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秋后,刘昌郝会拿出一些半水田,甚至带小拱棚育桑苗,凡是向刘昌郝家出售耕地的,每户提供八百棵桑苗,按照刘昌郝家的标准,八百棵桑苗,能植七亩余桑田。并且不是明年给,明年还会大伙育上一年,直到后年春天变成大苗,才将它们交与各户人家移载。

    之所以许多人家不愿意植桑,有三个原因,一是育桑苗之难,买桑苗又舍不得,桑苗问题解决了。

    二是漫长的等待,刘昌郝冲庄木匠努了一下嘴,庄木匠那边桑蚕业更发达,他说道:“我老家那边于桑树间套种黄豆,收效颇丰。”

    但有两条庄木匠不知道,一是套种黄豆不是耗地力,而是能养地。二是年年种植,也不大好,黄豆同样地需要轮作。反正说了大伙也不大懂,刘昌郝索性不说,总比闲着强,他随后说:“我会替你们购买优质豆种,若黄豆难以销售,我也会替你们售豆。”

    懂的,也就是李阔海那边的关系。

    三是施肥,鲁氏用的是笨办法,覆淤泥,许多人嫌麻烦,到了植桑时,刘昌郝会用他四叔五叔家的地做示范,传授一套简易的施肥方法。

    “为何秋天育桑苗”一个妇女问道。

    “我水插月季、菊花,活乎我种牡丹,活乎我种甜瓜,好乎”

    “论种植,尔等谁能及我”

    种花大伙都不懂,种瓜,许多人知道一些的,当初有人说刘昌郝种瓜是折腾,有人质疑刘昌郝将瓜蔓修剪得太单薄,结果人家送走了四趟瓜,瓜架下还吊着密密麻麻的甜瓜。不但产量高,刘昌郝将一些次品瓜送给各家各户,也吃了,远比自己种的瓜甜。

    实际刘昌郝有些强词夺理。

    他育桑打算用嫁接法,无论芽接、枝接或是根接,最好放在惊蛰后进行,问题是春天忙得头昏脑胀,那有心思顾得上育桑,只好放在秋天。

    后面还有。

    蚕养大,缫丝只是第一步,这一步能出售生丝,每斤约八百文钱,所用机械为缫车,又叫缲车。次之到纺,纺成丝线,每斤约为千文多点,所用机械为纺车。次之为织,织成布匹,以大绢计,一匹大绢少者十两,多者能达到十二两,每匹大绢售给商贾约为千二百文钱。最后一条与大多数桑蚕户无关了,染。

    染后是谓彩绢,一看布料,二看图案,优者每匹能接近三缗钱,普通的约为两缗钱,刘昌郝买的都是两缗余钱的彩绢。以及更高档的绫、罗、绸、缎、绮、锦、绣等等,这些,从织这一环节便开始不同,也不是普通织户能织出来的。

    早先大伙所用的缫车、纺车、织车,都是手摇式,刘梁村仍全是手摇式,但外面已经出现效率更高的脚踏式织车与纺车。

    春蚕开始,庄木匠注意到刘梁村这种状况,他提出疑问。刘昌郝苦笑,原先刘梁村是一个封闭环境,若不是他祖母到来,甚至都没有桑蚕户,那来先进的纺织设备。

    春蚕未下去,不过在京城能买到生丝,刘昌郝让韦小二在京城买了一团生丝,不多,是做样品的,然后将庄木匠做的新式纺车搬到院中,徐小娘亲自刘昌郝先是加钱,丙等地加到四贯钱,丁等加到三贯,又说:“梁二叔父,刘三叔父,刘梁村地真如此值钱吾家所种乃瓜乃花,需近地自种之。然汝家地多,所多之地亦是租,何必拘于此山洼”

