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所以,自从李安第一次把手套拿到研发中心,就受到了大部分工匠的认可和支持,只有极少数钢铁直男觉得戴手套干活有损男子汉的乞丐,有点女儿态了,其实就是心里问题在作崇,男人也是会受伤的,也是需要保护的,难道非要把手掌弄得到处都是伤痕,才能体现男子汉的气概么,若是这个道理的话,那士兵也不用穿铠甲了,直接光着膀子去杀敌吧!这样才能体验男子汉的气概啊!可当兵的军人有谁不穿铠甲的,他们难道女儿态吗?
“这个机器的这些零件,本官都已经标注的够清楚了,你们一定要快些打造,越早把这个机器研究出来,你们这些干活的工匠就越能早些享受防护手套带来的好处,要轮班干活,日夜不停的打造。”
李安开口要求道。
“李侍郎放心,我们一定会加班加点的,不过,这些零碎的机器要一个个的做,若是只有我们一组几百个人的话,至少也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做好,就不能多调一些人吗?这样速度会更快的。”
工匠提出了条件。
李安摆手道:“一百多人已经不少了,现在要研究和改良的机器太多了,若是仅仅为了研究织手套的机器而调动太多的工匠,朝廷会不答应的,你们尽力就是了,晚一点也没有关系,不急。”
朝廷的那些官员是个什么德行,李安是最清楚不过的,这些家伙更看重的是作用更大,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机器,而不是织手套这种对平民劳动者更有利的机器,或许在某些官员的心目中,研发这种机器就是多余的,用人工织造部分手套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用机器大规模的生产,老百姓手掌受点伤有什么大不了的,穷苦人不就应该受罪么,不受罪还是穷苦人么。
就好比坐牢受苦一样,若是坐牢还能在里面过的有滋有味,那还有什么惩罚的意义,所以,古代的牢房条件都是极为糟糕的,里面的空气简直是臭气熏天,吃喝拉撒基本上全都在一个空间内,睡觉连个床铺都没有,只能胡乱的躺在满是潮湿虫的稻草堆上,这就是古代非常普遍的牢房了。
老百姓是无罪的,可普通老百姓若是日子过的与贵族一样幸福,那还如何体现贵族的优越感呢?就是因为普通老百姓辛苦受罪,这样才能体现贵族的优越感,让贵族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比如老百姓在冬季手指溃烂,而贵族的手指都是很娇嫩光滑的,这样只需要看手就能知道谁是老百姓,谁是普通的劳动者了。
好多贵族就是这么无聊,就是不能看老百姓过的比自己好,要不然自己的心里就会不痛快,这也算是一种嫉妒心吧!
在人类这个群体之中,有嫉妒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都有那么一点嫉妒之心,至于这种心里是怎么产生的,估计是天生的吧!反正感觉绝大多数人都会有那么一点嫉妒心,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嫉妒,尤其是身边人比自己过得好,就更加的嫉妒了,心里会极度的不平衡。
虽然大部分人都有嫉妒心,可成年人的嫉妒心是不会写在脸上的,都悄悄的埋在内心深处了,只有孩子的嫉妒心才会很明显的写在脸上,比如一个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总是嘴里含着糖果,而自己却从来都吃不上糖果,内心就会非常的嫉妒,看上去的表现就是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有糖的孩子,表情很是不开心,这便是嫉妒了,若是跑过去抢夺,那就更加的明显了。
孩子有嫉妒心最多也就是去抢别人的糖果,是能够看得见的,危害性不会很大,而成年人有嫉妒心就比较的危险了,因为成年人会策划,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甚至为了夺取别人所拥有的物品而去剥夺别人的生命,危害性就太大了。
而李安可不会去管这些,为了让老百姓少受点苦,织手套的机器必须尽快发明出来,然后立即投入到制造手套的行动中去,而按照预计,这种机器的研制是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的,最多一两个月应该就能够成功,现在的基础条件摆在这里了,只要肯干,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把织手套机器的研发交代下去之后,李安还要继续去关注其余各项研究和改良的进展,万里传音计划还需要继续改良和完善,农耕机器也需要改良,还有很多其它的机器同样需要进行改良,而研发中心除了有研发和改良的任务之外,还有生产的任务,要不然也不需要二三十万人,而大部分的人力其实都是属于生产人员,在各项机器急需用人的情况下,能够拿来进行研发的人力就显得相对不足了,就比如朝廷突然下令,要调拨几万人参与万里传音机器的生产,这一下子就调用了太多的人力,这样一来,搞研发的人自然要大减,各项重要的改良是不能有丝毫停顿的,在如此人力紧张的情况下,李安能调动一百多人去研发织手套的机器,可谓也是尽了全力了,再也不能调动更多的人力了。
“不错,不错,继续努力。”
“很好,这个做的也不错。”
“这个也很好,你们还是很能干的吗?”
