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当然了,也有全部使用牛杂制作美味的,按道理应该更正宗才是,可因为香料选择的不够好,所以,反而没有加牛腿的伤离别正宗,这个所谓的正宗不过是口味罢了,老百姓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正宗的。
旁边街道就有一家全部用牛杂的伤离别,但口味稍微欠缺一些,主要材料有牛杂、花生仁、芹菜,调料只有食盐、酱油、醋、味精、姜、蒜、大葱、小葱、辣椒油、花椒粉、白糖,可以说材料非常少。
步骤也非常简单,首先将牛杂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煮净血水捞起,置另一锅内,加入香料,盐、白酒葱段姜片,再加清水,用旺火烧沸约三十分钟后,改用小火煮九十分钟,煮到牛杂熟而不烂,先熟的先捞出,晾凉待用,把花生米放在锅里用油炸透捞出剁成颗粒备用,然后把大葱切成细丝放入盘里垫底,然后把煮熟的牛肚切成薄片摆盘,再把芹菜切成丁后与花生米一起撒在牛杂上,接下来是调汁,先把姜、蒜切成末,然后把小葱、红辣椒油、花椒粉、盐、酱油、醋、白糖兑成调料汁,把做好的调料汁淋在切好摆盘的牛杂上,然后切点细葱叶丝放在面上装饰一下就做成了。
这种做法太简单了,使用的材料也太少,所以,胃口自然不是太好,商议相对要差一些,但也有觉得那个才是真正的正宗,因为里面只有牛杂,没有牛肉这种材料,与当年的故事是一样的。
等了好一阵子,总算是排到李安了,不管吃多少,李安都要多买一些,哪怕后面的人有意见,那也没有办法。
总算可以品尝美味,李安非常的期待,拿到伤离别之后,就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虽然买这道菜的人很多,但绝大部分都不会在店里食用,而是拿回去喝酒,或者是酒楼派人过来买给客人的,如此一来,尽管小店生意非常火爆,但里面的桌椅倒是没有被占满,还有不少的空余,这大大方便了李安。
找了一个空桌子之后,李安坐下来便开始品尝,还别说,这牛杂果然美味无比,吃到嘴里那叫一个过瘾,实在是太美味了。
那麻麻辣辣的辣味,吃的李安连连点头,觉得自己吃到了人间美味,再联想这个伤离别的故事,吃起来就更加的有感觉了,这可是有灵魂的美味啊!与普通的美味是绝对不同的。
“伤离别,离别岂能不让人伤感。”
李安突然发出了感叹,这离家许久,自然是有些想家的,而最思念的却是曳夫,与她最是聚少离多,这都好多年没见了,确实挺思念的,不过还好,要不了几日,李安就可以与曳夫相见了,而且,以后都不会过多的分开了。
去见曳夫,自然是准备了许多礼物的,而此刻,李安觉得这道伤离别就挺好的,很有灵魂的一道美味,买点送给曳夫倒是不错,不过,路途遥远的,要是带到东女国,只怕伤离别早就臭烂了。
所以,还是要自己学会如此制作才是王道,但若是去问经营这个小店的店主,这货肯定不会随便说出来,这是人家吃饭的秘诀,怎么能轻易告诉旁人呢?都说教会徒弟打师傅,自古以来,这些做美味的秘方都是不会轻易传授给别人的,很多人就算是死,也不会随意传播技艺,所以,这也造成了很多技艺逐渐的失传,很多古代很著名的美食,到了后世就只能依靠想象去理解了,根本不知道古人到底是如何制作美味的。
不过,李安可不是一般人,只要是自己吃过的美味,总是可以模仿出来的,首先材料是无法骗人的,就那么几种,只要吃的时候记住就行了,而配料也不难记,大唐的调料比后世少太多了,没有什么难记的,至于制作技艺,这个一般都是秘密,但李安所掌握的技术很多,根据肉质的特点,基本上可以猜到是如何制作的,只要多试几次,应该就能够摸到诀窍。
实在不行,李安回来的之后,再从益州城经过就是了,带着赵曳夫去益州城亲口品尝,这下总不会有问题了。
另外,李安觉得牛杂虽然名声不太好听,但口味确实不错,而且,营养也很丰富,比如牛肚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各种营养元素,具有补益脾胃,补气养血,补虚益精、消渴、风眩之功效,非常适合病后虚羸、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牛杂还温补脾胃、温补肝肾、补血温经、保护胃黏膜、补肝明目、增加高温抗病能力,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脑细胞发育、抗衰老、润肺止咳、止血的作用、养血通乳、保护心肺。
