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刘备掷地有声。

    四位学坛祭酒肃容下拜。刘备亦回礼。

    此乃君臣之礼。

    故而四位大儒先拜。

    出门正遇雪花飞落。巨马水终年不冻,奔流向东。济淀渠凿通后,分一部巨马水流入东淀,又经东淀分流,故而整个临乡水道,少有冰封。东港城,亦在落雪前建成。

    除去还没来及铺设轨路,港口建设与南港大致相同。

    来自楼桑的名产、督亢粳米,源源不断的运往南部诸城。南部诸城的特产亦运往临乡售卖。南北互通有无。尤其是距楼桑东南一百二十里的益昌山中,发现了温泉。泉水汇成溪流,注入巨马水。故而天寒不冻。刘备遂命人在附近建造别馆,温泉养生。

    良匠来说,此地热水宛如沸汤。水温极高。刘备心中一动,可否用来采暖若建水管一路引水到附近诸城,可否替代薪柴煤炭

    这便找来苏伯,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苏伯点头道:或可一试。南关城距此地约五十里。让人沿途查看,是否能引水至此。

    成与不cd无所谓。

    若能成,地下热水源源不断送来暖




1.116 东部鲜卑
    “素利者,塞外鲜卑人也。幼善骑射,称雄于外。鲜卑众故拥之为王。”

    檀石槐全家伏诛。鲜卑遂崩溃逃窜。

    素利等人收拢残兵,辗转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苟延残喘,艰难为继。

    草原传言,鲜卑故大单于檀石槐将赤鹿头杖交由大阏氏转赠给临乡侯刘备。后临乡鲜卑婢风靡。许多被乌桓所抄掠的鲜卑人家,因而得以保全。再加上越来越多的鲜卑部民南下归附。如今落户西林邑中,养马为生,赛马为乐,生活颇为安逸。

    消息传到草原,眼看要有灭族之危,素利这便举族来投。

    见一辆华贵异常的汉式马车,缓缓驶来。马背上的素利,不由用力攥紧缰绳。

    “大哥。”身旁一个鲜卑壮汉,粗声问道。

    “成律归,勿动!即便临乡侯要杀我,只要他愿意接纳种辈。我虽死无憾。”素利低声说道。?“大哥若死,我陪你便是!”鲜卑壮汉猛然松脱刀柄。

    典韦、史涣,皆是豪雄。胯下战马亦是一等一的良驹。左右绣衣吏各个鲜衣怒马,盛气凌人。那股扑面而来的萧杀之气,便是称雄塞外的胡人亦后颈生寒。

    马车在三丈外止步。

    车幕缓缓开启,一身汉服的副伏罗氏,以胡语相唤。

    素利等人抚胸行礼。口呼:大阏氏。

    副伏罗氏让素利上前来。

    素利不疑有他。翻身下马,与胞弟成律归并肩走到车前。

    帐幕再启。只见临乡侯刘备正肃容端坐于车内。

    虽未披甲,气势却和尸堆上的少年英主,一般无二。

    素利和成律归单膝跪地,口呼:少君侯。

    刘备轻轻点头。

    待二人起身,副伏罗氏这便从身后取出一物。

    正是鲜卑大单于权杖。

    素利和成律归不禁泪洒当场。雄壮的草原汉子竟哽咽失语。足见累日艰辛。一个人荣辱事小,部落老小生死事大。牛羊部民不断被掠,整日担惊受怕,饱受屈辱。猛一见大单于权杖,往日鲜卑强盛时的景象历历在目。不禁涕泪横流。

    副伏罗氏这便将大单于最后遗言,用胡语说出。

    素利和成律归逐字记在心头,冲刘备抱拳行礼,口呼:大单于。

    刘备暗叹一口气,这便说道:“以后称君侯便可。”

    “喏!”两人齐声称喏。

    刘备又道:“且让部族勇士皆下马,车内老幼亦步行。与我一同进城。”

    “喏!”两人这便牵马返回队伍,用胡语大声呼喝。车中老幼纷纷下车,围拢在篷车周围。鲜卑游骑亦牵马步行,进入邑中。

    楼桑高楼林立,街巷纵横。看的一众鲜卑老少,暗自心惊。汉家楼高成夏,令人敬畏。今日得见,方知百闻不如一见。望楼弓手、楼桑精兵,皆严阵以待。西乌铁骑亦闻风而动。鲜卑老幼左右四顾,未觉有异。素利和成律归亦步亦趋,岂敢有二心!

