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说话的是张中行,他从自己王上手中接过弩箭,掂了掂分量,又用手指认真试了试箭尖的锋利程度,眉间有些沉重。

    “国师,你是说,敌人的武器已经进行了改良?”

    “不错!王上请看此箭的材质。”

    说完,张中行一伸手,从护卫手中接过弯刀,咔嚓一刀砍在弩箭杆的中间,只不过拇指粗细的弩箭杆竟然没有折断,刀刃反而崩起了小小的缺口。

    普通箭枝材质就这样坚韧,汉军手中其他的武器可想而知。羿稚邪恨恨的冷哼了一声。

    “两军对战勇者胜!我们草原骑士的勇敢,岂是仅凭武器的优势所能阻挡的。传我命令!全军拔营前进,直逼城下。以血还血,我到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本事。哼!”

    单于令下,万马奔腾,百里之内,秋风夹杂着肃杀之气,席卷而前,目标!大汉雁门关!

    就在这同一个时刻,雁门关内却是一片欢呼的海洋。请命出击的黑鹰军,不仅顺利的接应回了骁骑将军李广,而且以干净利落的手段,全歼了五千匈奴铁骑!

    匈奴主将的人头,就悬挂在雁门关的城楼上。那支完成使命后整束回营,休息待命的黑鹰军,在一路上,收到了无数崇敬的目光。

    一千五百人的队伍,多少人出城,还是多少人回来,杀敌五千不损一员,这样的战绩令人咂舌不已。黑色的战袍沾染了鲜血,映衬着刺绣的红边,有一种妖艳之美。经过首战洗礼的骑士,在这一刻,没有后悔也没有后




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顾北望 梅雨秋霜
    北国烽火连天之际, 潇潇秋意,岭南却正是梅雨天。江淮之间,大半个季节都笼罩在一片阴晦潮湿中,当此时节,最是难消。

    祖辈生活在此地的百姓 ,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倒不觉得有什么不便。客居的游子,贬谪的流官,行路的商旅,却免不了发出一些忧伤的感叹。

    淫雨霏霏,连绵浸骨,造就了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与众不同的性格。荆楚秦淮之地民众剽轻,好作乱,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这片土地上的人是非常难以治理的,非强硬或者机变权谋之辈,根本就镇不住。所以自汉朝统一天下以来,在这块地方封王的人,从英布、彭越到刘长,都是些手腕强横的家伙。

    如今的淮南王刘安,虽然以儒雅渊博之名流誉天下,但他骨子里的狠辣和治理属地的手腕,却比从前的几个王爷们要高明得多。

    按照古代的审美,刘安是个标准的美男子,如今虽然已过不惑将近知天命之年,但由于他内在的学识和修养,以及擅于察言观色识别人心的能力,却更增添令人心折的魅力。

    大汉皇叔,贤德王爷,这样的身份使他声名远播,四方宾客来投奔到他门下的,数以千万。对于这些人,淮南王府一向来之不拒。

    百余年前,列国四公子以各自养士数千而成为美谈。刘安一向心所慕之,因此,自从封王开府以后,府中便常年豢养着数千人,谈论文学,讲经问道,从中选拔优异之才,为己所用。

    流传于世间的名作《淮南鸿烈》,就是他在这段时期所写成的。洋洋洒洒,包含甚广,总计二十多万言,可见此人才气之高。

    其实,认真说起来,在过去的几年里,未央宫中的年轻皇帝对于这位皇叔还是很看重的。皇帝喜欢有学问的人,刘安知识渊博,人物风流,于琴棋书画,古玩占卜之道无所不知,又富有辩才,在很多事情上正迎合了刘彻的胃口。

    刘安每次来长安朝见时,皇帝都会亲自设宴款待,好几回都谈天说地,议论古今得失,以及方术词赋等,到夜深人静还不罢休,往往秉烛夜谈到更漏之后。

    甚至连从淮南所来的奏章信件等,刘彻都是有来必有回复的。为了怕在语句修辞上出错,让这位学识渊博的皇叔看到会闹出笑话,他在每次发出前,都会交给文学侍从们,将内容审阅润色之后,才会放心。

    这样的君臣关系,本来可以成为皇家的典范,千古的佳话。但是很可惜,他们之间,注定不会有那种和谐的结局。

    在这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执着。也许可以称之为执念。越是才智超绝的人,在这一方面,就越难以化解。

    很多年前,父王刘长怀着对未央宫的无尽怨恨,绝食死去的那一幕,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刘安脑海中,成为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魔魇。如果今生不能为那个逝去的灵魂做些什么,那么,也许他会一生难安!

