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元召暗自撇了撇嘴,瞧这一家子都没有见识的样子。不就是画副草图吗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他用笔在上面慢慢的写着天下各封国、郡县、大山大川的名称,不一会儿就标注完毕,现在再看上去,就已经很有一副地图的样子了。
皇帝一家三口趴在上面,用手指点着那些熟悉的地域名称,开始兴奋地大呼小叫。
“原来朕的江山是这个样子的啊……汉中、关中、黄河、终南山……哈哈哈!”
“父皇、母亲快看,这儿就是长安!我们所在的地方!”
也难怪他们兴奋,在这个时代,哪里能够有这么一张全面的天下地图呢!不要说普通人了,就算是未央宫中,也只不过是根据资料,能够大略知道各郡县所在的位置而已。
皇帝陛下简直是如获至宝,他一点儿都不怀疑这张图的正确性。因为,元召做出来的东西,从来没有错过的时候,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
“陛下,您这是要干什么”元召有些愕然。因为他看到,在皇帝的示意下,卫夫人已经小心的把那张图叠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碧海潮升烟波痕
明月楼上,淮南王刘安认真的看着对面的少年,心中感慨万千。接到谋主伍被的飞马传信,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千里北上,来到长安。
曾几何时,眼前的人,名不见经传,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来历的流浪儿而已。然而,在这一路上,淮南王细细的梳理过元召今日的影响力后,他不禁大吃一惊。
元召,在长安三辅封邑万户的长乐侯,官至尚书令,由他主政的尚书台,其权力已经远远的大过了丞相府。时至今日,受过他影响的人,有很多已经站在重要的位置上,手握着一些要害部门的权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都是少壮派!
没有人再会因为他的年龄而等闲视之。淮南王一向自负甚高,可是现在就连他,也不得不叹服了。
跟随的护卫都在外面守候,即便是伍被和刘姝,也没有被允许进来。事关淮南一脉未来命运的大事,他不得不如此慎重。
淮南王的子嗣,在各大诸侯里面,已经算是少的了,现在只有三子一女。然而推恩令下,三分淮南后,这必定将是一个会逐渐衰落的结局。
除了皇帝,任何人的雄心壮志,皇图霸业,在这片汉家土地上,将永远不会再有可能。有时候刘安想起这局布棋,在痛恨的同时,却也是暗自佩服。
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只要能让对手服服帖帖,再也无力反抗,那就是绝世奇谋。淮南王有些灰心丧气了,这些年来,自己布置先手,用尽手段,到头来不过是枉费心机,尽皆成空矣。
“王爷毋需再多虑了,这就是淮南最好的出路。皇帝陛下的意思,虽然不会明旨颁布,但他已然恩准。淮南库府中所有的财富,朝廷一文不取,而且淮南封地也会保留,等到什么时候王爷有了自己的基业,什么时候愿意交回了,就任凭王爷自己的意思。”
几句寒暄过后,三杯接风酒喝罢,元召直接就点明了主题。他清楚地知道淮南王心中的顾虑,因此,说话简明扼要,把他最想知道的告诉他。
“这是当今天子亲口允诺听起来倒是美妙,就怕过上几年之后,就不会再遵守这些了吧天意难测啊……!”
刘安是个天生的阴谋论者,想事情从来没有那么简单。对于皇位上之人的反复无常,所见所闻,前人早已经有过太多教训了。
“呵呵,王爷在想什么,我都明白。我不敢保证皇帝陛下未来会怎么样,因为将来的事谁也不敢预测。不过有一点儿,我可以对王爷保证,那就是,只要我元召在世间一天,我的承诺就会永远有效。”
元召神色平静地看着淮南王的眼睛,举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点滴不剩。
刘安略微迟疑了一下,似是下了某种决心,终于也抬手把酒喝干,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这家明月楼,在长安城中名声响亮,此间主人,传说是季氏后人,不知道是真是假”
元召点了点头:“不错,明月楼的主人名叫季英,正是季氏双雄的后人。”
“本王也曾听闻,那季布当年以信义著称于世。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想必长乐侯也听过这句话吧”
“呵呵,王爷敬请放心就是。我虽然不敢自比先贤,但我说出来的话,还从来没有未实现过。”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本王也对你说句实话吧,当今天子虽然是个有志向的人,但以我对他本性的观察,却不像是个体恤仁慈之主,以后……也许会有些狠绝。作为臣子,不可不察。”
对皇帝做如此评价,已经是属于大逆不道之语了。淮南王当着元召的面不加掩饰的直言说出,这算是挑拨还是真诚呢
元召淡淡的笑了笑,这样话头他不会去接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比这个世间的任何人都清楚。淮南王的话没有说错,不过这只是皇帝的一个方面而已。
“王爷,这么说来,就是同意去见识一下大海的辽阔了”
“没错!听了你的那些描述,本王早已经动心了。你可能还不知道吧,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那些神仙志怪海外奇闻,总想着如果有机会能去亲自见识一下多好。却未曾料到,有生之年,竟然真的会有可能实行。如果真的有机缘,万一能遇到海上仙山神人,也说不定呢。哈哈哈!”