    穿越楼桑,抵达西林。暂住在赛马场内。

    隆冬时节,赛马场已关闭。年度总冠军不出所料,被太史慈收归囊中。成万千少年心中偶像。大儒陈寔更是老怀大慰,与有荣焉。

    赛马场之雄伟,素利在草原亦有所闻。如今得见,方知穷尽所想,亦不如眼前所见万分之一。还有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车楼,果能排队而行。先前归附的鲜卑王骑,亦有许多熟面孔。这便纷纷以胡语问候。

    见许多故人都活着,素利终于放下最后一丝担心。

    一千户东部鲜卑,需造车楼一千座。良工无数,这有何难这便命人造来。西林计七千零一十二户,九万一千六百五十余口。素利和成律归率领麾下一千余骑,入选



1.117 归义降侯
    表为藩王,便是指:刘备以辅汉将军、临乡侯的名义,上表朝廷,封南下的东部鲜卑各部大人,为藩王。或为归义侯。

    归义侯,始于西汉。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春,疑内部倾轧,匈奴王七人率部众降汉,皆封列侯。

    桓侯(刘)赐。安陵侯于军,千五百五十户。逎侯陆强,千五百七十户。容城携侯徐卢,七百户。易侯仆(黑旦da),千一百十户。范阳靖侯范代,六千二百户。翕侯邯郸。

    另有亚谷简侯卢它之,千户。故燕王(卢)绾子。卢绾获罪高帝,率数千骑北逃匈奴,受封东胡王,老死其间,卢它之继王位。景帝在位它之率部众降汉。

    桓侯国、安陵侯国、逎侯国、容城侯国、易侯国、范阳侯国、翕(xi)侯国,七国皆在涿郡境内。

    加上平曲侯国,正如刘备先前感叹,涿郡胡人何其多!

    三百余年来,匈奴降侯国纷纷被废。部民亦与北地汉人通婚融合,成为大汉子民。正如平曲城中所见。然而,归义侯国的封赏制度,并被消除。

    所谓萧规曹随。今汉法规律令皆沿袭前汉。远有南匈奴封王,近有三郡乌桓封王。若东部鲜卑各部联合南下,足可效仿‘匈奴七王降汉,皆封列侯’之故事!

    且依旧封侯亦有连续性的惯例。东部鲜卑各部,定被分封在涿郡附近!

    遵循草原道义。杀死老王便是新王。刘备已然是鲜卑大单于的继任者。东部鲜卑南下归附之人,实乃刘备。若皆被分封在涿郡周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刘备的封地虽只有临乡一地,却实际控制着所有的鲜卑侯国!

    再如南匈奴、右北平乌桓,遣人为南下鲜卑各部开辟荒地,广种苜蓿。待兵强马壮,天下有变。举旗兴兵,势如山崩!

    大事可成呼

    娄圭此计,着实高妙。

    然,朝廷能人辈出。必有人能看破此计。

    督亢令管宁,这便问出隐忧:“若有人借此进言,诋毁主公暗结胡虏,有谋逆不臣之心,又该如何”

    “无妨。”娄圭笑道:“主公与鲜卑之事,少有人能悉知内情。世人皆以为主公与鲜卑有不共戴天之生死血仇。正所谓‘外举不避仇’。主公保举南下鲜卑各部为归义侯,此乃大公无私也。我料,朝中必有人谏言,把鲜卑降侯分封在临乡周围。让主公与鲜卑降侯,互相戒备敌视,不啻为驱虎吞狼之妙计。”

    “宁,受教。”管宁拜服。

    娄圭又道:“先前鲜卑素利部来投,主公因何收留,此次又为何不纳,其中原委,还需仔细斟酌。”

    果然算无遗策。

    娄圭表面上是说,让刘备想好收留素利,却不收留其他各部的缘由。其实是提醒刘备,既与鲜卑有不共戴天之血仇,为何还有鲜卑部族南下来投

    洞悉内情的楼桑令乐隐,一声长叹。先冲刘备,又冲娄圭直身行礼:“左右皆说主公善识人。娄君初来便骤等高位,我却多有不服。如今才知实乃高才,我等皆不及也。隐,惭愧。”

    娄圭急忙肃容还礼:“圭亡命江湖,幸得主公收留,又委以重任。岂能不殚精竭虑,以报知遇厚恩能与诸君同堂为臣。圭,甚幸也。”

    刘备笑道:“诸君各有所长。乐卿善治世。子伯长谋略。皆是备之幸也。”

    君臣互相执礼,皆相视而笑。其乐融融。

    这件事,如想办的妥当。须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还有人居中‘和稀泥’。

    刘备先去信左丰,让他寻机在陛下面前进言。就说,先前鲜卑婢价高,多有乌桓将抄掠来的鲜卑女子,高价贩入临乡。后有鲜卑部民自愿为奴,贩卖家中女子,牟取暴利。如今更有鲜卑部民结伴南下,临乡无法容纳。且胡人爱财性狭。先前北出塞外,斩杀数万鲜卑青壮,岂能不心生怨恨聚居邑中,日久必生事端。故而不敢收留,恳请陛下另行安置。

