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使乌桓部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数以十万计的牛羊葬身于冰雪之中,他们的财富和实力严重缩水,生活物资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不能送外界得到弥补,只怕这个夏天,绝大多数乌桓人都要在饥饿中绝望地死去。

    “尊贵的天神啊,求求你降下神谕,指引你忠实仆人前方的道路。”难楼仰头望向繁星遍布的夜空,喃喃说道。

    第二天一早,乌桓贵族们再一次被召集起来,商议出兵之事。

    “我们能出动多少战士,多少战马,弄清楚了吗”难楼双目低垂,看上去像是半睡半醒,语气平静地问道。

    众人都不敢说话,只是将目光汇聚到赫兰干身上,示意他出来回答。

    于是,赫兰干硬着头皮出列,战战兢兢地回答起难楼的问题。

    之前一场暴雪,地处偏远的小部落几乎都遭受了灭顶之灾,许多部落甚至死得一个人都没剩下,能够撑过这场灾难的,基本都是实力强大、亲近难楼、在对幽州的贸易中积蓄下许多粮草物资的大部落,也就是此时汇聚在潘县的那一部分。

    这些部落的成年男丁全都可以参加战争,但今年漫长寒冷的冬季让战马掉膘严重,之前的暴风雪又夺取了无数战马的生命,目前来看,整个乌桓部族里能够供人驱驰的战马,只怕连五千匹都达不到。

    “五千!”听到这个数字,难楼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堂堂乌桓,就只有五千匹可以上阵的战马

    赫兰干根本不敢再多说,只是跪在地下重重叩首,期盼这位性情越发暴躁的大王不要发怒,让人把自己推出去砍了喂狗。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难楼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在一阵长吁短叹之后,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他居然决定开放自己部落的仓库,用储藏在那里的粮食和草料供养汇聚至此的乌桓军队。

    乌桓人的组织形态十分松散,虽然有一个名义上的共主,但各部落之间还是相对独立,彼此虎视眈眈,别说在困境nn享物资和食物资源了,趁着其他部落遭灾或是防备空虚,趁机灭亡对方来壮




第三十四章 宵小之辈
    三天后,赫兰干带着十几名随从,踏上了前往幽州腹地的道路。

    经历了那一场毁天灭地般的暴风雪后,这些劫后余生的乌桓人无比珍惜如今的晴朗天气,太阳高挂在碧蓝的天空之上,虽然没有夏天那样炽热,但同样足以给人带来温暖。

    唯一让人不开心的,就是仍然有半人厚、并且结了一层冰壳的积雪了。

    雪是会化的,暴风雪停歇之后,最外层的积雪在太阳照耀下融化,渗入下面一层,随即又被低温冻结,经过反复的融化冻结过程,厚厚的积雪顶端,几乎都变成了一指厚的粗粝冰粒。

    无论战马还是人,每走一步,都会踏破最上层的松散冰壳,然后重重陷入下层仍然松软的沙状细雪,每走一步,都要比平日里消耗更多体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乌桓人和汉人展开了大量的羊毛贸易,从上谷到潘县之间往来的各类马车早已碾压出一条坚实的道路,沿途还有治水这个天然的路标,纵使大地白茫茫一片,赫兰干等人也没有迷路,而是沿着正确的道路,艰难而又坚定地前进着。

    然而,赫兰干仅存的好心情,在他进入沮阳城的那一刻,完全破灭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深入骨髓的震惊和恐惧。

    “汉人这是要做什么”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景象,赫兰干的心脏剧烈跳动,他用尽全力,才从嗓子眼里挤出一句沙哑的话。

    在过去几年,由于乌桓人和鲜卑人都变了性子,成为了老实本分的牧羊人,依托羊毛和牲畜贸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上谷、居庸等地的汉人百姓自然也心中安定,他们纷纷出塞,来到沮阳城周边做起了生意,食铺、酒肆等小规模低端店铺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胡人老实了、不用打仗了,寻常百姓多了,原本驻扎在沮阳一线的守军也逐渐后撤,他们留下一个曲的守城部队,担负起沮阳城周边的治安工作,其他部队则是撤到了居庸关,在军都山南麓开展训练。

