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待刘备返回楼桑,便有刺奸来报。有蓬莱客船已入白湖,船上正是恩师二子,卢节、卢俭。

    刘备登船亲迎。

    身长八尺,与恩师有七分相像的年轻儒生,便是长兄卢节,字元廉。刚刚及冠。身形稍矮一些的俊秀儒生,尚未及冠。比刘备小一岁,乃是幼子卢俭,字子恭。

    刘备本想以师兄弟相称。不利二人已抢先行礼,口呼:少君侯。刘备肃容回礼。刘备乃是恩师得意门生,又是门下首徒。虽是县侯,辖地已与一个大县相当,前汉时可称侯国。主臣有别。既然奉父命出仕,自不能因私废公。故而先行礼。

    卢节、卢俭,单从名字上,便知恩师良苦用意。

    两人秉性与恩师如出一辙。刚直清白。刘备在侯府设宴,与会皆是侯府重臣。郭芝、乐隐、娄圭,频频发问。卢节、卢俭,对答如流,举止有度。刘备岂能不大喜。

    不等罢筵,便拜卢节、卢俭为益昌长、容城长。

    听闻恩师二子皆出仕于少君侯,恩师门生故吏,纷纷来投。随卢节、卢俭,上任二城。就连原九江郡治中刘涣,亦举家北上。

    益昌城与河间国接壤,民风耿烈。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刘备生怕卢节受损。便令吕常率一队绣衣吏,时刻护佑。吕常乃是旗阁长吕冲独子。自幼深得家传,又在演武场摸爬滚打,练就一身本领。正当大用。刘备遣他去保护卢节,亦有让其从旁习安邦治国之意。

    之所以没有遣人护佑卢俭。乃因容城尉孙勉,堪称良才。两位家丞赞其曰:“踈亮亢烈,刚简能断。”

    说他豁达直爽,刚强率略,能决断。

    又说卢节、卢俭:“清劲贞白,百鍊不秏。并有王臣之风。”

    两位家丞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经由旗楼署和内置监,将三人日常言行,层层上报,精炼汇总而来。

    为官不满百日,容城和益昌两地便政通人和,欣欣向荣。

    收到刘涣手书,刘备再松一口气。

    平曲城长的人选,也有了。

    南关城长一职,可先空缺。一是南关城人口不多,二是南关城郭规模也小。究竟是撤并入平曲,还是另行扩建。刘备还没想好。且看有多少流民赶来临乡。

    不知不觉,暑热尽起。

    今春雨水不多。累日暴晒,水田缺水。官吏来报,刘备便命人开闸放水。陂渠每隔一段,设涵闸一座。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旱涝保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患、水利,一字之差。督亢居中亢起,四周皆是洼地。想要把水全部排干,殊为不易。筑坝圩田,将积水以田埂堤坝,细化分割,蓄水于田中。再行稻作。可化害为利。号称九河之地的淀区也是一样的理。容城东有西淀。益昌西有东淀。两淀内水网纵横,周百余里。想要筑坝围堰,根本是妄想。然而若将淀中存水引出,滋养百万亩烂泥地,却不难。如此一来,淀区水位下降,不会倒灌。而烂泥地,亦饱水而成良田。可变害为利。

    待水浅,再围绕淀区圩田,又能得数十万亩良田。

    正如公孙瓒所言,北地种田,刘备当居第一




1.109 突飞猛进
    白露后十日。临乡诸城上计,统计完成。

    陈逸为计掾,田骅为计吏,刘修为计佐,三人负责少君侯治下所有城邑的上计。

    楼桑,计五千七百一十八户,六万三千二百六十余口。

    西林,计五千五百三十五户,七万八千三百九十余口。

    郦城,计一万一千七百三十六户,十六万八千九百一十余口。

    督亢,计一万零三百九十七户,十三万五千四百八十余口。

    临乡,计三千七百三十九户,四万一千五百七十余口。

    容城,计三千九百六十三户,四万八千三百三十余口。?南关:计四百七十六户,五千一百七十余口。

    平曲:计一千四百七十一户,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余口。

    益昌,计四千三百二十一户,五万七千六百九十余口。

    临乡共计:四万七千三百五十六戸,六十一万二千四百余口。

    其中,约一成半为淮泗百姓。半成丹阳百姓。二成五为大别山蛮。二成为青冀流民。还有三成半为临近乡民。

    日新月异都无法描述,分明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治下已有六十万人口。良田三百万亩。其中一百五十万亩正在稻作。一百五十万亩正旱地改水田。明年可期。

