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然而这段时间伙食皆不差,天天吃肉,几十名女工还是喜欢吃的,各家客户渐渐快无所谓了,以至秦瓦匠说,你家比我家伙食还要好,他家以前伙食好是一家好,刘家伙食好是十几户人家包括女工伙食都好,两者性质是不一样的。

    李坊头关心的不是卖多少钱,不是死掉就好,说:“你卖的猪更大”

    “必然,这么多猪,谁会拣小猪卖,且出肉率还会高半成。”

    出肉率高,意味着售价会更高,九十几名被李家拉来的人立即产生了兴趣。

    刘昌郝能理解,如梁三元家,有若大的桑园子,地虽不多多是好田,一家人一年辛苦下来,只能攒二三十贯钱。这是梁小乙从军的,否则想娶一个好人家的姑娘,对方开价高,要盖房子,家里立即没有多少积蓄。

    还有刘四根,别看那么一大片桑园子,几百亩良田,变着法子隐田、降田等漏税,还放高利贷,与几个儿子合起来一年积蓄估计不过三四百贯钱。若是老实的纳税,又不放高利贷,收入会更少。

    对于这样的人家,养猪的收入如何不让他们心动况且李阔海替他们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有人问:“此是豆枯之作用”

    “是也。”

    豆饼蛋白含量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糠秕能有多少蛋白含量

    一人异想天开地问:“人能食乎”

    刘昌郝憋了好一会说:“能食,亦能做豆浆豆腐。”

    九十多张嘴巴发问,一会儿刘昌郝便败退了,将褚父叫来,由他来代答。

    李坊头在边上说:“刘小郎,你有巧思。”

    说起来简单,就是一个合伙养殖,换成一般人都不会太注意,然而对此,李阔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不敢,李坊头,许多人买猪,猪崽何来”

    卖了一些猪,刘昌郝也安排人买了一些猪崽回来养,正好留作过年时杀。但发现已经不大好买了,价格也涨了不少。

    “东主已经安排人手,去外县买猪崽。”

    想将豆饼问题解决,只好提供一条龙服务了,不过与前面的大户不同,这些“伪大户”养猪,李阔海是有分成的。

    一大群看了好一会,也问了好一会,心满意足地走了。

    刘昌郝带着几个人剪菊花。

    菊花一岁一枯荣,春天又是万物生长最快的时季,分株皆长出许多萌蘖枝,不图繁殖,萌蘖枝也要剪掉,否则花会开得不大。想繁殖也简单,正是进行水插的好时季。去年已经进行过一次水插,刘梁村人现在不会说刘昌郝败家了,只是觉得这种方式很新奇。

    谢氏也过来看,一会说:“芍药开得亦好看。”

    牡丹花漂亮,花期不是特别长,最晚开的两种牡丹也快谢了,芍药跟着绽放。这些都是名种芍药,春天刘昌郝上了大量肥料,每株只留了两朵花,当然开的很漂亮。而且芍药养得好,不比普通牡丹小多少,又是兄弟两的关系,所以




第115章 喜事
    谢氏也不知如何回答,左顾言他。

    几天后李坊头又带了一波人过来,人太多了,刘昌郝懒得烦,直接将他们交给褚父。他将李坊头拉到一边问:“各户回去,有没有养猪”

    “皆养了,多与寡而已。”

    “多是几何,寡是几何”刘昌郝不大放心地问,不怕寡,怕的是多。

    “你无害人之心,我家东主亦无害人之心,多者两百余头,寡者数十头。”李坊头笑道。

    刘昌郝说的,少没事,多最好不要超过两百头,再多,会有风险,而且越多,越要注意卫生,养猪,都懂的,但对大规模养猪,李阔海也不懂,他也怕出事,猪养好了,家家发了财,用豆饼养猪的人便会越多,若是来场猪瘟,血本皆亏,谁还敢用豆饼养猪,于是刘昌郝说什么,他便嘱咐什么。

