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冷霜冷雪姐妹与灵芝相处的也很好,在她们眼里,如果将来非得接受有一个人成为自家主母的话,那这个人就非苏灵芝莫属了。别人,她们绝、不、接、受!
当元召看着这对双胞姐妹在自己面前耍小脾气,嘟着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有些窘迫的揉着额头,嘴边苦笑,心里发虚。难道,她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也怪不得英勇无敌的长乐侯爷感到棘手呢,因为,最近府中的态势有些微妙啊!也不知道皇帝和建章宫中的卫子夫是怎么想的,自从上一次跟着太子刘琚出宫来侯府看过元召一次后,利安公主素汐就会隔三差五的跑过来,而且一待就是一天。她与灵芝是好姐妹不假,可是就不会避避嫌嘛这毕竟不是梵雪楼,这是长乐侯府,是臣子的家里,大汉长公主整天跑来跑去的,也不怕长安城里的人议论……!
呃,这些话当然不是元召说的,是那对姐妹花在他耳朵边不满的嘀咕,因为,她们敏感的觉察出,长公主素汐那双温柔的能滴水的眼睛,看向自家小侯爷的眼神不对,很不对!
这样的话题,元召只能是无言以对啊。他有生以来,最不善于处理的,就是这样的感情问题,可是偏偏就弄得这么复杂。确实是有些复杂啊!如果再让大家知道,偶尔有时候的深夜,还会有一个飞来飞去的“黑衣女侠”来他房里,做一些天知地知的事……元召抱起脑袋,嘟囔着“头疼啊”!虽然不明白小侯爷胸受伤为什么喊头疼,不过,冷家姐妹还是闭了嘴,乖乖的退出去,让他好好休息。
安静了没有一会儿,外面又乒乒乓乓的打了起来,元召不用出去看,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素来互相看不对眼的小冰儿和冷雪又开打了!这样的事情在这段日子经常发生,大家早已经都习以为常了。
这一
第二百八十一章 国士无双汉明珠
董仲舒,这次来长乐侯府的目的,是想要探探这位小侯爷的口气,听听他对儒家经典的了解。因为,他从别人口中听说了含元殿上元召的那一番理论后,心中是有些惊讶的。只不过,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本来以为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拜访,却成为了在后世思想体系研究者眼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事件。
当很多年后,这位享誉中外、教育出无数帝国英才、甚至被那些遥远的西方邦国尊称为东方智者的人物,终于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对环绕在身侧的弟子们留下的只有两句话:第一,是通过儒家学说的学习培养了他辨别世间万物的能力。第二,是元公引领着他走进了另一个更加广阔无限的世界,使他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后半生再也没有遗憾。
冬天的冰雪还并没有消融,和煦的春风,也远远还没有来到。改变世界的种子,就在这个冬天的寒冷之中,开始悄悄的萌芽。
温暖的灯光下,一壶醇酒,半盏清茶,醉意朦胧,谈笑酣畅。有许多激烈的交锋争辩,也有许多默契的火花闪烁,月朗星稀,天高地阔,夙夜之谈,胜过百年……!