    若是原来的刘梁村,处于半封闭状态,那是没办法的。

    现在路修好了,刘梁村买不到地,可以去“山外”买地,三四贯钱都能买到半水田,真正的水田,丙丁等旱地一年能得多少租子,半水田一年又能得多少租子。

    与刘昌郝所说的载黑水河水一样,还是脑袋没有转过来。

    仅是一句,让两户人家惊醒。其实两个大户与刘家关系不恶,不然刘昌郝开口提买地,人家早走了。你家人再多,难道逼着我卖地给你,刘四根也不行哪。

    弯子转了过来,也没有为难刘昌郝,迅速与刘昌郝签下白契,至于那四个大礼,两户人家都是无所谓的。用这种纺车给大家做示范。

    卖地给刘昌郝的,刘昌郝会让庄木匠以后抽空,替每户做一台这种脚踏式纺车,至于织车,那得付庄木匠钱了,不过刘梁村的桑蚕也就到了纺这一步,织的人家一户也没有。

    桑树与新式纺车也很重要,家家植桑,刘梁村耕地便不会紧张。新式纺车等于增加了植桑的附加值,提高了村民植桑的积极性。

    去年冬天,刘昌郝就与客户说过,只是到现在才将它抛出来,其区别又多了一份大礼,脚踏式纺车。

    四份大礼,多数人家无法拒绝,有的人便看向另外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皆算是村里的大户,地多,家境还可以,刘昌郝虽送了四份大礼,人家也不动心。

    意思是明摆着的,你让他们两家卖地,我们也会卖地给你。




第131章 大佃户
    为了这次买地,刘昌郝准备了多长时间

    两家大户不卖地

    刘昌郝说:“梁二叔父,刘三叔父,你们家,我帮不上,故我只有加钱,丁等每亩三贯,丙等四贯。诸位,可有异议”

    人家一不会进作坊做鞭炮,二不会要刘昌郝桑苗,可能需要刘昌郝那条长沟之水浇灌,也可能需要一台纺车,但帮助有限,加钱也是合理的,问题是,你加了钱,人家就会卖地

    庄木匠几人在边上却在叹服。

    看似是一个无解之题,东家转了一个弯,立即得以解决。弯来了,刘昌郝继续说:“二位,刘梁村地真如此值钱,我家所种瓜与花,需近地自种之,然你们家地多,所多之地亦是租给别人种,何必拘于此山洼”

    他说完,向东、向南,分别摇了摇手。

    “是啊……”

    两家人如同醍醐灌顶。

    原来刘梁村处于半封闭状态,是没办法的,但现在路修好了,与外界得以沟通。

    刘梁村买不到地,刘梁村买不到地,可以去“山外”买地,三四贯钱都能买到半水田,真正的水田,丙丁等旱地一年能得多少租子,半水田一年又能得多少租子。

    与刘昌郝所说的导黑水河水一样,还是脑袋没有转过来。

    仅是一句,让两户人家惊醒。其实两个大户与刘家关系不恶,不然刘昌郝开口提买地,人家早走了。你家人再多,难道逼着我卖地给你,刘四根也不行哪。

    一个妇人问:“昌郝,我们村地究竟值几何钱”

    一旦放大到外面,一起傻了眼睛。

    “大婶,是听真话,还是听假话”

    “有何区别”

    “假话呢,是让你们乐一乐,人口越来越多,田地越来越紧张,故地价比较高。”

    “真话呢,土地贫瘠,出产有限,虽我买了许多地,然我让你们植桑,田地以后依然不会紧张。除了能植桑的半水田、甲乙等地,余下丙丁等地,依然不值钱,它们真实价值,每亩只有几百文钱。”

    “你为何买这么多地,出高价”

    “地在我手里种,与在你们手里种,能否相同我之所以出高价,是想迅速买到手,不然你们不会卖。我买得多,乃是甜瓜需轮作,三年一轮,故才买下大片耕地。”

    “你为何又买下许多山”

    反正问了,刘昌郝也答了,刘昌郝跑到孙岭村那边买下那么多地,与山,几乎将刘梁村的人惊呆了,还没有满足,继续买地。买地是轮种甜瓜,但买山是干什么用的种苜蓿,见鬼去吧,谁相信。