见淮南王笑得十分欢畅,元召也跟着笑了起来。他知道刘安所说的这个梦想是真的,因为他写过的那本《淮南子》里,就有对这方面的大量记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元召才突发奇想,给淮南想出了这么一条出路。
“王爷,这世上有没有神仙,我从未见过,不敢妄言。不过,海上有的是大小岛屿,虽然称不上是仙山福地,也算是世外桃源,人间宝岛了。”
“元侯,真不知道你小小年纪,是如何知道的这些!唉,传说当年秦始皇帝,为求长生不老术,曾经派遣了大批的方士入海求仙,却终究是杳无音信,一无所得。可见这海外神仙是很渺茫的。”
“呵呵,王爷不必去多想这些。说不定,将来在海
第二百四十六章 西风吹落多少恨
白马入梦踏霜行,碧海天涯明月升。
当时西风多少恨,吹落情怀埋雪中。
从春华秋实,到万木凋零,又是漫长的一季。人间光阴,宫中岁月,朝朝暮暮久,几番寒暑多。
当椒房殿外碧树的最后一片叶子,被西风吹落的时候,初雪就快要到来了。宫中的雪景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过去的这些年里,皇后阿娇几乎从来没有好好的看过。不过今年,她老早就有了一个心愿,一定要好好地看一眼,因为,有个人说她最喜欢清雪。
这个人,就是已经陪伴了她大半年时间的楚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椒房殿中的所有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皇后变了。她不再一天到晚无休止的暴躁吵闹,也不再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和宫中其他美人争宠上,她的性格柔顺了许多。
不过,这一改变,不是因为皇帝,而是来自于那个名叫楚玉的南方女子。宫中人不敢妄自猜测她们之间的关系,皇后只要不再因为妒恨而乱发脾气,所有人就谢天谢地了,其余的,谁还敢去乱嚼舌根儿呢。
不管未央宫外的风云怎样变幻,皇后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闻不问,不去多管。彷佛已经心灰意懒。即便是王太后,在不久前,对她发出过要帮她除掉那个心腹大患的暗示,她也只是冷淡的没有做出回应。
皇后从前骄纵,并代表她不聪明。世态炎凉,人间冷暖,自从窦太后逝去后,在很多人的神色之间,她早已有所察觉。
虽然母亲窦太主还在,窦家的势力也还能依仗些。但这位大长公主是怎样的色厉内茬,做女儿的知道的比谁都清楚。皇后从来没有想过要靠她的能力护得自己周全,如果母亲在余生能够保得大长公主府的富贵,就已经是老祖宗的恩泽在护佑了。
与皇帝的恩情,皇后早已经灰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旧情追不上时光的烟云,青梅枯萎时,竹马早就已经老去久矣!
皇帝已经将近半年没有来过了。听说他又有了许多新的美人,美丽妖娆的秦夫人,能歌善舞的李夫人……。从前听到这些事的时候,皇后的心中就嫉妒欲狂,恨不得把宫中美人都统统杀死。至于现在,她剩下的便只是怜悯。
即便是再倾国倾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又怎么样呢!皇帝的寡情与多欲,注定了她们的结局。短暂的红颜,转瞬即逝,当芳华不再,剩下的便也只是深宫寂寞,满腹心事无人诉说。
每当想到这些,皇后便暗自庆幸和感激,因为,老天给了她楚玉。
楚玉仿佛身上有一种魔力,她清楚地知道皇后的敏感心思,知道她一眨眼一蹙眉之间想要的是什么。在某些她最苦楚难耐的夜里,给她带来了宽慰和安宁。原来世间还有这样的一种情感,可以超越身份和性别的界限。
如果此生注定终老宫中,那么,有楚玉为伴,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未央宫的重重宫殿,连绵起伏。落日的余晖,渐渐从琉璃瓦上隐没,暮色开始笼罩大地。远近的宫灯开始亮起来时,身后有脚步声渐渐走近。
“皇后,天气渐寒,就不要总是在庭院中待得太晚了。你的身子刚调理的差不多,自己还是要注意为好。”
一袭温暖包裹了肩头,白狐皮的外氅,有人从后面轻轻的给她披上。
“楚玉,你说太阳落山之后,它会去到了哪里呢它会不会去别的地方,继续给那里的人带来光明”
“皇后,为什么总是喜欢想这样的事呢这都是上天的安排,我们身为凡人又怎么能知道那么多呢”
“是啊,我们都是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凡人。也许每个人的命运,早已经都注定了,怎样的去争取和反抗,都只不过是徒劳罢了。”
朦胧的暮色中,看到她的脸色有些黯然。楚玉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太阳虽然落下去,可是还有月亮,还有星星啊。皇后难道不觉得,夜空的景色更美吗”
皇后阿娇又沉默片刻,果然,抬头看了看天空,夜空如洗,有寥落的星辰开始出现,她便又轻轻地笑了起来。
“楚玉,谢谢你!幸亏有你的开解,我才度过了最难的日子,现在已经想开了许多。走吧,我们回去。”
皇后伸出手臂,搭在楚玉的肩头,神态亲密,她们便在灯火中走向逐渐辉煌起来的宫殿……。
夜色逐渐深了起来,未央宫中的羽林军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忠诚的保护着皇宫的安全。然而,即使守卫再严密,也总有顾及不到的角落。
在宫殿一角的暗影中,有轻如飞羽的影子无声掠过。然后,早已在此等候着的男子声音响起。
“时间已经不容再耽搁,我们的计划必须抓紧实行了。”
“为什么啊我才刚刚取得了她的信任,如果现在就……有些太急迫。”接话的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不是让你马上,而是要找准机会,在必须保证成功的前提下去做。因为,这样的机会也许只有一次。如果不能成功,也许以后就很难了!”