李安视察了多个改良机器的进展,每一个都颇为满意,并对工匠们进行了一番表扬,以提振士气,让工匠们都高兴高兴。
“李侍郎,这些都是京城的一些大户聚在一起,研究之后递上来的建议,您过目。”
一名小吏走了过来,把一张写满字的纸张递给李安。
“剥玉米粒,剥大豆,水稻去皮,红薯切片……呵呵!这些家伙要求还不少吗?都学聪明了,居然跑到本官这里提要求了。”
李安笑着说道。
“李侍郎,这只是建议,建议,建议,嘿嘿!”
小吏不知道收了多少好处,笑的跟刚吃完蜂蜜似的。
“这些机器都不难,不过,本官现在手头人力不够,暂时还没有开始研究这些,只怕要到后半年才能开始研制,让他们慢慢等着吧!不要着急。”
李安淡定的说道。
这说的也是大实话,随着要研究的机器种类越来越多,需要进行批量制造的机器更多,如此一来,就算研发中心有二三十万人,那也是不够用的,有时候真的是有心无力,不是不想研究新的机器,是实在没有特别充足的人力,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就只能往后放放了,先捡要紧的进行研发。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继续增加研发中心的人力,可京城的住房问题没有解决,贸然继续增加人力,必然会进一步增加京城的住房紧张,所以,李安暂时还不能这么做,要首先把住房的问题给解决了,然后,才能继续增加研发中心的人力。
顶点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李安坚持先解决棘手的京城住房紧张状况,然后,再去考虑研发中心继续扩大规模的问题,要从自己做起,尽可能的去缓解住房的紧张状况,而不能任由住房紧张持续下去。
最初建设研发中心的时候,圈了好大的一块土地,可现如今这块很大的土地也早就已经不够用了,为此,不得不重新选择几块地盘,建立了几处专门用于建设的分部,而若要进一步增加人力,那就要继续建设分部了。
在李安的规划中,下一个分部的地址已经确定了,距离京城中心的距离自然更远一些,而这一次的建设与以往不同,要首先建设能够满足工匠居住的宿舍,然后才会去建设功能性的房子,要先解决工匠的生活,然后才能是工作。
可居住的宿舍既可以是八个人一间,也可以是单独一个人一间,甚至还可以为部分工匠准备能够居住一家人的住房,这个区别就大了,一个宿舍房间,自然是居住的人越少越好了,这样居住的时候才会更加的舒坦,但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对工匠太好了,会不会让有些人心里不舒坦。
由于研发中心与配套的工坊,对人力的需求太大了,所以,为单个人准备独立的房子不太现实,但对于最优秀的工匠,给他们准备一些单独的房子就比较的现实了,另外,普通工匠的住宿条件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要尽可能的让工匠们住的舒坦一些。
李安在计划里写的已经很清楚了,将淘汰一个房间住八个人的宿舍,新的分部的宿舍,最多一个房间只能住六个人,房间的面积还不能减少,以此来增加舒适性,高等的工匠则必须四个人一间,而至于顶级的工匠,必须为他们单独提供一间房子。
工匠的数量很庞大,而房间的人员密度又不能太高,如此一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提高楼房的高度了,五层显然显得有些不够用了,怎么着也要盖个八层的高度,在距离京城核心很远地方,盖个八层的居住楼房是毫无压力的,因为距离太远,即便这个高度超过了京城皇宫围墙的高度,也是看不到京城的,不会对皇家有窥探的可能,房子建造的高一些也没啥关系。
在后世的城市,住宅房子建造的越高,越能显示这里是核心区,一般矮一些的房子都在郊区和农村,市中心的房子都是非常高耸的。
可这并不能说明,高房子比矮房子要高档,其实恰恰相反,较高的房子居住起来并不是太舒适,还是矮一些的房子居住起来比较的惬意,只不过,越是繁华的市区,土地资源越是紧张,不允许盖矮房子,只有郊区的土地资源稍微好些,这样一来,自然郊区才有条件盖矮房子了,这是造成繁华区房子高大,而郊区房子矮小的最根本原因。
可在大唐的长安城,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因为皇宫的建筑已经定型,周边皇城的建筑也没有更改的可能,在偌大的京城,是不允许有房子超过皇宫围墙高度的,否则就是违制,在大唐帝国,皇帝才是高高在上的,其余的人都要比皇帝矮一截才行。
还好皇宫所在的位置是龙首原的最高处,在地势上占有巨大的优势,如此,就算低矮的城南建设五层楼房,站在楼顶也没有皇宫的城墙高,南门城外就更不用说了,永远都不会比皇宫高。
城南和城外的好多楼房都是五层的,每一层的高度也都比较矮,比一般的一二层房子要矮得多,但比人要高许多,成年人把双手举起来都够不到屋顶,但稍微跳一下就能够摸到屋顶了,这个高度已经算是不错了,住在里面一点也不压抑,是最合适的高度了。
