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听到是大汉的使节到来,留守的大臣按照礼节,进行了殷勤的接待。不过,没有国王的同意,他们自然不会答应什么事。在大宛城中待了两日后,大家都有些等的着急。张骞去详细地问起来时,才知道每年的这个时节,国王都会去天马草原举行活动的,而且一去就是一至两个月不等。
使团的人都有郁闷,这么长的时间,哪里等得起经过商量以后,他们做出决定,不要在大宛王城中干等了,直接去草原上会晤国王一趟得了。把这个意思对留守大臣说过之后,他们倒是没什么意见,遂派出一小队引路之人,带着大汉使团出城,一行人转而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马西来明月中
大宛国在与它相邻的七八个小国当中,已经算是最为强盛的了。这固然与大宛的国土面积最大有关,更因为它的背后有东邻强大的匈奴支持。
西域本来远近有三十六国,后来陆陆续续衍变成了五十多个国家。这其中的原因,就与匈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些国家当中,有一大半曾经受到过匈奴铁骑的践踏,虽然后来因为鞭长莫及,匈奴人无暇占领这些地方,但受其刀锋波及之处,提起匈奴骑兵,无不心中惴惴而惧怕。
也是因为匈奴人的关系,包括大宛、楼兰、西羌这几个比较强盛而且受匈奴重视的国家,便成为了各自所在地域中的领头羊,周边小国,看他们的眼色而行事,以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害。
在大宛国周围,便有小宛、莎车国、于滇国、西夜国、乌戈国、桃槐国、疏勒国、精绝国、戎卢国等土著国邦。它们皆以大宛国为首,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
这次大宛国的天马草原围猎盛会,所有这些国家都接到了邀请,各国王虽然不便亲自前来,却都派出皇室重要成员或者是朝堂重臣参加,因此,天山北麓的这片辽阔无际草原上,便扎满了各式各样的帐篷。
国家虽小,五脏俱全。各国都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军伍,挑选出最勇敢的将军随行。虽然几百至上千不等,但聚集在一起,也有万人之众了。
其实说白了,每年一次的天马节会猎,不过就是这个十余国联盟的组织,举行的一次类似于大演兵的活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更好的生存,这个道理,不光中原人懂得,匈奴人懂得,这些西域人更懂得。
风驰电掣,纵马奔驰,弯弓射猎,西域男儿们也都是些身手敏捷的汉子。在过去的这半月时间里,光狼群就歼灭了好几个,其余的虎豹獐虫之类就更不用说了。大批的猎物被堆积起来,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十分可观。
贵人们对部下的表现都很满意,看着这些骑在马上来去如风的汉子,频频点头。这样的战力,虽然比不上匈奴铁骑,但要在西域这些国家中说起来,那也应该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强军了吧。
在距离王帐不远处的一座高坡上,就是汉朝使者所在的帐篷了,几十顶牛皮大帐连在一起,这是遵照王弟的吩咐,手下人特别给汉使准备的。大宛王弟云桓待人接物还是很有分寸的,在这一点上,他反而比身为大宛王的哥哥青桓眼光长远的多。
此时这位王弟正陪着汉使和他的随从们,站在这高处,满脸带笑,指点着远处讲解。
张骞陪着笑一边点头,一边观察着远近的山川走势,在心中暗自记了下来。这片草原,正处在这些国家的交界处,算是一个缓冲地带,却是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果然是马群生长的好地方。怪不得此地盛产名马,原来有这样的天时地利条件。
虽然在此处耽搁下来,那大宛王态度不明,让使团中人都心中有些焦急。但既来之则安之,这最后一站,总要等到一个结果,此行才算圆满。已经走了这几万里的行程,就不差这几天的事了。看到正使张骞大人都如此乐观,众人的情绪也平复下来。
大宛方面提供的招待还算是高规格的,各种吃食供给,皆是上等。更何况那位热情的王太弟这几天一直相陪,那便稍等几天,再去相询大宛王对两国的态度不迟。
云桓十分健谈,虽然与大汉相隔万里,但此时说起来一些有关汉朝的见闻,却是十分熟知的样子。张骞心中微感诧异,仔细问起来,才知道这位王弟对于汉朝的风物十分敬慕,他的一切关于汉朝所知,都是从来往的商人口中收集来的。
而云桓听到张骞说到长安的繁华,城墙宫殿的巍峨,市井间种种热闹,已经是眼中放光,脸上露出向往的神色。
双方相谈甚欢,说到高兴处,云桓带着炫耀的神采对来自东方的客人说起这天马节来,其中种种神奇传说,汗血宝马的由来等,不免眉飞色舞,十分得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骞他们之所以远道而来大宛,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求得汗血宝马。见云桓主动说起,连忙仔细打听。
原来,大宛国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在此地举行天马节,是有大来历的。天马者,天山之马也,精通灵性,为万马之王。在西域传说中,为龙身而化,能驯服此马者,当为西域之王!