总之,伤离别这道美味,不但非常可口,有感人肺腑的凄美故事,而且,还非常的有营养,吃了对人的身体大有好处,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免疫力,因为比较麻辣,到了冬天的时候,吃了这个美味还能御寒,让自己的身体感觉没那么寒冷。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李安在品尝伤离别美味的时候,护卫送来了另一种美味益州桃酥,这名护卫认真排队,等了好长时间才买到一斤益州桃酥,据说是因为店主限购,每位顾客只能买一斤的量,多了不卖,也算是有个性。
这种饥饿营销策略,可以让自己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导致顾客大量食用而产生厌恶的感觉,就比如后世的方便面和月饼,李安只要听到这两个食物,马上就会反胃,这并不是这种食物不好吃,而是因为吃的太多了,导致肠胃接受不了,然后就自然对这种食物有了一种天然的反感,甚至只要看到就会反胃,根本没法往嘴里塞。
伤离别虽然美味,但里面的辛辣胡椒可着实不少,吃的李安的嘴巴辣辣的,此时品尝一下益州桃酥,正好可以缓和一下嘴里的辣味。
益州桃酥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烘烤,这与后世的烧饼是一个道理,也可以说就是烧饼,但烧饼与烧饼是不同的,不同的烧饼味道是相差巨大的,有的烧饼味道很差,而有的吃起来非常酥脆可口,味道一般的就叫烧饼,而味道酥脆的就叫酥。
当然了,后世的酥饼并不一定都是烧烤的,也有烘焙的,甚至还有油炸的,都可以叫酥,但最早的酥饼确实是炭火烘烤的,味道相当不错。
酥作为一种非常可口的美味,主要特色是香、脆、酥、透。所谓香,即饼香、油香、芝麻香三者合一,特别是芝麻香,据说芝麻皮苦且涩,芝麻仁才是真香,所谓脆,即沾唇即碎,该饼需轻拿轻放,夏天放置三五天香脆依旧,若是用密封保存,脆皮可保持几个月,而所谓酥,就是松软,不但皮酥,内里如一,里面也很酥。
益州桃酥作为益州的特色小吃,是非常有名的,而之所以叫桃酥,是因为这种酥饼的外形做成了桃形,不是平面的桃形,而是立体的桃形,从远处看就是一个桃子,这种桃子外形的桃酥,可比一般的酥要好吃的多,更远比桃形馒头要可口。
很多老人过大寿,都是要准备馒头蒸制的寿桃,但用桃酥代替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毕竟,馒头寿桃的味道远不如桃酥,年纪大了的人,味觉本来就有所降低,都比较喜欢吃重口味一些的,馒头的味道很淡,吃起来没啥味道,而桃酥的味道就非常鲜美了,买点桃酥给老年人过寿,老人是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李安吃了一半的伤离别,被辣的吸了几口气,然后,就把刚买的桃酥塞进了嘴里。
“恩,不错,鲜,香,酥,脆,果然是人间极品啊!”
李安非常满意的开口评价。
一斤桃酥仅有四个,李安仅仅吃了一个,就把其余三个收起来了,嘴里已经没有那么辣了,还要留着肚子继续品尝别的美味呢?若是见到一样美味就死命的吃,品尝的美味种类就会大大减少,而李安显然不愿意如此。
吃剩的伤离别李安打包带走了,不是自己浪费不起,实在是不想干扰店家的生意,若是吃一半就扔掉,不但有浪费粮食的嫌疑,同时,也会让人觉得这家店的美味是不是很难吃,店家也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服务和点心做的不够好,让顾客不满意了。
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李安决定把吃剩下的全部带走,不给店主添麻烦。
“这个桃酥,有什么故事没有?”
