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刘昌郝选来选去,泥炭选择了润州,交通,大运河汴水。珍珠岩选择了信阳军与罗山,交通,淮水蔡水。蛭石选择了灵寿,滹沱河、永济渠转向黄河。得有大河,才能用船运,换成车,那惨掉了。

    基质矿质有很多,许多刘昌郝暂时用不上,用了“园林三宝”,进行一些搭配,便能满足大多数花木种植的需求。地点容易,都精确到1:20000,连刘梁村、孙岭村与黑水河都显示出来,等于是精准定位。甚至刘昌郝因为不能解释,都不敢标注附近村庄与小河流的名字,只能标注较大的“镇”,以及大型山脉河流,让朱三他们拿着定方位。难就难在矿藏的深度,有的近乎裸矿,有的埋于几十米下面,裸矿容易找,只要找到地点,稍一挖,便能发现。若是深一点,那怕深度超过了二十米,也会变得很困难。

    刘昌郝让朱三他们采用一种粗暴的办法,找到地点后,请人一直到处挖,一直往下挖。

    “刘有宁,你如何知道其地下有各类矿藏分布”朱三一直想不明白,忍不住又问道。

    为什么要找这三种基质矿,刘昌郝以前就说过它们对花木的重要性,甚至说,有了这三种基质,牡丹退化率不会高于二成,若是佳者,都不会退化,说不定极少数比洛阳那边的还要好。

    想想那些名种牡丹,不要说不退化,即便退化只有二成,放在京畿地带,会引起如何的轰动。

    “万物都有脉理,种如此,矿脉分布亦如此。”

    “此亦有理”

    有个鬼的理,有了手机两张地图,什么样的矿找不到

    “其他两处尚可,唯有灵寿,离前线亦不远矣,有许多寨、铺,你们前去务必小心,须两人前往。”

    “无妨,其乃位于真定府边上,至于前线,前方还有定州,且宋辽两国承平时久,最前线或有少许契丹人扰犯,然灵寿实则久安也。”

    刘昌郝点点头,但也不以为久安是好事……

    甜瓜下市后,四个牙人就要立即出发,先找到三种矿,再估算其成本,包




第129章 导水
    七夕,让大家开心一下,五更。

    ……………………

    “山上能种何花木”

    刘梁村这一带土山贫瘠,刘昌郝是在改良着的,只要改良过来,也适合一些花木生长,但面对刘昌郝,朱三有些不自信。

    但确实,不是乱种的。如国家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杜鹃花,其适合在酸性低钙或无钙土壤里生长,放在刘梁村这些土山上种,多半死定了,或者得花无数代价去改造。同理,谢四娘所住邸店院子里的栀子花,宋朝也有许多人喜欢它,其也喜酸性土壤,放在刘梁村种同样不大适合。

    “到时候再说吧。”刘昌郝说。

    脑子虽好使唤了,也只是“优秀人才”,眼下一大摊事未解决呢,那能想得那么长远。

    朱三忽然笑了起来。

    这一来,他们四人快成了刘昌郝的专用牙人。

    专不专用无所谓,刘昌郝已隐晦地说了,你们将我家的交易处理好,已经足够你们全家用度,等于是“专用”。

    朱三未走,等施牙人回来。

    第二天上午,施牙人骑马赶到刘家。

    刘昌郝给出底线,市易务也给出底线,第一个要求,一万斤不行,再说,你家甜瓜每次交货也不止五万斤,市易务给了两个选择,一是交易一万五千斤,每斤八文钱,二是交易两万斤,每斤九文半钱。第二个要求,每次送瓜去京城,必须安排人手,将瓜用车送到市易务。当然,占了大便宜,钱不会少的。

    朱三未反应过来,刘昌郝已经将账算出来。第一个,一万五千斤,八文钱,自己明面成交价是十六文,实际七让八让之下,都不足十四文钱,自己每次损失八十余缗钱。第二个,两万斤,九文半钱,自己损失还是八十余缗钱。

