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乌莲与刘备移居临乡城,西林邑中事物皆交由阎柔、阎志、白卓、素利、成律归等人。

    为平衡各方,乌莲又举族人乌尔达为军曲候。与白卓一起统领西乌铁骑。

    素利和成律归,出身于实力最为弱小的东部鲜卑。又遭高车乌桓,上下夹攻。整日提心吊胆,如惊弓之鸟。如今居住在西林邑中,外有高墙环绕,内有车楼纵横。左右多有胡人武士,生活归于安逸。

    且领六百石高俸。比起做部落大人时的窘迫,堪称富有。既投靠刘备,便是以刘备为主。胡人亦有道义,轻易不会反叛。

    年前刘备上疏朝廷,拒纳东部鲜卑,恳请朝廷另行安置。今终有消息传来。

    崔太尉说。朝议之后,陛下准备封弥加、阙机、骨进三位东部鲜卑大人为归义(乡)侯。封邑皆在临乡附近。

    以弥加为东平舒侯,封邑在东平舒城。“巨马水于(东)平舒城北,南入于滹沱(水),而同归于海也。”古燕国东平舒城,位于益昌东南,约八十五里。曾遭受海侵,一度荒废。乃燕易水长城东止处。换句话说,东平舒侯弥加,位于临乡下游。扼守着巨马水路出海口。

    以阙机为常道侯,封邑在常道城。常道城,又名苌道城。距方城县东北约九十里,距临乡城一百里。《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甘露三年,陈留王奂‘封安次县常道乡公’。”即此处。

    “骨进,乌丸之王也。幼时力过于人,所部皆惧。汉末率部大入边,掠牛马、财物甚众。”

    以骨进为韩城侯,封邑在韩城,又称韩侯城。距方城县东南约七十里。距临乡城约六十五里。“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世谓之寒号城,非也。”

     




1.128 堂议三问
    素利、成律归,一身镶环具装铠。外罩蜀锦战袍,各领麾下十精骑,乘五百石车轮舰,沿濩淀水路前往临乡城。

    两人皆是部落勇士,少时被举为大人。故而颇通汉语。又在演武场进修,如今已能说一口流利的幽州官话。时下,四夷皆以汉化为荣。正如后世皆争做外国人是一个道理。

    谁都向往更高级的文明。

    两人并未有故大单于檀石槐的雄心。能守好自家部落已是万幸。若不是被上下夹攻,逼迫紧了。生活难以为继,实在是心寒。也不会举族南下,投靠刘备。定居西林后,便将老少妇孺一万多口的吃喝拉撒睡,全甩给了临乡侯。今只统领麾下千余游骑,自然是浑身轻松。

    草原不比汉庭。

    当部落大人,尤其是小部落的大人,绝对是个苦差事。事事冲杀在前。操心费力,出力不讨好。先前鲜卑强盛,还跟着大单于吃了几顿饱饭。自从白檀城下损兵折将,一战而溃。如今江河日下,又是何等的凄惨。

    若不是被高车与乌桓逼急了。弥加、阙机、骨进三部,亦不会齐齐南下,投靠汉庭。

    实在是没活路了。

    说起来。草原部族并无国家概念。谁最强大,便以谁为首。然而,此次不同往日。高车、乌桓,多掠夺鲜卑妇女南下,族中老弱却一概不要。不是兼并部族,而是掠夺人口!且被掠鲜卑女子,亦多被贩卖到临乡各城。这些鲜卑女生活安逸后,便会托胡商传话回草原。于是此女一家老小皆投奔临乡而去。眼看部落人口,日渐稀少。再被彻底拆散前,几位东部鲜卑大人这便举族南下,也好给自己谋个出身。

    事情的经过大概便是这样。

    临乡伴宫,正殿。

    居于上首的刘备,听完两位军候的述说,这才得知详情。

    临乡富足。

    治下十城,有民数万户。今年或可破十万户。如此一算。便是一户一个鲜卑婢。亦需鲜卑女子十万人。一个妙龄鲜卑婢女,可卖数十至百万钱。便是中年妇人,亦能卖钱十万。

    如此暴利,难怪高车和乌桓疯狂行事。不再兼并草原鲜卑部族。只掠夺鲜卑女子,却把男丁弃之不顾。男丁不值钱啊!

    刘备这便问道:“二位军候部落中,可有女子在我临乡”

    素利这便直身答道:“回禀主公。有,且多。”

    左丞耿雍微微一笑,这便问道:“听闻便是定居西林后,亦有许多鲜卑女子自愿为婢。不知是否属实”

    成律归答道:“属实。”

    素利再抱拳:“除去放牛喂马,族中女子并无多少手艺。为婢,月可得钱数千。且皆是些日常家务,甚是轻快。故而多有自愿为婢者。”

    刘备点了点头,又问右丞崔钧:“可有虐待”

    崔钧岂能不知主公之意。

    这便直身答道:“并无虐待。雇佣皆有劵书。月月庸金,乃由赀库发放,且入个人户头。临乡宽法严律,无人敢以身试法。主公大可放心。”

    素利急忙答道:“正如右丞所言。并无虐待。主公且宽心。”

    刘备轻轻点头,转而又问:“弥加、阙机、骨进三部,情况是否亦如此”

    素利心中一叹,面上却倍加谦卑:“正是如此。”

    见堂内诸家臣,皆面有喜色。一想自己也是家臣,素利这便松了口气。

    主公之英明,远超故大单于!

