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第三百四十五章 红缨染 当纵横
《大汉帝国史?名将录?霍去病传》记载:“……汉匈相持,大战未。寒月末,霍去病以随军校尉率队出击,遇匈奴白羊王部众万骑于雁门关外。去病先斩其白马护军将,后以百骑冲阵,大破之,遂马踏敌营,追亡百里,擒王而还。此破局之战,为河南战役第一功也……!”/p>
在大汉帝国平灭匈奴的战争中,双方一共进行了三次大的战役。分别为河南战役、河西战役和漠北战役。/p>
而这一次河南战役的开局,谁也未曾想到,就是有一队汉军百骑的自主行动而开始的。在冷兵器时代,领着一百骑兵去冲杀一万匈奴铁骑,这样的事如果不是昭昭青史铭刻无误,后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可它就在这雁门关外,漫天的飞沙扬雪中,真实无比的生了!/p>
在两军对阵的战场上,如果说兵器的犀利和力量的对比是决定胜负主要因素的话,那么还有一样东西也同样的至关重要,那就是信念和勇气。/p>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道理,每一个领兵作战的将军都会知道。但军心锐气一旦挫动,就很难回身再战的道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的。这需要明察秋毫、审时度势。/p>
其实认真说起来,现在不过刚刚十四岁的霍去病也还并没有这种敏锐察觉全局的能力,她所凭借的,是一往无前的气势和毫不退缩的勇敢。而对于眼前的形势来说,有这一点儿就足够了。/p>
白羊王的部众们纷纷拨转了马头,开始往大营的方向回去。天气的寒冷加上心中的沮丧,就连几个部将千夫长都有些垂头丧气。无论那前面汉军有没有埋伏,他们都不想再战了,还是回到大营去好好的呆着饮酒取暖,等到耶律王统帅制定好了作战方略,再共同出击吧。/p>
飞雪连天,枯砂荒草,朔风夹杂着雪花,打在他们裹紧皮裘甲胄的后背上,撤退的阵型显得有些杂乱。不过并没有人在意,匈奴人一贯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章法,不管是冲杀还是撤退,积习难改。/p>
雪下得有些密了起来,几片雪花落在了白羊王的脖子里,他不禁缩了缩肩头,低声咒骂了几句。正要打马而行时,忽然就听到了有呐喊声从身后传来。白羊王的第一反应还以为是汉人在后面为他们自己呐喊壮胆呢,可是随后听到的密集马蹄声,让他心头一跳,感觉到了不妙。/p>
和这位部落王一样察觉到情况有变的匈奴人还有很多,只是当他们急忙回头想要准备迎敌时,却已经来不及了。/p>
一声宛若龙吟的长啸彷佛就在耳边响起,那是狂奔之下的天山龙马出的振奋之音。不知道怎么回事,听到这马中之王的嘶鸣,匈奴骑兵座下的许多战马一下子就炸了锅,乱踢乱蹦的想要挣脱开大队奔跑,整个的骑兵队伍开始乱了起来。/p>
匈奴骑兵们心中惊骇万分,不明白自己这些一向驯服听话的战马是怎么了,骑兵连马都控制不住,还怎么和敌人打仗?有的匈奴人便随着马匹奔跑起来,有些则乱糟糟的挤成一团,一时间晕头转向。/p>
然而,死神是不会给任何人时间的。在这生死关头,黑鹰军更是没有人会心慈手软。被热血和激情鼓舞起来的巨大杀敌勇气,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大的释放。/p>
挤在一起乱糟糟的匈奴骑兵队伍,承受了九臂连环弩全部的杀伤力。黑鹰军连瞄准都不用瞄准,在驰马临近的途中,只管以最快的度射出去,然后装匣,再射击,再装匣……每一个人在与匈奴骑兵接战之前,都已经把随身所带的弩箭全部射光了。/p>
对于混乱中的匈奴骑兵来说,这样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而对他们所造成的威慑力,更是巨大。成千上百的匈奴人就在这如雨的弩箭攒射中死去了,悲惨的呼喊造成了一片惊惧,许多匈奴骑兵根本不敢去看后面究竟来了多少敌人,他们开始打马没命地逃窜。/p>
白羊王早就在心腹护卫们的保护中当先走了,他的心中同样是惶惶惊惧,马也慌人也慌,已经无暇去看敌人情况了,既然失败已经难以避免,那还是先率众逃命吧,能逃回多少算多少,先回到大营安全了再说。/p>
