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自从把师父归葬以后,朴友南就在这后山墓碑前搭建了这间草庐,刚开始的那段日子,同门师弟们还经常过来相伴,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来的人就越来越少,最后便只剩了他自己。

    朴友南并没有感觉失望,自从亲身经历过那场海边云崖大战后,他又悟到了很多东西,那与武学修为的提升无关,只关乎自己的心境。云聚云散,月升日落,人世悲欢,冷暖炎凉,看淡了这些,才是生存于世间的真正态度。

    今夜月亮真圆,朴友南又打坐在离墓碑相隔十余丈远的那块巨石上,心无旁念的修炼。几天前刚下过一场雪,没有化完的地方还有着片片的银白,空气清冽,云头山左近几十里之内,一如他从前跟师父在这儿练功时的样子。

    朴友南这几天心中有着很大的不安。他虽然已经无心沾染尘世,但对于青瓦山庄,总是还有着很深的情意。那儿毕竟是师父手创的,如果就此毁了,心中实在是不安。但他也一时想不出什么稳妥的办法,毕竟都是同门师兄弟,不管他们做出什么荒唐事来,也不可能反目成仇去拔剑相向的。

    不过,有些事还是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听说,同门们终于还是听信了从中原来的那些人的话,打算共同对付名叫元召的那个少年。朴友南对此忧心而无奈。他真心的希望,他们只是说说而已,不会去真正付诸行动的。

    元召到底有多可怕,在青瓦山庄之内,没有人比他了解的更清楚。在师父的墓碑前,他曾经无数次的在脑海中回想那一天海边决战的情景,每回想一次,他的心惊就更加深一分。

    不过,同门们总是不相信他所说的,他自然知道,他们的仇恨中是掺杂了许多其他的东西在内,比如三王子的鼓动,有某种势力的财帛诱惑,还有本身想一战成名等因素。这让素来不善言辞的这位青瓦山庄大弟子感到无能为力完成师父的临终嘱托。

    把维持好青瓦山庄的未来这样的重担交给自己,本来就是强人所难的事。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心竭力的守护好师父的坟墓而已。

    不过,他还是希望青瓦山庄的所有人都不要去找元召的麻烦。此时此刻,他才明白,玄刀神在临死之前,恳求对手在平灭真番之后,能够放过青瓦山庄,是一个多么明智的人所做的最后请求条件。

    今天晚上前山大厅中又不知道在闹腾些什么,这么晚了还乱糟糟的一片喧嚣声,但愿他们不会去做自己所担心的事吧!

    想到这里,朴友南平静的心境被打破,他蓦然睁开眼睛时,明亮的月光中,视力所及的远方,云头山脚下密林范围内,有大群的宿鸟被惊起,飞上了夜空!他猛然站立起来,心中有巨大的恐惧感开始升起……!

    那座宽敞的大厅后面,有几个封闭的小房间,外面虽然灯火通明,这里面却依然黑暗不见光亮。从昏迷中慢慢醒过来时,刘姝睁大了眼睛,惊恐的想要看清四周的情境。

    回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事,她现在还心有余悸。自与元召分别后,总是有些魂不守舍的,因此,今晚睡去得早。正朦胧之际,忽然就听到了外面的示警和打斗之声。

    刘姝刚要起身拔剑出去查看,就有五六道黑影同时闯进了船舱,在第一时间对她发起了攻击。刘姝的剑法是“剑神”雷被所亲传,虽然说不上是登峰造极,却也是有很深的造诣,可是在这些人面前,却根本就不是对手。虽然仗着鱼肠剑的犀利杀伤了两人,但在十余招之后,终究还是失手被擒。

    后来那些人以她为胁迫,离开了汉军的楼船,很快就消失在了江边的黑暗中。然后她就在路上被打昏,醒来之后,已经身在此处了。

    试探着动了动身子,好在没有受伤,身上也完好无损,不由得心下稍定。手脚却被绑得结结实实的,想要挣脱是不可能的。静下心来细听时,不远处的声音十分嘈杂,应当是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门外也不时的有脚步声响动,听动静应该是有五六人左右,是看守她的几个高手。

    刘姝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些人把她带到这儿来想干什么。此刻,她感到的只是无助和惶恐。从很小的时候,黑暗就是她的恐惧,这是源自于失去母亲呵护后的不安全感,虽然父王一直把她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百依百顺,但这种怕黑的习惯却一直都不能改变。