可不论怎么说,京城内外所建设的这些五层的房子,都是远远不如拥有院子的房子舒坦的,虽然这些房子整体比较高大,可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些房子都是给穷人居住的,有钱人居住的房子都是起码有三进的房子,在后世都属于超级大别墅,就比如李安的房子,不就是超级大别墅么,只不过这个超级大别墅在城外罢了,城内的房产还比较小。
其实在进行工业化发展的时候,李安就已经预料到京城的房价会疯狂上涨了,可李安却没有去炒房,因为李安实在不缺钱,也不可能去住那种没有院子的鸽笼房,更不想去做炒房这种缺德事儿,拒绝炒房就从自己开始,这是李安的想法,不论京城的房价涨到什么程度,李安都不会去炒房,而且,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房子价格的持续升高,全力以赴解决京城住房的紧缺现状,让老百姓都有房子住,都能住得好住的舒坦。
是不是很伟大,这便是李安当前的追求,人在不同的阶段,追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很贫穷的时候,便会竭尽全力的追求金钱,把追求金钱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追求,甚至不惜为此牺牲其它各个方面的拥有。
可一旦追求的金钱到手了之后,继续拥有更多的金钱就显得有些索然无味了,就好比饥肠辘辘的时候,看到美味的食物,便会很有食欲,可若是每天都吃的饱饱的,任何山珍海味都能吃到,那么,对食物的兴趣就会降低很多,看到任何美味都不会有太多的兴趣,俗称吃腻了。
挣钱也是一样的,若是有的人发财了之后还想继续发财,这只能说明他手里的钱财还不够多,或者没有比较稳定可靠的持续收入来源,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念头,若是一个人足够有钱,而且,还有非常可靠的持续资金来源,那么,他对金钱的兴趣就会持续的降低,甚至丧失继续追求金钱的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的人生就会发生转变,所追求的东西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会追求一些之前所忽略的东西,或者想要去帮助更多的人,去做做慈善啥的。
后世的很多有钱的大佬,动不动就会教训年轻人,觉得年轻人不应该总是忙于追求金钱,而应该多去旅游,多去做公益,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可这些大佬却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已经拥有了金钱,自然可以毫无顾虑的去追求新的人生意义,可很多年轻人连居住之地都没有,必然需要拼命的挣钱,根本就不可能有心思去做公益,更没有资金支撑自己出去旅游,当然也更加不会认可这些大佬说的话,每次大佬说话,都会被年轻人喷的满地找牙。
一个人只有条件成熟了之后,才会去考虑做慈善,才会没事就出去旅游散心,在兜里没钱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去做慈善,也没钱旅游,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甚至还需要在工作之余找个兼职做做,以多挣钱来贴补家用。
自身的条件会限制一个人的想法,让一个想去看看这个世界的人,不得不整天待在家里,而李安显然不属于这种人,李安已经足够富有了,家里的工坊更是利润丰厚,富裕的程度是皇帝都比不了的,这种持续性的富有,让李安不必整体考虑挣钱,而人生若是没了目标,活着还能有什么意思,人生若想活的有意义,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才行,而李安的目标,就是要让大唐的所有百姓都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至少要尽可能的让老百姓过上好一些的日子,要让老百姓都有最基本的幸福感。
而让老百姓有幸福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方面,衣服的问题随着棉花的大量增产已经不在是问题,也是最轻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食物现在也完全解决了,整个大唐就遇不到饿死的人,就算没有工作去要饭,都能够吃的饱饱的,很多老百姓已经完全不清楚饥饿是一种什么滋味了,尤其是新生的孩子,至少都是能吃饱的,只是穷人家的孩子吃的不够好罢了,比如有钱人家的孩子吃的都是蛋肉和糕点,而穷人家的孩子吃的都是红薯地瓜,但肯定都是能够吃得饱的,区别就是吃的够不够好,够不够有营养罢了,而这个是需要长期努力去改善的,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改善,急不得。