董仲舒在长乐侯府住了三天,然后启程回江都去了,甚至连许多故旧亲友都没有去拜访。
时间很紧,他要赶回去,把江都相任内的很多事抓紧处理完,然后,辞去国相的职务,去长乐塬即将落成的长安学院,担任第一任大祭酒。他已经答应了元召。
现在的所有人,当然还大多不会知道这次会面的意义,也没有多少人会认为,作为首创太学的大祭酒是个多么显赫的职务。就连皇帝刘彻,在接到元召的请奏,说是请皇帝陛下恩准,把江都相董仲舒调到长乐塬上去时,他的心中还是多少有些踌躇的。
董仲舒是由丞相公孙弘举荐的,他们两个人,都以精研《春秋》经术而闻名于世。本来皇帝是想要与这个名声很大的人好好谈谈的,后来因为种种的事就耽搁了下来。这时听到元召向他要人,虽然觉得以董仲舒的才能,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学院祭酒,是有些大材小用的,但既然是元召亲自提出的要求,他自然不好拒绝。
皇帝朱笔一挥,写下一个“准”字,这件事就算定了下来。元召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如愿以偿了。不枉了自己苦口婆心殚精竭虑口干舌燥的忽悠了那老头儿三天三夜。有董仲舒坐镇长安学院,自己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做甩手掌柜了。
元召对董仲舒是非常有信心的。专业的事还要专业人士来做,这句话是放置古今四海都皆准的道理。这位学术宗师级的人物,在治学方面的韧性和毅力,是平常人望尘莫及的。
传说他曾经为了钻研学问,竟然命人撤去书室楼梯,三年不下楼来,终于得以大成。这种认真和敬业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看来这些古今大师们在有些方面都是相通的,凡成大成就者,绝对不是靠投机取巧就能得来。把长安学院交给他,元召很是放心。
之所以选中他,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元召对此类大才的合理利用。在有些时候和有些地方,才华不等于才能,智慧不等于权谋。
毫无疑问,董仲舒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也是元召在这个时代钦佩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就是主父偃。
具有执着理想的人,如果没有高超的执政手段配合,在朝堂上是爬不高,也走不远的。而这两个人皆是此类。主父偃就先不去说他了,在元召的参与下,他的人生轨迹已经被改变,相信再也不会沦落到原先的悲惨结局。
在原先的历史上,董仲舒的从政之路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然对皇权的集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当他提出“天人感应”这一学说,试图对皇权的膨胀加以束缚的时候,就招致了皇帝的不满,从此难以再得到绝对的信任。
再加上心胸狭窄的丞相公孙弘对他的嫉妒和排挤,他想施展自己的一些抱负,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为了使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地位不受到威胁,公孙弘说服皇帝,把董仲舒调出长安,远离朝堂,先是打发到了江都王刘非那儿。美其名曰,以董仲舒的威望来匡正江都王的骄纵不法。
江都王刘非,是皇帝刘彻的亲哥哥,这家伙素来依仗着王太后对他的娇惯,在自己的领地内残暴蛮横,无法无天,朝廷派去的官员,往往受他的欺辱,而敢怒不敢言。把董仲舒派到他这儿来当国相,公孙弘的居心何在,就可想而知了。
老董在心怀不轨的江都王这儿,一待就是十年,像看门的老狗一样,牢牢的束缚住这位王爷的野心。其中的殚精竭虑和无数的凶险,虽然史书上一字未提,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尔!
看他把这位王爷感化的差不多了,一道旨意下,老董又被调往胶西,去给比江都王还要冥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半生风雪长安路
收藏本站手机看纵横纵横小说首页首页>历史军事>架空历史>汉血丹心正文第二百八十二章汉血丹心作者:流年书柬更新时间::02字数:3150踏雪凌霜,出长安西行,送走董仲舒后的元召,并没有直接回长乐塬。带着主父偃、崔弘、小冰儿等人,沿着永安门外的大道纵马半个时辰后,在冬日萧瑟的天气中,酒旗飘香处,青郊外酒楼次第已经赫然在望。就在几天之前,镇抚西南夷的司马相如,终于回到了长安。只是他与文君久别不见,又想念家中尚未见过面的孩儿,因此,并没有在长安城内多做停留。在觐见过皇帝,把各项事宜汇报过一遍之后,得到皇帝陛下的特许,先休假半月,以全他离......作品订阅:汉血丹心章节名:正文卷字数:3150字价格:15.0纵横币订阅本章该书不再显示扣费提示,此后新发章节自动购买下载客户端免费看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客户端目录背景字体宽度夜间章节评论发表章评当前章节:正在努力加载中...小说推荐小说排行榜|言情小说|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都市小说|同人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全本
第二百八十三章 笑谈天下布棋局
暮色长安,琉璃檐下,满城尽带黄金甲。从来此季最匆匆,擦肩一叶都牵挂。
须待明日,还有梅花,风雪归人骑白马。多少家国天下事,红尘落地在天涯。
朔风横过关汉大地,长安城内外又开始飘起雪花。终南山远近的山林丛木,渐渐披上银白。今年冬天的雪似乎格外多,一场连着一场,连绵的似乎没有尽头。
外面虽然是飞雪连天,青郊外酒楼内却是热闹非凡。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元召就算是酒量再好,面对着这些豪爽热情的关中汉子,也终于顶不住了。在这个时候,两个厉害的徒弟是无能为力的。后来还是文君替他解了围,强行把他从包围圈儿中拽了出来,带到后院,让他好好休息。
元召沉沉睡去,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暮色时分,房间里生了炭火,灯光中感觉很温暖踏实。一个小小的身子,在他身边爬来爬去,胖乎乎的小手总是想来拽他的头发,却被在一边的人一次次的又拖远些。
“醒了?你啊,以后要注意些了,喝酒伤身,身子还未长成,自己不懂得爱惜自己啊!”