李安吃完桃酥,突然开口问道。
士兵回答道:“属下不知。”
他只是负责排队买桃酥,并没有与其余排队的人聊天,自然是啥都不清楚了。
没有故事的美食是没有灵魂的,李安感觉自己吃了没有灵魂的食物,继续沿着街道行进,李安又遇到了好多美味,为了节约时间,有一些直接让护卫排队购买,并交代护卫要多询问故事,问问美味都有什么故事,不要只顾着买美食。
因为每一样美味都只是尝尝,而李安的饭量又比较大,所以,吃了十几种美味之后,李安并没有吃饱,还有一点饥饿感。
“刺史,李侍郎一路品尝小吃,每到一家都排队购买,有时也让护卫排队,已经吃了十几家了,差不多也该吃饱了。”
负责跟踪的小吏,开口汇报。
益州刺史点头道:“好,本官知道了。”
说完快步走上前去,追上了在大街上闲逛的李安。
“李侍郎,逛街呢?”
益州刺史压低声音打招呼,怕打扰到街道上的百姓。
“是啊!出来看看咱益州城有什么好吃的,都尝尝才算不虚此行啊!”
李安开口说道。
“原来如此,李侍郎想吃益州城的美味,告诉下官啊!下官在益州城少说也有三五年了,这益州城有什么好吃的,下官还是非常清楚的,不如让下官派人去各处购买美味,咱们直接去下官府上品尝,岂不美哉。”
益州刺史开口说道。
李安点头道:“这样也好,不过,这个街道很热闹,把它逛完再去。”
说完与益州刺史一起沿着街道走完,然后才上马前往刺史府。
另一边,益州的小吏调动几百人去全程搜集美味,全部用保鲜的食盒盛放,然后快速送往刺史府,以免食物凉了而失去美味。
李安继续逛街一段路之后才去刺史府,除了要多看看益州街道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让益州刺史多准备一些时间,把刺史府布置的更好,有什么人要去的也有时间准备。
果然,等李安到了刺史府的时候,鲜于老头等益州的十几名大佬都来了,这些人都是益州的中流砥柱,甚至是整个剑南道的中流砥柱。
“李侍郎太不厚道了,来了也不说一声,也好让我们迎接一下啊!”
鲜于老头笑嘻嘻的开口打招呼,就跟啥事也没发生似的。
李安笑着回答:“迎接啥,我又不是那种喜欢排场的人,迎不迎接的无所谓,没人知道才好呢?这样才自由一些,省的拘束。”
“哈哈!我就知道李侍郎不喜欢排场,刚才还和几位同僚打赌呢?现在我已经赢了。”
鲜于老头高兴的笑了笑,继续开口说道:“李侍郎啊!昨夜的事情,老鲜于必须要请罪,都是我教子无方,让逆子做出这等猪狗不如的事情,都是我老鲜于的错。”
李安摆手道:“一丁点的小事罢了,就知道是你老家伙的儿子,所以一根骨头也没断,要是不认识的,早把腿打断了,算了,不说这事了,益州城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给我介绍一些,也省的我去大街上一家一家的找了。”
“哎呦,那可就太多了,李侍郎要是能待上三五个月,保证能把好吃好玩的都体验一遍。”
鲜于老头笑着说道。
“需要这么久,我只能待上三五天啊!这次南下主要是视察道路,看看铁路修建情况,另外,还要去东女国看看,那就捡最好的上吧!”
李安开口说道。
“李侍郎,听说东女国要变成我大唐的东女州了,是真的吧!”
鲜于老头开口说道。
这些老家伙的消息灵通着呢?朝廷发生什么事情,他总能很快得知,有杨家做靠山,他的前途也算是不错。
“这还能有假,陛下已经下旨,让杨暄去东女国宣读,他已经在半路上了,要不了半个月就能过来,他小子可不是我,到时候少不了要你们招待。”
李安开口说道。
“哈哈!那小子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看着他光屁股长大的,都是老熟人了。”
鲜于老头开口说道:“倒是这东女国,难道仅仅因为国内饥荒就投靠大唐了,也不该啊!老百姓饿死几个也没多大影响,不至于亡国吧!”
