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这些用棉絮做成的东西,穿戴在身上,既轻便又暖和,果然是寒冷天气里行军作战最好的防护品。将士们都试过以后,尽皆大喜。/p>

    要知道,在历史上棉花被现之前,人们所制的棉衣,其实是用厚厚的几层棉毡做成的,又笨又沉重,而且保暖性能并不好。元召并不太清楚棉花这种作物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被世人所用的,但起码他现在所处的时代还没有现过。就算是这些真番当地人,也没有意识到这种东西最好的用途,也许它们已经在这儿生长了上百年了,却没有得到好好地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p>

    朴家集和附近乡镇闻讯赶来的人们,惊奇地瞪大眼睛,看着汉人把他们司空见惯的那些葭絮荚经过一番制作后,变成了可以穿在身上抵御风寒的衣物,这简直是太神奇了!/p>

    汉朝将军把这项技术无偿的教会了他们,只不过附加了一个小小的条件,让他们帮助赶制一批相同式样的棉衣,用来替将士们御寒。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地民众就答应了这个要求,动手大干起来。虽然认真说起来,这不免有“通敌”之嫌疑,有可能事后会惹来麻烦。但在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人顾及。/p>

    其实真番国的很多民众,祖辈都与汉朝有着很深的渊源,其祖上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在他们的内心最深处,深深的渴慕着中原文明的教化。今日见了这支汉军的所作所为,再对比卫王和他的军队平日里对民众的残酷掠夺欺压,两者之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p>

    如果这次汉军真的能够赶走或者是消灭卫王,那可真是太好了!这是很多人心底踊跃的想法,虽然没有人说出来,但他们帮助汉军的积极行动,已经把这种想法表露无遗。/p>

    这么多人的齐心协力,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了。当休整完毕的黑鹰军再次整装上路的时候,他们的全身已经被保暖衣物包裹得严严实实,人人精神焕,以饱满的战斗热情策马而去。/p>

    这次能够意外的在这个地方现棉花的踪迹,元召很是高兴,这些可都是宝贝呀,用途太多了。他把这件事的后续交给了聂壹来处理,相信自己临行前对他交代过的事,他一定会办到很稳妥的。/p>

    这应该就是最原始的野生棉了,色泽黄而且有些粗糙硬,比起后世改良过的那些当然是大大不如,但就现在来说,已经是最难得的保暖之物了。/p>

    “小侯爷,这套保暖装备穿戴起来,还真是暖和啊!哈哈,不错不错!”/p>

    公孙戎奴他们几个紧随在元召的马旁,一边走着一边很是得意洋洋。连抓着马缰绳的手都带着暖和的棉手套,一点儿都不觉得冷,简直就是太舒服了。/p>

    “那是当然!也不看看这些是谁设计的,我们小侯爷想出来的东西,哪样不是既实用又方便的嘛!”/p>

    “小侯爷啊,你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嘛你看这护手的手套,还分了五个指头出来,哎呀!这样一来,就算是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挥刀杀敌都不妨碍了啊。敌人冷得握不住刀,我们却可以拿刀使劲砍杀,这可真是太方便了!不去多杀几个敌人,都对不起小侯爷的一番巧心思呢。呵呵!”/p>

    几个校尉七嘴八舌的说着,正面对阵战胜匈奴骑兵的经历,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骄傲。此时他们心中最渴望的,就是继续战斗。/p>

    元召率领着他们一边赶路,一边笑着解答将士们的一些奇怪问题。他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种骄傲和锐气,他想要黑鹰军永远能够保持下去。/p>

    无意识地侧过脸时,他看到了骑着一匹马跟在旁边的那个朴家少爷。名叫朴永烈的高丽族少年脱去了本来服装,换上了一身汉




第三百二十八章 楼船至 锁大江
    当朝霞又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刘姝郡主从睡梦中醒来,心中有片刻的恍惚。待到过了好一会儿后才清醒过来,原来这不是在自己熟悉的王府闺房,而是身在江上楼船。/p>

    昨夜梦中,那个少年又来过了。虽然身上满身血迹,但脸上笑容依然温暖。这样的情境,在最近已经梦到了好几次。虽然早就已经确定,自己今生非他莫属,但每一次这样梦境的醒来后,却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和惶恐。/p>