    “我买山,是因山成荒山,水土破坏严重,土质恶化,故我先种苜蓿,然后种花木,不图收益,但图定住水土。你们莫要多想。”

    刘昌郝也非是虚言。

    如果不是他来到刘梁村,这一带地势会有什么变化因植被渐渐破坏,先是各条山溪陆续消失,其速度还比较快,据四爷爷说,他小时候各条山溪水流量还可以的,现在越来越不行。黑水河水流量也越来越小,最后也会消失,当然,想要黑水河消失,得有好几百年时间。

    山上没有植被定住水土,汛期来临,表层风沙化的细土会被冲刷下来,山滩面积越来越大,将坡地覆平,耕地垫高,地势会越来越平坦,但真形成了这种较为平坦的地形,那时候才叫真正的贫瘠之地。

    刘昌郝忽然明悟,黑猫大人给自己这个万亩锦绣西坡的任务,有点难完成,面积太大了。但不如此,护不住这方水土,甚至自己努力经营出来的大计划,几十年后,也会因为周边水土严重破坏,没有了生存空间。

    没有人会考证这一带水土演变的历史,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证明。

    永乐大帝很厉害,但他将首都定在京师,看上去天子守国门很威风,然而确实太靠前,少了腾挪空间。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不及朱元璋,朱元璋先后考察了开封与长安,然而因为水土严重破坏,不得不放弃,继续于金陵立都。至于大都,老朱从未考虑过。

    长安不大好说,然而开封呢,以举国之力,开一条运河,能费多少力气,可想当时开封周边恶化的程度。从现在到朱元璋时,隔了多少年,相信不会超过三百年。

    有人自做聪明,说:“也是,山上种树木,虽收益慢,候上几十年,未来也可观。”

    候上几十年刘昌郝不欲辨,他看着两家大户,转过弯了,这价格真的不低,两家便同意出售。付钱,签白契。他们两家都卖地,余下二十五户人家陆续签下契约与白契,契约是刘昌郝的承诺,白契是田地交易。

    各户人家背着钱出去,张平临出门讪讪。

    “张叔父,大村里(村中心)是是非非吾不问,我家与你家皆垄上,且我家对你家一向不薄。”

    “是,是,我错了,我错了,”张平连连点头。

    “你是错了,记住,端午节送我家礼。”

    不是送端午节的礼,而是赔罪礼,送过了,两家一笑抿恩仇。

    “善,”张平大喜,为什么家家立即答应,蚕桑收益都知道的,关键这里离京城近,丝线皆能卖上好价钱,所种之人不多,一是等不及,二是种不好。

    刘昌郝承诺提供大苗,施肥方法,刘梁村几乎无人敢怀疑,种不好问题解决了,况且有新式纺车。桑田套种黄豆,加上做工的收入,等不起的问题解决了。鞭炮的工钱,本身就让许多人家眼红。

    大伙走了,庄木匠问:“少东家,地够乎”

    自家事自家知道,不仅买来五百多亩地,刘昌郝还有一个大计划,坡地全部平整,即便留下一部分继续建山塘,这是一个长条形一路向北去的,最少能平整出五百余亩的坡地。

    除了这么多耕地外,还有好几十座山,一旦开发出来,将是惊人的面积。当然,现在也不会质疑刘昌郝的投入,且看每亩甜瓜的收益。

    够吗还早着呢,刘昌郝又不好回答,含糊地说:“想自成一个大景观,依然远矣。”

    “南边地更难买。”

    “是啊。”

    北边有几家与刘家不和,都是贫困人家,以利诱之,一起解决了,南边的耕地,有的人家不好解决,如刘四根家,梁永正家。

    “慢慢来吧。”刘昌郝说。

    徐小娘说:“少东家,买得及时。”

