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渐渐的,堂中气氛就变得融洽了许多,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众人言谈甚欢,外面的裴元绍也没闲着,他先是指挥随行的十几名军士将各类物资卸入院内,又在老家仆的引领下分门别类放置完毕,过了一阵,他们又取了木炭,把前堂正中的炭炉点上了火,明亮的炭火夹杂着细微的噼啪声,使这间原本有些清冷的屋子变得暖意洋洋。
闲聊之中,刘备似乎是无意间提起了卖房子的事,诸葛瑾也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讲述起家族历史和近况。
琅琊诸葛氏起源于夏朝,乃是皋陶之子伯益的后代,由于担任葛国国君,故而以葛为氏。
秦末陈胜起义,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冤杀,汉兴之后nn追思,孝文皇帝追念葛婴的功勋,封他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氏。
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生有三男两女,按理说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但他英年早逝,那年诸葛瑾只有十三岁,便要承担起奉养继母和四个弟弟妹妹的重任,他生性忠厚老实,又不懂经营之道,本就不是特别丰厚的身家,就慢慢衰败下来。
早几年的时候,天下还算太平,诸葛珪的兄弟诸葛玄在京城为官,还能时常送来钱财接济,后来诸葛玄跟随刘表前往荆州任职,又赶上董卓乱政,中原打成了一锅粥,道路阻隔,往来不便,来自诸葛玄的接济一日少过一日,诸葛瑾见家中人丁稀落,居住在这样规模的宅院也是浪费,故而决定将其售卖,换取钱财。
“卖房卖地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啊。”刘备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由得有些唏嘘,好好一个家庭,就因为失去了作为顶梁柱的男人,短短几年时间就落到要卖掉祖产来度日的窘境。
再想想自己家里那两位娇妻,三个粉雕玉琢般的孩儿,若是一步不慎,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落败,到时候覆巢之下,只怕是一颗完卵也留不住。
还是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诸葛瑾听得愁眉苦脸,却又无可奈何。
他自幼好学,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还曾经在洛阳求学,却因为生母去世得早,不得不中断求学,回乡守孝,谁曾想刚刚守完孝没多久,父亲又去世了,小小年纪,就要把偌大一个家扛在肩上。
按道理说他饱读诗书,守孝期间极尽孝道,侍奉继母也恭敬谨慎,深得乡邻敬重,假以时日,被举孝廉入仕,也是一条出路。
偏偏就在十九岁,还差一年加冠,获得为国效力资格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彻底接济不上了,这才出此下策,售卖房产,希望渡过难关。
“这么好的房子,你们说卖就卖了”刘备站起身来活动活动腿脚,顺便抬起头来看了一圈,口中悠悠叹道。
诸葛亮一直规规矩矩地在旁边静听众人交谈,此时见刘备叹息,自
第二十一章 海的另一边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城北低矮的峄阳山也无法阻挡南下的凛冽寒风和暴雪,整个下邳城变得无比萧索,往日里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人的踪影。
就在这样的气氛之中,一辆马车穿破风雪的阻隔,在下邳城中的客栈落脚,天黑之后,又有两名青年趁着夜色走上街头,进到了下邳陈家的宅院。