    刘备巡视众臣,朗声说道:“素利、成律归,听令。”

    “臣在。”二人躬身出列,自跪堂上。一举一动,合乎礼节。看来这段日子没少下功夫。

    “命你二人为使。领麾下部曲,前往常道、韩城二城驻扎。”

    “喏!”二人领命入列。

    “阎柔、阎志。”

    “臣在。”阎柔、阎志皆少年英雄,还未取表字。

    &n



1.130 南广阳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吃饱饭,是一切的前提。

    临乡所有的美好,皆建立在督亢粳米之上。北地一年一季的稻作,临乡上下皆严阵以待,不敢有失。便是此因。少君侯督造楼桑时,户户皆起仓楼,储粮甚多。正是知粮食的重要。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道理谁都懂,然而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囤积居奇,被天下人所恶。藏富于民,却被天下人所羡。究其原因:不患寡,只患不均。

    临乡侯早就懂了。

    有北部数城代为育秧,容城、益昌、平曲三城,加紧围淀造田。又各得田二十万亩。尤其是掘鲤淀。容城长卢俭说,还有许多地利未显。

    看似只有方圆五十余里,然若加上淀区面积,容城能轻易圩田百万亩。甚至更多。淀区实在太广。随着淀中泽水,流入圩田。水位渐渐降低,能被圩田的区域也越发广大。

    淀区新特产,又被摆上餐桌。

    白莲藕。淀中莲藕,能生六节,立起有半人之高。藕体肥大,质地细腻,浆多味甜,皮薄肉厚。切开后藕孔扁圆,周围六小孔,中间一大孔,置一昼夜,色泽不变,仍洁白如玉。

    临乡侯以督亢粳米填塞藕孔,辅以桂花酱、饴糖、蜂蜜蒸煮成的‘桂花蜜汁藕’,随即风靡邑中。与‘蜜酢桂花鱼’一起,成为两道游客必点的临乡招牌菜。

    东平舒侯弥加,一直滞留在临乡。所部两万余口,已先行赶往封邑。搭建帐篷,圈建牧场。临乡下游曾遭海浸,农田尽毁,遍地荒蒿。正好用来放牧。刘备又命有经验的农人一路随行,剔除无法食用的毒草。用割草车尽数割取后,再犁断草根,播种苜蓿。

    东平舒城在巨马水北岸。城郭大半坍塌,只剩残垣断壁。所幸地基仍在,重建不难。只不过此时刘备却顾不上重造东平舒城。

    南广阳城大建已轰轰烈烈的展开。

    南广阳城和南关城,一上一下,一西一东,恪守巨马水路。二城居中而守。又可通过纵横水网,驰援南北各城。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建城出,乃是距离北岸数里之遥的一座荒丘。居高临下,适合守备。

    坡地适建干栏重楼。有督亢在先,临乡能工驾轻就熟。木料、石材、砖瓦,皆随船运来。先掘通护城河,再将建材分别堆在东南西北四地。由坡脚开始,四面合围,逐次向上,排建重楼。

    城池在北。港口居南。港口与城池隔巨马水相望。港口亦有护城河环绕,亦建坚固堡墙。类似一座独立瓮城。

    港城便是桥头堡。

    北地种田营造,临乡侯当属第一。如此设计,必事出有因。

    学坛士子们发现。西林港、南港、南广阳港,这些与城相邻的港口,皆与城池分离。独立于外,又彼此关联。究其原因,显然是为了御敌。港口即便被毁,被占,城池亦能完好无损。可保城内民众无碍。

    再加上城中户户建有仓楼。即便遇大军围城,亦能固守。待敌人粮尽,围城自解。临乡侯未雨绸缪,以备不虞。麾下虽兵强马壮,亦做万全打算。万一战败,固守亦能耗尽敌势。

    且与一般以里、亭、乡划分的,齐民聚落不同。临乡方圆三百里之内,百姓皆城居。城外放眼望去,乃是无尽的碧水青禾,别无人家。

    正因水网纵横,民众可舟行各地,十分便捷。故而城外无邑落,只有沿官道设置的置舍、邮驿。

    舟船之利远高于车载。

    尤其是改成明轮驱动后,舟船往来更加便捷。稻作借助舟船之便,可将秧苗、秧机、割稻车、稻穗、稻草,



1.131 美玉生烟
    诸如屉舟这样的扁舟,改造成车轮舟后,因船舱所限,无法用畜力驱动。只能靠人力。先前是立式踏板。后改造成后世公园游船的坐式踏板。只需一人在船尾,驱动、转向两不误。