    刘昌郝买孙岭村的地,是偏远的地,买刘梁村的地,也算是偏远的地,近田,已经有人开始播,再耽搁几天,偏远的耕地同样会有人播种,那时候买,会非常地麻烦。

    那是不可能的,刘昌郝从去年开始谋划,一直盯着呢,怎可能拖到播种时才买。

    孔押司又被请了过来。

    白契换朱契,两座坟山不能动,后面几座山又拿了下来。甜瓜上市后,刘梁村再无一人说刘昌郝败家,脸都被打肿了,还能说但一个个说刘昌郝疯了。买山是花钱不多,但问题是年年纳税。好吧,看你能在山上玩出什么花样。其实孔押司多少也有些狐疑,刘昌郝将孔押司带到花圃:“你看,这些皆是牡丹花。”

    “若是山上植起大量花树,我又育出几百亩牡丹花园,京师会不会有人来观之”

    信任是一步步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押司,孔押司略有些贪,但办事还可以,不然刘昌郝也不会说。

    “原来如此。”

    “李大官人长于经商,我人单力薄,商贾非我所长也,所长乃是学问,乃是种植,不得不如此。”

    “汝之学问,亦非同小可。”

    孔押司释去狐疑,带着敬佩走了。又送走了一趟瓜,也是第一茬瓜的最后一趟瓜,刘家终于从地狱级繁忙中解脱出来。刘昌郝让大伙停下手中的活,过来聚集,主动承认道:“我也有所失误,若春天多请十人,或许又是另外辰光,让诸位辛苦。”

    不过这个失误是难免的,虽然他对甜瓜熟悉,一是粗犷式的种植,一是更科学的精耕细作,一是地面爬蔓种植,一是上架种植,难免会有一些判断误解差。并且多请了十人,春天人手又会略多,那时候刘昌郝也不知甜瓜能卖出十几文的高价,各方面必须要算一算的。

    天色还早,为了表达谢意,刘昌郝每名女工都发了两贯钱的奖励,也不仅是奖励,从这时起,刘昌郝许多安排,都是为“万亩”在做准备,此外,提前发了五贯钱的工钱,让各个女工带着七贯钱先回去,明天再来。

    三十五名妇女很开心,工钱就不少了,还有一匹彩绢,以及两贯钱的奖励,那怕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一个个高兴地回家。剩下的是“自家人”,刘昌郝说:“你们知道的,我买了许多地,且劳碌也远超过我的想象,只好让你们每户提前安排一人先回老家,每人带两到三户过来。其要求,人要忠厚勤快,身体须健康,其家须赤贫。”

    赤贫懂的,秦庄二人是例外,家庭情况不穷,来到刘梁村,未必能呆得住,毕竟多数人有着故土情结。

    但回去的只有张德奎七户,秦瓦匠与庄木匠是不敢回去的,盖氏与张德奎乃是一个村子的人,且盖氏还在京城看病呢。

    刘昌郝继续发钱,每户少者,如盖氏、荆老五几户,发了十五贯奖励,多者,如韦小二、秦瓦匠、庄木匠等几户发了三十贯奖励。谁敢收秦瓦匠与庄木匠都不敢要:“少东家,太多,太多。”

    “诸位,你们权当是我家大佃户也。”



第132章 户帖
    宋朝有许多人家地多,又不在一起,有的聘请幹人代为管理,如范仲淹的义庄,有的从佃户里挑忠心勤快,头脑灵活的人管理,这些人则称为大佃户,往往待遇也很高。

    其实宋朝有许多主户对家里的客户、佃户还行,有人也想做的更好,但回报有限,有心却无力。

    七户人家安排人回去,这次回去不是去年逃荒,路上吃喝住,去方便,回来是两三家人,必然还会带着许多行李,每户人家另给了十贯路费。

    刘昌郝又安排人手去买砖瓦。

    秦瓦匠问:“今年就盖”

    “迟盖早盖都要盖,”刘昌郝指了指后面的山:“多少钱花不掉”
1...4950515253...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