    父王一定会想办法来相救!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但这不是在淮南,而是在大海另一边的遥远敌国,就算把汉军全部出动,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块地方来……想到最坏的可能,她的心中又有些害怕起来。

    “……元郎,如果你一直把我带在身边多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红颜 倾城色
    当悠扬的笛音开始响起的时候,在山间寂静的夜里听得格外清晰。许多人刚开始并未明白过来这意味着什么,反而有些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乐音的人感觉很悦耳,他们有些奇怪,什么时候云头山上有人会吹奏出这样的曲调来了。

    那些粗豪武莽之辈当然更不管这些,依然在高谈阔论中。然而几个呼吸之后,那悠扬平缓的音调突然就变了,开始激昂裂云,渐渐充满了杀伐之声。

    片刻的奇怪与惊愕之后,有些心智较深的人心中已经察觉到了不妥之处,他们停止了议论,开始寻找声音的来源,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同伴的惊异中停下了说话,大厅中的嘈杂与喧嚣终于渐渐安静下来。

    笛音穿过月光,也穿透了黑暗,传到被囚者的房间时,在角落里正一遍遍试图挣脱手上绳索的女子停止了徒劳的动作,她的身子在一刹那间变得僵硬,然后又蓦然放松了下来,黑夜中瞪大的眼睛里涌出了泪珠,嘴唇颤抖着喃喃自语,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些什么,在这一刻,悲喜交集,或许是最贴切的感觉。

    这样熟悉的音律,在这世间,她知道只有一个人能吹奏的这么好听……他终于还是来了,舍弃了一切,只为了不负自己一个人。郎情如此,无论结果怎样,即便就此死去,也不枉了!

    《沙场秋点兵》的曲调,其实并不适合于自己现在的心境,不过,元召还是随口吹奏了出来。他本来应该来一曲《侠客行》的,后来想了想,那样也显得有些太装逼了,会不会遭雷劈?虽然这大冬天的不会打雷,但还是算了吧。

    然而,即便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的大侠客,见到他今夜此后的所作所为,恐怕也会退避三舍,自愧不如的。

    青瓦山庄的选址建设,都曾经煞费苦心。在云头山南坡的这片绝佳地带,树木葱茏,清泉流水,依照山势而建,从山脚一直到这半山坡,都是层层的统一式样的建筑。最兴盛时,三千弟子在此修炼,玄刀神之威名传播远近,无人敢擅自在这儿生事。

    今夜也许它劫数已到,明日之后,这一片青山绿水将成为鬼蜮。在很多年后流传的许多传说中,每到午夜时分,远近都会看到这山上鬼火点点,听到冤魂号哭,没有人再敢到这片已成废墟的山庄中来……。

    在原先的布置中,从山脚到此处共有十几处防守地点,百余名巡守者,他们会严密的监视着周围动静,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即示警,或者是启动那些早已设置好的机关,杀敌毙命。

    可是很奇怪,这百余名分守各处的高手,没有一个人能够传出警报,便无声无息地死去了。至于那些杀人机关,就更是成了无用之物。仿佛是有一阵风,带着足以毙命的气息,无声的掠过,有秩序的一一夺去了这些生命。

    只是当鲜血如同暗夜花朵开放时,每个死去的人眼眸中都曾经闪过那道带走他们生命的残影,似乎只是幻觉,又显得那么真实,虚幻的像是看到了鬼魅,真实的疼痛到了极致……!

    最后聚集了所有人的这座大厅外,是宽阔的庭院,这本来是山坡上一处平缓地带,后来便改造成了演武场,所有青瓦山庄的弟子们对这里无比熟悉,因为这里曾经是他们习练武艺流血流汗的地方。

    时光清浅,月色如素,笛音清澈宽广,至高音起时,如破裂帛,开始变得让人心跳加快。大厅当中许多修为较深的人,心中已经大吃了一惊。一个念头同时涌上心头,他来了!元召……一定是他!