    两百余头,只要注意卫生,应当不要紧。非要说百分之百安全,那是不可能的,倒了霉,那怕养一两头猪,也会出事。

    刘昌郝心里默算一下,包括这批人,前后来了四拨人,少则几十头,多则两百余头,接近三万头之数了,还有马场,李家豆饼应当能解决了,不过也不大好说,若是下半年新油销量继续激增,豆饼仍会积压。

    李坊头看着下面的瓜田说:“你家甜瓜很早。”

    那肯定是了,现在种瓜人最早也要拖到清明后才播种,实际上多数人家为了预防倒春寒,都将甜瓜放在谷雨边上播种。

    刘家的甜瓜早的不是一点半点的。

    “为何是单蔓”

    今年刘昌郝发瓜苗,刘梁村几乎家家户都种了,不但刘梁村,周边十余个村子,皆有许多人家来拿了瓜苗回去种。不过他们那种种法,只是浇浇水与肥,然后由它们长去。

    但中国种甜瓜历史也颇为悠久,真正的瓜农已经摸索出一些修蔓整枝的方法,多是保留两蔓或三蔓,刘梁村这一带没有人大规模种,以前路不方便,种了也不易卖。不过惠民河边上有一些人家种了,刘昌郝刻意抽空去看过,现在只是小苗,看不出来,但可以问,总之,虽修蔓,还是不大规范。

    也不是两蔓与多蔓不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随着底部子蔓摘心留2叶的新式修蔓方法出现,已经将单蔓最大的短板给弥补上,特别是上架种甜瓜,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选择了单蔓整枝法。

    别看宋朝其他瓜田未来可能是“枝繁叶茂”,最终与刘家甜瓜产量相比,可就不是一般的差距。但沾到了种瓜方法,刘昌郝立马修起闭口禅。

    李坊头也会意,改口道:“早上市,能多卖钱。”

    “李坊头,须知,我家瓜田每亩投入多少”

    “东主说你是大手笔。”

    刘昌郝笑了一笑,再大手笔,还如李阔海做豆油手笔大吗仅是为了收购黄豆,也不知投入多少本金。但也幸亏王叔,若不是他为了去邪,没有鞭炮,即便向李阔海借了钱,自己各方面投入也会缩小,现在资金多半会很紧张。

    李坊头带着大伙走了,也是最后一批观看的人,余下的可能还有,都变成了两百多户,又不需要太长时间,甚至最早的那批主户,猪已经养得不小,勿需来刘家参观。

    刘昌郝让大伙停止浇灌,开始进行人工授粉。

    上了架子,能“精准修蔓”,也能“精准授粉”。

    别以为它是一件很轻松的活,放于整片瓜田,生长期不统一,有的开花早,有的开花晚,并且每棵需留3-4个瓜卵,也就是分别授三到四次粉,前后能误差十几天。

    但放在单个花朵上,其花期只有两天时间,且授粉时间只能在上午7-10点进行。

    在这两天若不及时发现,又不及时授粉,这朵花便失去了作用。

    刘昌郝将所有人调动起来,大人与稍大的孩子分成若干区域进行授粉,稍小的孩子在边上,每株授粉完比,立即在瓜蔓上系上不同颜色的布带子做记号,颜色是日期,一次授粉则系一根带子,二次则系两根带子,以此类推,以便甄别。

    但每天上午,各人仍然在各个区域来回跑,一边授粉一边察看,以免有所遗误,好在是上架的,因为修剪掉大多数子蔓,中上部蔓藤瓜叶比较稀疏,否则找都无法找。看上去这些活虽稍太繁琐,却不太累人,然而放大到三百多亩,近百人几乎全扑到上面。

    并且有的没有授粉,有的已经形成座果,立即剪纸,纸不用太大,中间开眼,套在小瓜卵上,给它戴个小帽子,以减少掉果率。几天后瓜卵长大,进入膨瓜期,进行浇灌,这回不仅是带着沤液浇,还会掺杂少量提纯的焰硝。不过这时用不着喷醋了,还会喷一次波尔多液,两次沼肥。