“那贵国可曾有人驯服过天马”
日色平西,云海翻涌,大漠落日前的景色很是雄奇。长途跋涉的疲惫,使大汉使团的多数人都在帐篷里安静的休息,只有十几人在席地而坐,听着云桓的讲述。
问话的是张骞。云桓摇了摇头,眼中有敬畏更有遗憾。
“天马行踪,偶现人间。只有在每年这个时候的月圆之夜,曾经有人见到过它。它快如闪电,一瞬而过,不要说捉住驯服了,就是想看清楚它的真面目都是很困难的事啊!”
&nb
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光千里踏霜行
宝剑藏在匣中太久,未免寂寞。渴望磨砺的雄心,向往的是大漠雄奇,孤烟落日!这一路所见所闻,也只不过是交易与商谈,对于广阔天地充满豪情的人来说,又怎么能不倍感无聊呢。
大汉西域使团的二百多人中,有五十名全副武装的勇士。他们全部是来自驻扎在长乐塬上的那支黑鹰军。
这五十人,都是有主将卫青一个一个亲手挑选出来的,他们都曾经在雁门关外,与匈奴骑兵面对面的较量过。卫青很慎重,因为他知道,这次的西域之行,在元召的计划中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分量。
胆大心细,勇敢无畏,就是选人的标准。他们将担负着保护整个使团顺利归来的使命。因此,每个人的装备极其精良。长乐塬上研制出来的新式武器,长刀、短剑、软甲、护罩、九臂连环弩、小巧的腕弩、望远镜……所有人都有齐全的一套。
元召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活着回来,这些曾经随着他到过北疆塞外的勇士,都是宝贵的财富。而卫青,比元召更多了一层担心。因为,被任命为这五十人小队校尉的是霍去病。
穿上黑鹰军服的霍去病已经不再是小冰儿,她现在是英姿勃发的少年校尉。在使团的所有人中,除了早就知道她身份的张骞,没有人知道她与主将卫青的关系,也没有人知道她原是女儿身。
都是见过血的彪悍汉子,拿命与匈奴铁骑相搏过的人,派这么一个瘦弱单薄的人来当他们的头领,心中的不服气,都写在了脸上。
然而,这种不服气,并没有坚持多久。当五十条大汉都被霍去病打趴在地上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这位新首领,原来是小侯爷的弟子。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服从,绝对服从!不要说他是所有黑鹰军都崇敬的长乐侯的弟子了,就只凭着这一身本事,也足以让所有人心服了。
朔风苍凉,黄沙漫漫,吹裂了唇角,也催染了眉边。这些,对勇士来说,都没有人在乎。然而,无所事事地跟着使团行走,却让人心中有些烦闷。
赤火剑一直负在身后,没有出过一次鞘。走过的那些西域王国,基本上用利益都能摆得平。然后,他们就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大宛。
想要捉到天马的念头,是在傍晚时分,她回头看到那眼晚霞的时候,突然涌起来的。因为,看到那种壮美铺满天际时,她耳边响起曾经听师父轻轻哼过的一首小调:“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远方的人儿就要归来了,有人在家里,已经备好了酒菜……。”