    刀与剑开始出鞘,杀机弥漫,不用再多说什么,所有人也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个击败过玄刀神的对手很强大,必须要打起精神来对付他才行。按照早就计划好的,青瓦山庄弟子和隐门中人分别分了开来,几十人为一组,一旦发现敌踪,便马上缠住他,其余人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必杀之而后快。

    可是悄悄移动着想要跃出大厅的人努力的睁大了眼睛,看着外面朦胧月光下的庭院,却怎么也看不到那人的影子。就在此时,好像是对方也察觉了这些人的行动,笛声忽然停止了,外面变得无声无息,重新归于寂静。

    这样的寂静,却更加让人心中不安。那些山下安排好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在敌人来临时预警,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难道他们都被来人杀死了?没有人会相信这个结果,虽然他们心中已经有所怀疑。

    不管怎样,大敌就在身边,只要他不跑,敢现身出来,就是一个必死的结局,这一点,却没有人怀疑。在他们的认知中,从几百武林高手的围攻中还能逃得性命的人,那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人,那是妖孽!

    正常来说,人变不成妖孽,妖孽也变不成人,但有的人比妖孽还妖孽,等与之为敌者认识到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片刻的功夫,身形矫健的许多人已经跳到了庭院当中,有的跃上房顶,有的跳上高墙,在四周寻找着可疑的踪迹,可是没有发现人的影子。只有月光下的刀剑微微碰撞声音,让人的心情格外紧张。四周



第三百三十七章 山河间 留传说
    世界上,总是有很多命大的人,他们大难不死,他们侥幸而活,他们心中铭记下当时的真实,他们的余生常被噩梦惊醒,活的苟且卑微失魂落魄……!这些人叫做幸存者。

    玄生就是一个这样的幸存者。他本来是青瓦山庄的一个年轻弟子,青瓦山庄在一夜之间覆灭的时候,他才刚刚十八岁。

    许多年后,等他再度回忆起当年情形的时候,那一夜的经历,依然是一种难以磨灭的痛苦折磨。他记得,和他同时从尸山血海中逃出来的,还有七八个人。只是后来他们各自分散,再也没有听说过彼此的消息。他相信,不管那几个人身在何处,也不管活到了多大年纪,他们的痛苦和惊惧一定会伴随余生,和自己一模一样。

    那时候,人间正是盛世岁月,大道边柳树下水井旁,凡是有人烟的地方,总是会有说书人或者是唱词的艺人,传颂着某个仁德誉满天下人物的传奇故事。

    每当此时,轻轻抚摸着断臂之处的玄生在倾听之余,脸上便会浮现出奇怪的神色。这种感觉连他自己都说不明白,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自己曾经和那位圣德人物战斗过一场的经历,如果说出来,估计绝对不会有人相信。失去的右臂就是被那人刀锋斩断的,在那个杀戮之夜,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脱口而出“饶命”时,那人掠过的眉角锋芒也许是看到了他脸上悲哀的祈求神色,也许是因为了他的年轻稚气,竟然就此放过了他,玄生得以存活。

    斜阳晚照下,说书人的演绎告一段落,人们四散而归,已近暮年的玄生便也与许多普通的人一样,重新安稳于自己的生活。许多年前亲身经历过的那个风云激荡夜晚,他决定把这个秘密带到黄土之下,不再与世间任何人分享……。

    如玄生这样的幸运或者是不幸运者,毕竟是少数,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本来不值得书写,只不过他们那夜恰逢其会,正当其时尔。

    世间练武之人,在没有遇到真正的高手之前,总是感觉自己已经练到了无敌的境界。打败过几次对手或者是杀过几次人,就一个个小觑天下英雄的了,以为这就是武者的骄傲。

    不过,在云头山青瓦山庄的明月之夜,他们才真正的发现,自己的认知是多么的愚蠢,眼界又是多么的狭隘。因为,那个少年敌人的身手已经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认知范围。

    辛辛苦苦习练武艺十年、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后,每个人的修为不同,高低各异,有的人还只是普通的武者,有的人已经出类拔萃,有的人已经隐隐达到宗师水平,这就是当前这群人的状态。

    在他们的预计中,击败了玄刀神的元召就算是再厉害,那二十个人联手总能杀了他吧?要是还不行,那五十人呢一百人呢还就不信了!

    可是只有当战斗真正的开始后,所有人才惊骇的发现,在今夜的胜负或者是生死面前,一切都不是按照人数来计算的,甚至不是按照武功强弱来计算的。

    武功的高与低,修为的强与弱,在那个少年面前,好像都失去了意义,一切对手一视同仁,基本没有什么分别,都是擦身而过间就已经一刀毙命!