    授粉的是三到四个瓜卵,是防止座果期掉果的,同时是择强去弱,进入膨瓜期又要进行甄别,选择两个最好的瓜留下来,余下的又要去掉。但这些瓜卵不是同一时期授粉与座果的,先座果的肯定会更大,后座果的肯定更小,不能仅看大小,还要看瓜型,才能做最好的保留。

    座果期时乃是最容易掉果的,若是掉了两个果呢,剩两没的选了,若只剩一个,只好一个。

    修剪继续,以及繁琐的穴施,依然很忙碌。

    更头痛的,山滩上迎来三件喜事。

    二妈到处跑,替六个鳏夫找到了四个寡妇,现在刘家忙,即便发钱发奖励,也要等甜瓜下来。刘昌郝意思是拖到甜瓜下市后,有的是时间准备。

    但正是闹春荒的时季,都是寡妇了,还羞涩啥,二妈说了,四个寡妇亲自过来看过,几个光棍汉大了好几岁,仅几岁的误差



第116章 予之
    刘昌郝没办法,又去了县城,找到孔押司。

    孔押司十分客气,去年刘昌郝与花谷久田宅交易时,李阔海找的便是他,平时两人也有往来,李阔海说了一些刘昌郝的事,交口称赞。刘昌郝自己不满意,认为前身脑子不够用,导致中途出现了许多意外,放在李阔海眼里,不提那些诗词,也很了不起了,才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渐渐创出一个不小的家业。

    孔押司开玩笑,去年应强迫刘昌郝娶他家女儿,李阔海说,强扭瓜不甜。

    去年刘家只能勉强称为“拒亲”,纵是李阔海也不能强迫刘昌郝娶他家女儿。人家已经“天授其才”,开窍了,自己不同意镜子交易,也有办法将那场祸事化解掉。

    还不如结场善缘,镜子得了钱,新油得的钱更多,豆枯也得以解决。

    刘昌郝说出来意,想请孔押司去调解一下,必然会有纠纷,那就劝双方各退一步,皆不退,刘昌郝让孔押司将女方婆家那边的人叫到一边,自己掏钱出来补贴。当然,不是孔押司掏钱,是由他垫付,解决后刘昌郝再补还给孔押司,但得寻一个借口,不能说是刘家掏钱补贴,那会弄巧成拙。另外,必须快刀斩乱麻,拖一天忙一天。

    这是小事,轮不着孔押司出面,不过得了一些好处,李阔海还十分看好眼前的少年,又公开承认,某是领了他的情,不然到了下半年,这些豆枯不但不能换钱,甚至要往惠民河倒了。

    孔押司只好下去。

    县级别里的胥吏,押司、录事、前行、后行、贴司、书手皆有着不小的权利,特别是押司与录事。

    押司来调解,谁敢不给面子,人家押司心地还比较好,看着两边争吵,居然掏腰包自己补贴,加上三家财产少的可怜,处理起来也快,一天,便将三家财产纠纷处理好了,三家双方各自立即立契据。手印一按,孔押司就不那么好说话了,带着狰狞之色说:“尔等若贪婪无厌,继续侵占女户财产,某必会严惩尔等!”

