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刘仲臣说:“谁敢建。”

    “建又如何”刘昌郝轻蔑地说。

    若是大家齐心建山塘,刘四根一家敢作梗,那正好,刘昌郝彻底让这一家成为刘梁村的对立面。众怒,谁敢触犯之!

    刘四根没有这么傻,他迅速反应过来,不提他家猪场,而是说:“若建山塘,需大田,需建灌水渠,村里如何调解”

    “河东不过几百亩旱田,我又资助了几百贯钱,都不能调解,还谈河西”河西刘昌郝已经将它们当成了自留地,刘昌郝说完,一拂袖走了。

    晚上,梁三元问刘昌郝:“能建成乎”

    “义父,若无我资助,一辈子也休想建成。”

    梁三元苦笑。

    不要小看了四百贯,能付人力钱,能补贴一些侵占的耕地,便能解决或减少许多因为耕地与人力所产生的纠纷。

    若是没有,以刘梁村的村风,确实一辈子修不起来。

    “然凭借这条还不够,如孙岭村,为了解决人力纠纷,各个大户人家皆拿出一些钱帛,补贴做工的村民。未来还可能拿出一些耕地,补贴地少户。我们村村风更坏,河东地多的大户人家,需做一些退让,亦要拿出一些耕地,对地少之户进行补贴之,使之耕地面积不减少。”

    “各个大户恐怕不同意吧。”

    “义父,东边亦有许多坡地,其地质比西边的要好得多,可将稍低的坡地平整出来。莫要听曹录事的,上次孔押司来说得很清楚,平整坡地乃是垦荒田,前三年免赋税,后几年税赋亦比较少。”

    “虽垦荒田是生地,然地质尚可,又能得到足够的浇灌水源,两三年后便会成为熟田,那时还是低税期,用之补偿各个贴补耕地的大户。各个大户眼下虽吃了一些亏,未来却是赚的,各个地少户耕地面积也未减少,又会减少许多纠纷。”

    换地并大田时还会有异议,但最大的问题都解决了,连这个都处理不好,大伙早点息息吧。

    “需修建一条较宽阔的蓄水渠,类似我家那条蓄水渠,直到梁永正、刘四根两家的猪场,若不能保障两家猪场的用水,两家人在村里暗中作梗,还是一辈子修建不起来。”

    梁三元以为是。

    现在刘梁村的人不敢得罪刘昌郝了,但不会害怕刘昌郝,因为刘昌郝讲道理。

    刘四根虽然被刘昌郝打了好几次脸,村里人依然害怕,因为刘四根不讲道理,且又有手段。刘四根不安抚好,山塘确实是修不起来。

    梁三元说给刘昌来听,刘昌来以为说的对,与各个大户商议,寻到刘四根与梁永正,各种央求。

    两人听着,既然开一条宽阔的蓄水渠到他们猪场,不耽误养猪,且两家还有一些族人,如刘二根,或梁得正的几个族兄弟,他们也有许多地在黑水河东边。

    大伙又以低得不能再低的姿态相求,也极大地满足了两人的虚荣心,两人才表示默许。随后与孙岭村一样,先别想着灌溉渠与并大田,而是修山塘,天越来越冷了,不过不引水进去,乃是干躁的泥土,然便于施工。年底前能竣工,能拿到刘昌郝四百贯的“资助”,且开出每天六十文的工钱,不过没人提供中饭……教阅也多少误了一些事情。

    这个山塘与刘家无关,刘昌郝继续。蓄水塘未完全平掉,余下两个三亩面积,多是水草茂密的地方,捞来淤泥,抛投于山塘里。

    随后发工钱,工程算是结束了。还有一些活,如庄木匠和张大平得继续打家具,不到明年开春是结束不了的。“新田”两条灌水渠未修建,自家劳力修了,还有花卉与红花草、苜蓿的浇灌、追肥,等等,但与去年相比要好得多。

    教阅。

    秦瓦匠是大保长,必须亲自去教场,因为有刘仲臣与梁永正,刘昌郝害怕两人利用秦瓦匠的暴性子,暗算秦瓦匠,又让张德奎跟了过去。

    接着将鞭炮装筐。

    发完工钱,现在刘家所剩的钱不过两百余贯,还要买许多材料。也不完全为了经济周转,提前发货,与去年相比,今年冬至几乎提前了二十天。另外有异地的鞭炮,这几天也要送到各个商贾手中,不然有的远,可能便会遇到河水冰封。

    天渐渐冷了,刘昌郝带着人手将小拱棚盖了起来,朱三也来了,问:“刘有宁,你去了河东前线”

    “我去河东乃是为基质与花木也,何时去过河东前线”

    朱三愣住了,你没有去河东前线,那篇黄嵬山论是如何写出来的,难道凭空想象出来的,连地形图也是凭空想象的




第157章 爱惜
    “三郎,你从何处听来的谣传”刘昌郝复问。

    朱三再听不懂,就不要做牙人了,他立即说:“原来是谣传啊,我还以为你真的去了前线。”

