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卫王其实对他并不满意。崔明贞心中有数,如果不是对崔家百年的根基心中有所忌惮的话,估计他自己也很难幸免。不过,也许是见他确实已经对自己的权威构不成什么威胁,卫右渠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也不再派人暗中监视,乐得让他在朝堂上做一个摆设。

    崔明贞心中的沉重和忧虑,大部分来自于对家族未来的考虑。崔家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子孙遍布真番国各地,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与这儿的水土已经形成了共同依存的关系。如果有什么意外和灾难,崔家将会首先承受其重。

    就在今晚,他刚刚送走的那位身份神秘之人,告诉了他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这次来的大汉军队非常强大,他们的目标是平定整个真番国土,铲除卫王的统治。而且首先登陆的一支骑兵队伍,已经与真番军队接战两次了,并且两战皆胜,真番国的五千水军连同三千步卒,都已经在这两次战斗中,被其全部歼灭。

    那支汉军骑兵取得连胜之后,已经马不停蹄地奔向甘云岭方向去了,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听到更加令人吃惊的消息了。

    其实不用说不久以后了,就现在听到的这个消息,已经使真番国相感到异常的震惊了。汉军的行动如此之快,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早些时候,刚听到这支汉军消息,他就已经预感到有些不同寻常。

    崔明贞并不相信细作们打探来的那些消息。既然这支渡海而来的汉军是大汉皇帝亲自派遣,那他们的战斗力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否则,如果这第二次东征而来的汉军再次被打败的话,那汉朝皇帝的脸面,简直就没地方搁了。所以说,他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派出一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杂牌军。

    现在传回来的消息,印证了他早些时候的判断




第三百一十八章 强兵遇 杀对决
    同一个夜晚内,王险城景阳宫,如同崔明贞猜想的那样,真番王卫右渠在这个时候也终于接到了确切的消息,从永川口登陆的汉军骑兵,在前进路上与真番军队进行了第一次接战。www



    “你说什么!我们的三千步卒竟然为一千汉军杀的片甲不留这、这怎么可能!”



    卫王猛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恶狠狠地盯着眼前赶来禀报此事的三王子卫无忌,眼光像是要吃人。



    也不怪他感到如此吃惊,虽然先前永川口的损兵折将让他非常愤怒,但也只是愤怒而已,他的念头只是报复。汉朝的楼船虽然厉害,但那只是在海上,他从来不相信千里长途跋涉而来的汉军会在陆地上讨得便宜。



    自己的手上有十万军队,又有匈奴人的帮助,汉军不来则已,既然来了,必定让他们有去无回。上次的三万汉朝大军都被打败了,这次的四五千人,又能济的什么事



    卫右渠并不认为这件事应该自己亲自操劳,把它交给三王子去办就可以了。这个无论从性格还是行事手段都非常类似于自己的儿子,卫王现在的心思已经越来越偏向于他。



    前几天,在大殿之上当着群臣的面,卫右渠亲自把那最精锐的两万御营兵马指挥权交给卫无忌的时候,已经透露出了很多信息。他的心思在许多人心中已经看得很明白。



    没错,卫右渠想做的事,就是和朝中一些人猜想的一模一样。他要借着这次与汉朝军队交战的机会,树立起三王子的威望,让他统领着这支最精锐的军队,去打败入侵的汉军,从而真正地确立他的地位。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不错,但是很可惜,仿佛老天也不愿意帮助这位三王子啊!先是他的最大助力,那位青瓦山庄的玄刀神败亡身死。然后又出兵不利,派出去的三千先锋被全部歼灭了,只有两三个逃兵跑回来报信。www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三王子卫无忌是在青瓦山庄祭拜师父的时候,接到兵败消息的。他在吃惊之下,顾不得再与那些人商议怎样找仇人报仇,带着护卫们飞马急匆匆地赶回景阳宫,来报信与卫王知道。



    “父王,此事千真万确。据回来报信的人说,那支骑兵人数虽少,但装备精良,极其彪悍。看来,我们的预先估计不足,是要好好的重视起来了。这次来入侵我国的,也许是汉朝一支最精锐的军队!”