李安开口说道:“饿死几个百姓,自然不会导致亡国,但他们希望所有百姓都不被饿死,而且,还要都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他们的想法。”
有这种想法是非常伟大的,在历史上,古今中外的统治者,很少有这样伟大的,大部分都是在强国的逼迫和攻打之下才被迫亡国的,就算国内饿殍遍野,老百姓都吃不饱饭,统治者也不愿意为了百姓的生存而放弃自己的统治,甚至,还会进一步盘剥贫苦的百姓,用压榨普通老百姓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优渥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很现实的写照。
在遇到灾年的时候,老百姓大批的饿死,而与此同时,统治者却仍旧歌舞升平,每天吃着珍馐美味,与平常没有多大的差别,对于外面百姓的大批饿死,统治者根本不会过于放在心上,觉得饿死几个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别国决定进行大规模的粮食援助的时候,统治者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拒绝别国的援助,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国愿意进行大规模的援助,自然是有条件的,不会真的进行无私的援助,而别国的条件损害的不一定是普通百姓,而很有可能是统治者,让百姓获得食物,而统治者却损失惨重,这自然让统治者难以接受。
就比如让大唐援助东女国,最多也就是随便给点粮食,意思意思就行了,而若是要求进行大规模援助,甚至修一条便捷的大道,帮助东女国发展,那代价就太高了,在山地修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大唐肯定不会答应的,但若是东女国愿意并入大唐,成为大唐的州郡,那大唐就没有理由拒绝修路和大规模运输免费救济粮了,东女国要求援助的目的就能够达到。
但舍弃国号的代价是高昂的,对于普通东女国百姓而言,加入大唐对他们没什么影响,但东女王这些王族的损失就非常巨大了,就算大唐继续给她王爵,那也只是没有任何实权的王爵,统治阶层的一切权利都被剥夺了,子孙后代也几乎没啥保障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几个统治者会选择放弃国号的,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自己的国号,不会为了百姓而选择牺牲自己,而赵曳夫显然不属于这些人,她已经说服了国内的大部分官员和王族,从而让大部分人都支持她的决定,进而正式向大唐提出并入的要求,并提出了一些附加条件,其中,大规模援助救灾粮,修筑便捷的道路就是两个很重要的条件。
对于东女国要并入大唐,鲜于老头自然何况就知晓了,但具体的条款,他还不清楚,而他对于这件事,自然是非常看好的,因为东女国一旦并入大唐,有很大的希望会进入剑南道的管辖范围,也就是他的辖区,这也就是说,他的权利变得更大了,可以控制更大的地盘了。
说着说着,居然讨论起国家大事来了,而各种珍馐美味也很快被送了上来,看得出来,这益州刺史的办事效率不是一般的牛,这么快就给李安准备好了几十道各种美味。
李安可不仅仅要吃美味,同时,也必须要知晓各道美味背后的故事,只要知晓这些美味背后的故事,才能吃出灵魂感。
益州刺史与麾下的小吏们也没让李安失望,每一道菜的故事,他们都能讲的清清楚楚,讲的是有鼻子有眼的,一看就不是瞎编的,这让李安颇为满意,有灵魂的美味,吃起来才有感觉。
“这道菜有意思啊!是火锅吧!”
李安看到新端上来的一盘菜,下面还烧着火,于是开口说道。
大唐这个时代居然出现火锅了,这自然让李安感到大为惊奇,而且,光闻就知道味道一定很不错。
“李侍郎,这就是太极暖锅,左右各有一半,左边是不辣的,右边是辣的,这道菜的左边没啥变化,而右边的变化可就大多了,之前蜀中没有辣椒,右边用的是胡椒,辣味不太明显,可现在有了辣椒了,右边的辣味就大了很多,不过,越辣就越过瘾,李侍郎不妨尝尝看。”
益州刺史开口说道。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李安眼前的火锅,在大唐更多的被称为暖锅,因为持续性的加热,让锅里的食物始终处于高温状态,将其称之为暖锅确实比较贴切,这太极暖锅则是因为锅的内部加了一道铁片,从而将锅分成了两半,看上去像一个太极的图案。