    谢四娘长松一口气,河东前线,那能随便去吗

    朱三又转移话题:“你们村亦在修山塘”

    刘昌郝点头。

    “带我去看看。”

    不是看看,而是问上次去河东的事。

    刘昌郝同样在等这件事的消息,将朱三带到那边的山塘。许多人去了教场,那就学习孙岭村,正好刘昌来未去教场,经他提议,劳力每天是七十文钱,妇女是五十文钱。就着刘昌郝的“资助”算工钱发工钱的,能少不能多。但用场不大,许多妇女正在刘家鞭炮作坊做工呢,况且那一家没有农活,因此挖山塘的人并不多。那只好等了,到了腊月,刘家做工结束,去教场的人回来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挖山塘。

    刘昌郝大妈说,刘昌郝不想给四百贯钱,故意说今年年底竣工。

    好在刘梁村情况渐渐好转一些,有人反驳,刘昌郝给三百贯,或是给四百贯,有没有欠村里三百贯或四百贯

    刘昌郝也未指望所有人领情,有不少人能领情,已经算是难得了,想想去年吧。

    “没想到你们村村风居然能扭转过来,”朱三说。

    不齐心,如何能修山塘呢。

    刘昌郝哑然失笑,他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刘昌郝资助,耕地抹弯拐角式的解决,央求刘四根,确实能得计,受孙岭村的刺激。五重因素,才将村民动员起来。

    但只是眼下,修山塘容易,到了并田换田时,到时候会有的吵。

    “亦不容易了,若非你,你们村如何能修得起山塘”

    “莫夸,这里有黑水河,有五条大溪,山洼地形,周边高中间低,我才有能力改变之,换成棘岭寨、牛岭寨、后山村,我亦束手无策。”

    “实际不仅是山塘,村里浇灌水紧张,乃是孙岭村堵河后发生的,一是堵水,二是人口户数的增涨。就是黑水河,也不是没办法。以前村里人不懂,以为淤积乃是死泥,是死泥乎山洼长度有限,黑水河却有许多弯曲,长度几达两倍,除大方塘,还有三个面积稍大的河湾区,淤积物与淤泥捞上来后,建堤、陡门,汛期注水进来,秋天闭上陡门。”

    “不仅能有充足的浇灌用水,还能于各耕地建设引水渠,用龙骨水车,将水汲到更高的旱地。”

    今年春天,刘昌郝便建设了一条三级引水渠,将沤液汲到了高旱地,当然,现在失去作用了,让刘昌郝又将它们挖掉,平整蓄水塘。

    “你真有智慧。”

    也不完全是智慧,稍懂变通,其次乃是眼界的问题。

    “也可言之,耕地皆得到改善,则不紧张,利于你家买地。”

    “再说吧,连这个小山塘都修不起来,何谈黑水河。且我还欲得淤泥。”

    两人这才说正事。

    “刘有宁,你去了河东前线”

    “去了,勿言之,免得我娘娘担忧。”

    “徐坊主被杖打了。”

    两个版本西坡对韵发行后,引起不小的轰动。朝堂上不可能关注刘昌郝的新书了,反应有些迟钝,几天后才注意到这本书,开封府派人将余下带黄嵬山论的书籍、雕版全部销毁,又将徐芥方拉到开封府衙,杖了二十下,徐芥方由他儿子抬出来,说,吾受杖,亦荣矣。

    许多士子表示了抗议,认为王安石在搞言禁,实际王安石并没有搞言禁,如后来的乌台诗案,与王安石并没有关系。不过以前,因为京城许多人在某些人的蛊惑下,各种的造谣,包括曾经一度有许多桑农伐桑,也是这种谣言的产物,王安石忍无可忍,才派了皇城司抓捕了许多造谣的人,拉到开封府杖打。

    有的人便以为是搞言禁。

    有的人表示了理解。

    还有的,如刘昌郝想法更客观一点,疏不如堵,搞言禁终不是办法,其后果不亚于堵水之害,早晚得有崩溃的那一天,真到了那一天,后果会更惨。

    为何有谣传,为何谣传有市场,至少在宋朝,不会有外面势力干预,王安石最好的办法是反思,让变法更完美,而不是抓捕。若做得更好,谣传没有生存的市场,则自动熄灭之,又何需抓捕