已经作了母亲的女子,举手投足之间更显得温婉,一边嘴里嗔怪着,一边把手中刚刚做好的棉衣递过来,示意他穿上试试。
元召有些不好意思的翻身爬起,连忙伸手接过来,自己酒醉睡到这么晚,却又劳累文君阿姐在一边守候,心中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
在一边玩耍的小明珠,见他终于醒过来了,知道母亲不会再阻止自己,早就爬到他的身上,调皮的翻来翻去,却是与他甚是亲近。
“这小东西与你倒是投缘,轻易见不了几次面,一见面就不要娘亲只想要师父了啊,呵呵!”
“明珠自然是聪明的,有阿姐和长卿兄长的熏陶,将来必成大器。”
世间有哪个母亲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呢听了元召的话,卓文君早已是眉花眼笑,她现在心中尽是喜悦和满足。
“先说好了啊,你这个师父可不许偷懒,一定要好好的替阿姐教育好他,再过两三年,等他稍大些,就去放在你的身边,我们也好安心些。”
“阿姐放心就好了。只要你们两人舍得他吃苦,我一定竭尽全力,好好的把明珠儿打造成一颗真正的明珠!”
司马明珠长得虎头虎脑,眼神灵动,十分惹人喜爱,再加上与自己亲近,元召也非常喜欢这个预定下的小弟子,就算没有文君的嘱托,也会好好传授他本事的。
一边逗弄着明珠,一边说着话,元召在文君的帮助下脱去显得的有些单薄的衣衫,换上新做的棉衣,正是修短得体,十分合身。他这些年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苏夫人和文君给他做的,恰如长姐一般,照顾的无微不至。
再稍晚些时候,司马相如从前面待客回来了,他身为主人,四处应酬,倒是没有喝醉。拂去身上的一身落雪,神色间踌躇满志。
天色已晚,大多数的来客都已经安排地方住下。文君亲手去烹了清茶,司马相如与元召两人轻松叙谈,没有外人,不必拘束。
“蜀中那几家豪门的事,你都答应他们了没有什么妨碍之处吧?”
司马相如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怕是因为自己的关系,元召碍于情面,才不得不答应下那些人,如果因此影响到他的大计,那就不好了。
“呵呵!放心吧长卿兄,我知道你顾虑的是什么,那绝对没有什么关系的。实话跟你说吧,就算他们这次不来找我,我也会想办法去找他们的。”
“哦,此话怎讲”司马相如听到元召这样说,有些微微的疑惑。在他心中想来,那些蜀中富豪们,不过是借了自己的关系,搭上了元召的这根高枝而已。
“开通西域之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的话,已经成为定局。这是朝廷的一项大动作。长卿兄,开发西南夷得到的好处,我想没有人比你会更清楚吧可是与西域诸国比起来,西南夷这点儿利益,又算不了什么了。呵呵!”
司马相如把手中的茶盏放下,脸上露出吃惊的神色。西南夷的差事,是他一手包办的,可以说从平叛、安抚直到开发,这其中的种种细微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长乐塬那支迅速膨胀扩大起来的船队,在这两三年的时间,到底从西南夷与中原商贸的流通中,赚得了多少利润,大体估算一下,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司马相如的志向虽然是在朝廷军政,对经济商贾不感兴趣,但元召这种赚钱的手段,他也是暗暗钦佩不已的。可是现在听他的口气,在西南诸郡得到的好处,竟然不值一提,难道,开通西域,竟然有这么大的价值?