    淮南王府并不像其他王府那样豪华,这与淮南王为了刻意保持好名声有关。装饰质朴典雅,如同它主人的品味一样。不过每幢建筑都显得十分高大巍峨,显示出一种非凡的气势。

    在楼宇的朱红栏杆处,锦袍男子负手仰望苍穹。雨初歇,碧空如洗,夜色若深墨。斗牛之间,星辰寥廓。

    蓦然,有流星如斗, 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夜空。男子的眉角动了动,心中似有所悟。

    “王爷,心有何感可否说与微臣知道?”

    站在几步之外的“一丈伏魔”韦陀微闭着双眼,一动不动,他的职责只是保护主上的安全,其他的一概与之无关。说话的是王府的谋胆伍被。

    “流星出现在江淮分野间,这是什么样的预兆?先生可知道吗”

    伍被,原先的楚国人。其祖上正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也!此人文武双全,深谋远虑,自从被淮南王招致麾下,引为谋主,深得刘安的倚重。但伍被做事素来严谨,不该说的话从来不多说一句。因此,听到刘安的问询后,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顺着刘安指引的方向抬头望去,心中暗暗思忖其话外之意。

    “王爷,多年之前,吴楚起兵的时候,彗星出现,长仅数尺,尚且流血千里。现在,彗星长可竟天,天下当有大战!”

    伍被没有说话,旁边有人却迫不及待的开了腔。声音尖利,甚是刺耳。

    此时此地,围绕在淮南王身边的五六人,都是心腹中的心腹。众人不用抬头看,都知道说话的人是谁,正是自恃才高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左吴。

    不得不说,淮南王府上有本事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左吴其人,才干并不在伍被之下,只是心胸有些狭窄,没有多少容人之量。一向对最被刘安看重的伍被不服气。这时听王爷问伍被的话,他心中一动,便抢先接过来了话头。

    果然,左吴偷眼观瞧时,见淮南王脸上有微微的喜色,知道自己说中了他的心事。

    “左卿熟知史事,所言极是。自去年以来,天下开始动荡不安,西南骚动,南疆作乱,就连长安城里也是杀得人头滚滚……连上天都数次示警了!唉,身为高祖皇帝子孙,每当想起这些,真是忧心如焚啊!”

    淮南王一副忧心国事的表情,为社稷着想的忠心都写在脸上,好一个贤王模样!

    “王爷心忧国事,身在淮南而胸怀天下,实在是令我等佩服!如果有一天,高祖皇帝传下来的这座江山真的要不安稳起来了,还不是要王爷做那中流砥柱嘛!”

    “对极对极!刘皇汉室的各地封王都是唯王爷马首是瞻,您的威望,现在无人能及啊!”

    “王爷身负天下之望,非是臣等虚言……。”

    这样的表态,虽然没有多少意义,但说与不说,其中却大有玄妙。

    见身边的同僚们都在纷纷附和,伍被暗中叹了口气。以他的聪明才智,当然知道淮南王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在内心最深处,他不认为那些野望会取得成功。但在这样的形势下,却不能说出特立独行的话,他也只能跟着随声附和了几句。

    有些意思,不必说的透彻,只点到为止即可。淮南王刘安见他最倚重的这些心腹们都明白了自己的话中之意,不禁很是满意。要成大事,还是需要借重他们的忠心和才干 ,只要上下团结一心,趁机而起,何愁大业不成!

    这些日子,从各个渠道传回淮南来的消息,有些令人沮丧。在刘安想象的天下棋局上,最好的方式当然是预先布置好的几步先招同时发动,令未央宫顾此失彼、接连出错,到那个时候,淮南这把磨砺了多年的暗刃再趁机亮剑,才是最好的时机 ,取得成功的可能也是最大。

    可是,这个时代,在遥远的距离内,情报传递的不对称,要想做到步伐一致,那是谈何容易的事!

