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刘安手捻须髯,看着前方碧波涌起,船队已经进入东海,眼前一望无垠尽是烟水茫茫,不由得平添几分豪情。

    “那时我还是少年,也如你这般年纪,喜欢读书,博览尽王府所藏典籍。不过最喜欢的不是那些经书史传,反而是一些神仙志怪缥缈传说。在慨叹世间千奇百怪光怪陆离之余,也曾经暗自立下愿望,如果将来有机会,当要去探幽寻胜踏遍海外仙山,为之著书作传,播于后世,方不负这一生……。”

    元召静静的听着,并不接话,这个时候,做一个倾听者比做一个讨论者更适合。

    “……后来淮南遭遇大变,我父王惨死,这些也不必瞒你……少年时的很多东西,比如曾经的梦想什么的就此被扼杀。再到后来接下淮南这副担子和一些沉积心底的夙孽,日夜劳心就更无暇多顾了……。”

    “那如此说来,今日出海之举,倒是王爷长久以来,心头所念念之事喽”

    “哈哈!自然也可以这么说。你上次跟我细致讲过的那番话,我后来想想,果然是有几分道理的。未央宫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如果不是用推恩令这样的办法来温和解决,早晚还会有一次激烈爆发的。要是再重演一次七国之乱的惨剧,弄得生灵涂炭,那也是本王不想看到的啊。”

    “王爷能心存此念,大善!想中原大地几千年来,兵戈连绵,烽烟不断,争来争去也不过就是那么大块地方,又有什么意思呢世界之大,超出想像。呵呵,等见识到这海天之广阔后,那些权谋之争,就真的算不了什么了。”

    “哈哈!有你随行,本王自然放心。呃,对了,你说的那些用于船上征战之wuqi,可曾安排妥当”

    “区区小事,无需王爷操心。自然有专业人士去操办此事。三天的海上航程,已经足够装配完毕,等到了真番国,就可以好好见识一下它们的威力了。”

    “那会儿听了你的讲解,本王心中倒是有些将信将疑。那些形状有些奇怪的装置,威力真的有那么大倒真是有些迫不及待,想提前验证一下到底是怎样的厉害法呢。”

    元召见了淮南王偌大年纪露出孩子一般的好奇表情,心中不禁暗自发笑。那些wuqi可都是真正的摧锋破敌之利器,现在的敌人还离得远呢,上哪儿给您老开眼去啊!

    然而,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刚说到敌人呢,敌人就到了!

    此时朝阳初升,风平浪静,海上航程已经过半。前锋战船上的汉军士卒忽然发现,未知从何处而来的一艘中等大小船只挡在了船队的正前方,有十几人立在船头,气定神闲地注视着远征而来的大汉船队,不知道想干什么。

    听到手下的回报,被征东大将军任命为随军校尉的元十三走到船头观看时,见那船离着自己的船只有七八百米的距离,船上之人虽然看不清面目,但所穿衣饰显然不是汉朝服装。他正微微疑惑间,忽听对面船上有人高声喊喝了一声,气息丰沛,浑厚至极。

    “呔!对面来的汉军听着,我等奉卫王之命,前来晓谕尔等,过此海疆线以后,就是我真番国界了!如果你们就此止步,掉头返回的话,那么卫王陛下已经允诺,可以饶恕此前汉军擅自入侵真番国之罪,并且可以允许那些被包围的残军放下wuqi投降后,从容安全离去。你们听到了没有啊如果听明白了,就把这个意思去告诉你们的军中主将知道吧!”

    来人竟然说的是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相隔这么远的距离,元十三听的清清楚楚,可见此人是个练武之人,而且内力深厚,修为非浅。

    元十三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自忖没有这样深的修为,却也绝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方。向身边的人打个手势,兄弟们早已知道他的心意,连忙从船舱中取出一物,元十三接在手中,嘿嘿一笑。按照小侯爷的说法,这叫做“喇叭”。是他发明的许多新奇古怪物件中最不起眼的东西,




第二百九十三章 潮头浪尖斩神魔
    青瓦山庄在云头山南麓,占地近百顷,门下弟子三千,核心弟子六十八,真番民众称之为“六十八卫”。/p>

    沿袭自最先流亡至此地之人的那股不怕死精神,在真番国民间流传至今,形成了尚武的风气。因此对于这些身具绝技的勇者来说,是非常受人尊崇的。长期以来,也便养成了他们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习惯。/p>