    日进斗金,花钱如流水。贩卖各种名产以及贡香收获的盈余,正飞快支出。容城已掘出三条直沟。纵横交错的引水渠道亦在全力挖掘。护城河两岸也已垫高。引廊桥高架,通行内外。一旦城外田陌开始蓄水,垫高的护城河堤,自能将来水隔在城外。东西墙桓又各开一座水门。护城河与陂渠相通。城内居民可泛舟水道,往来田间地头。

    容城横竖三里,又无诸多楼桑重器或是临乡伴宫。足够起宅院万余座。容纳十万人口亦不在话下。容城时下只有不到四千户,足可再容纳一倍民众。

    平曲、益昌,也是如此。淀区治水效果,业已显现。与容城类似,引东淀积水,滋养平曲、益昌两地农田。改旱地为水田。又在巨马水路,建造港口。与诸城往来。

    明轮无帆,无桨无篙。车轮舟往来巨马水路,南部数城民众前往北部数城,旦夕可至。两百余里的水路,一日可行来回。

    南关城,连接南北。水陆通畅,位置十分重要。

    和家中文武讨论之后,刘备命良匠以关城为基,建造南关城塞。城塞内建有驿站、粮仓、营房、武库、马厩、草料场、将作坊、水陆码头。再加固城墙、城门,增建瓮城、角楼、箭塔、吊桥、护城河等。扩建后的南关城,将是一座重要的关邑。又称:南坞。或,南堡。

    南堡居临乡之中。水陆通畅。囤聚此处的粮草军械,可就近运往临乡各城。刘备号称‘以备不虞’。建造一座坞堡,用来战时输血,实在是大妙。

    彼时,黄门令左丰前来宣诏,位列三公的崔太尉竟全然不晓。后来方知,圣上之所以,以‘家事论国事’。增封刘备容城、益昌二地。乃是补先前‘北出塞外,未赏之功’。

    若论国事,北伐刘备居功第二。居功至伟的三位北伐主将,不过食两千户。刘备又如何能比三人还高。

    故而,借刘备献琉璃香露为契机,陛下‘家国天下’,‘家事论国事’增封刘备百里之地。

    刘备悉知前因后果,无由一声叹。

    “乱而不损曰之灵”。

    我家陛下,既谥号为‘灵’,轻重缓急,分寸拿捏还是足可称道的。

    前功已后补。

    可以预见,刘备想要再有寸进,估计会很难了。县侯之上便是郡王。可想而知,要割多



1.110 见缝插针
    赛马场五日一赛。一月可赛六场。再加赛一场,角逐月冠军归属。三个月冠军,又将角逐季冠军。不出意外,太史慈一骑绝尘,连赢两场。看架势,已锁定年度总冠军。

    正如后世明星一样。赛马场一骑绝尘的太史慈,今已名动北地。

    南归胡人和北地汉人,之间如果有什么能让彼此信任,互生好感的话。赛马绝对是第一选项。汉、胡,皆好赛马。在赛道一较高下,场下亦渐熟络。赛马场竟成了结交汉、胡好友的社交场所,令刘备始料不及。

    辽东田韶愿出一千万钱,入股临乡赛马会。

    北地世家贵胄亦纷纷想入股。尤其是附近的两支王族。河间王子刘陔和安平王刘续,更是亲自投帖临乡侯府,想入股临乡赛马会。还有新任中山王刘稚,年仅五岁,亦喜赛马。

    前些年,中山穆王薨,无子欲除国。后有人进言,或还有遗腹子。果然,十月怀胎,刘稚还在襁褓中,便继任为王。今已五岁。中山、安平、河间,皆在临乡周围。往来方便。故时常来赛马。