    汉刀,是与黑鹰军将士们手中同样的制式,他们曾经一同冲锋陷阵驰骋千里。今夜,汉家将士平定了王城,将要征服这个国家。元召也要用这把汉刀杀尽所有不服者,以铁血手段震慑住这三千里土地上的武者。

    玄刀招数以快而著称,所谓泼墨刀法,乱而有章,一片大喝当中,当头十几名青瓦山庄弟子连成一片刀山,滚地而来,封锁住元召周身退路,八面来刀,声势惊人!

    却忽觉眼前一花,已经不见目标身影,惊呼声响起,众人急忙撤刀欲待另行结阵时,汉刀已幻作几十道锋芒,如同织就了一张刀锋的蛛网从半空飞斩而下!断肢残体、尸首分离、鲜血迸溅……汉刀刀势所及之处,无人幸免!

    元召回旋转身落到地上,并不去看身后的惨状,随即身形如电,直接迎向另一群围杀过来的人丛,体内磅礴无极的气机早已汇聚臂间,汉刀猛然朝离当先之人脚步前三尺地方斩落!

    这一面杀过来的正是夜无寻领着的几十名隐门高手,他们的打算是先把元召困住,然后车轮战耗不死他!却见元召在一丈之外就挥刀直斩,他不禁微微有些错愕,这么远的距离,他是要拿刀砍自己这些人?莫非他还能隔空杀人?这、这没毛病吧!

    然而,下一刻煞风扑面!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想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错的不能再错。元召杀人不用刀,以刀势足矣!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那一刀斩在了地面上,然后一股强劲无匹的霸道之力如飓风卷落叶开始杀伤面前的一切!挡在这个方向的人都死的很惨,没有几个人来得及躲避,这股力量和刀锋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稍远些人眼中所见,就仿佛是那把刀突然暴长了十倍似得,摧毁了挡路的一切。

    随着人群的死伤惨重,一条裂痕自脚下直接延伸到了大厅边缘,而且还不止,又攀缘上墙



第三百三十八章 轻策马 奏凯歌
    东边的朝阳又开始升起的时候,王险城终于渐渐恢复了平静。经过了一夜的战火与骚乱,这座王城发生了巨变。

    清晨的红日放射出万缕霞光,映射到飘扬在城头上的旗帜,有大着胆子偷偷出门的城中居民惊讶地看到,卫王的王旗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几面威武的龙旗。

    刺绣在旗帜上的云龙麟爪激扬,振势欲飞,被清晨的风吹得猎猎作响。这是大汉的旗帜!从长安而来,飘扬在这王城之上,代表着对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的征服。

    大汉龙旗下的汉军健儿,全身铠甲、战盔,披挂得十分整齐。虽然几乎一夜未曾合眼,但每一个人脸上都神采飞扬,没有一丝的疲倦。这便是胜利者的风采,在这样的时刻,即便是几天几夜不睡觉,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经过连续的清剿,城内的顽固抵抗势力不是被消灭就是已经狼狈逃窜,各处重要地点、王宫、库府、武库等地方,也已经派重兵看守,严防不恻。

    已经算是取得彻底胜利,这样的认知,现在就连每一个普通的汉军士卒都已经清清楚楚。以不到一万兵马而渡海平定一个国家,而自身仅仅付出几百人的伤亡,这样的战绩,认真说起来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难怪每一个汉军将士的脸上都泛着光彩,以后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说起来,曾经在元召指挥下平定辽东这样的荣誉,也足以在人前夸耀的了。

    不过现在他们的高兴也只是为了战胜而高兴罢了,等到稍后些时候,在他们每一个人都分到超出他们想象的巨额犒赏时,那时候的感觉,恐怕会兴奋的要眩晕!

    戍守景阳宫的自然是黑鹰军将士,他们昨夜已经对里里外外都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被俘虏的卫王和他的后宫嫔妃们被特别看押了起来,连同几个重要的大臣,都被严密对待。等待他们的也许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远离故国,被押赴长安,献俘于未央宫阙前,等待大汉皇帝陛下裁决他们的命运。

    这些将来的事,自然用不着黑鹰军将士们操心,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牢牢的看护好他们,保证不出现一点儿意外。因此,遵照命令,宫内宫外的警卫,都做得非常严格。
1...118119120121122...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