终于追上了最后面的人群,黑鹰军骑兵们抡起了手中的汉刀,开始收割生命。眼睁睁看着一百倍于己的敌人在眼前四散奔逃,任凭宰杀,这种感觉,简直就是让黑鹰骑士们都忘记了生死,只管杀吧!/p>
汉刀、长枪、腕弩……所有的武器都用上了,一百黑鹰骑兵在那袭猩红披风的率领下,化身成了一只可怕的怪兽,在后面紧紧的驱赶着狼群,匈奴人只要跑的稍慢的,马上就会死于非命。就这样一直衔尾相接的追杀了下去……。/p>
雪花飞卷着扑入怀中,朔风吹的披风猎猎作响,龙马不知道已经越了多少马头,手中的那杆梨花枪,枪头也已经与那簇红缨一样被血染的殷红。十四岁的霍去病所向披靡跨越千军,她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跑在最前的那股人马,她已经记住了那个曾经立在匈奴王旗下的身影。/p>
擒贼当擒王!元召教过的这个道理,她一直牢牢的记在心中,不管那个万骑主将是什么人,今天,她势必擒之!/p>
 
第三百四十六章 长风烈 贯西东
雁门关内,已经是一片临战的气氛。聚集在这座关城至右北平之间的七八万汉军,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动员起来,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战。/p>
自从匈奴入侵,汉匈对峙,已经将近大半个月的时间了。虽然时有零星的战斗,但两军大规模的战争一直还没有开始生。事态的突然转变,是从这几天才开始的。/p>
准确的说是三天之前,就在这场降雪刚刚开始的时候,从云中来到此处的随军校尉霍去病,领着她的一百名部下骑兵,贸然就出城去攻击匈奴骑兵队伍。不过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次行动,会取得怎样的战果。/p>
听到派出去接应的冯德将军回报,说是连黑鹰军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他们已经追逐着残敌,深入北边的敌军势力范围去了。飞将军李广当时心中就大吃了一惊。/p>
李广与匈奴人打了半辈子仗了,当然知道他们是如何的凶悍善战。黑鹰军骑兵就算凭着一时的勇气打个小胜仗,可是他们也太大胆了,竟敢追着敌军往北去。现在匈奴人大军在后,虎视眈眈,骑兵随时都有可能出动合围,要是元召的这个亲传弟子和部下们真的出了什么事,作为忘年之交,他将无颜面对元召了。/p>
想到这些,老将也顾不得其他了,马上安排好部将们守城,他整顿人马,披挂整齐,就要亲自率领一队精骑出关接应。/p>
然而还没有等到动身呢,已经接二连三的收到了游骑兵的紧急回报。/p>
“报!报将军得知,黑鹰军部遭遇匈奴万骑的包围,形势危急……!”/p>
这是第一次。李广二话不说飞身上马,喝令出。救人如救火,已经容不得半点儿耽搁了。或许赶去的及时,在半路上还能救回一些人来。/p>
“报!报、报、报将军……黑鹰军对匈奴万骑冲阵了!”/p>
什么!听到这第二次回报,李广脑子嗡嗡作响。即便是他,青年时以英勇敢战闻名,在两军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势下,他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的。这简直就是取死之道啊!唉,别管怎么说,还是去看看吧,万一还有救援的希望呢!/p>
可是还没有等到他的战马跨出雁门关北城门呢,又有一骑探马从远处疾驰而至,隔着老远就开始大声的吆喝,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激动,嗓子都喊的变声了。李广也上了些年纪,听力有点欠佳,一时没听出那家伙在风雪中鬼叫了些什么。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心中正气恼着呢,没好气的随口问了旁边部将一句。/p>
“他在喊什么如此扰乱军心,该当军棍!”/p>
却见身边的所有将士脸上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简直是如同大白天见鬼,惊喜交集。被他问到的部将一边紧紧地盯着那飞奔过来的骑兵探马,一边在嘴里喃喃的回答主将的问话。/p>
