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但就在秋天来临之季,青州黄巾军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突然发威,数万将士在渠帅管亥的率领下兜了个数百里的大圈子,绕过青州军主力的防区,出现在守备空虚的北海国,意图抢割秋粮。

    北海国相孔融率军前去迎战,却因不通军事,在浊水被黄巾军将领张饶击败,退守剧县,又被追杀而来的黄巾军攻破城池,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到南面七十里的朱虚城,集结逃亡的官吏百姓以图自保。

    孔融选择了躲到角落里固守,大片土地自然被他拱手相让,黄巾军趁势席卷了多座县城,将秋粮和财物洗劫一空,那些原本就蓄养贼寇残害百姓的豪强们更是趁势而起,很多地方明明没有黄巾军的踪迹,遭受残害的百姓却一点没少,甚至落得更加凄惨的下场。

    没有过冬的粮食,没有安全的保障,北海国广大地域上的百姓们陷入了绝望,只得纷纷离开家乡,盼望能够活下去。

    “臧洪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刘备摇着头,面色凝重起来。

    黄巾军不事生产,只要官军稳扎稳打,n他们获取粮食物资的途径,就可以不战而胜,按照之前的情报来说,臧洪




第二十五章 孜孜不倦
    不到半天时间,水粮补充完毕,太史慈也早已下船,去召集他的人手了。

    于是刘备一行缓缓离岸,继续向北驶去。

    看着这一艘大船离开,许多怀着期待聚集而来,却最终落得失望的流民百姓发出了震天的哭号声,面对如此悲伤和哀切的场景,本以为自己已经变成铁石心肠的刘备也不忍再看,默默地走下甲板,躲在船舱门口随便坐着黯然神伤去了。

    “使君麾下战舰如云,幽州的商船更是数量众多,为何不派他们前来运送流民呢”诸葛亮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好奇地发问道。

    刘备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水师的战船主力在倭国和大陆泽,未必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即便知道了也很难及时赶回来。至于商船和渔船,那些船的木材和工艺和战船无法相比,每年冬季都必须回港大修几个月、更换船板、刷漆补缝,否则是要出大事的。”

    诸葛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么多靠港船只,其中有一半都是幽州和辽东的渔船。”刘备隔着舱门指向渐渐远去的黄县港口,那些船只的结构特色太过独特,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些都是船况较好,自发前来救援的,渤海北岸即将封冻,官府不可能强令他们出海。”

    坦率地说,刘备很佩服这些不畏艰险的船主,换了是他自己,在明知道座驾有安全隐患的时候,绝对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出海。

    “那我们这艘船是战船,并且船内颇为宽敞”诸葛瑾刚刚从后甲板回到舱门,不住地摇头叹息,恰好听见刘备最后几句话,顿时疑惑地发问起来。

    在他看来,如果刘备是真正的君子,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人上船,不论多少,总之是能带一个算一个,总比现在这样甩手离开的好。

    前些天一直在说什么家国天下的大义,此时却见死不救,说得难听点,刘备有些虚伪了。

    “首先,我在船上,所有护卫人员和船工就绝不会同意将身份不明的百姓放上船,在他们看来,刘使君的安全关系到数百万人的未来,容不得半点疏忽,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绝不会让危险或是潜在的危险靠近我。”面对诸葛瑾的质疑,刘备也不生气,而是拍了拍身边的船板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说道:“其次,弟兄们愿意为我牺牲自己,我就更不能由着性子让他们为难,老老实实待着,尽快赶回幽州,让这艘战船可以趁着封冻之前再一次南下运送流民,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诸葛瑾有些不服气,还想再说什么,刘备却止住了他,向外指了指问道:“没感觉到船速加快了许多吗”

    听了刘备的问话,诸葛亮连忙跑出舱门,在船尾观察了片刻之后又跑回来,面色欣喜地说道:“使君说的没错,木轮的转速确实是比前几天要快上不少,应该是船工们见到流民的惨状,希望早些将我们送回幽州呢。”