    卫无忌虽然平日里桀骜不驯、盛气凌人,但并不表示他是一个没脑子的人。恰恰相反,此人与他的父王一样,都算得上是枭雄之辈。



    卫右渠皱着眉头来回走了几步,儿子说的没有错,看来是要好好的抽调出兵力,把这支汉军骑兵去尽快的消灭掉,否则他们在境内乱窜,还不一定会出现什么难以预料的危机。



    “无忌,你马上统帅王险城外御营兵马,亲自去南路迎击那支骑兵,一定要把他们全部杀死,绝不能让他们跑掉!”



    “父王,不可!”



    听到卫无忌大声抗令,卫右渠不禁一愣,他盯着自己儿子的眼睛,有些奇怪的问道:“怎么,你怕了吗不敢去与他们交手了”



    景阳宫外宫灯摇曳,黑夜的光影中,有零星的雪花开始从半空中坠落飘舞。也许,冬天的大雪就快来到了。卫无忌收回目光,他最怕寒冷,不喜欢冬天的雪。



    “父王,城外的御营兵马不能动,城内的万余守军更不能动。孩儿不是怕上战场厮杀,而是要在此牢牢地守护好王城和父王的安全!”



    “此话怎讲形势何至于此!”



    卫王缓和了神色,淡淡的摇了摇头,他不相信汉军四五千人这么薄弱的力量,会对王险城构成什么威胁。



    “有备无患,不可不防啊!骑兵作战来去如风,汉军虽少,也须加以防备。毕竟父王万金之躯,身系国运,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而且据打探来的消息说,汉军楼船已经从永川口沿海北上,看样子是要走上次的老路,入大同江顺流而下,直到中游来攻取王城。所以这城内城外的几万人马绝对不可轻动,需要积极备战以逸待劳才是。”



    听到他说的如此肯定,卫王略微思索片刻,不由得点了点头,很是赞同三王子的见解。



    “无忌,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可有御敌之策”



    卫无忌在来的路上,已经暗中筹划过一番,此时他胸有成竹,并不迟疑,马上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父王,如果汉朝的楼船真的从大同江上来,并不足惧。上一次的汉军船队是怎么覆灭的,这次就让他们重蹈覆辙就是,这一点暂时无需多虑。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那股已经窜入境内的汉军骑兵消灭掉。他们从永川口登陆后,要想往北来袭击王城的话,起码要经过三四十道关城,我们在这些关城内驻扎的兵力,加起来起码也有五六万了。有这么多的军队,在这一路上难道还围剿消灭不了区区的千余汉军吗呵呵!”



    “王儿言之有理!好,我马上就派飞骑传令晓谕各处驻军将军,以王令牌督战,让他们全力探知汉军踪迹,



第三百一十九章 灾无妄 祸因果
    真番国土东西皆临海,南北狭长,气候多变。国内民众贫苦者居多,因为物产资源的匮乏,当地很多居民便以捕鱼为生,朝不保夕难以维持。即便是生计如此艰苦,往往还要忍受各种苛捐杂税、盗匪侵袭等欺凌,民生之艰难以想像。/p>

    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说最低层的民众了,就是一些颇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大户人家,有时候也不堪忍受其重负,弄得家破人亡的情况也时有生。/p>

    民间习武的风气就是这样形成的,青壮男子几乎都会一些棍棒功夫,这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家族乡邻的安全。尤其是一些较为富裕人家,更是会把家中子弟送到一些有名的武学高师那里,以高额钱财供奉,只是为了学得一身本事,好为家族效力。/p>

    隶属于渌口关地方的朴姓人家就是这样的一方望族。朴姓在当地是大姓,整个的这处村镇上的人几乎都是朴姓的枝蔓。因此,坐落在山下的此地便被称为朴家集。/p>

    朴家集距离渌口关大约五十多里地,西边多山,而向东则是一处难得的平原,直到临海。朴家人的生计大多以出海捕鱼拾贝为生,间杂着耕作一些田间作物,日子过的也算平和。/p>

