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更何况,他这次派太子跟随东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中大有深意。
皇帝刘彻是个非常善于洞察人心的帝王,在执政过程中,他驾驭群臣手段之高,可不是只凭了皇帝的权威这么简单。在他不动声色地观察中,每一个他所重用之人的性格优劣、处事表现、长短之处,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因此,他才用起人来得心应手、放心大胆。
无论是多么善于伪装的老臣,在这位皇帝锐利的双眼中,也无所遁形。他有这种自信,也有这种能力,可以把握住每一个人的心思,委人任事。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满朝群臣之中,有一个人,他却始终没有看透。那就是朝堂上最年轻的大臣,尚书令元召。
皇帝虽然在天下人面前,从来都是自诩为天子,即秉承天意的上天之子。但在刘彻的内心中,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那么神,在他没有登上这个宝座之前,同样只是个普通的凡人。
为了取得最大的权力,实现心中的野心和抱负,也为了凡事都做到最好,在这背后究竟吞下了多少苦涩,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而已。为了今天的地位,他可以冷淡亲生母子之情,可以背叛青梅竹马的爱情,更可以扼杀一切世间温情。
有很多时候,他几乎就要相信,当初这少年刚刚出现在长安时,流传的那个传说是真的。元召就如同是已经逝去的老祖宗亲口所说的那样,他是先皇文帝从上苍为大汉求来的祥瑞。
如果不是一直以来元召所做出的一切,都是无私的为大汉付出和贡献。皇帝刘彻不知道自己会怎样对待这个少年,这样的近乎妖孽之人,有时候仔细想想,是很可怕的。
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皇帝曾经派出大批的人手,细致的去排查过他的出身和来龙去脉。但是很奇怪,动用了那么庞大的力量,也查不出他的丝毫来历。元召就如同是突然就出现了在这世间,无根无源,没有亲人,没有关于他的一切最初信息。
经过了好几年的怀疑和观察之后,皇帝刘彻终于把心放到了肚子里。虽然他依然有些看不透元召的神秘,但他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看错,这个能力超凡的人对自己的王朝和民众没有一丝一毫的恶意,那种从骨髓深处透出来的深厚维护之意,是来不得半点儿假装的。
而这样就足够了。皇帝不想再去探究他的过往了,所以他开始放手的重用他,把自己亲自设立的尚书令和大司马这两个重要位置都给了他。现在的天下人大多还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官职的重要性,等到不久之后,所有人就会知道它们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了!
私下里,皇帝对元召的处事态度非常赞赏,他不像以前的那些丞相和重臣们一样,擅权揽权利用职权为自己扩充势力谋私利,权力在他的手中,就只是用来更好更快地做事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正是皇帝陛下最放心的地方。
这样的国之辅臣,大汉得之,何其幸哉!不仅自己要好好的用,还要留给自己的儿子用,这片江山社稷,在元召的辅佐下,将来会开创出一个怎样的局面,皇帝很期待!
所以,皇帝把国之储君交给他带着去辽东,心中很放心。虽然太子和元召已经有着很深的渊源和情义,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深。刘彻洞察人心的本性早已经看出元召是个非常念旧情的人,这些无需去多探究,只凭他以前为了身边人所做过的事,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以情意羁绊之心,不失为一个最合适的手段,这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除了太子与之深交之外,皇帝刘彻其实还有一个想法,已经与卫夫人商议过几次,她也是满心的同意,那就是素汐公主。不过这个此时说出来还为时尚早,所以这只是帝后间的一点小心思罢了。