住房的问题,在乡村和小地方都是足足的,一点也不缺住房,只有京城和类似的大城住房问题极为的严峻,尤其是京城是最严峻的,大唐的住房难题有一多半都在京城这里,其余几个大城加起来的住房问题也比不了长安城一个,可见长安城住房的严峻程度,而长安城会如此严峻,自然与李安脱不了干系,因为李安在这里,而且,还创办了拥有二三十万工匠的研发中心,而每一次研发出来新的机器,都会带来一次人口的增长,久而久之,京城就人满为患了,而其余几个大城虽然也有机器工坊,可都是一些在京城不方便开办的工坊,比如莱州沿海的造船工坊,在京城附近根本就没法开办,或者只能建造小型的船舶,大型的海船只能放在莱州沿海的港湾里建造,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若是京城在海边,那就没有莱州什么事儿了。
京城的地价已经很贵了,比很多大城都要贵得多,劳动力的工钱也超过所有城市,可为何人们还是喜欢扎堆在京城开办工坊呢?这自然是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工坊遇到什么难题,可以比较容易的被解决掉,而到了陌生的小城,不但原材料不好解决,机器出了故障也不好解决,京城的生态好,决定了人们不愿意离开京城去别处发展。
研发出来的机器,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就直接让研发中心的工匠自己制造,而还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则都直接卖给需要的商人和贵族了,让他们也过过开工坊的瘾,这样也能减轻研发中心的负担,否则机构太大,光是管理就很累人了,滋生腐败的可能性也会更大的,直接将技术卖给商人和贵族,让他们自己管理,自负盈亏,这样也能减轻朝廷的负担,不至于让研发中心这个机构太过于庞大,二三十万的机构已经很大了,若是所有机器都自己负责建造,估计研发中心这个单位会聚集一二百万的人力,几乎能够囊括京城二三成的人口了,这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管理起来的难度太大了,李安是希望能够把更多的不太重要的技术卖给商人和贵族,让他们自己负责管理日常,而研发中心更多的人力将专门用来从事研究的任务,这样研发的进度就会更快更好的。
至于出行的问题,也在持续的改善之中,就目前大唐帝国的出行条件,已经比之前好太多了,长江黄河济水淮河这些大河上建设了不少桥梁,从而很好的沟通了两岸老百姓的联系,铁路系统的完善,更是让很多老百姓可以用极短的时间抵达自己的目的地,铁路对于商业的发展更是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总之,出行的条件好了太多了。
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基本上都在持续的改善之中,在大部分地区,这四个方面都大大的进步了,只有部分地区的住房和出行稍微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京城的出行和住房就遇到了难题。
为了解决京城老百姓的出行问题,李安提出了地下停车场和地下通道的构想,而为了解决京城住房的问题,李安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提出过多少措施和办法了,出行问题的解决相对比较容易,而住房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因为出行问题的解决,所有的京城人民都是受益者,不论是家财万贯的贵族和商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需要道路的。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穷人和富人对道路的需求是相同的,道路的拥堵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面临道路拥堵的时候,都是满心的烦躁,甚至,富人的烦躁会更严重一些,因为富人有车,在拥堵比较严重的时候,车辆将寸步难行,但穷人走路却还能够在车辆之间穿行,受到的影响较小,愤怒值自然也比较小了。
而对于住房就不同了,很多贵族和商人都囤了好多房子,还有专门以出租房子生活的人,一旦房子的紧张状况获得缓解,那么,他们的利益就要受到很大的损失了,在面临自己的利益被损害的时候,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拼尽全力的反抗,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房屋紧张问题的缓解,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为此获得更多的利益。