    朴家集的族人也和别地方的大户人家一样,会把家族中的好苗子打出去寻访名师修习武艺,几年过去,虽然良莠不齐,但也有两三个出类拔萃的,对于他们来说,这就足够了。/p>

    从昨日开始,朴家族长老太爷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镇上的族人们都准备了酒菜前去祝贺,因为,老太爷家中的长孙少爷学艺归来了。/p>

    朴老太爷的名字无人叫的,他的资格太老,德高望重,因此无论老少大家的通称便都是老太爷。/p>

    长孙少爷名叫朴永烈,他在几年前,因缘际会,被云头山青瓦山庄的那位玄刀神看中,从朴家集把他带走,收为亲传弟子,在云头山修习武艺。从那以后,大家便把这件事看作是朴家莫大的缘分而艳羡不已。/p>

    青瓦山庄三千弟子,遍布各地,玄刀神金永吉更是名声在外,为真番习武之人所崇敬,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都知道他的大名。能够拜在他的门下,对于这些小地方的人来说,当然是件了不得的大事。/p>

    不过,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朴少爷这次回来,情绪显得与前几次有些不同。回来两天了,却很少有人见到他的踪影,据家里的下人们说,少爷一早儿便会去西山练刀,直到深夜方回来。大家听到这样的解释,便也心下释然。/p>

    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勤奋的时候,朴少爷能够如此上进勤学苦练,未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家族也会有个强有力的依靠,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事。因此,便无人再多问。/p>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名叫朴永烈的大少爷确实是去西山练刀,而且是非常刻苦,但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个家族的未来,而是为了心中的仇恨!/p>

    “总有一天,我会亲手用你所赠的这把刀,砍下那个汉人的头颅,为你报仇雪恨的!”/p>

    连续练刀两个时辰都没有休息过的朴永烈,累的仰面朝天躺在枯枝败叶间,喃喃自语着,任凭几点雪花落到脸上,四周被玄刀砍断的树木,横七竖八倒了一地。/p>

    虽然师父临死前给他留下了嘱托,但他不会去照做的。当然,汉朝的都城长安,他是会去的。那个名叫元召的汉朝将军,他也会去见的。但不是现在,而是当他刀法大成以后。到了那个时候,他将背负仇恨,远涉千里,亲诛仇敌,方得快意!/p>

    朴永烈本来就是倔强的少年,他知道青瓦山庄的那些同门师兄们正在集合起来,策划一个复仇的计划,但他不会参加的。师父玄刀神与元召的海边对决,他曾经亲眼所见,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每一个细节他都牢牢地记在了脑中。/p>

    对于习武天分极高的朴永烈来说,既然师兄金雪哲和师父玄刀神这两个最厉害的人都死在了元召手上,他不认为他认识的这些人中还有谁会是那个人的对手。/p>

    虽然复仇的路会很艰难,也许他一辈子都达不到那种高度。但他倔犟的本性使他永远不会放弃和屈服,这将是他余生的使命!/p>

    就是怀着这样的决心,在师父的遗体葬于云头山之后,朴永烈拜别对他最为照顾的大师兄朴友南,就独自悄悄的下山了。/p>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有一个目标活下去,而朴永烈的目标,就是练刀、突破、复仇!他还年轻,他的仇人也还年轻,机会,总是会有的!/p>

    飘零的雪花寂然无声,下的并不大,半天也只不过薄薄的一层。再把套路练一遍,就应该回家了。族人们都对他很好,家里老太爷和父母也都甚是牵挂,在他们面前,心中满怀的恨意是绝对不能表露出来的。不让亲人们担心,是一个男儿最起码应该做到的,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p>

    休息片刻,调匀了气息,重新挥刀起舞,玄刀映着清冷的雪意,他感觉心中若有所悟,一股磅礴气息自丹田而起时,纵身跃上树梢,玄刀



第三百二十章 酒意多 人成魔
    天上开始下雪了,虽然只是零星小雪,但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对于在异国他乡征战的黑鹰军来说,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敌国的军队,也不是行军的艰苦,而是天气的变化。/p>