    卡这面色讪讪的诸葛瑾,刘备轻笑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向自己的舱室走去,“若是真有心,就下到底舱去帮着蹬蹬船吧。”

    从东莱到沽水港的航线刚好正面迎着呼啸而来的西北风,虽说这股寒冷空气到了海上就削弱了不少,但同样给船只的航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来时顺风顺水,只花了不到两天时间的路程,返回的时候却用了足足三天。

    万幸的是,沽水港还没有结冰的迹象,刘备一行登上码头,数十名精疲力尽的船工们也跟着上了岸,经过短暂的交接,另一批船工沿着踏板走上战船,没等刘备等人离开,这艘战船就再度,朝着



第二十六章 无差别攻击
    又是一场大雪降临徐州,但与那些在寒窑中搂着妻儿瑟瑟发抖,不知道应该如何渡过寒冬的普通百姓相比,位于下邳的州府之中,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就在这一天,别驾从事赵昱自长安回还,他此次入京纳贡,得到了极高规格的礼遇,并且带回了来自长安朝廷的善意。

    徐州牧、安东将军,这两个沉甸甸的职位让陶谦乐得合不拢嘴,除此之外,在奏章上位列陶谦之后的别驾赵昱、治中从事王朗也得到了极为丰厚的奖赏,他们一个被任命为广陵太守,一个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可谓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一番欢宴,正是为了庆贺陶谦升任州牧,以及赵、王两位高升而举办的。

    “元达、景兴,你二人久有盛名,此次得以执掌一郡之地,还望恪守本心,造福万民才是。”酒至酣处,满座宾客均已有了醉意,东道主陶谦更是醉醺醺的红了脸,也不知是酒意上涌还是精神焕发,反正这老先生拉着即将离开自己,前去两郡赴任的下属,口中嘱咐个不停。

    看着志得意满的陶谦,以及同样开怀不已的赵昱和王朗,徐州其他高层人士神色各异,他们或是嫉妒,或是羡慕,只恨自己当初没有提出同样的建议,并主动请缨前去长安。

    一片纷乱之中,典农校尉陈登却像是个局外人一般,他默默地举杯浅酌,静静地旁观者形形ss的人群,大多数同僚知道他出身高贵,性情倨傲,便也识趣地不去打扰。

    可还是有那么三两个看不惯陈登,并且不怎么惧怕他的,比如从彭城赶回来为陶谦庆贺的,丹阳精兵的统帅曹豹。

    “陈校尉,今天是大喜的日子,阁下非但不与众同乐,脸上还时有讥诮之意,未免太过不妥了吧。”就在陶谦结束了他的谆谆教诲,返身回到座位上的时候,曹豹突然盯着陈登,阴恻恻地说道。

    刹那间,满堂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陈登身上,就连陶谦也目光隐有不善,上下打量着他。

    在众人注视之下,陈登却还是悠然自得,他浅浅抿了一口杯中酒,施施然将酒杯放于面前案桌之上,然后看都不看曹豹,悠然说道:“与众同乐,乐在何处况且尔等之乐与使君之乐,又岂能一概而论”

    “故作惊人之语,实则言而无物,nn龙,我等平日里见到你这番做派只当看不见,今日竟然变本加厉,故意扫大家的兴,究竟是何用意”别驾曹宏重重一拍案桌,声色俱厉地呵斥起来。

    曹宏是曹豹的族兄,向来被陶谦亲近,此时听了他的挑拨之语,陶谦仍旧没有说话,但花白的眉头显然是皱得更紧了。

    “你们这些匹夫是想挑拨使君与我的情谊”陈登从来都不是个善茬,否则也不会被大多数同僚畏惧了,他面带冷笑地站起身来,目光锐利如刀,把满座宾客都扫了个遍,直到许多人承受不住他的逼视,纷纷垂下脑袋,才来到厅堂正中,向陶谦拱手施礼,朗声说道:“登有一言,不知使君愿听不愿听。”