稍早些时候,皇帝已经看过几份最新的战报。其中有关于北疆雁门关的消息,汉朝将士已经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并且已经与匈奴的前锋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接触,双方互有胜负。而卫青统领的两万黑鹰军,却暂时还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另一份重要的就是讨伐真番的汉军消息,里面夹带着元召提出的一点小
第三百二十五章 战于野 血玄黄
:“……甘云岭围解,元公集汉军北上,直驱王险城。路经市镇名朴家集者,适遇匈奴五千骑过此,屠戮当地民众。两军相遇,激战,自午至日色平西,匈奴败,死者枕藉旷野,余众自万夫长以下降。元公入,目睹匈奴暴行,大怒,命属下尽坑其降者于西山,其上筑三丈余高平坛,名镇魔台,以彰显匈奴之恶。/p>
当地父老感念汉军恩德,助元公葬此役牺牲之黑鹰将士二百余人,立碑刻文叙其英烈事迹,并世代守墓,供以祭祀,血食不绝。上有元公亲笔所书‘英烈碑’字样,虽历经风雨,至今清晰如故,后来郡守官员至此者,无不停驻,凝思致敬之……。”/p>
这一段陈年往事,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只是当作一个传奇故事或者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战斗,随着岁月的流逝,终究会渐渐淡忘。但总有些人,会把这一切都牢牢的记在心里,讲述在对后世子孙的传说中。/p>
当日的战斗进行的很激烈,匈奴骑兵不愧是素称无敌的存在,即便是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后来者依然踏着满地的尸体鲜血展开了疯狂进攻。/p>
当两支骑兵对撞到一起的时候,已经再没有什么策略可讲,接下来较量的就只有意志和勇武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宿命的拼杀中,谁的刀更快更锋利,谁的勇气更坚定,谁就将会是最终的胜利者!/p>
只有到了这样以命相搏的时候,黑鹰军骑士们才现,平日里的那些刻苦训练、战术配合在此刻的作用有多么重要。/p>
纷乱的飘雪中,在朴家集至西山的这片旷野上,黑鹰军从三个方向与匈奴骑兵队伍展开了厮杀。相比较起匈奴人只知道大队冲杀的习惯,黑鹰军的战法就显得灵活多了。他们时而分割,时而聚合,以三五十人的小队为单位,往往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迅地解决掉被包围起来的匈奴人。然后又马上分开,去寻找下一个机会。/p>
这样的打法,在匈奴骑兵的认知中,从来没有想到过,也从来没有遇到过。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伤亡惨重。大批大批的马上草原勇士在九臂连环弩的近距离攒射中死去,这种杀人利器配合汉刀的合理使用,在黑鹰军将士手中已经得心应手,杀伤力十分巨大。/p>
旷野中的雪地,已经变成了一片泥泞,但那不是雪水,而是血水,血流成河,杀声震野!/p>
在重兵层层保护下的匈奴万夫长古牙朵,也曾经随着匈奴大军南征西讨,无论是在对西域邦国还是在对汉朝边境的侵略中,经历过许多场战事,但却从来没有经历过像今天这般的激烈。/p>
在从王险城出一路南来的路上,他也曾经想象过,也许这支汉朝的军队会有些战斗力,应该是个堪与一战的对手。为此,他已经有过心理准备。/p>
但他没有想象到的是,对方会这么强大!强大到出了他的预期。匈奴骑兵五倍于对方,战斗开始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被对方打乱了阵脚,只处于防守而不敢再冲锋进攻了。/p>
战士在战斗中的意志一旦被消磨,就如同战刀被催折了锋芒,心中一旦存了胆怯畏惧,失败就已经离得不远了。/p>
亲自率领麾下将士纵横冲杀的元召,在杀敌之余,随时观察着对方的变化,见在黑鹰军不停歇的轮番攻击中,匈奴骑兵锐气已挫,开始逐渐后退结成阵势,想要防守住黑鹰军攻势后再调整出击。/p>