    这个美貌倾城而又聪慧的女子,自然知道这种感觉的由来,不过就是“太在乎”三个字而已!/p>

    曾经在夜晚清冷的月色中,她走出他留给她的那间专属船舱,看着碧波起伏的大海,心中的波澜也如此般浩瀚。想这时光无涯,流云不定,而自己偏偏在这千千万万人之中遇到了那个名叫元召的家伙,并和他纠缠的这么深刻,这应该就是传说中月老牵过的那根红线吧/p>

    每当想起他们共同经历过的那些事,女子的嘴角就不由得泛起好看的弧形,眉角变成了月弯,痴心坠落天幕上的繁星,只想无时无刻的待在他的身边……。/p>

    自从永川口分别以后,最开始那几天的时间里,刘姝每天都要担心很多遍。明明知道他那么厉害,这世间几乎没有什么敌人能伤得了他,可她还是担心。/p>

    海上航行中,自然得不到什么确切消息,她便盼望着赶快结束航程。楼船上虽然安全,可是她认为最安全的还是待在他的身边,即便是共同面对千军万马的冲杀,她也不怕。一身合体的铠甲,是元召专门给她定制的。还有他赠送给她的鱼肠短剑、臂弩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这些都在她随身的包裹中。想起临行前,他严肃的样子,让她一定不要轻易的离开楼船上岸随军作战,心中的甜蜜便压抑不住。/p>

    三天之前,庞大的汉军楼船队伍自海上按照预先策划好的地点转入大同江。两天之前,抵达此处驻扎地点后,与某些早就潜入真番国内的人员取得联系,各种消息终于开始传来。/p>

    当元十三作为这支船队的暂时统领者,把第一次得知的消息通报给大家的时候,所有人都振奋起来。/p>

    在元召带领下的黑鹰军接连几次大胜,已经把甘云岭被困汉军安全解救出来,然后他们共同会师北上,一路告捷,估计用不了几天功夫就可以赶到王险城下了。/p>

    虽然大家早就知道真番军队应该阻挡不住黑鹰军前进的步伐,但却没有想到他们的行动这么快,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胜利取得的如此酣畅。这种所向披靡的战斗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无敌了。/p>

    元十三为了谨慎起见,并没有轻易地把楼船靠岸,而是停驻在了大同江宽阔的江面中心。依照那些诸侯王公子们的跃跃欲试劲头,是要直接率领着全部四千多船上步卒上岸至王险城外扎营的。然而,淮南王刘安否决了他们的请求。/p>

    淮南王是个谨慎的人,同时更是一个有自己打算的人。几个诸侯王召集起来的这四千步卒,已经算得上是他们的全部家底儿了,出于信任,全部交给了他带出来,是要为大家找寻一条新出路的。而这次征伐真番,元召对他的说明,只不过提前带他们走一趟,好熟悉一下海上战争而已。/p>

    海上的战争,已经练习过了。楼船果然很强大,威力也无比犀利,这样的船队,淮南王深深地相信,在海上将没有对手。/p>

    不过现在既然已经逼近王险城,要进行最后的灭国之战。对自己手下这些步卒的使用,就要小心谨慎了。毕竟再次生的战斗,有可能是短兵相接,自己的这些人可没有黑鹰军骑兵那么厉害,万一遇到强硬的对手,损兵折将就划不来了。/p>

    更何况,在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中,平定真番国,说到底还是为了皇帝出力,自己没有必要身先士卒,还是等到元召统领的6上汉军全部来到以后,再共同图谋,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p>

    当然这样的想法,是身边跟随的一帮亲信幕僚所提出来的,淮南王经过考虑以后,便点头同意了下来。诚然,等到元召来到以后再进攻,取胜要容易得多。/p>

    既然如此,达成统一意见后,所有楼船上的人现在的共同盼望,就是黑鹰军赶快到来的消息了。而刘姝郡主的盼望自然与他们不同,她只是单纯的想见到那个人而已。/p>

    当听到外面甲板上有人的欢呼声时,刘姝心中一动,她预感到可能又有新的消息传来了。急忙起身走出去,耳边已经把那边的吵嚷声听得清清楚楚。/p>

    “……小侯爷威武啊!黑鹰军简直太厉害了!……五千匈奴骑兵都被他们打败了……哈哈哈!”/p>

    “什么什么匈奴铁骑……那有没有把他们全部消灭掉啊我最恨匈奴人了!”/p>

    “那还用说嘛!只要是败在小侯爷手上的敌人,从来就是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全军覆没!”/p>