    陶谦一听,陈登还是很看重他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不由得略略舒展眉头,笑眯眯地说道:“元龙,你不是外人,有话就尽管说吧。”

    得到陶谦的首肯之后,陈登来了精神,就在原地开始了无差别攻击,将众人都狠狠地鄙视了一顿。

    “古人有云,燕雀难知鸿鹄之志,庸碌之辈



第二十七章 决定出兵
    经过曹豹和陈登这么一闹腾,好好的酒宴也弄了个不欢而散,在离开州府的时候,陈登明显感觉到其他同僚望向自己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充满了愤怒和嫉恨,但他丝毫不怕,径自坐上马车,大摇大摆地第一个离开了。

    这群蝇营狗苟的鼠辈,即便是再愤怒,也绝对没有勇气正面抗衡下邳陈氏,就算是曹豹曹宏,也同样没有。

    到了第二天,陶谦举行了升任徐州牧之后的第一次会议,当陈登接到通知,赶到州府之时,却见偌大的前堂之内,除了此地的主人陶谦之外,就只有主管徐州军务的曹豹一人。

    见到陈宫前来,曹豹有些厌恶地皱起了眉头,将脑袋转到另一个方向。

    陈登也懒得搭理这个无能之辈,对陶谦行礼之后就来到另一侧坐下,本以为还会有其他人前来参会,却不想陶谦呵呵一笑,命令侍立在旁的下人出去,顺便把屋门关上。

    这一下陈登也纳闷了,有什么事是需要自己和曹豹一起去做的吗

    “今日召二位前来,乃是为了兖州之事。”陶谦笑眯眯地说道。

    陈登眼神一凛,顿时明白陶谦是什么意思,这老头子之前听说曹操将主力开往西线,就动起了抄后路占便宜的心思,如今朝廷的任命书终于到手,他的心思就更不安分了。

    对人老心不老的陶谦来说,想要与其他诸侯争雄,他就必须整合徐州的全部力量,想要整合徐州各郡国的人力财力,他就需要给徐州找一个对手,有了外部压力,内部才能自发地凝聚,否则的话,大家和和气气地过日子,那些太守国相凭什么给你出钱出粮出丁壮

    与徐州接壤的几个州里,南边的扬州和西南的豫州目前还是一盘散沙,达不到立威的目的北面的青州又隔着泰山,而且满地都是作乱的黄巾贼,很容易吃肉不成沾一身骚气。

    如此看来,陶谦最好的选择,就是西北方向上的兖州。

    “曹孟德与袁公路之间必有一战,使君不妨静观其变,等到他们分出胜负,再决定是否出兵。”陈登思虑片刻,决定再以退为进,试探陶谦的心意。

    陶谦有些玩味地看着陈登,缓缓问道:“元龙,之前你得到消息之后,可是急匆匆地赶回下邳劝说老夫,为何老夫下定决心,你又犹豫了”

    “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从伤者而刺之,一举可有两虎之功。”陈登继续说道:“当今最紧要的,乃是征募士卒,加紧操练,同时令各郡国转运粮草物资到下邳,切不可贸然参与战事。”

    陶谦乃是博学之士,一听就知道这话是出自战国策,放到目前的形势来说,袁术和曹操就是那两只猛虎,陈登则希望自己做那个潜伏在一旁等待时机的猎人。

    这两个人说着话,曹豹却是一头雾水,茫然地望着他们,直到陶谦对他讲明了袁术和曹操双方在向陈留集结主力,兖州东部空虚的情况之后,这位执掌徐州精锐部队的将领才恍然大悟。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深孚众望,袁公路更是天下豪杰,兵强马壮,且有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与之同在,势必会一举破曹,席卷河南。”曹豹摇头晃脑地做着分析,同时还斜着眼对陈登表示不屑,“以末将愚见,使君应当抓住机会,尽量抢占豫兖两州之地,若是等到袁公路尽占此地,再想出兵,可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了。”