    市易务的人不是傻子,他们买是强买,卖也是强卖,自己将甜瓜送到市易务后,他们会强行分配给各个商贩。他们才不会管自己让利多少,自己卖出价是十六文,他们要的也会是十六文,讲良心,也要十五文。若是后者,第一个,他们获利105缗钱,第二个,他们获利110缗钱。若是前者,第一个,他们获利120缗钱,第二个,他们获利将会达到130缗钱。因为市面上每斤甜瓜售价是二十多文钱,前一种可能性远大于后一种可能。

    市易务主要组成部分是行人与牙人,多是算账高手。

    施牙人见刘昌郝缄默,说:“刘西坡,务里皆敬佩你家三代忠烈,故妥协之,僵持起来,双方皆无法下台。”

    刘昌郝呵呵一笑,不是三代忠烈,而是瓜果蔬菜,虽然市易务已经开始对瓜果蔬菜下手,终摆不上台面的,不懂的,胆小怕事的,下就下手呗,自己点出来,略有些名声,市易务只好妥协。

    两种选择,对于刘昌郝无所谓,随施牙人选择了,施牙人选了后面的,双方签契约,施牙人带着契约回京。

    “几百贯钱哪,”朱三气愤地说。

    本来刘昌郝准备将二茬瓜分成四批卖的,这一整,则变成了三批,少了一批,余下还有六批,几乎近五百缗钱的损失,还要搭上一些车费。不过刘昌郝也接受了,权当是纳税。只要别像开始,三万斤,八文钱,自己损失将会超过一千缗钱!

    “破财消灾吧。”刘昌郝说。

    刘昌郝对市易法最排斥的地方不是它敛财。

    宋朝最初许多制度是“杀富济贫”,越有钱赋税越重,摊派越多,虽然执行时也出现种种问题,总体上立意是好的。市易法表面上立意似乎更好,实际是所有商贾皆中招,不过执行的人是各个牙人与行人,所以往后去,最悲催的不是大商贾,而是各个小商户与小贩们,剥削的主体变成生活在各个城市最底层的人。

    刘昌郝不想提,说道:“摘瓜。”

    摘瓜,装车,上船。其实这些活不算重,主要相对于普通的耕作,太过繁琐,使得大伙有些不习惯。习惯了,也就无所谓。随后刘昌郝等韦小二他们的消息,市易法他是知道的,但实打实地与市易务打交道,还是头一回。

    第二天天刚黑下来的时候,韦小二他们回来。

    钱是没有少的,不过韦小二说了一件事,是他负责亲自押车去市易务的,然后看到一幕,市易务已经叫来许多贩子,它是鲜货,市易务那敢贮存,韦小二运来,立即转卖给这些贩子,全是北城区的贩子。价格不是刘昌郝所说的十五六文钱一斤,而是十七文钱。刘昌郝默想了一会,是北城区,自家的甜瓜销售范围是在南城区,两者不冲突,甜瓜销路也逐渐打开,即便十七文钱一斤,各个贩子还有的赚。

    也不能小看了市易务的人。

    只可惜大家一起将才干放在歪门斜道上。

    市易务卖多少,与刘家没有关系,只要付钱就行。韦小二又继续说,也不是全部卖掉,似乎还留下百余筐,据市易务里的人说,是送往内司的。那个内司,韦小二不敢问。

    “内司未必是内宫,官家亦会于宫中宴请大臣,或赏赐士大夫、外戚与将士。韦二哥,你不问乃是正确之举,其如何处置,与吾等小民无关。”

    韦小二重重点头。

    在各家客户心中,少东家未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那是未来,眼下确实是一个小民。

    孙耆长才姗姗来迟。

    “你来此如此之快!”刘昌郝故作讶然。

    “刘昌郝,涉及多家耕地,我需调解,亦是无奈。”