“国让,你怎么来了”陈登又惊又喜地看着对面正在抖落身上雪花的田豫,压低声音问道。
“今年天冷,师兄在返回幽州之时特意叮嘱我送来裘皮大衣数件,以供老家主、云龙兄和家眷御寒。”自从在糜家庄园内欢饮数日,互相了解了志向和才能之后,田豫与陈登就结为好友,此时再度相见也没什么拘束,大大咧咧地说明了来意。
陈登失笑起来,“大老远的跑来就为这事,难道我陈家还缺几件御寒衣服不成”
“礼轻情意重嘛,这就是个意思。”田豫嘿嘿一笑,径自坐到客座,从身边小包里取出一封薄薄的信笺,“这里还有师兄的亲笔信,说是元龙兄看了就知道。”
就在陈登准备拆开信封的时候,一阵脚步声伴随着拐杖触及青石地面的声音响起,紧接着,陈珪苍老的身形就出现在了门外。
“渔阳田豫,见过陈老家主。”虽然未曾谋面,但从这老者的穿着和气度,田豫就迅速判断出了对方的身份,连忙起身行礼。
陈珪点点头,自顾自地来到上首坐下,方才缓缓开口说道:“老朽与令师卢子干乃是故交,叫你一声贤侄,应该没错吧”
“末学后进田豫,拜见老大人。”田豫这些年磨练得相当机敏,一听陈珪有套近乎的意思,马上再度起身行了个子侄礼,称呼也改成了对待师长一般。
“贤侄快快请起,坐吧,坐吧,啊。”陈珪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然后转向陈登问道:“刘玄德写了什么啊”
陈登双手奉上刚刚拆封的信件,陈珪接过之后抽出信纸并将其展开,只见洁白的纸面上,只有十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愧是卢子干的得意门生,才华横溢啊。”陈珪反复咂摸着这两句诗,口中赞叹不已,“可就是这字太难看,莫不是手受伤了”
田豫强忍笑意,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刘备为了写这十个字,浪费了七张纸,眼下被陈珪评价为“太难看”的这张,已经是刘备最满意的作品了。
陈珪看了一阵才将信递还陈登,然后屋内又陷入了沉默。
半晌之后,陈珪才长长出了一口气,有些感慨地说道:“能有几个意气相投的好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田豫和陈登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便只是点头,静静等待下文。
又过了一阵,陈珪望向陈登,语气温和地说道:“我老了,也不能总是挡着你们年轻人的路,元龙,你想做什么,想怎么做,就去做吧,陈家的人力物力,也全部听令于你。”
听到这话,陈登才松了一口气,原本有些紧绷的神经彻底松弛下来,脸上也露出了喜色。
坐在另一边的田豫同样浑身轻松,按照他原本的计划,这一次前来下邳,是要寻找机会与陈珪见上一面,对这位执掌下邳陈氏几十年的老家主晓以利害,必要时可以许下一些条件,换取陈家支持的。
但没想到,陈珪居然如此干脆利落地放权,把下邳陈氏这艘大船的掌舵人身份交给了陈登。
“刚才听国让说,刘玄德派你送来裘皮大衣
第二十二章 太爽了
好容易遇到完全不清楚自己丰功伟绩的小孩子,刘备欣喜异常,顿时火力全开,从奔袭秽貊讲到血战高句丽,从扫平乌桓讲到攻灭三韩,那一场场战斗本就精彩绝伦,又被他添油加醋,讲得是口沫横飞,不但把诸葛兄弟听得神驰意往,恨不能身临其境,就连上来寻找他二人的诸葛瑜、诸葛英姐妹两个都听得入了神。
“经此一战,狗奴国兵败如山倒,数十万大军丢盔弃甲,甘兴霸率领麾下百壮士正要追杀而去,一举荡平敌国,却不想那倭女王亲临军中,请求他暂且歇兵。”
刘备尽情享受着几个年轻人崇拜的目光,口中滔滔不绝,越说越是起劲。
就在此时,裴元绍费力地从船舱门口挤了出来,粗声粗气地打断了他的故事,“老大,先回舱用餐吧,饭菜都凉了。”
“嗯”刘备看了看裴元绍,再抬头看了看已经升得老高的太阳,才觉得腹内空空,于是大手一拍身边的船板,朗声说道:“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走,吃饭去。”
诸葛兄弟姐妹四人正听得兴起,顿觉意犹未尽,不由得转过头去,对裴元绍怒目而视,这时候刘备又说了一句话,顿时让他们目光中的怒气变为了敬意。