    再去信御史刘陶,让他直言进谏。就说临乡侯先与高车和亲,又纳鲜卑部民。如今更辖地三百里,已是北地豪强。长此以往,于国不利。

    最后去信崔太尉,让他居中调停。

    &nb



1.118 元服之礼
    屏退左右,娄圭又进言道:“此计能成,乃因‘朝政日非’。”

    此乃诛心之言。故而要屏退左右。

    刘备随即醒悟。

    鲜卑习俗,朝廷百官不知,夏育等人又岂能不知且大单于传赤鹿头杖给刘备的传闻,草原早有流传。若有心人就此搜集,密报禁中。或向陛下进言:鲜卑与刘备关系并非势如水火。双方早已暗通曲款。

    即便只是风闻,陛下亦会警觉。

    娄圭此计,不攻自破。

    然而。

    前有王甫,后有阳球。皆死于宦官、士人内斗。陛下怒而杀人,又放任“十常侍”祸乱朝政。即便有人看破,也明哲保身,不敢提及。就算有人不惧刀斧,直言进谏,黄门令左丰亦能为少君侯转圜。

    少君侯所缴献费,年年见涨。去年已达三千余万。左丰曾笑称,今年或有五千万。

    卖一个三公,不过一千万钱。遇名士打对折,才五百万。

    少君侯一年献费五千万。十年是多少五十年又是多少

    在我家陛下眼里,少君侯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

    国家社稷都能拿来明码标价,插草变卖的我家陛下,又怎会自断财路

    几位中常侍亦对黄门令左丰,青睐有加,另眼相看。便是此因!历史上,北伐三将大败而归,依律当诛。却缴赎金免死。皆以败军之罪贬为庶人。

    财能通神。尤其对我家陛下。

    便是天大的事,临乡侯只说愿意花钱消灾。陛下身边的中常侍们,必能得偿所愿。

    聪明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无人愿意提及。另一部分更聪明人,所关注的却是刘备本身。大乱将至,若刘备能力挽狂澜,三兴炎汉。这些人自不愿伤害他分毫。

    有人会问,借故将刘备削爵,家产充公,不是得钱更多

    列位。需要先弄清楚:钱归何处。

    献费,是交给禁中,入皇帝陛下私囊。充公,入的却是国库!对我家陛下来说,两者大大不同。不然也不会在西邸另置钱库!

    杀鸡取卵,智者不为。

    于是朝野上下,寂静无声。我家皇帝陛下,更不会为难临乡侯分毫。

    想通一切,刘备百味杂陈。

    先前恩师上疏:“天子以国为家,按道理不应有私人积蓄。”想必陛下看到此处,定嗤之以鼻。有道是家国天下。且问各位公卿、士族豪强,这天下究竟是寡人的天下,还是尔等的天下

    后有中常侍吕强进言:“后宫采女数千,仅衣食一项,每天便要耗费数百金之多。近来谷价虽低,但家家户户却面有饥色。按道理,谷价应涨。今不涨反降,乃因赋敛、征发繁多,需限期交给官府,只好故意压低谷价。农民天冷时不敢买衣御寒,饥饿时不敢饱食充饥。如此困苦,又有谁来怜恤『采女们毫无用处』,却塞满后宫,即使是全国都尽力耕田种桑,尚且无法供养……”

    陛下看到此处,或许想抚着中常侍吕强的后背,语重心长的说道:“吕强啊,采女对你来说,的确毫无用处。可对寡人来说,却有大用哇……”

    无法投其所好,曲意逢迎。

    故而,诸如恩师和吕强这样的忠臣,皆不为陛下所重用。

    想得越深,心情便越复杂。无人可诉,刘备便说与母亲听。

    母亲问:“我儿为何所忧”

    刘备答曰:“心机渐长,清白渐失。陛下待我不薄,却无端行此计。心中有愧。”

    母亲点了点头:“我儿少年时曾随师出征。听闻有豪强黄穰,祈求宽恕老母幼子。彼时,恩师如何说”

    刘备脱口而出:“杀黄穰一家,可令天下胆肥者,悬崖勒马,不轻言逆反。便将少去多少兵祸。若能如此。杀人,便是救人。”

    母亲又问:“我儿可还有愧”

    刘备重重点头:“问心无愧。”

    若能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使华夏不深陷万劫



1.119 妻妇之礼
    刘备小名三墩。乃是在本家排行第三。取字时,恩师用的却是整个陆城亭刘氏宗族的排行。显然别有深意。

    取字的规则,自不用说。自周代以来,取字通常为“伯某甫”。其中‘伯’乃是排行。具体是: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某甫’乃是对男子的尊称。某是表字的设代。

    《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甫是丈夫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类。甫字或作父。”
1...7172737475...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