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在那些记忆中,那个冷漠的母亲好像从来没有管过她的生死,只是生下来就完成了任务一般,任她自生自灭,也许倔强和坚韧的性格就是从那来的吧。那个冷冰冰的家中没有任何温暖,自从懂事起,她便整天往外跑。就算是在街头打架,也好过回去承受那些刻薄。/p>
又黑又瘦的黄毛丫头,怎么能是几个身材壮实的半大小子对手,还有一个可恶的胖子,总是喜欢捉住她的胳膊,去採她头上本来就不多的头。不过就算是被欺负的再狠,小冰儿也从来没有哭过,她用尽全身力气与对方扭打。/p>
见到她竟敢反抗,那几个名叫大牛、二牛、狗蛋之类名字的家伙,便会更加一边嘲笑着,一边把她一次次的推倒在地,几只脚在她身上和脸上踩来踩去,不一会儿就会鼻青脸肿了。/p>
被欺负狠了的小冰儿用尽全身力气猛地抱住了一个人的腿,恶狠狠地便张嘴咬了上去,这是她最后的武器,所以那牙齿咬得很深,死死的不松口。/p>
忽然,天空就在这时候变了颜色,太阳不见了,乌黑的云层遮蔽了一切光芒,躺倒在地上的小冰儿看到刚刚和她打架的那几个家伙,面目开始变得狰狞,竟然变成了匈奴人的模样,而且在他们的身后,还出现了千军万马,奔腾汹涌着朝自己所在的地方踏过来。/p>
大地仿佛都被震动的翻滚起来,小冰儿感觉到自己好像在往一个深渊里坠落,她可被吓坏了,惊吓的全身都被汗浸湿透了。可是她全身没有力气,躲也躲不开,喊也喊不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到来的粉身碎骨,却无能为力。/p>
那些狰狞的面孔犹如魔鬼一般扑过来,高头大马像一座座小山,巨大的压迫感,让她喘气都觉得有些困难。眼看得就要踏碎她小小的身体,却忽然有一双坚定有力的手猛然从天际伸了过来,把她牢牢的托在掌中,所有的一切从她脚底滚滚而过。然后随着一声霹雳般的巨响,都化为了幻象。/p>
小冰儿忽地感觉到了什么,她知道是谁来救自己了,那一定是师父!虽然她还没有想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了师父和巨大的依赖,但她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么认为的。/p>
她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使劲抱着那手掌,大声的喊了出来:“师父……!”/p>
可是那声音是如此弱小,在辽阔的苍穹下,无边无际的黑色云层中连一点儿响声都听不到。她急得整个身体都弓了起来,可是真的要哭出来了呢!/p>
就在她急得要昏过去的时候,有一个声音似乎是从天边传来,又似乎就贴在她的耳朵边。那声音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温暖。/p>
“醒了就把眼睛睁开吧,睡得可真是,够久了呢!”/p>
太阳终于刺破了云层,一束光芒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已经沉睡昏迷了八天时间的霍去病猛然睁开了眼睛,她想要从梦境中醒来,看到最真实的真实!/p>
只是,当她第一眼看清楚了安静坐在身边守候的那个人时,很少哭过的倔强少女终于再也没有忍住,她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p>
依然是一身黑鹰军校尉装束的少女哭起来用“梨花带雨”这个词显然是极不合适的,不过用“涕泪横流”又显得太埋汰了,那我们就马马虎虎,用“泪落如顷盆大雨”来形容好了,可以极其形象地展现这妞见到最亲切之人的委屈情绪了。/p>
时隔一个半月之后,在这北疆的烽火前线,大病初愈的少女终于再次见到了她此生的领路之人。此刻,她不再是单骑冲阵力擒敌酋的黑鹰军校尉,也不再是那个令万骑丧胆的无敌英雄。在这个人面前,她只有一个身份,她是他的弟子和追随者。/p>
时间大约是午后时分,落雪的天气里房间有些昏暗。到处已经经过彻底的通风,不再有那些残留的药渣气,当然,这是依照她的意愿去做的。这几天里,她尝尽了喝这些草药的苦头,如果可以的话,余生她绝对不想再去喝一口。/p>
现在的房间里很安静,在当中的那张几案上,插在土瓶中的一束腊梅,在娇艳的开放,有淡淡的香气充满着四周,深吸一口,头脑很是清醒。她虽然一直是率直的性子,但在病后初愈的心情中,看到这新鲜的色彩,竟然心中感到异常欢喜。/p>
“你的病刚刚好,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心情,唱唱歌儿,看看花什么的,好好休息,争取快点儿好起来啊。哦,我先去给你弄点儿吃的。”/p>