“他、他说……他说是黑鹰军百骑破万骑,大败匈奴部队,追亡逐北杀敌无数,马踏敌营擒王归来……老天爷!我没有听错吧!”/p>
老将李广的手抖了一下,这样的事,不仅将士们不相信,他也不相信啊!这怎么可能然而片刻之后,所有人的惊疑就变成了真实。/p>
跳下马来的汉军骑哨,是一个小队的伍长,因为这一路奔驰的严寒和激动,他的身子都在微微的抖,嘴角都冻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可是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相比起亲眼目睹到的那振奋人心的一幕,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呢!/p>
听完他的大略诉说,已经没有人再怀疑黑鹰军取得的巨大胜利。城上城下的汉军将士,同时出了震天的欢呼。无论这样的功绩是谁取得的,只要是汉家男儿,都与有荣焉!/p>
“霍去病有没有受伤黑鹰军伤亡如何”李广脸上也露出狂喜的表情,不过他还是不放心,又急忙追问了一句。/p>
“黑鹰军看样子伤亡不大。那霍校尉亲自捉住了白羊王,现正率部归来,离此已经不过三十里了。”/p>
李广的一颗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命令打开城门,准备迎接勇士们的凯旋。暮雪苍茫中,已经隐约可见那些矫健的身影出现在远方,老将仰面朝天,任凭风雪袭面,出由衷的慨叹。/p>
“天佑我大汉!英才辈出,抗击匈奴,后继有人矣……!”/p>
而就在这同一时刻,往北百里之外,终于得到消息的匈奴耶律王,统率着大队人马赶到了白羊王部众驻扎的大营地。/p>
耶律王是赶来营救的。作为这一路军的统帅,他与左贤王一起分东西两路进攻汉境。左贤王所部的主攻方向是上谷、云中一带,而他所带领的匈奴骑兵六万众,则主攻雁门。/p>
隶属于耶律王所部的,包括白羊王、楼凡王、土蕃王等好几个小部落的骑兵队伍,他们分散驻扎在这百里防线上,随时准备找机会对雁门关附近的目标起攻击。/p>
耶律王本来已经与左贤王经过联络,制定了最新的作战计划,就在几天之后,两路同时将会对汉朝的防线起总攻,到时候十几万铁骑一起出动,打他们个猝不及防。/p>
可是没想到今天得到急报,说驻扎在最前端的白羊王所部那边
第三百四十七章 巾帼梦 梅花开
云中郡黑鹰军驻地,接到从雁门关传来的最新消息后,车骑将军卫青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霍去病安然无恙,平安归去,而且大获全胜,创造了一个战争的奇迹。/p>
不过战报上的最后一句话,又让他有些忧心。霍去病回到雁门关之后,也许是在追敌激烈的战斗中侵染了风寒,有些烧生病了。/p>
不过他虽然心中挂念,却也无法可想。身为一军的主将,在当前紧张的形势下,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需要做。尤其是今天从雁门关随军而来的这批辎重,让他的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p>
“这些,都是李将军令我们来转交给黑鹰军的,请卫将军派人清点核对,以便回报。”/p>
雁门关随军押送物资的校尉把手中的清单交给卫青,拱手施礼,态度十分恭敬。自从他们亲眼目睹那百骑黑鹰军创造的奇迹后,对这只黑色战袍的军队,便有了重新的认识。/p>
卫青致谢过后,派帐前校尉苏建领人前去交接,各种事宜不必多说。目送着他们离去后,卫青转过身来,脸上浮现出笑容,对旁边的一人招手示意。/p>
“赵兄,辛苦啦!多谢小侯爷的美意,这些保暖物资来得太及时了,有了它们,将士们就可以减少许多因严寒所致的伤亡了。这可比什么犀利的武器来的重要啊。”/p>
赵远也笑了笑,点了点头。他与卫青是老相识了,彼此也不需要太多的客套。/p>
“小侯爷在那边现了这种棉絮,填充衣物十分保暖。平定真番大局之后,他便动用了全部的力量,先期赶制了这几万套棉衣送来北疆,后面的还需要分几批运来。保证在长城防线的十万汉军每个人都穿的暖暖的,免受风霜之苦,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打败进犯的匈奴人!呵呵,这可是小侯爷的原话。”/p>