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可无利不起早的又何止商人,任何人在特定的情况下都会如此的,拥有几百套房子的大商人不希望房子降价,而只是拥有一两套房子的普通老京城人,同样不太希望京城的房子问题被解决,因为只要房价降了,他们所拥有的房子的价格就大幅度的贬值了,损失可想而知。
在后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一大群人,整天抱怨房子太贵了,实在是买不起啊!可当房子真的要降价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一大群人跑去打砸卖房子的售楼部,房子不降价会有一大群人整天骂房子贵,不让人活了,可当房子真的要降价的时候,马上又会有一群人出来打砸售楼部,不允许开发商降价卖房子,要不就必须赔偿自己所受到的损失,否则,那是肯定会不依不饶的,可若是开发商涨价卖房呢?这些已经买房的人,会不会去补交这部分钱财呢?当然是不会的了,降价了开发商必须要补偿,而涨价了则皆大欢喜,这样的滑稽场景在后世的很多城市频繁的上演着,这些自私自利的家伙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简直一点道德都没有,可这些都是非常普通的老百姓啊!他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没有契约精神,如此的无赖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变成这样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李安觉得老百姓之所以变得如此没有契约精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房子是大额资产,很多人终其一生所挣到的钱也不过勉强够个首付,大家都太穷了,所以,对房子看的很重,而房子一旦降价,那就是所属资产的巨大贬值,那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不但会让老百姓心痛和肉痛,还会让老百姓陷入疯狂,从而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智,做出打砸售楼部的暴力行为。
虽然这种暴力行为是无理取闹,可法不责众,处理起来颇为困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产就是自己的命根子,房产价格的变动会牵动他们的敏感神经,一旦他们刚买过就降价,这会让他们非常难以接受的,会让他们脆弱的神经一下子就崩溃掉。
如此,作为统治阶层就很是为难了,不想办法让房子价格下降,会有一大群买不起的人到处骂娘,可房子的价格真的开始大规模下降的时候,马上又会有一群人出来闹事,甚至到处去搞暴力活动,两部分人的利益诉求不相同,做事情自然也就不会相同了,这让干领导的非常为难,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也就只能稍微采取温和一些的手段,让房子的价格涨的慢一些,同时照顾两部分人的情绪,避免房价出现太大的起伏。
大唐的首都长安城,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也是一样的,不控制房子和房租的价格,底层的老百姓会活的非常吃力,而若是动作太大,会让囤房的人损失惨重,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可控的动乱,狗急了还跳墙呢?人一旦急了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朝廷对于此种情况,只能采取比较文化的措施,不敢迈出太大的步子,而李安这一次所提出的办法,只是稍微把步子迈的大一些罢了,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是缓解压力,起到遏制京城房价进一步上涨的作用,要想全面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想更好的办法,不动囤房贵族和商人的蛋糕怕是行不通了,可也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但在下手之前,至少要放出一些风声,要让囤房的商人和贵人心惊胆战,从而不敢继续囤房,甚至,把自己所囤的房产早些抛出去,贵族和商人之中有强大后台的人或许还不会慌张,可某些后台比较弱的商人和小贵族可能就会绷不住的,他们非常担心这些房子会砸手里,心里一紧张就会低价抛售出去,这对于缓解京城的房子紧张,自然有很大的好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