“不是让我们徐徐图之吗什么事又这么急迫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nb
第二百四十七章 瀚海黄沙起娇龙
就在长安城风云起伏,未央宫变乱将生的时候,九州万里之外,凛冽的朔风正横过瀚海黄沙,漫漫无际,劲吹西域的大小邦国。
这些地方的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一日三变。在很多时候,早晨夜晚需要穿厚厚的裘皮,然而到了午间,往往就需要换上单薄的纱衣。
大汉派出的西域使团,刚来的时候并不习惯,好在从长安出发时,遵照长乐侯的安排,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心理和物资准备。虽然也有一部分人生了病灾,但熬过最初的阶段以后,也就已经慢慢的适应了。
自从踏上这片域外土地开始,他们已经到过十几个比较重要的国家了。选择的这第一批目标,都是与匈奴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可以给匈奴人提供帮助的国家。
在余丹王子部下的帮助下,这一路还是比较顺利的。当然,这也与他们所带来的诚意和精美的中原物品有关。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古今中外,国与国之间最看重的还是利益关系。所谓的道义、盟约什么的,在可以预期的巨大利益面前,一切都可以妥协,一切都可以拿来谈判、交换……。”
想起在临行前,元召对他们说过的这番话,虽在万里之外,使团中的所有人也是心悦诚服。这就是外交关系中的真理啊!经过与这些国家的交往,元召对他们曾经嘱咐过的事,无一不在逐渐的印证、实现,这不由得让自张骞以下的人都产生一种错觉,小侯爷身在长安,智算万里,他对于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地理人情、心理信仰竟然如此熟知。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一切都将无往而不利!
大汉使团二百多人,一路行来。从第一站,大月氏国开始,到现在暂时歇脚的大宛城,他们把随身携带的中原物品当作馈赠,分送给各国的王室和贵人们,所带的货物在逐渐的减少。然而行囊,却更加沉重了起来。
精美的江南丝绸,华丽的蜀锦,陶瓷用品,茶叶,白糖,细盐,烈酒,香露水……每一样都被得到的人视若珍品,原来世间还有这样的东西。
使团的人有些目瞪口呆,确切的说,是他们得到的回赠令人目瞪口呆。成袋的金砂,大块的金块,银饰,珍珠,犀牛角……!全都是这样的东西。
卸下物品后空出的马车,又被装满了。虽然不如来时的充盈,但却更加沉重。发财了,发大财了!使团的所有人无不兴奋雀跃。
张骞曾经悄悄地对一位大月氏国贵人询问过,如果以后有这样大批的中原商品运到西域来的话,以当地的行情加以交换,可以得到一个什么价格
这位贵人恋恋不舍的用手抚摸着华丽精美的绸缎,又喝了一口中原烈酒,满足的舒了口气,然后用热切的语气告诉张骞,他只要有办法运来,来多少要多少。至于价格嘛,好商量,可以用相同重量的金砂交换。
自从听到这个消息后,张骞走了这么远的路,他的脑袋便时不时的有些发昏一次。这不是病,而是激动啊。拉一车绸缎来,就可以拉一车金子回去。这种刺激,换成谁,谁也有些受不了!
小侯爷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啊!这条穿越沙漠的路,只要顺利的打通了,脚下踏过的就不再是黄沙,而是一粒粒黄澄澄的金沙呀!
每当计算起这些,不仅是张骞,上上下下的二百多人,人人都会兴奋。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结束这次行程,把这边的好消息,赶快带回长安去。
一路上所有的细节,张骞都详细的一点一点记载了下来。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回去后要事无巨细的向皇帝和小侯爷汇报,不能遗漏一点。这一条黄金大道,不管付出任何代价来打通,都是值得的!
马车满载,行囊满满,所有人都归心似箭。好在,他们的行程只剩最后一站了,那就是此行的终点,大宛国。
大宛国,盛产良马。据小侯爷所说,这个国家所产的马,有着马类中极品,名字叫做汗血宝马,又被当地人称作天马。各国的金珠宝贝,已经装满了来时所带的几十辆马车。如果能用剩下的几车中原物品,换得几匹汗血宝马回去,那他们此行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
不过他们来的时候有些不凑巧,大宛国王并不在大宛城中,他带了一些王室成员和贵族,去西北的天马草原上围猎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