    “果真是愚见!”陈登冷笑两声,转过头不再说话。

    曹豹勃然大怒,正欲拔剑而起,陶谦却悠然开口,让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n



第二十八章 天纵奇才
    “千里南下,又是找你叙旧,又是送衣写信,就为了攻打青州的时候,确保东海糜家的安危”陈珪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裘皮大衣,轻声嗤笑起来,这件大衣外层是金黄『色』的『毛』皮,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椭圆形斑点,据说是来自长白山里的金钱豹,既美观又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令老人家十分满意,“这刘玄德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

    陈登只是微微笑着,并不想反驳老父。

    他之前在朐县待了几天,每天都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喝酒聊天,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惬意,刘备更是好几次说到,这一次除了准备调动部队参与青州战事,更多的目的还是冲着自己这个朋友来的。

    这些话若是换了别人来说,陈登绝对不信。

    见陈登不说话,陈珪也不以为意,只是自顾自地轻轻摇晃着躺椅,享受着这份惬意。

    过了半天,老家主才再度开口,这一次,则是聊起了千里之外的事情,“元龙,在你看来,袁公路与曹孟德之争,哪方会获胜”

    “以大人之见呢”陈登并未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南阳乃是富庶之地,人口稠密,袁公路这几年来韬光隐晦,广纳贤才,实力不可小觑;反观曹孟德,根基不稳,出身不好,和兖州士人终究走不到一起,肯定是要起矛盾的。”陈珪如数家珍一般,给双方各自下了个定语,“再加上陶恭祖从背后出手,只怕曹孟德又要遭殃。”

    陈登点点头,低声答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众所周知,曹『操』被鲍信等人迎至兖州还不到一年,初期还遭遇过几次伤筋动骨的失败,连鲍信都战死沙场,花了半年时间才勉强击败了流窜而来的青州黄巾。

    这种实力,应该是没办法和袁术抗衡的。

    “那刘玄德呢,他有没有说起过这件事”陈珪不紧不慢地问道。

    “刘玄德的看法却不一样。”想起刘备之前的话语,陈登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他说袁公路志大才疏、有眼无珠,麾下皆是庸碌无能之辈,文不能兴国、武不能安邦,根本不是曹孟德的对手。”

    “好大的口气。”陈珪不屑地哼了一声,心中有些不悦,“汝南袁氏出来的俊才,就被他说得一无是处。”

    陈登再次苦笑起来,“刘玄德还说了,什么四世三公都不过是冢中枯骨,在这大争之世没有半点用处。”

    陈珪霍然起身,深深吸了几口气,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看来倒是老夫小觑了他。”

    “看来倒是老夫小觑了他!”看着不远处正在挥毫疾书的诸葛亮,以及一大群失魂落魄的弟子,郑玄老先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压低声音说道。

    “之前我说他是百年难遇的天纵奇才,先生还不相信,现在呢”刘备同样压低声音,得意洋洋地问道。

    郑玄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考卷,砸吧砸吧嘴,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刘备这一次捡到宝了。

    之前刘备带着诸葛亮第一次来到幽州书院,说是要借阅算学书籍的时候,包括郑玄、孙乾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他小题大做了。

    十来岁的『毛』孩子,据说只是在船上学了几天算学而已,这种基础,随便从蒙学里面找基本初等教材就能满足了,需要专门跑到书院来借书吗

    那些高深的东西,就是研究了好几年算学的学子都未必能看懂,这个徐州小『毛』孩怕是连字和符号都认不全吧。

    但刘备拍着胸脯,非要说这孩子没问题,碍于刘备的面子,书院内部还是对诸葛亮敞开了大门,任由他和诸葛瑾住在书院,每天前来借阅各种书籍。

    可是半个月时间不到,诸葛亮就说自己都看完了,并且都学会了,希望离开书院,去找刘备学习其他知识,于是书院上下都恼了。

    数百人花了几年时间,辛辛苦苦总结出了的算学知识,编纂出来的算学书籍,你这十天




第二十九章
1...126127128129130...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