城儒林里有着不小的名气。他看了雕版后,对顾客与他好友说,清明鞭炮将出一诗,会流传千古。
刘昌郝听了苦笑。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但宋朝最古怪的地方,明明词有名,各个文人偏偏将这一题材当成令,诗余,不上台面的文学体裁。宋朝诗佳作不多,宋朝文人偏偏爱写诗,认为诗才是正道。这才出现娄老举子的情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岂不远胜于那首诗,但在娄老举子心里,它虽佳,却是不上台面的小令。
反而这首诗的出现,让他喜出望外,万分郑重,不停地向他人鼓吹。他名气大,再三鼓吹下影响可不小,许多人问他是什么诗,按约定鞭炮未出来不能说了,可他还在继续鼓吹,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好奇,许多人甚至想马上就买到“清明鞭炮”,“万众期盼”下,契单不用说增加了许多。
“你家接头活了许多。”
“七月能继续活着才能勉强称为活,现在活不作数。”
提到接头,朱三十分开心,刘昌郝认为成活率低了,才是春苗呢,仅是芍药根里面的养份,便能让春苗长起来,居然死了不少。不过放在朱三眼里,不是死了不少,而是活了不少。勿用六七成,能有两三成,与洛阳那边对比,也是一个可怕的成活率。
“我看到你家甜瓜,为何用泥筒”
“彼非泥筒,乃是营养钵。”
“为何如此育苗。”
“能高效利用肥料……”
不仅能高效利用肥料,移载定植时,有了营养钵,不会伤及甜瓜的根系。营养钵是用基质做的,基质里掺有一些锯末、糠秕,大量堆肥,土质疏松,透气性强,利于根系成长。
一旦移载于大田,甜瓜长大,根系伸出钵壁,外面又是比较硬的贫瘠的垄壤土,逼迫它将根系向下生长,根系扎得越深越会发达,能吸收到更多的养分与水分。
不过各自情况不一样,如甜瓜,有大中小,营养钵的高度、直径分别为77、88、1010cm,刘昌郝选择的是99cm,高度与直径是一样的,原因是甜瓜需要须根适度地篷开,不怕麻烦的话,最好用旧报纸糊圆锥形营养钵。换成棉花,主根更明显,更需要有一个发达的主根,营养钵的大小变成了710cm,高度大于直径。
这是营养钵。
为什么大棚作物往往比较高产
露天种浇灌多了,对作物不利,浇灌少了,太阳一蒸发,马上又干掉,或者下雨,又涝掉,不能保持空气有均稳的湿度。
不仅能早上市,放在露天,天气往往或冷或热,瓜果座果时喜昼夜温差大,易于糖分结晶。但在中前期,温差太大,反不利于作物成长,放在大棚里,温度同样比较均衡。
肥料不易流失,露天施肥,日蒸雨淋,肥料也容易流失。
往往会用一些燃料来增温,燃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利于作物生长。
最后便是能早上市
第100章 朝天
一般都在这时拣兵。
朱三打听来的情况不大好,军营里,上司的上司会扣克上司的薪酬,上司会扣克下属的薪酬,让下属做私活,当奴婢使唤,那怕上街替自家买个菜,也要带着一名部下,替他拎菜。
同僚之间,会有霸凌现象,老兵欺负新兵,块头大的新兵欺负块头小的新兵。
禁兵的薪酬看上去是不少,与建国之初相比,涨的其实不多,另一边京城物价却涨得厉害。
或者这么说吧,刘昌郝曾祖父当禁兵时,禁兵军纪还可以,上司贪墨不严重,京城消费水平也不太高,只要做了禁兵,不乱用钱,每年都会有一些积余,至少能养家糊口。到宋仁宗时就不行了,许多禁兵的妻子迫于生计,居然靠卖笑贴补家用。
家庭贫困,军纪松懈,战斗力弱,故老百姓看不起,才讥讽为赤佬。这里的佬虽指成年男子,却含有不敬之意。
主动从军的人越来越少,每年虽拣兵,来应募者多者不过千人之数,少者往往仅有四五百人。
刘昌郝将这些情况说给梁小乙听了。这回不是阻拦梁小乙,而是教他如何对付这种糟糕的局面。
遇到不好的上司,不要去顶撞,京城的天地虽广阔,军营却是一个巨大的牢笼,惹怒了上司,纯是自找苦吃,得用智慧去化解。如何化解,自己想办法,真想不出,离的又不远,后面有朱三他们,刘昌郝也会偶尔去京城,大伙一起在后面出谋划策,具体的得看了,什么情况什么处理方法。
可能现在的禁军情况确实很糟糕,然而梁小乙又比当年刘昌郝祖父好得多。
刘昌郝祖父进了军营,不但想往上爬,还要攒钱娶妻生子,贴补刘家两兄弟。
梁家情况则不同,虽然梁小乙去了京城,家里少了一个得力的劳力,沈氏在作坊里做坊头,梁小乙妹妹今年十五岁,也能去作坊,母女两一年收入,三十贯总会有的,没有,刘昌郝寻一个借口,也让她们有!况且他家还有一个桑园子。
梁家条件还可以,但二月能有多少农活,为什么梁小乙妹妹不能来上工
梁家不需要梁小乙贴补一文钱,在第一年,又是一个人,这时不要去想着攒钱,一是努力训练,禁军情况不大好,可表现到十分卓越的地步,又没有得罪上司,必然会引起许多人重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