    实际开封府销毁也迟了,这个版本的西坡对韵已经不知卖了多少本,已经流传开来。

    不过杖打徐芥方,也非是搞言禁,主要是那三张地形图,不管对不对,沾到了前线地图,能随便刊印吗

    朱三与徐芥方互相不认识,杖打后,过了几天,徐芥方伤势稍稍好转,昨天找到了朱三,托朱三代一句话,让刘昌郝勿必要小心。

    “三郎,王相公乃是拗,其操守勿用质疑,我只是实话实说,亦未攻击新政与他,不会拿我如何。”刘昌郝说道。

    王安石的一些做法,让刘昌郝也不喜,但对他的品性,刘昌郝是从来不怀疑的。

    但这三张地形图,已经在宋朝朝堂引起了很大的动静。

    许多士子对刘昌郝所说的半信半疑,更不相信刘昌郝所绘的地形图。不过有许多京官去过河东路任职,看着这三张地形图,讶然地发现一件事,绘得好准确。

    那就不对了,都惊动了宋神宗,他立即派人将这三张地形图抄绘了数十份,派使将它们带到河东各州府,让各州府的官员看它们究竟有多精准。

    “还需小心,”朱三说,王安石在民间的名声有些糟糕,朱三不大放心。

    “不用怕,我已做好准备……”

    这件事本质是怕小不怕大,越大越好,若是发行后,无人在意,刘昌郝才叫欲哭无泪呢。

    但闹大了,不代表着解决问题了,只能说万里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会有你说的严重”

    “有。”

    不过不是契丹,而是女真。

    但北宋灭亡,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之前宋徽宗不过建一个花园子,说起来也不算过分,况且西北收复了湟州,打通了南丝绸之路,西夏也岌岌可危,然后说亡便亡掉了,不但如此,还连续性地出了两个宝贝疙瘩,若非宋钦宗与宋高宗,换一个稍有雄心大略的主,那怕换上宋神宗,也能收复故土,甚至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

    明朝亡那才叫真亡,危机太多,不但崇祯,一般的皇帝皆解决不了,东汉、清朝皆如此。

    只有北宋与唐朝衰败得很古怪……

    “我们终是草民。”

    “看不惯,说说吧,王相公又能奈我何”

    “亦是,”朱三忽然笑了起来。刘昌郝害怕的不是王安石,而是一些阴邪不讲理的主。以他如今的名气,王安石想处罚刘昌郝,同样得思量思量。

    两个人回来,说花。

    朱三提了一些建议,如三种竹子,朱三建议紫竹与斑竹可以种,刘昌郝所说的黄纹竹,朱三则不建议种,是有,然价格很贱,许多人也不欣赏。至于刘昌郝所说的白皮松,朱三却大为赞成。

    一是刘昌郝所说的花木皆比较矮小,需要一些高大的乔木衬托。二是白皮松本身也有极大的观赏价值。三是它也不算是罕见品种,价格不太贵。同理,银杏不大赞成了,数量少,价格昂贵,生长极慢,虽然秋后叶黄如金,但种植不太划算。以及刘昌郝所说的落叶玉兰类,北方虽有一些木兰树,开花时皆不佳,不如不种。但对碧桃、木槿、紫荆、蔷薇、紫薇、鸾枝等十分赞成,因为其花期极长,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

    有的刘昌郝没有同意,银杏便没有同意。在古代银杏树之所以种的人不多,确实是因为成长太慢,繁殖也困难,但这两条是可以解决的。若是照料得不好,如自家山上的松树,种了这么长时间,离真正成材同样遥遥无期。

    这是“锦绣”,不是赚快钱。

    实际上只要照料好了,十几年后,银杏树便能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那怕红枫、槭树,在它面前也弱爆了。不过多数刘昌郝同意了,删去了七八个品种。又重点圈了十几个名单,这些明年春天便需要移载的,必须立即摸清楚具体的价格,甚至年底就要谈好。朱三走后,谢四娘问:“用钱多乎”

    “阿娘,若一起买苗,用钱是多,然我只买一部分,余下自家可以繁殖,用钱也有限。虽未来会用很多钱,然我家每年收入亦激增也。”

    这些山,会烧掉无数钱帛,但不是非得马上一起烧下去的。支出不是关键,收入才是关键,收入越多,底气越足。

    “若成,未来必壮观。”

    “正是,不成,只能用船运花卉去京城卖,价格低,运输也不便。若成,于自家便能卖掉许多花卉。”

    “朱三郎为何听到你去河东前线之谣传”

    “阿娘,韩大虎老家是河东前线,可能村里有一些误传,让朱三郎听到了,你不必在意。”

    “前线莫要去,我家就你……”

    “阿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管是不是我一个后人,我也会爱惜自己。”

    但这个真的不大好说,凭借他以一介平民身份,写下黄嵬山论,议论时政,甚至牵连到王安石,真与爱惜自己沾不到边……



第158章 召.编故事(上)
    一把大雪落下,这时候落雪才正常,沈氏看着外面的雪花,说:“你为何去河东”

    若是按照刘昌郝原来所说的,即便今年契单多,现在鞭炮也做好了,但因为去了河东,一切推迟。这时候天气冷,效率又开始下降,虽然能来得及,终是有风险。

    万一遇到大寒的天气呢

    若是现在做好了,不一定会运到京城,但放在库房里,什么时候运都可以,即便大寒,想要完全冰封惠民河,也需要两三天,便没有任何风险。

1...6566676869...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