房间中的这些自然都是元召的布置,想起他那会儿出去前说的话,小冰儿悄悄的抿起嘴巴,无声地笑了。不过随即想起元召胳膊碰到门边呲牙咧嘴的样子,她的脸又慢慢地红了起来,缩了缩身子用被子包起头,在慢慢的想着此前生的事。/p>
&nb
第三百四十九章 平戎策 待君裁
长安未央宫含元殿,一场大朝会正在举行。城内城外虽然也已经落雪多日,天气寒冷,但这一次朝会上的人,来的很齐。/p>
这是皇帝陛下的特别要求,只要是身在长安的朝廷官员,上到王公贵戚,下至各常侍、殿中郎,没有特殊原因者,一律于今日上朝听政。/p>
接到这个消息后的文武百官,不敢怠慢。天子威权日重,现在的朝堂上谁也不敢懈怠半分。更何况此前从各个渠道得来的消息可知,这次朝会上决定的事情,将会很重要。因此,谁也不想错过。/p>
最近轰传长安的平定真番国事宜,虽然还没有正式以朝廷通报的形式昭告天下,但早已经尽人皆知。对于稍早些时候皇帝并未经过与朝臣们的讨论,就急如星火地派出了一批官员奔赴辽东,去接管新扩的疆土,一众大臣虽然在暗中腹诽他的专权独断,但心中的振奋感还是相同的。/p>
今天的朝会上,必然会涉及到这件事,是百官们早已经预料到的。毕竟这样的灭国之功,是值得大力宣扬的事,更是鼓舞天下臣民最好的机会。/p>
与前几次平定东南越、西南蛮夷之地不同,这一次纯粹就是以赫赫兵威慑服敌国的。长久以来,以百战征伐而得天下的汉朝廷,无时无刻不想着重新恢复到“十万铁甲可纵横天下”的那种地步,可是这么多年来,逐渐安逸下来的国家很难再出现这种锋芒。/p>
真正的精锐之师,并不需要几十万上百万那么多。兵贵精不在多这种道理,身为朝廷大臣,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但有些事是无能为力的。精兵之道,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这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撑。/p>
经历过七国之乱后,尤其是最近这三四十年,分布天下的兵马已经展的太多了。如果把监督诸侯的朝廷驻防军连同地方军队算在一起的话,应该七八十万之众还是有的。这么多的军队,带来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朝廷的收支平衡。/p>
为此,在那几年里,负责管理国家库府的太中大夫郑当时没少愁眉苦脸,精打细算。但这些军队却是要必须存在的,一点儿都不敢减少。既要抵御外敌又要防备内贼,承担着内外压力的重担,丝毫马虎不得。/p>
至于说到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不免令人沮丧。除去驻守边关九镇防范匈奴人的北疆边军之外,也就是驻扎在细柳营的那支汉军还算是精兵。其余的,则不堪一提。/p>
就算是北疆汉军,在与匈奴人的战斗中,也很少有取得胜利的机会,能够不被打败就不错了。打退匈奴骑兵的进攻已经算是功劳,说到主动出击取得胜利,几乎是很少见的现象。/p>
国力日渐强盛,而军队建设提不上去,被许多有识之士所深深忧虑。尤其是在匈奴人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驰马南侵的情况下,这种转变便显得极为迫切。/p>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黑鹰军这两年的表现,给了皇帝和所有人一个希望。纵观这几年取得的几次军事胜利,其中都离不开黑鹰军参与的影子,其战斗力之高,已经可见一斑。因此,即便这支已经展到两万多人的骑兵队伍一直没有纳入朝廷的监管体系,但朝堂上下所有人的目光,无不在时刻观察着他们的动向。/p>
而元召这次亲自率领着一千名黑鹰军将士,就能在敌国三千里国土上纵横驰骋无人敢当,十万大军尽皆俯!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黑鹰军就是汉军的表率,是开疆扩土的中坚力量,是振奋国威的最大保障。/p>
不用明说,这样的认识,从皇帝到臣子们心中都已经清清楚楚。因此,等容光焕的皇帝陛下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命令殿前常侍捧着厚厚的文本,把尚书台那帮人连夜整理出来的平定真番详略一五一十详细读来的时候,大殿上下的人都听得很认真。/p>
佩服、赞叹、惊叹、膜拜、嫉妒、羡慕……各种各样的情绪,浮现在很多人的脸上。曾几何时,那个只是一个流浪儿身份的人,谁也未曾料到,他竟然做到了今天的地步。/p>