    &n



第三百二十九章 识时务 为俊杰
    真番国的国都王险城,位于大同江中段的南岸,北面险峻的城墙相隔滔滔江水不过十余里的距离,这中间一段地势开阔,扼守由南岸登6的隘口,却是驻军大营的好地方。/p>

    而城南和西面却是依山势而建,从西延绵而来的山脉与几十里外的云头山相连,山势陡峭多悬崖峭壁,可称为天然的屏障。/p>

    当初先王卫满率领兵马越过辽东境至此,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有利地形,才选择把都城建在这儿的。所谓的“王者之气,险峻之城”就是王险城的生动写照了。/p>

    随着从景阳宫中出的王牌令,附近的真番军队全部开始向王险城集结。原先驻扎在城外大营中的两万御营精锐换防入城,与一直在城内的近一万护卫军共同守卫王险城四面。而赶到的三万多地方军队,则驻扎在大同江边,严密防守汉军楼船动静。/p>

    一切都布置完毕,卫王听着三王子的汇报,心中稍稍安定下来。有了这六万多精锐部队的保护,他又重新恢复了一些信心。坚固的王城,储备丰富的物资,还有数倍于敌的精锐部下,远道而来的汉军想要攻破王险城,势必登天还难!/p>

    卫王已经派出了特使,奔赴草原王庭去求援了。他相信,五千匈奴骑兵被活埋的悲惨遭遇,一定会深深地激怒匈奴单于羿稚邪的。这位暴烈的君王,绝对不会忍受这种耻辱。只要他一怒之下派大军来支援,那就一切都好办了。/p>

    王险城这么坚固,自己的手头上又有六万多兵马,汉军就算是再厉害,要想在攻城战中取得胜利,哪有那么容易啊!只要能守住城池,和他们耗下去,让这支精锐的汉军变成劳师远征久而疲敝,到时候再与匈奴骑兵共灭之,以报先前的败兵之辱,这就是他们策划的最新对敌计策。/p>

    卫王把城外统兵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最具才干的小儿子卫无忌。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最值得信任的了。城内军中带兵的几位将军,也都是卫王培养的心腹,他们的忠诚自然不容怀疑。有了这些信任之人的保护,卫右渠觉得万无一失。/p>

    只不过,世界上的事总是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在卫王君臣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守中,其实有着很大的漏洞。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除了坚固的城墙,忠诚的军队,犀利的武器之外,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心所向和坚定意志。/p>

    很可惜,以暴力手段建立起真番国的卫王室,从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一贯相承的认知中,只要手中握有兵马刀甲,那就行了。如有不服,可屠灭之!/p>

    说起来也不奇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么高深的道理,岂是蛮夷之人所能理解的所以有些败亡,早就已经注定,只不过崇尚暴力的统治者在死到临头之前,他们是看不到这些也想不到这些的。/p>

    就在这兵马集结、风声鹤唳的日子里,国相崔明贞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据说得的是一种急性病,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病情每况愈下,已经到了不能下地走路的地步。/p>

    卫王派出一名宫廷史去崔府探望了一次,说是关心老臣倒不如说是例行公事,顺便看看真假。不要说现在形势危急下卫王无暇顾及这些,就是平常的时候,对于这位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国相,他也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关切之意。在这位王上的内心里,倒是恨不得国相大人和他的家族都赶快完蛋呢!也好在朝堂上少上很多顾忌。/p>

    不管怎么说,崔明贞毕竟是国之老臣,崔家又是百年大族,在朝中门生故旧颇多。既然王上都派人探望了,一些臣子们自然都不能落后,这几天便纷纷过府探病。在这风雨飘摇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谈论起来人心惶惶,自然不必细说。/p>