    非是他看不惯这些陋习,相反的,孔押司不会认为它们是陋习,都是这样,这是他想让三家寡妇迅速将家产便卖的,便卖后便能改嫁,自己便完成了刘昌郝的嘱托。

    刘昌郝又再次连连道谢。

    是给了好几贯好处费,然而省了事,不然眼下自己那有心思处理那三家寡妇的财产纠纷家产便卖后,还要请保人与媒婆一道过来,写下陪嫁财产的契据,男女双方还要给媒婆一些好处,才能进行婚嫁。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了,也就是进门当天,关起门摆了几桌酒。有人要看新娘子,三个寡妇的长相,也就那么一回事,若是卖相好,即便是寡妇,又起了改嫁的心思,也早被人寻走,然而这已经让三个光棍汉乐得嘴合不拢。

    几十个干活的妇女都无语了,这样的客户我们也愿意做啊,不但有契约上的钱粮,还会发奖励,发吃的,发穿的,发用的,光棍汉还会配媳妇……虽然在这时候不适宜地成亲,三个寡妇也不是太讲究,前面来到山滩吃完“成亲酒”,第二天便开始干活。

    中午吃饭的时候,张德奎将刘昌郝叫到门外。

    “荆五三人中,孰优”

    刘昌郝莫名:“仿佛吧。”

    “少东家,我欲替盖娘子做主,般配一人,若何”

    替盖氏找一个人

    刘昌郝脑袋迅速转了起来,若是去年,可能会立即答应,但现在,则不是。

    若是条件好的人家,对对方的相貌会有所要求,就像自家,二妈寻找的另一方,不但长相还行,身体还需健康。但普通人家,长相是其次的,要的是健康的身体。

    站在荆老五他们的角度,病怏怏的盖娘子不是好人选。

    眼下是自家在贴补,然而成了亲,自己不会贴补了。与瓜田李下无关,而是不能坏了规矩。那么娶回家做不了多少活,还要负责药费,过日子,这笔账不能不算的。

    不然一个大活人在这,天天在一起干活,若有想法,还不提出来

    站在盖氏的立场,也未必愿意,因为盖氏岁数更小,今年才二十六岁,相貌还行。加上挑走了三个光棍,余下的三个光棍汉岁数更大。而且眼下生活无忧,为了孩子,她可能甚至直接灭了再嫁的心思。

    不然二妈在替六个光棍汉寻寡妇,盖氏为什么不提

    “张叔父,我不好说,你最好让二娘相问。”

    胡二娘去问,盖氏果然不同意。张德奎十分不快,能帮一时不能帮一世,没有外力相助情况下,只好“赖着”东家,但有外力,不能一直赖着。他这心情,刘昌郝是懂的,说:“张叔父,强扭之瓜不甜也,盖娘愿意,荆五三人乐意乎”

    张德奎无言。

    刘昌郝也没有功夫管这闲事。

    马上就要进入最忙碌的时刻。

    别以为第一茬瓜授粉结束,活变得轻松,这时甜瓜藤蔓是长的最快的时候,第一茬瓜授粉结束,不久第二荐瓜便跟着来。



第117章 取之(上)
    刘昌郝在两只猫身上撸了两把,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去田间。

    临近中午,朱三四人全部骑着驴子来到刘梁村,刘昌郝从田里摘了两根甜瓜,与他们一道回家。谢四娘替他们沏茶,刘昌郝打起井水,用井水冰镇一会,将瓜切开,递到朱三手中。

    “真甜,此乃真正甜瓜。”四人一边吃一边大呼。

    刘昌郝如此种,产量还有一些上升空间,但糖份含量,几乎达到这时代的极限,除非用西域那边的瓜果与之相比。

    不但使用了“钾肥”,土壤也是标准的砂质土。

    天气也刚刚好,白天热,夜晚凉,昼夜温差大,用朱三听不懂的话来说,温差越大,越利于水果积累的有机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越甜,最著名的便是新、疆水果,虽然水份含量少一点,但无论什么水果都比其他地方的甜,相同的还有伊拉克大枣。

    不但第一茬瓜,包括第二茬瓜,基本上皆完美地避开了汛期,除非天气特别反常,那个谁都无辄。

    还有一条,前世考虑到运输周转等因素,甜瓜往往六七成熟便采摘下来,放在刘昌郝手中没有这必要,反正下午摘,明天早上便能出现在京城各个街头,可以保持**成熟采摘。
1...4243444546...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