大汉丞相平津候公孙弘与御史大夫张汤之间的那个座位空着,自从元召领兵出征以后,就一直空在那儿。但几案一直被殿中侍从们擦的干干净净,一丝灰尘也没有。仿佛他一直就坐在那儿,从来没有离开。/p>
这是一种被崇拜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本来是应该像古代那些名垂千古的大贤们才拥有的,可是现在,在那个十六岁的少年身上,已经开始初步具备。/p>
公孙弘压抑住心中的波澜,移开注视身边座位的目光,无声的叹了一口气。到了今天,他不服也要服了。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而元召他的路才刚刚开始。他未来究竟会做到怎样的地步,恐怕自己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就目前的这些,已经足够令人惊叹!/p>
殿前常侍那慷慨激昂的声音终于停止下来,整个平定真番的过程被叙述的很详细,就连一些细节都被那几个尚书台的文字高手写的细致入微,此时听在众人耳中,尤其动人心魄。/p>
真是好手段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的征服一个国家,这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可是在元召的手里,就是赢得这么容易!他的征服,可不是普通的以武
第三百五十章 三军毕 将出塞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p>
这古老的民歌,描述了原野牧场的宁静与祥和,透露着对美丽家园的热爱。它所吟唱的恬静高远的草原上,栖息着一个强悍善战的民族。/p>
辽阔的大漠草原,按照通俗的划分,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即漠北与漠南。当然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划分,并没有太明确的界限。具体说来就是,极北之地的范围内多沙漠戈壁,不宜于生活居住。而只有在这南半边范围,围绕着九曲黄河附近,才是水草丰美的好地方。/p>
如果从民族习性上来说,生活在此的匈奴人当然应该称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只有少量的农业生产和手工制造,主要是靠畜牧、狩猎和劫掠为生。《大汉帝国史?匈奴传》记载:“……匈奴随畜而转移,其俗之所多马、牛、羊。随季节逐水草迁徙。……其习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牧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其天性也!其攻战,斩颅赐囊酒,而所得虏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p>
草原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也不是雾中看花般的美丽。猛兽的袭击,各部落间的互相侵略,使匈奴人时常处于朝不保夕的不安之中。最根本的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只能四处迁徙,漂泊流浪。他们没有城镇村落,居无定所。没有文书案牍,以口语为约,这样动荡的生活,使他们根本就来不及展精细的文化。/p>
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造就了匈奴人勇猛尚武、精骑善射的民族特点。从秦朝末年的冒顿单于开始,匈奴人的展开始进入一个黄金时代。/p>
他们先后征服了许多临族,东破东胡,西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诸王之地,北服浑虞、屈射、丁令、昆黎诸邦,并楼兰、乌孙、大宛等西域各国也归附在麾下。所控制的地区,东到辽河,西至葱岭天山,北抵达贝加尔湖畔,南边到汉之长城。/p>
如此庞大的范围,认真说起来,比汉朝的疆域还要辽阔些。而匈奴全民皆兵的制度,更是造就了纵横无敌的骑兵队伍。在全盛时期,控弦之士达到了三四十万之众,可以说是弓马之盛,甲于天下。/p>
在征服了三面的邻居之后,匈奴人的目光终于又投向了南边最富庶的汉朝。毕竟,从这儿输血,才能得到最好的滋养。/p>