这太极暖锅是益州城的特色美味,而且,一直处于改进状态,当发现更好的食材之后,就会对这道菜进行改进,比如玉米和辣椒,这些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普及的,之前的太极暖锅里可没有这些食材,而在这些特殊食材从美洲传到大唐之后,就被加入到了这道菜之中,尤其是辣椒这个配料,更是很快就取代了之前的胡椒,让太极火锅的辣味层次上升了很大的一个台阶。
之前的太极火锅,更所的特色就是麻,辣味相对比较小,而此时的太极火锅,更多的是辣,麻倒是屈居次要地位了,可见外来食材和配料,对大唐本土的美味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唐本土美味的味道。
李安拿起筷子,先捞有辣椒的一半,放在嘴里品尝了一下,顿时被辣的口水直流,虽然味道很辣但吃的很是过瘾,越吃就越想吃。
没有辣味的一边,其实也是微辣的,并不是真的不辣,太极暖锅的特色就是麻辣,只是不同的人接受能力不同,特别爱吃辣的吃右边,不太能吃辣的就吃左边。
这暖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比如三国时,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太极暖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而如今已经出现了太极暖锅。
“不错,不错,味道果然很不一般,这太极暖锅是如何做的,可要好好给我说说,等我学会了,到东女国亲手做给曳夫尝尝。”
李安开口问道。
“李侍郎,这个不难的,这道菜有多种制作方式……”
一名官员将太极暖锅的几种制作方式一五一十的告诉李安,听的李安连连点头,看得出来这些老家伙对于吃喝还是很在行的。
吃饱喝足之后,益州刺史诚意挽留,不过,李安并不想住在刺史府,太拘束了,哪有春光楼自在。
“本官就住春光楼了,这个诸位要为我保密,可不能参我一本啊!”
李安醉醺醺的说道。
“李侍郎多虑了,不过是一个休息的地方罢了,有什么需要,李侍郎尽管提,习惯一定照办。”
益州刺史说道。
离开告辞离开,返回春光楼休息,吃喝有点多,李安真的挺疲累的,需要好好休息一阵子,晚饭估计都吃不下多少了。
“补给准备的如何了?”
下午起身之后,李安开口问道。
“李侍郎,已经找了一百多苦力,马车准备了一百多辆,吃喝用度正在准备之中,后日一定能全部准备就绪,不会耽误行程的。”
陈龙开口说道。
李安点头道:“那就好,既然后日能准备好,那咱们就再待两日,大后日一早就出发,接下来的道路没有船坐,只能走陆路了,听说这路不好走啊!一路上能颠死,别人我不管,我的马车一定要最好的才行。”
“李侍郎,这里是益州城,又不是京城,只怕没有能防颠簸的马车,上哪儿找去?”
陈龙说道。
李安笑着说道:“这个没有关系,这里没有合适的,咱们可以自己制造啊!你把稍微好些的马车都弄来,再找几个木匠,我指挥他们改造一番就是了。”
“是,我这就去办。”
陈龙说道。
很快,几名木匠和几辆马车就被拉到了春光楼的后院。
李安一看,这些马车可真够小的,没有一个宽敞的大马车,而马车的个头越小,人待在里面就越是不够舒坦,而对于这里的马车为何如此狭小,李安也能够理解,毕竟,蜀中的道路情况不是很好,有好多地方的道路都比较糟糕,若是马车个头太大,在很多地方都无法通行,而一辆没有足够通行区域的马车,也就失去了马车应有的意义,所以,蜀中的马车普遍比较小,也比较轻便,对于很多糟糕的道路也能通过。
“长一丈,宽三尺,这马车可真是够小的,不过,也算是够用了,就这么着吧!”
李安很是无奈的说道。
这么小的马车,内部也就只能设计一个床铺和一个椅子,这样也算能够满足李安的要求了。
只要减震系统设计好,路上就不会太多余颠簸,而蜀中是有弹簧可卖的,李安自然要买一些,然后对这些小马车进行改造。
除了坐人的马车之外,运货的马车也同样比较窄小,同样也是为了良好的通过性,而且,货车的长度还要更短一些,算上前方牵引的马匹,总长度只有一丈五,而坐人的马车算上马匹的长度,大概接近两丈了,是一个细溜长。
李安很快绘制出了图纸,并交给几名木匠,让他们赶紧去买弹劾和各种材料,对眼前的马车进行改造,一定要在两天之内将这辆马车给改造完成,而为了防止路上马车发生故障,李安还让他们进行了关键零部件的备份,比如车轮和轴这些地方是肯定要备份的,否则,一段半露天车轮坏掉了,那车辆岂不是走不了了,李安可从未想到要一路骑马去东女国。
1...713714715716717...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