    比起等级森严的马车,扁舟实在是方便。临乡农人,户户一艘。

    看似复杂如迷宫的水网,往来稻作的农人却成竹在胸。断不会走错。陂渠内藏排污口。来自城内的肥水,汇入沟渠,滋养农田。故年年稻作,地力却未显贫瘠。

    晒田时,田中稻花鱼皆随水流,聚入田埂周围的深坑之中。刘备很是好奇,鱼群皆聚在一起。如何只捕成鱼,却留下鱼苗

    耿雍笑答:全凭网眼大小。

    刘备幡然醒悟。自己还是百密一疏啊。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想到。

    比起稻花鱼,无人问津的清水毛蟹,年前又被临乡侯率先摆上了餐桌。正所谓‘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这些多年生的大螃蟹,实在是个顶个的丰膏肥美。上行而下效。临乡侯所做所为,势必风靡。

    六月,皇帝下诏,令公卿举之中能《古文尚书》、《毛诗》、《左传》、《谷梁传》诸经者各一人,受举者皆拜为议郎。

    崔太尉长子崔均,便在此时被举为议郎。

    议郎,郎官之一种。秦置。西汉沿置,属于光禄勋,秩比六百石,与中郎相同,高于侍郎、郎中。议郎职为顾问应对,毋须轮流当值,充当守卫门户等工作。时下,一般郎官均受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管辖,独议郎例外。其官秩也提高到六百石,并得参预朝政。

    刘备曾与右丞崔钧商议,想拜其兄长为南广阳城长。不料今被举为议郎。南广阳城长一职,苦无合适人选。

    堂议时,这便将心中忧虑说出。

    “主公,末将想保举一人。”说话之人,正是临乡尉韩猛。

    “哦所举何人”经年前,韩猛就曾在酒垆替刘备征辟北海一龙。虽然失败,却勇气可嘉。不知今日又举何人

    “乃崔霸之弟,崔琰。”屯兵楼桑时,韩猛与崔霸形影不离,乃是同袍挚友。如今两人一个是楼桑尉,一个是临乡尉,虽分驻两地,却时常相聚。故而韩猛对崔霸家事,甚是清楚。

    崔琰性格朴实,刚正不阿。少时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

    刘备怎忘了此人。这便命人快马加鞭,赶赴楼桑。将崔霸唤来。

    骑马比行舟快。

    数十里官道,未等罢议,崔霸已拍马赶到。

    这便抱拳道:“启禀主公。末将早有此意。小弟今年十八,虽未及冠,却颇有贤名。熟读经书,又喜击剑。南广阳城,虎踞正中,既要行圩田,又需善守。文武兼备,胞弟正当其用。”

    刘备大喜,这便命崔霸去信清河家中。

    崔霸笑道:“何须舍近求远。小弟正在学坛,数年前与从弟崔林,一同拜在刘公门下。末将这便把他唤来。”

    “等等。”刘备欣然起身:“既来我楼桑,如此良才,自当亲自去请。诸位且与我同行。”

    “喏!”众家臣行礼后起身,与刘备在北门下乘车,抵达南港。又换乘车轮舟,赶往楼桑。入白湖水榭,沿滨水长廊入东西长街,抵达学坛。

    听刘备道明来意,昔日一钱太守不禁捋须而笑:“本想再藏拙数年,然美玉必生烟霞。季珪之才,不下北海一龙。老夫门内首屈一指。今得重用,想必季珪亦能一展所长。”

    “谢刘公成全。”刘备肃然行



1.132 吞光神铠
    刘备也不是没想过满地图的去找文臣、武将。

    然而,设身处地的活在当下时,方知根本难以实行。

    原因不复杂。

    书中录入名人籍贯过于笼统是其一。

    一般只记录到县一级。而县以下,还有乡、亭。正如刘备少时,寄给崔钧的寝垫。‘建宁元年二月初五,涿郡涿县陆城亭刘备,邮安平国安平县东城亭崔钧。北书,驰行。’就精确到了亭一级。若是县一级,同名同姓何其多!焉知此人非彼人

    原籍不等同于现生活地是其二。

    如前所知,求学大致有三个阶段,蒙学、行学(游学)、官学。少时在家蒙学。待长成,便要外出行学。故而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这个时间找过去,多半外出游学。

    正因外出游学很普遍,所以孔夫子才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句。意思是说,父母健在,不要去过于远的地方游学。且一定要告诉家人去往何处。否则,家中一旦有事,遍寻不到,乃子之过也。

    即便赋闲在家。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时人极喜外出访友。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一面。前两次皆外出访友了。

    愿不愿意出仕是其三。
1...7475767778...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