    金永吉和他门下弟子们,素来虽然是有些被过于神话了的,但本身的能为自然也很厉害,绝不是浪得虚名。/p>

    被玄刀神亲自点名挑选出来的十名门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当中就包括他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金雪哲。这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弟子,被金永吉视作衣钵传人,尽得其玄刀真传,为诸弟子之冠。/p>

    金雪哲与卫王少子卫无忌在青瓦山庄共同学艺六年,两人结下深厚友情,因为这个缘故,他格外受到王室的器重。不久前的大同江之战,就是金雪哲与卫无忌两个人联手的杰作。仅凭着一千敢死之士,夜渡江心突袭放火,斩杀楼船将军杨仆,给大败汉军创造了有利条件。/p>

    大捷之后,金雪哲被卫王亲自课以重赏,赐“真番英雄”称号,赏金刀褒奖嘉荣,风头一时无俩,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p>

    这次他主动请缨,跟随着几位同门出海迎候汉军,虽然金雪哲年龄最小,但这一行人中,却是隐隐以他为主的。虽然见了汉军船队的气势恢宏,也不禁心中有些微微吃惊,但也并没认为对方有多么厉害。因为前次的大胜,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此时听到一位师兄喊话之后,对方船上应和之人竟然也是一位高手,却忍不住有些诧异。/p>

    人最怕的是有争强好胜之心,尤其是像金雪哲这样的年轻骄傲之辈。于是片刻之后,一叶轻舟被从他们的船侧放到海中,一身白衣的这位青瓦山庄武学奇才,轻飘飘的从船上跳了下来,催动脚下轻舟,如同凌波而行,朝着前方的汉军船队直冲过来。/p>

    征东大将军的座船,自然是在全军的中央。在这艘楼船的三层甲板上,此时聚集了很多人。听着几位手拿“望远镜”在观察远方海面动静的主要人物议论,心中都感到好奇。/p>

    “王爷快看,对方那人功夫好厉害!竟然能在海面上以内力行舟,啧啧啧!想不到小小的真番国,还有如此厉害人物啊”/p>

    “这算什么!有什么了不起的。想当年我家小侯爷一剑劈裂大地十余丈,震慑千军!那才叫厉害。懂吗”/p>

    最先惊叹的是淮南王手下的统兵将军于豪,而反驳他的却是黑鹰军校尉公孙戎奴。元召从长乐塬带走的一千黑鹰军,挑选了两名校尉跟随,便是公孙戎奴和张次公。/p>

    “呵呵,于将军你不用不服气啊,这些雕虫小技,在我家小侯爷眼里,都是不屑一顾的。”/p>

    张次公与公孙戎奴相顾而笑,当初他们五百骁骑营骑士最早跟随元召,一直到今天,元召在他们心中早已树立起无敌的形象,听到有人在这儿夸奖别人武功厉害,他们当然心中不痛快。/p>

    其实那位于豪将军倒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只不过是随口赞叹几声而已,却没想到对方这么敏感。他正要不服气的反驳几句,却听到淮南王轻咳了一声,当即连忙闭口不言。/p>

    “都是自家人,言语之间不必纠结。呵呵,不过看起来,来的这家伙确实武功很高啊,不知道是什么来路”/p>

    淮南王刘安垂下手来,笑眯眯的看着元召,想听听他的见解。元召微微一笑,他先前略微听到了几句前方元十三与人的对话,已经大略猜想到对方的身份和来意。/p>

    “不要小看了这些蛮夷寒僻之地,有时候藏龙卧虎也说不定。来者应该就是真番国的高手,十三他们恐怕有些搞不定。传令下去,把我们的船靠过去吧,看看来者究竟意欲何为!”/p>

    前锋船上,元十三仔细的看着那叶轻舟劈波斩浪而来。他想当年也是长乐宫侍卫出身,本身的武功自然也是不凡,眼力价也是有的。随着那人越来越近,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高手,他心中暗暗提高了警惕。/p>

    “来人为何孤身闯到大军之前,还有何话要说,讲来!”/p>

    元十三立在船头,居高临下地看着大声喝问了一句。在他想来,对方这人应该是自恃武功高绝,跑到跟前来耍威风罢了。然而他想错了,金雪哲这个心高气傲的家伙,不仅是耍威风这么简单,他还想要做点更激烈的事,给汉军一个下马威!/p>