    买卖耕地,刘昌郝又将孔押司请来。

    要买的耕地不阔,主要长,几乎划到了围山溪,也不能往前划了,前面便是棘岭寨、牛岭寨出山的路,难道将两个村子出路给堵住

    还有人不想卖,说:“我们村地不多。”

    “此乃是交易,你们卖地,我替你们解决水源,足以能建设两三百亩山塘的水源。水源充足,汝村地皆成良田,何患地不足”

    孙岭村非是地不足,论户耕面积,比刘梁村还要多一点,只是地更差,因此与刘梁村一样,多是贫困户。若是全换成甲等旱地,那怕一半还是乙等旱地,每户人家三十亩地也足够了。纵地再不足,短这三百来亩最偏远的耕地,况且八成多还是最差的丁等地

    孙耆长冲刘昌郝咳嗽,你别瞎说,边上站着的可是县里的押司。

    孔押司也自觉,仰头望天,装作听不见。

    “刘



第130章 撒石灰
    但人多,又有人说:“若此,我村耕地岂非隔成四块”

    “复随我来,”刘昌郝将他们往西边带了一段路:“既能从河上引水走,为何不能于此开豁口,水从头上走,人从水下过,何来隔阻之说”

    刘昌郝为了引灌沤液,也建了类似的渠道,区别一是从半空走,一是从水上走。

    “彩,刘有宁,你果有巧思,”孔押司忍不住喝起彩。

    “孙耆长,我之提议若成,你们村几乎所有耕地浇灌都得以解决,何惜工程之大”

    孙耆长正在遐想呢,不但他,许多孙岭村的人都被刘昌郝说的心神摇拽,这个前景简直太美妙了。签朱契,付钱,还有交税,刘昌郝将孔押司送上渡船,又送上了岸,在乌头渡叫了一辆牛车,好几十贯钱呢,不叫车子,孔押司也带不走。

    “劳烦押司。”

    不但这次交易,说不定两天后,还要一场大交易。

    孔押司挥挥手说:“李大官人说你颇有智慧,我今日所见,果然不同凡响。”

    他才不会像孙岭村那个老汉所说原来如此简单,越是平凡,越能见到真智慧。甚至孔押司心里面琢磨,能不能将刘昌郝这套办法借鉴过来,整个尉氏不仅这片地区有岗陵,其他地区还有一些岗陵地形,只是这一片岗陵最为广大罢了。

    “此许小聪明,不值一题,”刘昌郝说道。

    他与武兆麟回家,带着几个劳力,买下来的耕地,还有一些作物未收割,不能就着这些作物,再拖一拖,有的人会播种夏粮,到时候算账会更麻烦。刘昌郝带着大伙在耕地边缘先挖一条浅沟,就着挖出来的泥土堆垄,以做一个简单的地界。秦瓦匠问:“孙岭村会需多长时间建好”

    想想刘昌郝家去建山塘用了多少人力吧,按照刘昌郝的提议,其工程量将是刘家去年山塘的数倍、十倍。仅是从黑水河上游,一直打通到后山溪、围山溪,就不知得用多少人力。

    孙岭村有不少人,然而那一家一户没有庄稼,平时也不是闲着的。

    “人力易办,今岁必建不好,明岁可否明岁不成,后岁可否一旦建成,不好说千年大计,至少是百年大计。非是人力,乃是协调。”

    挖山塘不能称为山塘了,只能称为堰、小湖,以及打通几条河溪,皆比较好办,所费的只是人力,扯皮不多,但到了田头,修路、小田整大田、灌水渠、蓄水池,到时候不知会产生多少争执。

    齐心,只是相对于刘梁村的,真的齐心,为什么兼并比刘梁村还要厉害

    刘昌郝又说:“虽协调困难,终是能建好,然吾村一辈子休想建成。”