元召心中大定,匈奴骑兵战至此时,死伤已近半,而现在又怯阵退后,黑鹰军胜局已定矣!机会稍纵即逝,趁着匈奴人在慌乱结阵的时候,他提气在胸,一声长啸出口,宛如龙吟虎啸,盘旋旷野、震动山林!/p>
这就是起总冲锋的信号。所有的黑影军骑士都精神大震,跳转了马头,高举汉刀,呐喊着齐齐向聚集起来的匈奴人冲杀了过来。/p>
挥舞着狼牙槊如同煞神的公孙戎奴,一边冲锋一边射箭的韩嫣,双刀在手的张次公,都分别冲杀在各自队伍的最前方,勇不可挡。/p>
朴家大宅中,一道血光崩溅后,最后的一个匈奴骑兵被一剑劈成了两半,释放出全部杀气的崔弘此刻威风凛凛,血迹溅满披风,黑袍黑中透红,配以雪白竟然显得十分妖艳。他收剑回招站立当地,环视了一遍四周,以他为中心,三丈距离内,百余名匈奴勇士已经无一人活命!/p>
听到由远而近的长啸声仿佛就在耳边,他知道这是师父出的冲锋命令,看来黑鹰军已经占了上风。他不再停留,纵身向门外已经汇聚过来的那十名黑鹰军骑哨而去。/p>
“恩公!哪里去且请留下姓名!”/p>
朴永烈压抑住胸中翻滚的热血,大声朝那个背影问了一句。/p>
“且去杀敌尔!”/p>
崔弘连头都没有回,飞身跨上自己的战马,率领着部下朝镇口几千米外聚集的匈奴人后方杀去。/p>
朴永烈回头看了看已经在包扎伤口的族人幸存者们,心中一阵难过。却见在众人扶持下颤巍巍站起来的朴老太爷,朝他摆了摆手,用沙哑的声音厉声断喝了一句。/p>
“休管此处!随去,杀敌报仇!”/p>
朴永烈不再迟疑,他是朴家唯一的战斗力了,在这样的时刻,他不去报仇,还等什么!这个倔强的少年连身上的伤都没有处理,就朝外面的喊杀之处而去,他从地上又捡了一把长刀当拐,玄刀在握,脚步阑珊,却义无反顾!/p>
&nb
第三百二十六章 英魂去 骨留香
黑鹰军在朴家集进行了暂时的休整。在这次与匈奴骑兵的战斗中,黑鹰军共有二百多名战士死去,他们被埋葬在了曾经被自己鲜血染透的土地上,从此以后英魂长眠。/p>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p>
元召亲手用一把汉刀在竖立起来的那块巨大石碑上刻下“英烈不朽”四个大字,以烈酒祭奠英灵。所有黑鹰军将士手托战盔,垂志哀。/p>
这是黑鹰军踏上真番国土以来,遭受损失最多的一次。但这些将士的死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次朴家集战役,是黑鹰军骑兵与匈奴精锐骑兵的一次最直接对抗,在这次战斗中,黑鹰军以付出二百多人的代价,把五千身经百战的匈奴骑兵全部歼灭于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p>
小雪停了下来,雪后的空气中有些清冷,平添许多肃穆之色。朴家集外,料理完自家亲人后事的朴家族人和闻讯赶来的许多附近市镇的人,都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幕。/p>
这支汉人军队甲胄上的血迹还没有来得及擦去,他们的黑色战袍有了许多破损,刀剑已经归鞘,战马在主人背后偶尔出轻轻的嘶鸣。大战之后,平添许多铁血之气。/p>
西山脚下,那处万人坑上面填满的土还是新鲜的,曾经沾满他们亲人两手鲜血的那些匈奴骑兵,如今就埋葬在下面。五千匈奴骑兵,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就这样统统的埋在他们亲手挖成的坑里。/p>
匈奴万夫长古牙朵,被进行了特殊的优待,他被绑在一根柱子上,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属下们在离他脚底不过三丈远的地方,被汉军惨无人道的活埋。/p>
当万人坑终于被土填满的时候,那个得到汉朝将军允许的高丽少年,拖着手中的玄刀,一瘸一拐来到古牙朵面前,一刀就把他的人头剁了下来。其实在此之前,匈奴万夫长早就是个心胆皆裂的半死之人了。亲自诛杀恶,不过是个告慰亲人在天之灵的仪式罢了。/p>
名叫朴永烈的朴家长孙少爷杀人之后,仿佛就此耗费尽了全身的力气,把手中刀扔到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少年的父母这次也死在了匈奴人的刀下,他终究还只是十六岁的少年,虽然心志坚定,但经历了师父死去和这次的惨事之后,终于再也忍受不住心底的悲伤。/p>