    刘备爵位虽不如几人,却是北地一等一的豪强。又是吾家麒麟子,故而诸王子、国君,皆倾心相交,不曾怠慢。

    宗室入股,不敢自决。赛马会豪商来问两位家丞。两位家丞又问刘备。

    刘备欣然点头:可也。

    于是又另置十股,卖与田韶等人。

    先前十人入股,不过十万钱一股。如今股价翻红。一股卖出一千万钱。所得皆入赀库,十股便有一亿钱入账。十万钱的股本,翻了百倍。先前入股的十位豪商,岂能不大喜过望。

    十人只需牢牢抱团,所持股本占半数,话语权并未丧失。

    刘备更是长出一口气。一亿钱垫底,临乡诸城大建,再无资金压力。

    先前溪谷造楼,辽东田韶高价买来,将家族大半迁入楼桑。如今辽东只剩一些旁支末系,助他打点生意。

    楼桑的便利,田韶深有体会。衣食住行,样样便利。家中子弟习武就学,老弱看病就医,诸如此类,更是方便。

    学坛四儒,医馆良医。北地无出其右。再加上少君侯宽法严律。汉、胡、蛮一家,士农工商一视同仁。幼子田骅更是在临乡为官,田韶如何能不与少君侯倾心相交,好生维系。

    最主要的原因。天下看似升平,却乱象渐起。眼看大乱在即,若不能避入豪门。全家危矣。

    北地豪强。少君侯若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

    商人无利不起早。先前捐资助学,今又入股赛马会。皆为乱世求生下注、铺路。

    侯府护卫来报,楼桑长乐隐求见。

    这便请入书房。

    乐隐之心,刘备又岂能不知。临乡数城大建,楼桑却无立锥之地。先有管宁、后有郭芝,皆升为令,秩比千石。楼桑政通人和,百业兴盛。为政数载,左右皆服。称‘乐公’。岂能令两个小辈后来居上。在自己面前称‘上官’

    只是少君侯有言在先,户不过万,不得擢升。

    楼桑邑中民众何止十万。若能建楼,一万户旦夕可达!

    先前去看西林边境。不知如今又看中了哪里

    白绢徐徐展开。刘备先是一愣,跟着恍然大悟:“可是白湖”

    乐隐笑答:“然也。主公且看。如今水榭,只环绕白湖一重。卑下已实地查看,水榭后院距田埂尚远。可如溪谷,排建重楼。”

    刘备反问:“如此,是否过于拥挤。”

    乐隐点头道:“正如主公所说,是过于拥挤。何不拆除后院”

    &nbs



1.111 撤塔并港
    港口区面积颇大。拆除后,可将顺阳、泗水,两段桥楼连成一线。两侧堤岸均可排建干栏重楼。桥吊、塔吊尽数拆除,转去西林。邸舍刘备想保留,重新装修后,作为第二座客舍。邸舍附近转运、堆放货物的空地,皆可建成宅院。

    如此又可纳两千余户,白湖、清溪,两相合并,可新纳民众三千户。

    桥楼下,清溪水道不再行船。好处多多。最大利好便是消除了安全隐患。碰撞剐蹭是其一。防火才是重中之重。假若有一船在桥楼下起火。架桥盐渍木虽涂有防火白垩灰浆,桥架内排设储水大缸。还有喷淋水网,诸如此类。然而,万一被点燃。又该如何

    乐隐便是看到了这点,才决定将港口撤除。

    如此,只需在清溪与西林交界的上游,令起一座水砦,西林水砦和白湖水砦,一头一尾,可保清溪水道无虞。

    邑中良匠颇多。乐隐自行找来,按图索骥。拆除清溪港口,改建桥楼、重楼。

    果如乐隐所料。白湖水榭拆除后院,铺设长街,改后楼为门楼商肆。水榭人家皆交口称赞。并无异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久居楼桑,岂能不知商肆重利。

    后院阔长,五丈有余。皆铺设成街,实在奢侈。若能缩为三丈,临街重楼后,还可再起一圈重楼。

    乐隐来问刘备。少君侯断然摇头。若如此,后排重楼必然比前排逼仄。入住后排人家,必生嫌弃。乐隐这便作罢。于是五丈宽的白湖后街,遂成热闹街市。称‘后市’。

    楼桑有四市。夜市、坊市、桥市,后市。

    拱卫后市的水砦,亦被改称为水门。

    楼桑的繁荣,得益于少君侯点滴的累积。刘备曾担心邑民太过势利。皆趋利而聚,无利则散。楼桑一旦有事,便一哄而散。这些年过来,却发现并非如此。正如几位不曾离开的学坛大儒,还有渐不西归,定居于此的西域胡商。

    刘备曾以此问母亲。

    母亲答曰:“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

    此句出自《中庸》。乃是孔夫子所说。国家政治清明,即便做高官,亦不变操守;国家**,宁可杀身成仁,也不亏气节。

    刘备自幼熟读经书,自明白此句含义。只是,与他所问,有何相关

    见刘备还不明白。母亲这便谆谆善诱:“我朝郡国并行。编户为民。举家迁入楼桑的齐民,皆以邑为国,以你为君。这便是归属。”

    刘备明白了。

    母亲的意思是说,无论自己有道还是无道,民众皆以他为君。

    认同自生归属。

    郡国并行,编户齐民。都是帮助民众心生归宿的重要因素。最关键,还是刘备这位临乡之君。

    楼桑本就民多。客庸在此的异乡客,更多。百工居肆,良工实在有太多。

    两处规模颇大的改造,完全没有惊动少君侯,乐隐便自行完成。

    楼桑计九千一百六十五户,十四万五千八百九十余口。

    还差不足一千户。

    别说乐隐。刘备都替他扼腕叹息。

    还有何处可拆

    船坞、水军大营,将作馆……

    刘备依次看去,皆摇头。
1...6970717273...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