    所以,最先发动的东越被灭了国。南疆战火不仅没有损伤到大汉江山的分毫,反而成全了这个帝国对边陲的绝对控制。开疆辟土,化蕃国为郡县!

    与淮南有着秘密联络的故吴国太子刘少驹也死了,这个多年的盟友就此消失在世间。没有死的东越王太弟余善逃亡到了东海上,从此不知生死。这条线上的力量看来是彻底指望不上了。

    而西南夷的形势也不太妙。虽然最新的情报还没有传回来,但据前几次的消息分析,那些见风使舵的小国被平定也只不过是早晚的事而已。这七八个在蛮夷族统治下的国家,当初为了鼓动他们起兵作乱,淮南王暗中派出特别的使臣,给他们送去了大批的财帛珠宝,如果西南夷诸国也重新归附汉朝的话,那这一切就都打了水漂了。

    尤其令淮南王感觉不愤的是,据在长安城探听消息的世子派人来报,那个小小的长乐侯好像在这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听说得到了很多好处。这令他顿时产生一种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的感觉!

    “此人要是能为我所用就好了……。”刘安喃喃自语。旁人不知道他话中所指,只是垂手静听,无人插话。

    乌云又翻卷,遮蔽了夜空,重新下起雨来。藩国的力量既然已经指望不上,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长安未央宫中的那枚棋子和北



第一百八十九章 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
    匈奴人行军打仗与别的国家行伍有些不同。这个民族的战士出征,大多时候不是为了大义,也不是为了邦国荣誉,而只是为了自己家族和女人孩子的生存。

    草原环境恶劣,资源有限,这一人类族群在此生活,掠夺,便成为了一种习性。

    此次大举进攻中原,匈奴骑兵总共大约有五六万人随行,分别从几个方向,把已经饱受摧残的边境城镇彻底的又洗劫了一遍。同时寻找可以突破的出口,如果机会成熟,就可以突破长城防线,再次逼近内地的繁华了。

    匈奴人出征,所带的随军辎重并不多。除了王庭的直系所属精锐,每个听从大单于的召集而跨马出战的草原勇士,都是要自备食物、马匹、兵刃、装备等物品的,这也是一种惯例。

    因此,当黑鹰军冲破山间迷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几个呼吸之间就逼近匈奴大营的时候,预想中的敌方粮草物品堆积后营的情况并没有看到。冲营之前先火烧匈奴人辎重粮草的计划便落了空。

    但这并不妨碍黑鹰军的攻击。加速发力中,如雷的马蹄声惊醒了沉睡的大地,也终于惊动了酣睡在黎明前的匈奴营地。

    大营外围的游骑哨吹响了报警的牛角号,急促刺耳的短音划破了此间的宁静。匈奴骑兵们在懵懂中翻身而起,抓紧了身边的武器,一时之间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说骑在马上大队冲锋的匈奴人是无敌的力量,不可阻挡的话,那么,此时刚刚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他们就是一盘散沙,平日里缺乏纪律和训练的弊端,在这一刻,就成了致命的缺陷!

    有火光开始腾空而起,已经纵马到营地边缘的黑鹰军骑士,把马鞍后所带来的浸透油脂的引火之物点燃后,抛向了敌人紧连的帐篷。然后开始了挥刀杀戮的前行。

    大乱起!很多匈奴人从失火的帐篷里跑出来,有些衣服都没有穿整齐,更不用说披甲上马迎敌了。骄横惯了的匈奴人,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竟然有汉军胆敢来劫营突袭,而且是从后路发动了攻击,他们到底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这些念头在许多人的脑中一闪而过,但已经容不得他们多想,在这生死杀戮之际,没有人会解答他们的疑问。面对的只是刀光、杀意和鲜血!