    在元十三和周围几十名军卒的注视中,只见那道白色的身影并不回话,飞舟而至大船跟前几丈开外时,略微昂起头来看了一眼楼船的高度,几十丈高的船体下,广阔浩海之上,显得人的身影格外的孤单渺小。/p>

    金雪哲深吸一口气,气机流转全身,把身后斜背的那把师父亲授玄刀握在手中,足尖轻点小舟,毫不迟疑地纵身跃起。这一跃之力就有三丈多高,然后用手中刀点在船身借力,再跃而上,几个起落之间,翻身而起,落在了楼船栏杆之上



第二百九十四章 弦似霹雳冲天射
    收藏本站手机看纵横纵横小说首页首页>历史军事>架空历史>汉血丹心正文第二百九十四章汉血丹心作者:流年书柬更新时间::57字数:3150一把普通的汉刀和一柄短剑拿在元召手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现在他手中的却不是普通的剑,乃是春秋名剑,半尺鱼肠!从看到那白衣人身形飞跃上船时,元召就知道此人武功极高,前锋船上的元十三非是其敌。连忙催促前行,到得临近听得元十三连声虎吼,命在旦夕形势危急,元召顺手自身边的刘姝郡主腰间拔出她的短剑,飞身过船相救。金雪哲玄刀有米半多长,砍过来时,元召身在半空并不闪避,手腕翻转鱼肠剑从刀身一侧隔断!然后借着这......作品订阅:汉血丹心章节名:正文卷第二百九十四章弦似霹雳冲天射字数:3150字价格:15.0纵横币订阅本章该书不再显示扣费提示,此后新发章节自动购买下载客户端免费看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客户端目录背景字体宽度夜间章节评论发表章评当前章节:第二百九十四章弦似霹雳冲天射正在努力加载中...小说推荐小说排行榜|言情小说|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都市小说|同人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全本小说|小说推荐



第二百九十五章 十万胡甲起兵戈
    狼胥山下的草原王庭,风平雪不飘,难得迎来一个不太寒冷的冬天。这样的天气,对这个草原民族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一身貂裘的男子踞坐在狼皮毯子上,眼睛静静地看着面前案上的几行黄绫大字,这自然就是匈奴大单于羿稚邪。周围零零散散地围坐着十几个部落王爷,在喝酒吃肉,不时地交谈几句。

    “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今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俱便。特此昭告天下,使明知之。”

    羿稚邪轻轻地读出这几行字时,嘴角撇过一丝不屑的微笑。这张汉朝皇帝的亲笔诏书,承载了匈奴帝国的赫赫威严。三十年多前,匈奴铁骑五万余攻陷汉之上郡,杀北地太守及督尉,并一路烧杀劫掠长驱直入汉地,其前锋部队一度逼近雍地、甘泉附近,兵锋距离大汉皇都长安仅仅不到百余里。

    那是在匈奴对汉朝的历次侵袭中,取得的一次最辉煌成就。当时的汉朝皇帝为此动用了整个大江以北的汉军将近二十万,来围追堵截深入腹地的匈奴骑兵,可是无济于事,既打不过也追不上。

    匈奴人大获全胜满载而归,对汉朝提出了诸多条件,都得到满意的回复之后,才做出不再擅自入侵的保证。汉天子被迫写下这道诏书,虽然只不过是这寥寥三言两语,但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普通人难以想像的。

    然而,匈奴人好像并没有遵守诺言的习惯。在以后的许多年里,虽然再没有如那次一般嚣张过,但各类中小规模的侵略事件,从来没有中断。时至今日,与汉朝当初的这个约定,也不过如同一张废约无异了。

    大单于羿稚邪站起身来,走到熊熊燃烧的火堆之前,顺手把那张黄绫诏书扔到了火中,很快就烧成了灰烬。既然注定了难以和平相处,就不要这些假惺惺的表象了吧,对于匈奴帝国来说,解决问题最痛快的方式,只有弓、马、刀、箭!

    “大单于,十万兵马都已集合完毕,几时起兵,可就等着你下令了!”