第一次离开他的身边远行,怎么能不带一件礼物回去呢!天山龙马,就是送给师父最好的礼物。
不知道是草原的清霜还是思念的泪水,静静伏在长草间的少女,感到眼角有些模糊,连忙用衣袖擦干,平静下心情,瞪大眼睛仔细地观察着远处的动静。
天上的月亮已经很圆,四野空旷无边。今夜,天马会出现吗霍去病把挽在手上的套马索使劲的攥紧了,眼睛一眨不眨。对于等待,她有的是耐心。
时间在慢慢的过去,天气渐渐寒冷起来,为了行动方便,她并没有穿厚衣服,身体有些微微的发抖。加上连日来的赶路劳乏涌上来,不由自主的眼皮开始打起架来。
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似乎是有一种心灵的预感,霍去病突然睁开了眼睛。因为,她听到了一声清啸,从看不清楚的远方传来。
几乎就是在一眨眼的功夫,一匹烈火赤红的骏马就出现在了广阔的草原上,四蹄翻飞,鬃毛在月光下飞扬,其雄美的姿势,宛如从天际而来。那动人心魄的马嘶鸣声响彻夜空下,仿佛这是一个信号,又似是听到了某种命令,一片毛色各异的马群,如同海潮一般,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从初冬苍茫的草地上滚了过来。成千上万匹马聚集在一起,呼啸奔腾,回旋往复。
伏在黑暗中的霍去病,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跑在最前方的那匹马,她的心脏在砰砰跳的厉害,握着套马索的手紧张的已经出汗。
那些马儿的鬃毛和马尾在光晕中流动起来,凝成一副壮美的画面,飞奔往前。领头的天马,四蹄若御风而行,简直看不清它沾地的节奏,这是一匹真正的龙马!
捕猎者在无声的移动着,手脚并用,寻找着最佳的时机。这样的机会也许只有一次,她必须要成功!
天高地阔,月光下的草原,此刻是马群的世界。它们在马中王者的带领下,肆意地奔跑,无拘无束的踏碎草木,如风如潮。
当又一次跑到一处斜坡的尽头,天马略微减慢了一点速度,它要率领着它的臣民开始回头。然而,就在这一闪即逝的空隙里,一个敏捷的身影,从斜坡的顶端飞扑而下,正落在了马背上。
霍去病刚一接触到马身,心中大喜,她立即一手紧紧抓住了马背鬃毛,双腿夹紧。另一只手把套马索闪电般的就套在了天马的脖子上。
正在奔跑着的马儿,察觉到了背上的重量。从来没有受过束缚的野性,怎么能忍受
第二百五十章 长刀所向杀气生
大宛王青桓对汉使态度的转变,与失踪的汉军校尉无关。在他眼里,这等小事,还不值得一提。西域各国疆域内,不是草原就是沙漠,各种猛兽狼群随时出没,本国民众还时常被野兽吃掉呢,个把外邦人不见了,只能是自怨倒霉了。
至于汉朝使团,青桓本来就从心底不待见他们。两国之间,相隔万里之遥,根本就没有打过交道,就这么贸然之间,要达成协议,共同对付匈奴人而且听他们汉使口气中的意思,竟然还想要换取大宛的宝马
手掌心摩挲着一块汉使赠送的美玉,大宛国王青桓不禁暗自冷笑,汉朝皇帝的如意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嘛!
他之所以犹豫不决,没有马上就回绝汉使的要求,一是因为王太弟的劝诫,二是因为他实在是喜欢这些来自中原的精致物品。这些汉人虽然想法愚蠢,但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是真的不错!