自从马邑之围,汉朝与匈奴彻底撕毁和平协议以来,两国之间早晚会有一场大战,是每一个朝廷臣子早已经深知的事。这次匈奴十万铁骑分两路南下,北疆震动。如果这事放在以前,必然会在朝堂上造成大规模的恐慌,可是现在有些不同,虽然也有些紧张的气氛,但许多臣子们心中却另存了一份期望。/p>
初现峥嵘的黑鹰军两万多精骑奔赴云中郡最前线,是皇帝刘彻亲自布置的,而且它的主将是卫青,即将成为大汉新皇后的卫子夫亲弟弟。/p>
这样的安排,背后含义深刻。它既表达了皇帝对这支骑兵劲旅绝对的必胜信心,又赋予了许多别的东西在里面。其实他的这一用心,许多人早已看得清清楚楚,不过就是想利用卫青取得的战功,巩固皇后和太子的地位而已。/p>
许多人虽然也有同样的期望值,但什么时候能与匈奴人彻底大战一场,以及到底能不能取得大胜,却都只是猜测和未知。本来以为事关战机这样的秘密计划,应该没有机会在大战爆之前知道的,却未曾想到,就在今天的大朝会上,皇帝刘彻在料理完东征真番的事宜后,忽然话题一转,正式说到了北疆战争。/p>
“也许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感到很吃惊吧朕竟然会押下东征将士们的战功暂时不予奖赏,而要等到下一次。呵呵!你们却不要误会了朕的话,朕身为大汉天子,九五至尊,还从来没有那么小气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有一个人亲自提出来的,而朕考虑过后,就答应了他。”/p>
话说到这里,精明些的大臣早已经明白了他所说的这个人是谁,只是他们有些想不明白的是,是在怎样的境况下,这对君臣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果然,他们的猜测没有错。在皇帝在接下来的话中,得到了证实,并且,解答了他们的全部疑惑。/p>
“长乐侯元召在给朕送来的最新奏章中,对朕提出了这个建议,他说所有东征将士的功劳,可以暂时记下,等到他们北击匈奴,把狼群赶回草原,将士们取得更大的功勋,凯旋而归,回到长安的时候,再一并封赏!”/p>
宫阙深重,落雪无声,含元殿中显得很安静。皇帝声音之中所包含的感情,也听得很清楚。/p>
有的臣子抬起了头,眼神中是钦佩和崇敬。有的臣子低下了头,心中有着说不清的感受。即便是御史大夫张汤、廷尉杜周以及许许多多对元召恨之入骨的人,在这一刻,也有几分佩服涌上心头。/p>
一个人有能力,有本事,能干成大事,这固然值得钦佩。但相比起能时时刻刻为国分忧,把国家民族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人来说,却是不能同日而语的。/p>
“陛下,难道是说……长乐侯元召带兵平灭真番卫氏之后,并没有随着献俘队伍赶回长安来,而是去汉匈对峙的北疆前线了吗”/p>
出班问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主爵都尉汲黯。汲黯多病,这几年更加严重,时
第三百五十一章 飞火令 墨云白
就在未央宫中的汉朝君臣踌躇满志筹划的时候,草原深处的世代宿敌匈奴王庭上,也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讨论。
十万铁骑南下半月有余,而没有取得任何值得炫耀的战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战略上的小失败。本来策划的是一场大规模的突袭之战,却没有想到弄成了现在的相持局面,这让大单于羿稚邪非常恼火。
本来这个季节是不适于出兵的,虽然匈奴人从来不怕寒冷,但如果突降风雪,还是会经受一定的考验。是部落王们的鼓动,让他最后下定了决心。同时,辽东境真番国对汉朝的侵袭,也使他对这次行动报以很大的信心。
在原先的构想中,以真番国的兵马为侧翼助攻,分散汉军兵力,为匈奴骑兵的集中突袭创造最佳的时机,这本来是一着妙棋。只是计划不如变化快,谁能想到风云突变,真番国的卫右渠这么快就灭亡了呢!
匈奴王庭接收消息的渠道,并不比汉廷慢。数天前,急如星火地快马从东部草原传递来最新的战报,也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消息,令单于羿稚邪和他的臣子们不禁大吃了一惊。
真番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汉朝的军队灭亡了,并且全境划入了汉朝疆域,成为了大汉的属地,军民全体投降,卫右渠成了俘虏。
最新收服的“小弟”就这样被人家解决,这股助力看来是指望不上了。尤其令羿稚邪单于震怒的是,从草原派驻真番国的五千匈奴骑兵一个不剩,被汉人全部活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