    可是,赫兰干此时看到的,却是一队队身披黑色盔甲、牵着同样身披黑甲的战马,朝着城中本已空置的军营中走去。

    和他们走在一起的,还有装得满满当当,看上去沉重异常的偏厢大车,赫兰干跟着难楼混了这么多年,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些车里装的都是粮草和兵器。

    汉人突然向沮阳增兵,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在赫兰干见到这支黑甲骑兵部队的统帅的时候,得到了解释。

    前来迎接赫兰干这支两手空空的“使节团”的,是护乌桓校尉部长史张悦,这位年轻人曾经在州府中和太史慈发生争吵,后来又主动前往护乌桓校尉部担任长史,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凭借机敏的头脑、果决的性格、狠辣的行事作风,在军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如今太史慈远赴辽东整编南下军队,护乌桓校尉部职位最高的就是张悦和两位副将,他们之中任何拉出一个,都足以令乌桓人忌惮三分。

    护乌桓校尉部上一次出现在居庸关外还是去年开春,那时候乌桓和鲜卑两大部族因为争夺草场发生摩擦,险些刀兵相见,最后还是张悦率领三千铁骑到场,硬生生压服了双方。

    经过那一次接触,赫兰干就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看上去和和气气,内心中住着的,却是一头猛虎。

    “久违了张长史,想不到在这里又遇见你。”赫兰干心中惊疑不定,脸上却还是挂满了亲切到甚至有些谦卑的笑容,这是他总结出来的经验汉人都喜欢脸上带笑的,说话好听的胡人。

    “赫兰干将军,一年不见,你的汉话说得越来越好了。



第三十五章 虚张声势
    你们确定自己是来震慑宵而不是心存歹意,准备趁火打劫的吗

    赫兰干心中疯狂吐槽,脸上却表现得诚惶诚恐,拉着张悦的双手大力摇动,眼中几乎要落下泪来,说话也带上了哽咽声。

    “刘使君如此仁义,真是当世圣人啊,难楼王每逢酒后都要提起他与刘使君和简先生的情谊,经常因为思念而落泪。”赫兰干感慨地说道:“只是张长史有所不知,我们乌桓的主力部队都驻扎在潘县,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即便是有敌人来犯,也足以将其全部歼灭。”

    张悦大笑起来,但赫兰干还是敏锐地发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失落之情,心中更加不安。

    进到馆舍,众人闲扯几句,张悦又试探着问道:“刚才听将军说起羊毛交易的事情,莫非是风雪太过猛烈,使贵部的牛羊损失殆尽,来年没有羊毛可卖了”

    这一次轮到赫兰干大笑起来,“张长史说的哪里话,乌桓诸部幅员数千里,人口数十万,牛羊马匹数不胜数,区区一次雪灾而已,还不足以让我们伤筋动骨。”

    “如此甚好,甚好。。”张悦皮笑肉不笑地点了点头,继续试探地问道:“听将军这么一说,寻常牧民还是受了一些影响的,这样,我从军中调拨一百车粮草,让人给难楼王送去,也算是聊表存心,还望将军不要推辞。”

    赫兰干眉头一皱,随即笑着说道:“长史真是高风亮节,令人钦佩不已,只是如今大雪封路,车马难行,不如就存放在沮阳,等到春暖雪化之时,难楼王派人来取如何”

    “也好,那就请将军暂且在此歇息,本官军务在身,就不多说了。”张悦起身拱手行礼,随即迈步离开馆舍,只留下一群惊疑未定的乌桓人面面相觑。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汉军骑兵仍然在源源不绝地进入沮阳,乌桓使臣们限于身份,只能在馆舍门口驻足观望,但即使是这样,根据他们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来看,前来沮阳的汉军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千以上。