“我这兄弟也是战场上出生入死回来的,人称铁塔裴都尉,双臂有千斤之力,万猪不挡之勇。”
裴元绍一听就咧着嘴傻笑起来,他这十年来吃得膀大腰圆,体壮如牛,州府里面有什么重活都是他来干,去年冬天半截铁塔要杀猪,让他帮忙按住腿脚,没想到一番折腾,那一头七百斤的大肥猪竟然被这夫妻二人给压得屎尿横流,瘫在地下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经此一役,裴元绍对自己的战斗力充满了自信,万猪不挡之勇有些夸张,但是三两头猪,他还是有信心对付的。
四个年轻人里面除了诸葛瑾十九岁之外,其他三个最大的十六最小的十二,正是崇拜英雄的年龄,加上刚才听得入迷,根本没有分辨出刘备说得不是万夫不挡,而是万猪不挡之勇,只觉得裴元绍那魁梧健硕的身材又高大了几分。
再说了,大人物出行的时候,身边肯定是带着麾下有数的高手,这可是常识。
于是乎,裴元绍享受到了人生二十多年来最高规格的礼遇,被诸葛兄弟一口一个裴都尉地叫着,美得鼻子都快冒泡了。
“元绍,诸葛夫人那边的饭菜送去了吗”刘备落座之后,还没来得及动筷子,就先向裴元绍询问起来。
诸葛瑾连忙答道:“都送过去了,不劳使君挂念。”
我又不是曹孟德,有两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挂念你老娘干什么啊,至于这么紧张吗
刘备心中疯狂吐槽,脸上却没有显露出来,而是矜持地点点头,示意大家开吃。
在前些时日,经过刘备的巧舌如簧和张飞的热血激昂,诸葛瑾终于决定不再困守阳都旧宅,他回到后堂向继母禀nn意之后,果断行使家主的权力,带着继母、三个弟弟妹妹和一名孤苦伶仃无处可去的老家仆,举家出动,跟随刘备前去幽州生活。
到了朐县,那位老家仆又担心自己年老体衰,经受不起旅途劳顿,到时候再成了拖累,执意要留在糜家庄园做个下人,刘备见状,便让糜竺安排个住处,让他老有所依。
见到刘备这么有人情味,诸葛珪那位遗孀便也不再忧心忡忡,安心带着两个女儿上船住下,由于从未在海上生活过,这诸葛夫人一出海就晕船病倒了,吃饭喝药都是由诸葛瑜和诸葛英这姐妹两个送进送出,刘备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每天都要询问她的近况,结果诸葛瑾就又想多了。
这都是什么事嘛。
刘备喜欢吃肉,船上饭菜也以荤腥油腻为主,没
第二十三章
就这样,漫漫海上旅途之中,刘备的各种传奇故事,就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消遣和每天最期待的事。
幽州军战史讲完了,刘备又开始讲述起简雍等人在洛阳的故事,经过他的添油加醋,简雍等人在洛阳吃吃喝喝悠闲度日的行径变得像是后世狗血恶俗的谍战片一般惊心动魄,令人惊叹连连。
由于担心海上风浪太大,此次航行并没有走近几年来被探明的直线航道,而是沿着海岸线不远处,走起了传统的近海航线。
正因如此,他们在航行到山东半岛附近的海域之时,先后遇到了许多扬帆出海的大小船只,甚至还有百姓划着舢板,希望能够越过海洋,去辽东或者朝鲜半岛。
“这些人难道不怕风浪打翻小船,致使葬身鱼腹吗”看着星星点点,遍布在视线中的小船,诸葛瑾痛心疾首地问道。
“礼记里面有一篇写的是苛政猛于虎,难道没听过这个典故吗”刘备冷笑一声,“这些人还是有血性,想要求个生路的,很多老弱病残就只能待在家中等死了。”
诸葛瑾沉默不语,许久之后才闷闷地说道:“我听说青州刺史臧洪为人雄气壮节,胸怀大志,在他治下,百姓本不应是这样的遭遇。”
“很多事情你不懂,臧子源是人才不假,但他做到这个位置是受袁绍指派,并未经过朝廷任命,名不正言不顺,若是没有本地世家豪强支持,早就被人赶下去了。”刘备开启教学模式,循循善诱起来。
诸葛瑾还瞪着眼睛,似乎是在思索对方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站在船头另一侧的诸葛亮却率先领悟,清声说道:“使君前两天说过嘴软、拿人手短,臧子源依靠世家豪强方可站稳脚跟,很多时候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对那些人的恶行视若无睹。”