“元哥儿,难道这次开西域的决策
第二百八十四章 戎马山河为繁华
收藏本站手机看纵横纵横小说首页首页>历史军事>架空历史>汉血丹心正文第二百八十四章汉血丹心作者:流年书柬更新时间::11字数:3230几天之后,清雪初停,元召一行人终于回到了长乐塬。随行的队伍里多了一个人,那就是关中徐家的公子徐乐。徐乐是从遥远的东海之滨齐国回来的,眼看冬天到来,一年的日子也快到头了,免不了要回来对家族的产业做一番盘点,这是惯例。而今年尤其重要,因为,他接到了元召的消息,年关之前,将会在长乐塬上进行一次聚会,希望他能赶回来参加。自齐王刘定国死后,齐国作为第一批被朝廷推恩令实行的诸侯国,很快就被分成了十几个小诸侯,......作品订阅:汉血丹心章节名:正文卷字数:3230字价格:15.0纵横币订阅本章该书不再显示扣费提示,此后新发章节自动购买下载客户端免费看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客户端目录背景字体宽度夜间章节评论发表章评当前章节:正在努力加载中...小说推荐小说排行榜|言情小说|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都市小说|同人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全本
第二百八十五章 浴血辽东染冰花
世界上,任何战争的胜利,如果不是胜得一鼓作气酣畅淋漓,那么这样的胜利,付出的总是难以言说的代价。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在那些赫赫功绩的光鲜背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遍地残痕。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管在哪个朝代,这一首诗都是对战争最生动的写照。大汉朝开拓三边,驱逐匈奴,虽然取得了伟大的功勋,谱写了一曲曲抵抗外辱的慷慨战歌,却也为此耗尽了国运,这是元召极力想去避免的事情。
综合各种情报来源,匈奴人已经又在蠢蠢欲动了。相信明年或早或晚,大战必将再次爆发。时间紧迫,已经容不得再多做耽搁。为了避免一旦开战,形成拖拖拉拉的持久战,一打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元召上奏皇帝,要求朝廷下旨意,命令驻扎在江北的所有汉军,开展冬季训练,提高其作战能力,做好与匈奴开战的准备。
朝堂上大汉太尉的职务,自从空缺之后,一直都没有再设立。这当然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朝廷内外都已经明白,皇帝陛下这是想把军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因此,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无论大小,都是要皇帝本人亲自批准的。
对于这样的做法,虽然臣子们在暗中不免有些腹诽,但随着皇帝威严一天天的加重,却没有人再公开表达不满。
皇帝马上就批复了元召的奏章,下达了旨意,除了在北部边关的将士们要加紧戒备以外,分别驻扎在燕、赵、河间这几个诸侯国的十几万汉军,也展开了冬季大练兵,以防患于未然。
长乐塬上黑鹰军的训练,自然从来没有停止过。被很多人寄予无限希望的这只军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将近两万多人的规模。其中的一万多骑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些年,为了培养出这支骑兵,耗费了元召无数的心血。
光是战马弓弩武器的配备,砸进去的钱财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自己还要替皇帝供养这么一支军队?元召有时候想起来就会头疼啊,他已经好几次在皇帝面前拐弯儿抹角的说过,黑鹰军已经成军了,朝廷应该把它正式的归入编制,总是让他们驻扎在私人封地上算是什么事儿嘛!
也不知道皇帝刘彻是怎么想的,每次听到他的抱怨,总是打哈哈,然后板起脸来,说什么朕最先开始派给你那几百人的时候,是去给你帮忙看家护院的,那时候帮了你的大忙,总是应该得到些回报的吧?最起码应该长点儿利息吧你把他们培养成一只真正强军的时候,朕再收回来自己养着,在此之前,抱怨无效!
面对着这样一脸蛮横无赖的皇帝,元召还能怎么办只能自认倒霉了。这些年,他四面八方发展那些产业挣来的钱,除去送进未央宫的之外,到有一半儿是用在了这支黑鹰军身上。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与匈奴人开战吧,到时候让卫青领着这支劲旅去建功立业,开创他自己的时代,自己也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出去。
这段日子,元召也并没有闲着,几样新式的武器,在他的亲自指导下,诞生在剑湖旁边的铸造炉旁。几位按照他的指点,把这些形状奇怪的部件一一做出来的冶炼师傅们,感觉有些奇怪,他们并不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