一匹战马从身边经过,马上之人看了眼那把传承自玄刀神的短刀,神色冷淡,面无表情。/p>
“一个人最无能的表现,就是哭了。在没有练好真正的本事,自己有能力保护好亲人之前,任何仇恨都没有用处。”/p>
马匹径直往前走去,并没有停留。朴永烈抬起头来,擦去泪水,盯着那个永远不会忘记的背影,他脸上的表情很复杂。/p>
元召没有再理会这个玄刀神金永吉的弟子,这点小事,还不值得他费什么心思。天气已经开始变化了,必须要以最快的度攻克王险城,平定真番,尽量避免因为寒冷而使汉军出现什么损失。/p>
匈奴单于羿稚邪出动十万大军南下的军情,他在几天前就已经得知了。对于匈奴人这个疯狂的举动,他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一直以来,匈奴骑兵都是选在秋高马肥之际侵袭汉境的,这次如此反常,难道有什么别的玄机不成/p>
好在,两万黑鹰军已经在卫青率领下到雁门关去了。这只曾经被他精心豢养过的雄鹰,终于要开始自己的猎猎征程。元召相信,次拜将出征的卫青,一定会做到比原先历史上更为精彩的亮相。/p>
“将军挽救我族人性命,又替死去者报此大仇,我等皆感激肺腑,即便倾尽所有,也无以报答!唯有这些财物,请将军收下,用以抚恤牺牲的汉朝勇士吧!”/p>
集镇街口,有垂垂老者领着朴家族人们拦住元召马头,感激涕零。在他们面前,摆着的就是家中全部的值钱之物了。本来这些东西都已经被匈奴人洗劫一空,是这些汉人骑兵杀光了匈奴人,又分还了他们。/p>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那领头的年轻汉人将军摇了摇头,拒绝了他们的这番好意。/p>
“恃强凌弱作恶者,自然应该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维护人间正义,本来就是我大汉军人应该做的事。大汉军律,军中不可夺百姓一株一文。因此,好意心领,东西却是不能收的。”/p>
听到这番话后的老者和族人们抬起头来,露出几乎不敢相信的神情。他们平日里见惯了的,是为了维护卫王统治而压榨剥削民众的真番军队,耳中听闻的,也都是一些为虎作伥掠夺的事。哪里见到过眼前这样纪律严明,正气凛然的军队。/p>
“真王者之师也!既然如此,且请为将军奉上薄酒三杯御寒。”/p>
这个倒不好推辞了,元召谢过了那朴老太爷的好意,没有丝毫猜疑的接过酒来,却不用酒杯,举起那一小坛如长鲸吸水,仰起脖子一饮而尽,甚是豪迈。/p>
汉家旗下,白雪皑皑,黑袍红缨的将军在敌国的土地上如此胸襟,见者无不倾倒。/p>
“……师父的临终嘱托,原来是为了我好啊!这样的英雄人物,果然是人间少有……!”包裹着满身伤处,跟在众人之后的朴永烈在心头默默想着,终于心中做了一个决定。/p>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恭敬地在路边三叩之后,走到了元召的马前,把一方用粗布缝制成的垫子双
第三百二十七章 江山误 多苍莽
雪过天晴,旷野无垠,看着继续开始胜利征程的那支骑兵远去,聂壹心头无限感慨。一场大战锤炼后,养精蓄锐休整三天的黑鹰军,更加龙精虎猛。/p>
“小侯爷到底是什么来历啊怎么什么都懂得呢……!”/p>
怀着这样念头的,并不只有聂壹,还有荀羽和四千步卒,以及朴家集的那些族人们。也不怪他们如此惊异,在见识过元召把遍地随处可见的那些葭絮荚略施手段,只不过用弓弦、木架等东西制作出简单的器具,片刻之后就弹出来一堆堆绵软如同云朵一般的棉絮来,所有亲眼所见的人,无不目瞪口呆。/p>
元召看着众人的惊异表情,暗自好笑,不就是弹个棉花而已嘛,有什么好奇怪的。弹棉花呀弹啊弹……哈哈!/p>
聂壹带人赶到时,果然带来了大量的布匹,他知道元召点名要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这些东西,一定是有急用,既然如此,他就算是动用全部的力量,也要办到。/p>
在元召的亲自制作和示范下,世界上第一领用棉花做成的战袄完成了。不仅如此,还有棉絮的五指手套、耳套、棉靴、马上护膝……。等到这一整套全部做完之后,挑选一名黑鹰骑士出列,全身装扮起来,众人终于明白了元召费这么大的劲究竟要干什么了。/p>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