    这是一个令人胆寒的数字。

    第四天一大早,赫兰干不顾张悦的极力挽留,更是婉拒了请他入关拜见刘备的美意,带着随从们匆匆离开沮阳,快马加鞭赶回潘县,他们也顾不上怜惜战马和自己了,一路踏冰蹈雪,速度比来时快了不止一倍。

    张悦站在城头,默默地看着皑皑雪地上那一道鲜明的痕迹,以及不断远去的黑色小点。

    面对赫兰干等人时的笑意和从容,此时此刻,荡然无存。

    许久之后,赫兰干等人彻底在视线中消失,张悦才收回目光,转身走下城头。

    “向蓟城发去急报,乌桓人遣使而来,意图窥视幽州,似有用兵之意,请州府尽快调派五千步卒,增援沮阳和居庸关一线。”张悦快步走在城中,在他身后,一名书吏下笔如飞,用炭笔将口述的内容记录在巴掌大的本子上,然后告辞而去。

    张悦自己则是站在当街,让络绎不绝的骑兵部队停下脚步,“乌桓人离开了,大家这几天多有劳苦,都回营歇息去吧。”

    将士们长长松了一口气,纷纷说起了玩笑话,一名身材高大,相貌粗豪的都尉更是咧着嘴笑道:“长史好计策,区区一千人马,硬是被你弄出了数千人的气势,把乌桓人吓得够呛。”

    “不要放松戒备,胡人狼子野心,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再动坏心思呢。”张悦微笑着点了点头,快步返回了自己的临时居所。

    &nbs



第三十六章 惊疑不定
    “什么,汉军大规模集结,似乎有攻打我方之意”听到赫兰干的禀报,难楼又惊又怒,往日里的从容自信荡然无存,“赫兰干,不要危言耸听,欺骗本王可是要杀头的。”

    坐在两侧的乌桓贵族们更是吓得面无人色,不住地左顾右盼,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回禀大王,此事千真万确,小人亲眼见到汉军入城,足足三天时间都看不到头。”赫兰干以头抢地、声音哀切却又斩钉截铁地答道:“其他人也都看到了,他们可以为小人作证。”

    难楼大手一挥,卫士将那些跟随赫兰干前去沮阳的人手带进大堂,经过一番审问,这位乌桓王者和满座的贵族终于确认,沮阳城中至少已经驻扎了四五千名重装铁骑,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紧接着,赫兰干又开始讲述他如何与张悦斗智斗勇,如何掩饰乌桓部族在雪灾中的惨重损失,如何婉拒张悦假借送粮的名义窥探乌桓虚实,又是如何当机立断,放弃继续深入幽州,快马加鞭赶回来报信。

    赫兰干口才原本就不错,否则也不会被难楼派往幽州担任使臣,此时他一番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包括难楼在内的乌桓贵族们连连点头,深感这一次是派对了人。

    “大王,若是事情都如赫兰干所说,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一名乌桓贵族忧心忡忡地问道。

    “一切照旧,所有人都要加快脚步,务必在积雪消融之前做好开战准备。”经过了一开始的惊恐和愤怒,此时难楼脸上又恢复了平静,语气也同样平缓下来。

    看见难楼胸有成竹的模样,其他乌桓贵族也稍稍松了一口气。

    是要加紧备战了,如果能尽快回复实力,让汉军收起吞并乌桓的心思当然最好,如果汉军坚持要打,早早做好准备,至少也比束手待毙要强。

    怀着这样的心思,这些乌桓贵族们纷纷告退,去往各自的岗位上监督了,偌大的厅堂之中,就只剩下了难楼和赫兰干两人。

    “赫兰干,你是怎么想的”难楼身子后仰,将宽阔的肩背靠在高大华贵的宝座之上,语气平淡地问道。

    “小人觉得”赫兰干习惯性地又要跪下说话,却被难楼抬手止住。

    “你是功臣,也是本王的心腹,以后说话就不要下跪,坐着就好。”