    在午后时分,又有几个探病者不约而同地来到崔府,他们像是一起约好的,又像是无意中碰到的,彼此见面后,却并没有什么惊奇之色,反而互相点头致意,一些事早已彼此默契心知肚明。/p>

    不久之后,在崔府后园深处的一间密室中,一场特殊的密议就这样开始了。如果此刻被卫王右渠看到在座众人的话,他一定会大吃一惊的。/p>

    在真番国的朝堂上,分别有几个大家族盘踞的势力,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些家族的姓氏分别是崔、金、郑、玄、朴、韩。隶属于他们的朝廷官员,担任着其中的很多要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绝对不能忽视。/p>

    今天在崔府的这间密室中,竟然聚集了其中四家的重要人物,除去与卫王室有着亲密关系的金家和郑家没有人在场之外,其余四家的家主都在。而且传说中重病不起的崔明贞竟赫然坐在最上面,这就让人感到有些不同寻常了。/p>

    崔明贞脸色有些苍白,他的确是生了一点病,但绝对没有在探望者眼前表现的那么重。那些都是不得已的伪装,是为了不惹起卫王的疑心而不得已的一种行为。其真正的目的,只不过就是为了今天与其余三家主事人的这场聚会而已。/p>

    崔、玄、朴、韩这四家在这片国土上,都算得上是年代久远的大家族了,彼此间关系紧密,他们都是家中人口繁多,根枝庞杂,为了家族和后代的着想,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共



第三百三十章 玄机藏 有妙策
    春秋战国时代大贤孟子曾经说过的“……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段话,是适用于任何朝代统治的至理名言。只是很可惜,有太多的自诩“英明领袖”,对此视而不见,刚愎自用,终致灭亡。/p>

    卫王右渠当然算不上什么英明的帝王,他只是一个小国寡君尔。然而自以为是的性格,却比任何的君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又生性残暴多疑,在他手下为臣,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p>

    这些年来,不仅死在他手上的臣民不可胜数,就是王室成员、王子王孙稍有忤逆,也是绝不宽恕轻饶的。这种刻薄寡恩,既是遗传自卫氏家族的基因,又是为了维护其统治需要而刻意为之的。因此,有许多人对他是既怕又恨,却又无可奈何。/p>

    大王子卫离人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人。他的亲生母亲,在前些年因为一点琐事,被卫王失手杀死。从那时开始,仇恨的种子就在心底深深埋藏下来。/p>

    在卫离人隐忍宽厚的外表下,他早就觉察出卫王偏爱三王子无忌的心思,自己的地位早晚不保。暗中结交一些朝廷臣子这样的事,已经布局好几年了,即便不是为了王位,只是为了性命,如果时机到来,他也会拼力一搏的。/p>

    崔府中的密议,进行了很久。至于具体到底商议了些什么,外人自然不得而知。不过在分别告辞离去时,从几个人坚定的脚步上,已经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了。/p>

    不要小看了这几家的力量,大量的门生故旧族中子弟以及一些枝枝蔓蔓的勾连者,联合起来,已经足以做成很多大事了。/p>

    当他们都离去后,并肩而立在大厅门口的除了崔明贞、大王子卫离人之外,另有一人气宇轩昂负刀而立,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最先追随元召的赵远。/p>

    “请回去转告征东将军,一切都谨遵他的吩咐,只求事成之后汉军能够善待百姓,毋要乱杀无辜。”/p>

    赵远微微一笑,作为长乐塬上那支暗中力量的直接指挥者,他对这样的说辞自然知道该怎么回答。对于这些贵族们惯于行事的这一套,即以大义名分行私己之事,他早已经司空见惯了。/p>

    “敬请放心!大汉天子已授权我家小侯爷全权负责此次东征事宜。对真番国只追责恶,余众尽皆抚慰。更何况你们本来就是大汉苗裔,当此盛世来临之际,重新归属汉朝,正当其时。至于富贵荣华家族繁盛……哈哈!到时候崔相、王子你们绝不会后悔今天选择的。”/p>

    崔明贞神情踊跃,而卫离人面色间有些淡淡的黯然,他终究是卫王室子孙,虽然今日做出此决定,是为了仇恨和性命着想,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种背叛行为,心头的愧疚还是有的。/p>
1...116117118119120...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