    临海气候本来就是多变,早上出时还是红日初升,这只不过半天的功夫,就开始雪花飘零。元召在马上看了看彤云密布的天空,皱了皱眉头,看来要加快行进度了,必须要抢在大雪落下之前赶到大同江边,与大汉楼船汇合。否则在这样的天气里长期暴师在外,对于骑兵来说,是致命的伤害。/p>

    听到大将军的命令,说是要暂时分开行动,让左将军荀羽带领着四千汉军步卒随后赶路,而黑鹰军骑兵要独自行进时,荀羽并没有什么不同意见,恭敬的以属将的身份接受了命令。/p>

    自从甘云岭战役黑鹰军大获全胜,被困汉军全部被救出以来,左将军荀羽和他原先的那些部下们,就一直跟在黑鹰军后面共同作战。这一路千里行来,亲眼目睹英勇无敌的黑鹰军骑士们过关斩将、勇不可挡,连败敌军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大起波澜,这才是真正的世间强军啊!/p>

    只不过短短三五日的时间,在真番国土上接连攻破数十座关城,到得后来真番地方军队几乎就是望风而逃,听到黑鹰军的马蹄声早就跑的没影儿了,穿州越县兵不血刃!/p>

    打仗打到这么威风,紧紧跟在后面收拾残局的荀羽早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是他,四千汉军步卒将士皆是如此。现在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也要加入黑鹰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p>

    这样的心思,在将士们的撺掇下,荀羽在元召的马边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但元召每次只是笑笑,不置可否。这些经过残酷环境磨炼劫后余生活下来的汉军,都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和顽强的心理素质,是一些真正的好苗子,黑鹰军的扩充当然需要他们。/p>

    但元召不是一个单纯的将军,他还是朝堂上的重臣,在对待这样的事情,他一向把握的很有分寸。荀羽毕竟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左将军,在没有回到长安经过皇帝允许之前,他是不会擅自越权做出任何收编决定的。再说了,黑鹰军这支必将越来越强盛的军队,他不想染指太深,这是大忌!/p>

    不过,在这个需要将士们共同团结效命的时刻,元召也不会冷了他们的心。他答应了荀羽,只要大军平定真番回到长安后,自己一定会想办法达成他们的心愿,让他们成为真正的黑鹰军骑士。/p>

    荀羽自然是满心振奋。这几天仗打得这么酣畅,终于彻底的解了被困甘云岭的憋屈。对于元召此时轻骑飙进的提议,他身为领兵将军,当然知道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距离王险城不过只剩了三百多里的路程,此刻分头行动,正当其时。/p>

    “黑鹰军只管前进就是,后面的局面,末将自会料理的好。祝大将军马到之时,攻克王险城,建立殊世功勋!”/p>

    荀羽和手下部将一起拱手送别。元召拍了拍他的肩膀,互道珍重,然后飞身上马,黑色飓风重新席卷飞雪而去,残影后唯余蹄声飒沓……!/p>

    同一时刻,匈奴万夫长古牙朵正把一碗酒大口喝完,然后舒服的长出了一口气。米酒的味道自然比不上草原的烈酒,更不能与汉朝的美酒相提并论,但能在这个行军途中喝到,已经是很不错了。部下匈奴骑兵们马不停蹄的赶了几百里路程,骑在马上早已经感到很疲乏,是应该好好休整半天了,这儿倒是一个好地方,有吃有喝的,关键是……还有这么多标致的真番女子!/p>

    这片三面临海的半岛地区,在卫满称王建立真番国之前,中原对它的统称其实是叫做高丽,当地的大部分民众被称作高丽族。/p>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是山海灵气的孕育,高丽族中的女子大多都生得肌肤白嫩、颜色动人。又素来能歌善舞,出过许多难得的美人。/p>

    在中原历代王朝中,一些帝王慕名于高丽女子的美艳,往往会强令其国君把美人当做一种贡品进贡,为此甚至不惜大动兵戈,酿成了许多人间悲剧。这其中就包括千古大帝秦始皇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p>

    高丽女子的美,在于自然淳朴。就如当前古牙朵和他的部下们眼中所见的一样,那些因为见到大军害怕而躲闪到街边屋檐下的女子,虽然穿的都是布衣钗裙,但却难掩其美。/p>
1...113114115116117...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