    营帐起火,马匹惊散,一片慌乱。除了少数人在反应过来的万夫长组织下开始抵抗外,大部分匈奴人开始四处逃窜。

    来袭之敌太厉害了,根本就挡不住啊!那一支骑兵如同一杆长枪般,就那样直掼而入,从后营杀了进来,只不过片刻之间,就杀到了中营,一路上人仰马翻,匈奴骑兵死伤无算。

    大单于羿稚邪昨夜睡去的时候,已经是过了三更时分 。那位从大汉朝淮南地界而来的特使,给他指了一条捷径。今夜休整人马后,明日就可以按照这位特使的指点,向西几十里绕道,从某处汉军兵力守备薄弱的关口,破关而入,直驱长安!

    羿稚邪心中高兴,命人赐酒,与这位指路人好好的喝了几杯。酒后困乏,不免就睡的沉了些。

    等他被护卫们唤醒,听手下急速的汇报完外面的情况时,羿稚邪大惊,连忙披挂上马,在心腹卫队的保护下准备迎敌。然而,接连传回来的消息有些不妙。

    汉军的骑兵战力非常强悍,行进速度很快,看他们的打算是想踏营而过。大单于羿稚邪闻报怒火万丈,就在自己的眼前子底下,敢有人这么耀武扬威的来劫营?他拔刀传令,命令中军万夫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来犯的这股敌人包围歼灭!简直是开玩笑,不过区区的一千多汉军,就敢来冲击三万多人的匈奴大营,这是吃了熊心咽了豹子胆了!今天要是能让他们跑掉一个,他大单于天可汗的名号今后在各部落王面前还怎么维护无上尊严呢!

    中军精锐就是不同,很快,几个千人队集结起来,开始向来犯之敌包抄,草原勇士们的血性也是不容侮辱的,刀尖之上,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就在这个时候,雁门关方向突然鼓声大作,喊杀连天,万余汉军骑兵在前,步卒在后,直奔匈奴前军大营杀来。

    “报告大单于!雁门守军全体出动,已经杀进前营了!前营都督抵挡不住,请大单于示下。”

    根本就不用听详细,羿稚邪也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汉军这是主动反击了,而自己却没有这个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看来是飞将军咽不下被生擒的这口气,所以逃回去后,破釜沉舟来决一死战了。

    那到底是在此地与其大战一场,还是暂时避开,等到集合附近的兵力,再来决战呢羿稚邪有些犹豫。吸引汉军主动出城来战的机会不多,这次可真是一个绝佳的战机,如果能把雁门守军大部分消灭在这儿,那雁门关可就门户大开了。

    有些可惜的是,时间紧迫,来不及调集分击各处的匈奴军了。以现在大营的兵力要全部歼灭这些汉军,恐怕会有些困难啊。

    羿稚邪的想法很美好。然而,在仅仅一刻钟之后,他会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朝阳虽然还没有出现,黑暗已经隐去,光明重新退还给了人间。血花浸染了露珠,死亡的绽放次第开遍阡陌草丛。

    黑鹰军如同一把开刃的利剑,一往无前,挡在前方的敌人,无有例外,全都倒在了他们的马蹄下。勇敢和骄傲都是会传染的特质,如果整支队伍中的每个人都被这种气场所笼罩,那么这支队伍就成了一个整体,具有了灵魂。

    纵马冲在最前面的是公孙戎奴和曹襄。他们两个人,算得上是黑鹰军中武艺最高的了,所以,这柄利刃的尖芒就有他们两个人来担当。

    公孙戎奴昨日用手中的刀,亲自砍下了那支五千匈奴骑兵队伍主将的脑袋。卫青兑现承诺,给他记了首功。虽然现在还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但那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要知道,在对阵匈奴的正面战场上,这样一次酣畅淋漓的大捷,在两国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可谓是旗开得胜!无论这一轮北疆战事最终结果如何,对于公孙戎奴来说,大战过后,他的前方已经是一条通往名将之路。

    这样的激励目标,就活生生的摆在眼前,所有黑鹰军将士,无不心情激荡。尤其是原先与公孙戎奴地位相当的曹襄、韩悦、周霸、张次公等人,更是人人奋勇。现在的匈奴人,在他们眼里,不再是难敌的对手,而是变成了一个个掳取功名之物。
1...6970717273...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