卫青心中泛起暖意,在这严寒的天气里,这样的支援,比什么都要珍贵。他心中已经有过一个模糊的作战计划,之所以没有动进攻,除了时机还未成熟之外,将士们能不能抵御得住突袭途中的严寒天气,也是让他难以下定决心的重要因素之一。/p>
这并不是他顾虑太多,而是对于汉军来说,客观存在很难克服的一个难题。落雪后的塞外,马上就会滴水成冰,到时候不要说克敌制胜,刀在手里恐怕都握不住。要是有将士因为寒冷而死,那就太得不偿失了。/p>
正是怀着这样的重重顾虑,卫青就算是把那个综合各种情报而制定出的作战计划推演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能够彻底的下定决心。/p>
现在好了,看着面前的几个校尉穿戴上全套的保暖衣物后那种兴奋劲儿,卫青决定稍后再好好的与他们研究下与匈奴人的作战,也许,大战马上就会开始了。/p>
轻柔而保暖的麻布棉衣,填充的是厚厚的新棉絮,贴身穿在里面,外面再束上甲胄,一下子就暖和了许多。每个人都还有一套暖融融的耳罩、手套、护膝、棉靴之类,全部穿戴起来,曹襄、公孙敖这些人便在互相嘻嘻哈哈打闹着,气氛很是热闹。/p>
黑鹰军来到云中之后,还并没有与匈奴人进行过一次像模像样的战斗呢,反而是最不起眼儿的校尉霍去病,领着她手下一百骑兵,自己跑出去打了个大胜仗!/p>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六七个黑鹰校尉们,心中的羡慕就不用说了。他们既为自己同袍取得的巨大胜利感到高兴,又都心痒难忍,出兵作战的心思已经急不可耐了。/p>
卫青摆手制止了他们的躁动,大战早晚会生的,不过一切都要从大局出,要联合好雁门守军之后,制定好详细的作战计划,才能一战必胜。身为一军主将的谨慎,使他决不允许自己打一次无把握的仗。/p>
“霍去病无大碍吧赵兄,来的时候可曾见到?”/p>
作战的问题,还需要稍后研究。卫青心中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第一次随军战斗的霍去病。这时身边都是自己人了,他也就不必顾虑别人说他过于担心。/p>
赵远收敛了笑容,真实情况,有些严重。/p>
“两天之前,我从雁门关出的时候,曾经去看望过她一面。她身体没有受什么伤,就是烧的厉害……据军中医者说,这就是伤寒之症,已经服了几次熬制的药物,只不过见效甚微。”/p>
中军帐里的人,心情都变得很沉重。伤寒之症,可轻可重,全凭个人身体素质和造化了,轻者十天半月就可自己好转,而重者就有可能殒身丧命,也是十分常见的事。/p>
“难道,会有危险吗唉!她年纪太小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些寒苦。如果因此……吾之过也!”/p>
卫青声音低沉,虽然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确实,如果刚刚崭露头角的霍去病因为感染伤寒而有不测,那可真是太可惜了!/p>
“卫将军不必如此伤感,对此类疾病虽然军中医者没有什么良方,但并不代表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就在我动身来此时,崔弘兄弟已经骑了那天山龙马,飞奔去找小侯爷求救了。因此,大家请勿挂心。”/p>
卫青霍然抬起头来,其他人也一起惊讶地围拢过来。性子急些的公孙敖已经一把抓住了赵远的胳膊,大声急忙问。/p>
“你说什么你的意思是说……小侯爷已经从真番国回来了?他现在就在北疆?”/p>
赵远肯定的点了点头,刚才只顾着别的事,最重要的事却还没有
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如痴 心似海
世间好梦易醒,噩梦也难醒。每一个人都会做梦,并且在一生当中,会做许许多多的梦。有些梦境也许会成为真实,有些梦中的美好,则永远不可能实现。/p>
烧好几天神智已经有些迷糊的霍去病现在就做了一个梦。梦中那个头顶扎着两个朝天辫的丫头名叫小冰儿,她依然是那个在街头被几个大孩子欺负的女孩儿。/p>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