    正说着,孙耆长带着孙岭村几个大户过来。

    其实这种小型水利很简单,一是有水源,与一定的落差。水源不足,望洋兴叹。没有一定的落差,同样会麻烦。

    二是得有一定的资金与足够的人力,如果孙岭村劳力充足,又舍得花钱,可以这么做,将各条山沟进一步拓宽与挖深,就像都江堰那般,以山为堤,以壑为堰,效果会更好,连山滩都可以浇灌。

    三是协调能力,协调得不好,再有几个坏人捣鬼,即便朝廷主使,都会有麻烦,如程昉,几乎称得上王安石农田水利法得计的最大功臣,他在河北兴修水利,河北卧着一头凶虎韩琦,明明有着大功劳,最后落得很惨的下场。

    另外,还有一个正确的思路。

    水源与落差有了,资金与人力与刘昌郝无关,协调,刘昌郝能协调孙岭村

    交换的条件,便是他这条思路。

    不过孙耆长与几个大户仍不大放心,求人了,只好虚心地来讨教一些疑难。

    勉强算是交易范围,刘昌郝也一一做了解答。

    第二天,刘昌郝继续摘瓜,还要拼命三四天,临近黄昏,他带着几个人来到刘家田地的北边,这边刘梁村也有一些田地,约为五百亩左右。刘昌郝开始于中间撒石灰。许多人家正在干活,有人恼了:“昌郝,你为何在我家地里撒石灰”

    “晚上,你们来我家。”

    都不知道刘昌郝在搞什么鬼,吃过晚饭,许多人来到刘昌郝家,有的未来,也让刘昌郝派人将他们请了过来。看着一院子的人,刘昌郝有些感慨,想想去年刚回来时,有多凄惨,真的不同了。

    刘昌郝说:“石灰线以西各家地,我买下来,丁等地每亩两贯,丙等,三贯。”

    这片地约为两百二十亩,涉及到二十七户人家,现在买正正好,再过一段时间,夏粮播种下去,又要与租户交涉。

    价格很高,可许多人家不急等着用钱,谁愿意卖地,大伙听了一起不作声。但不像孙岭村,若不是孙耆长找上门说山塘,即便拿着钱,刘昌郝也不敢买孙岭村的地,与胆量无关,两个村子是世仇,凭什么卖地给你,岂不是自讨无趣。

    刘昌郝早就料到了,买孙岭村地是一个意外,这片地从去年就开始谋划,刘昌郝说道:“不仅给你们钱”

    这一切,等于北边那些耕地切掉了43。余下的是半水田,甲乙等旱地,以及一部分丙等地。几乎是拉成直线切的,刘昌郝会沿着东边的边缘地带挖一条长达四十余丈,宽六七尺的深池子,再从山塘引水过来,以方便大伙浇灌,当然,它本身就是很好的地界。

    “或有人说,我从你家蓄水塘担水,然自今岁夏天,甜瓜下市,我将安排人手将其渐平也。”

    有了山塘,下面的蓄水塘已经没必要了,并且它每年还会纳税。但蓄水塘一旦平掉,意味着刘家两边耕地浇灌都会成问题。刘昌前说道:“昌郝,我家南边亦有地。”

    “我是渐平之,或两年或三年,至时我或有他策,替你们化解浇灌之困。”

    那是南边的地,与这次交易无关,刘昌郝也不欲多说,随后:“凡是售地之家,不论亲疏,皆可安排人手进入作坊做工,以前被辞退者,亦能重回作坊,然我宽恕一次,不会宽恕二次,继续偷懒耍滑者,我仍会辞退。且,今岁做工,时间会更长,奖励亦会更丰厚。”

    二十七户人家,有不少人家已在刘家做工,但这些人家刘昌郝不会担心,担心的是与他家矛盾比较深的,没有在作坊做工,以及极个别人进去,又被开除的几户。

    故去年他在晒谷场发工钱,有的如张平,开始后悔,刘昌郝没有表态,留的便是今天。

    继续。
1...4849505152...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