就说手中的这块无瑕美玉吧,通体透彻,色泽晶莹,握在手中,触肌生温,简直就是无上珍品。而其余的那些丝绸、陶瓷器皿等更是让人喜爱,大宛王每一件都爱不释手。
俗话说的好,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样的道理,即便是在西域,也是人尽皆知的。既然收下人家的这些东西,不回赠一些,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可是,那些汉使对于王太弟代表大宛送去的金珠宝贝之类的回礼,竟然委婉的推辞了。
汉使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云山雾罩的说了一大通官话,想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两点:达成共同对付匈奴的协议。以中原物品换几匹汗血宝马。
王太弟云桓昨晚的时候,把汉使的这两个条件都带给了大宛王。那些汉人并且最后说,如果第一条,国王陛下不能答应的话,那就请答应第二个条件,也好让他们不虚此行!话虽然说得客气,但其中的坚决之意却很明白,这让身为一国之尊的青桓心中很不爽。
整个上午的时间,他都在反复的考虑这件事应该怎样应对。当他跨在雕鞍上,看着那些麾下的健儿们在纵马弯弓,驰骋逐猎,沙土飞扬,气势雄壮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腰间的宝刀,好久没有杀过人了啊!这次要不要让这些国中勇士们见见血呢
青桓既然能坐稳大宛王的宝座,自然也是个刚毅果断的人物。他心中既然萌生杀意,就绝不耽搁。当下命人把王弟云桓连同几个亲信贵族、将军秘密召进王帐,把自己的某个想法告诉了他们。
云桓不动声色,心中却大吃一惊。王兄这是想干什么这样会招来大祸的!对于汉朝的强大,他远比国中其他人了解的多。不过,他看了看大宛王那阴沉狠毒的脸色,又听到一干心腹重臣们踊跃兴奋的赞同声,云桓一句话都没有多说。
汉朝使团不过就是区区的二百多人,在这远邦绝域,把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干掉,绝对不会透露出消息去。而且,等到传到汉朝去,说他们是在大宛境内失踪的,那还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哪月呢!
再退一万步讲,汉朝人就算是知道了是大宛杀了他们的使臣又能怎么样呢远隔千山万水,横跨大漠,相隔十几国家,他们还能派兵来报复吗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大宛王很为自己的这一大胆计划而得意。听着几个心腹兴奋的补充说,那些汉人竟然带了满满几十车的财物,都是些金砂银饰值钱之物,大略估计,几乎抵得上大宛国库大半年的收入了,这个消息更让他们动心。
君臣马上就达成了共识,马上布置,力求做得干净利落。对大宛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他们越想越激动,此举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买卖啊!杀掉汉使后,既可以得到他们的财物,又可以把这些人的首级派人送往匈奴王庭,在大单于那里卖个好人情,想必又会有一大笔赏赐。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好事来啦,挡都挡不住啊!仿佛是老天都要成全他们,正在他们议论的高兴的时候,有远方的警戒游骑飞马来报,说匈奴休屠王派他的大王子,带着一队大约三百人的铁骑来了。
大宛君臣一听,简直是大喜过望。这么凑巧这儿正议论着怎样对付汉人呢,他们的大敌匈奴人就来了!君臣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下,不用大宛人自己动手了,匈奴铁骑既然到了,汉人的覆灭只在弹指之间尔!到时候,只等着把那些财物收入囊中就可以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大宛王亲自带王宫卫士们迎接到十几里外,接到了那位来自匈奴草原的离城王子和他的手下三百勇士。
此时的匈奴,地域辽阔,从东到西,横贯整个草原,其势力范围直达天山脚下。天山南北麓的这些大小邦国,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几乎都奉行匈奴的意志行事。
在辽阔的大草原西部,是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的属地。这两位王爷,势力均等,共同治理着这片范围内的民众。
而大宛王,一向对休屠王更亲近一些。因此,每一年的大宛天马节,休屠王是必定会派人来参加的,这也算是给大宛一种无形的支持。
 
第二百五十一章 赤火龙驹英雄心
大汉使团的所有人,度过了焦躁不安的一天。霍校尉无缘无故的失踪了,大宛人的态度突然变得冷淡,这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张骞和他的副使孙远以及护卫赵破奴等人商量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头绪来。
这不是个好兆头。为了以防万一,张骞命令赵破奴带领着那五十汉军,加强警备,看好随行的车辆财物。同时把派出去寻找霍去病的人全部叫了回来,从现在开始,大家都好好的待在帐篷里。至于留下还是离开,等明日再去见过大宛王之后,看他的态度决定。
天渐渐黑下来的时候,听着远处那些帐篷之间大宛人与来宾们饮酒喧嚣之声,众人都感觉有些落寞。他们的驻扎营地这边静悄悄的,只有几堆篝火在燃烧着,不时发出微微的劈啪响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