    性情粗豪的耶律王把手中的酒囊放下,用手抹了抹油腻的嘴巴,看着单于羿稚邪,问出了大家焦急想知道的事。

    “呵呵!汉朝皇帝看来对我们戒备很深啊。原来王庭的打算是等到真番那边与汉朝大打起来的时候,我们匈奴骑兵再大举南下,让他们在辽阔的北疆战线上东西难以相顾。可是现在看起来,这个打算,怕是要落空了。”

    “大单于啊,本王早就说过,不必去浪费时间联系真番、西域这些小国家袭扰汉朝,只凭着我们匈奴铁骑的力量,难道还不足以对他们全面碾压吗”

    这次接话的是左贤王呼延青灼,他是死去的呼延都的大儿子,承袭了这个王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早一天发兵南下,以汉人的血来祭奠亡父之灵。

    “有些力量还是需要借助的。匈奴勇士的生命只能牺牲在最值得的地方。只是没有想到汉朝皇帝如此谨慎而且胆小,为了防备我们匈奴,竟然没有调动一支精锐汉军去辽东平叛,听说只是拼凑了一支杂牌军去了。不过这样也好,等到他们把这支汉军再彻底消灭,大单于不妨密令在真番国的匈奴将军,让他率领着手下的那三千匈奴勇士夹裹着真番**队,大举攻入辽东沧海郡,从那个方向给汉朝以猛烈的攻击,也为时不晚。”

    灰袍布衣,坐在一边烤火的中年男子站了起来,淡淡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是被尊称为匈奴国师的张中行。听到他这样说,单于羿稚邪的眼睛一亮,果然如此!挑动真番叛乱以打乱北疆汉军部署的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真番王连番大胜之后,一定会忍不住膨胀起来的野心,鼓动他出兵夹击汉朝,便顺理成章了。

    “哈哈!国师言之有理。那这么说起来,无论汉军的部署会不会变动,我们此时出兵南下正当其时了”

    “正是!大单于可汗不要忘了,多少年来,我们匈奴骑兵可从来没有在冬季发动过战争。在汉朝人的认知中,秋高气爽马匹膘壮或者是春来草原万物生长的时候,才是匈奴勇士出动的季节。因此,这次我们如果选择在此时突然出击,必定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胜利的战果将会更加辉煌!大单于就不必再犹豫了,请即刻下令,出兵吧!”

    “请大单于下令,即刻出兵……!”

    “出兵!出兵!踏破雁门关,直达长安城……!”

    王庭之内,一片疯狂的叫嚣。自从上次雁门关兵败之后,又将近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匈奴人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为的就是大举进攻的这一天。既然时机已经成熟,那还等什么!

    “好!就依各位所求,传本单于命令,各部做好准备,三天之后,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直驱雁门,另一路从上谷、渔阳方向进攻。这次务必一举破关而入,给我狠狠的打击一下,让汉朝皇帝重新臣服在我匈奴帝国的铁蹄下!”

    大单于羿稚邪的号令被金甲侍从远远的传了出去,王庭内外所有人等都振臂欢呼起来。这么长时间没有好好的去深入汉朝腹地劫掠了,听说汉朝的城



第二百九十六章 云头苍莽逆水寒
    玄刀神金永吉在真番三千里国土上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具体来历实不可考,有些神秘,半世威名都是凭着真本事得来的,这一点须做不得假。

    青瓦山庄占据了整个云头山前后,势力范围庞大,这既是他本身实力的体现,更是真番王室对他的倚重。

    “玄刀分长短,纵横山海间”。就是说的这位宗师身佩两把修短玄刀,所向无敌的。偌大名声,不仅是真番连同东瀛这些海外诸国邦都敬服,就连汉地辽东沧海郡的许多人也有渡海拜在其门下者。

    青瓦山庄虽然门下弟子素称三千,不过在生性严苛的金永吉眼中,真正具有惊才绝艳潜质的唯有一人而已。名叫金雪哲的那位武学奇才,是个可塑性极强的好苗子,自从八岁开始跟在他身边培养,至今已经十年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名虽师徒,却与父子无异。

    金永吉是个善于教授的好老师,对于良才美质,他并没有拔苗助长,而是循序渐进,他想要培养一个真正的衣钵传人,为此对金雪哲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学武之人,要想得到真正的成长,实战经验和血的历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门下弟子们去参与到卫王的战争中,他是秉持着鼓励的态度。出世与入世之间,富贵功名与静心修炼,在这位玄刀神眼中,自然有一个平衡的考量。

    这次差遣十名弟子赴海上探查汉军消息,不过是个小小的历练而已。至于说弟子们会遇到什么危险,金永吉并不胆心。金雪哲连同他同门师兄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千百人困不住他们。再说了,他们又不是要去冲锋陷阵,在真番地界上,他们纵横来去,也不是第一次。
1...106107108109110...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