“就是这么个道理。”刘备赞许地点了点头。
经过这一段时日的相处,刘备对诸葛瑾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性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许是十几岁就丧父,需要扛起家族重担的缘故,诸葛瑾为人踏实,性情温厚,胸襟气度不错,更是对劳苦大众怀有深深的同情心,等到了幽州之后跟着卢植等人学上几年,用来治理地方或是在州府里处理政务是绰绰有余。
与兄长相比,年方十二岁的诸葛亮,表现出来的聪颖和才能,则是远远超过常人,比起刘备见过的所有人都高出一个档次。
不管看什么书,这小家伙都能做到过目不忘,非但可以用自己凝练的文字进行概括,还能举一反三,提出与古人不同的想法和思路。
不管刘备用什么典故,讲什么道理,诸葛亮都能迅速领会,对刘备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小小年纪,说出的话却像是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半辈子一样。
度过最初的几天时间后,诸葛亮也没了拘谨,甚至带着七岁的幼弟诸葛均下到船舱底层,见到了不断踏动木轮,推动船只逆风前行的船工,回到甲板,他就能把整艘船的大概构造画出来,并煞有其事地琢磨着如何改进,让船工们获得更好的劳动环境了。
几天时间下来,刘备的心情就经历了惊喜、震撼、崇拜等过程,最后彻底变得麻木了。
这个时候刘备才真正记起了诸葛亮的身份:这可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上最顶尖的人物,群星璀璨的天空中最亮的那几颗,无数人包括他自己顶礼膜拜的偶像,他的名字几乎都成了“智”这个字的象征。
&nb
第二十四章 交给你了
停靠入港,派人上岸,凭借着幽州军特有的联络方式,很快的就找到了太史慈带来的人手,更令刘备惊喜的是,就连太史慈本人,此时也正在黄县。
“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见到匆匆赶来的太史慈,刘备同样急不可耐地问道。
按理说秋收刚刚结束,百姓们或多或少还能混个温饱,可是刘备看着岸边聚集得越来越多的人群,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秋去冬来的季节。
“黄巾肆虐,贼寇横行,北海国东部已经全部陷落,胶东、即墨等地的豪强结寨自保,寻常百姓无处可躲,只得背井离乡,前来东莱逃难,到了东莱再被抢一波,海边这些都是被抢剩下的,使君若是没什么紧要事就待在船上,不要轻易在港口登岸。”太史慈浑身杀气腾腾,脸色更是阴沉无比,就连往日里与他亲近的裴元绍都不敢凑得太近,诸葛亮等人更是躲得远远地,只敢从舱门口伸个脑袋,瞻仰这位名将的风采。
青州地势特殊,西南方向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东岳泰山,东北沿海的东莱也是山区,其他郡国基本都是一览无余的平原和丘陵地带,贼寇横行的情况下,百姓想要逃得性命,就只能往这两处的山区躲藏。
偏偏泰山又是贼寇大本营,那北海陷落之后,青州百姓唯一的逃难方向就是东莱,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听了太史慈的话后,刘备的脸色也变得不好了,“不是说青州黄巾的主力去了兖州吗,怎么北海国又遭难了”
太史慈摆了摆手,垂头丧气地说道:“原因很多,不是一方面的。”
青州刺史臧洪绝对不是无能之辈,在他的统领之下,本地郡兵也确实打了好几场漂亮仗,逼得青州黄巾一次向北,一次向西,去他乡寻求活路就是他能力的体现。
逼退黄巾主力之后,臧洪似乎得到了袁绍方面的指示,将主力部队向西北方向迁移,看架势是要与袁绍并肩作战,对抗刘备和他咄咄逼人的幽州军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