    赫兰干连忙哽咽着磕了个头,然后才恭恭敬敬地起身,用半个屁股坐在座椅上,恭声答道:“依小人看来,汉军气势汹汹,却未必是冲着我们乌桓人来的,否则那个张长史就不会好酒好肉地招待我们,还把我们放回来了。”

    难楼眉头一皱,眯着眼睛思索起来。

    按照之前的计划,赫兰干一行要从潘县出发,沿途经过涿鹿、沮阳、居庸关、军都、昌平,最后才能抵达刘备的治所蓟城,就算没有大雪阻路,这一来一回也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将将赶在三月,也就是乌桓人出兵的时间回到潘县,给难楼提供最后也是最详细的情报。

    塞外一向是苦寒之地,每逢初春还会有一场大风如期而至,对于任何想要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势力来说,三月出兵已经是极限,对乌桓人来说是这样,对于一向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汉军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乌桓真的是汉军的第一攻击目标,那他们应该做的,就是拖慢赫兰干一行人的脚步,让这些乌桓使臣无法赶在汉军出兵之前返回潘县,若是换了个脾气不好的将领,直接把赫兰干一行宰了喂野狗,照样是神不知鬼不觉。

    战火连天,谁还会在意十几个人的性命

     



第三十七章 打起来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已是莺飞草长,万物复苏的季节。

    幽州百姓也已经走出之前那场雪灾的阴影,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

    春耕进行得有条不紊,而积雪融化,也给农田带来了预料之中的水分滋养。

    “三月中旬才开始春耕,比往年晚了一个月的时间,感觉有些不妙啊。”看着忙碌的人群,刘备脸上挂满了喜色,却也有隐藏不住的忧虑。

    他对农业生产的流程相当了解,对于一些基本知识也掌握得很好,深知各种农作物都需要足够的生长期,一旦春耕延迟,势必会影响到整年的各项生产步骤,使作物减产歉收。

    跟在刘备身后的是张同,当初那位对农业充满兴趣,为了自己的好奇心,不惜从库房中偷曲辕犁的毛头小子,在几年的磨砺之后,已经成长为幽州首屈一指的农学大家,走到哪里都会被当地官员奉为上宾。

    与学问和地位的水涨船高想对应,张同原本白净的脸庞被风吹日晒得不成样子,看上去就像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一般。

    此时见刘备忧心忡忡,张同便上前两步,压低声音说道:“启禀使君,只要赶在四月之前完成春耕,保证水肥充足,农夫勤加照料,收成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晚一个月都没问题”刘备好奇地转过身来望着张同。

    “确实如此,我们已经在扶余故地开展了多次试验,培育耐寒作物,最终发现在那种苦寒之地,恰恰要三四月春耕才是最适合的。”说起自己的老本行,张同顿时信心满满,继续说道:“幽州地处燕山南麓,气候比扶余故地温暖许多,那边可以,这边也没问题。”

    听了张同的解释,刘备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扶余故地位于后世的吉林的松嫩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天然的优良农业区。

    在以往的岁月之中,n汉人向北定居,拓展疆域的最大困扰,就是食物短缺和漫长寒冷的冬季,如果这两个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其他美好的设想就都是泡影。

    如今通过大规模的羊毛贸易、长白山里源源不断的动物皮毛供应、以及辽东那边巨大的煤炭开采量、巨量的钢铁供应,幽州人已经具备了向北拓展的硬性条件。

    张同等人研究的耐寒农作物,主要是小麦、高粱和豆类,如果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那就意味着,另一项困扰汉人的大问题,就也能得到解决了。

    和开发东北平原的巨大相比,区区一年的粮食减产,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1...128129130131132...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