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世家不必说。诸葛三兄弟,出仕魏蜀吴。崔太尉长子在此时为议郎。或亦有此因。更有许多名士大儒,屡辟不就。便是豪杰,亦惺惺相惜。非志同道合不相为伍。刘备少时招募牵招失败,便是此因。

    找不准,找不到,嘴炮不照(不行)。

    故而算下来,成功率极低。

    满地图找武将,那是玩《三国志》吧。且还是九代之前吧,十代后都不行了哇!与时俱进啊!

    还有,时人深信天人感应。家中逢大事,便要算上一签,或去翻看历书。取吉日,行某事。今日忌访友,今日便不去。明日宜出游,便明日去。

    若只有一人如此,众人皆无此举,乃叫:迷信。

    若时人皆如此,便是一种生活规程。属于礼法范畴。于是刘备三顾前,卜得吉兆,方才出行。诸葛亮果然在家。

    所以说,切勿用后世经验,去反想古人处世。

    这和用后世眼光去判断古人善恶,得出‘五胡入华’这个结论一样,皆是大谬。

    成妇礼的最后一道,庙见成妇。亦不可缺。

    婚后三个月,刘备择吉日,与娇妻公孙氏到楼桑祖祠祭告先祖。临乡和楼桑,相距不远。乘舟船旦夕可至。出东阙走官道,绕方城县,再南下十里,便可抵达。亦十分便捷。

    公孙氏出祖祠,言向先祖祷告,愿为刘家开枝散叶,蔓蔓日茂,绵绵瓜瓞。

    刘备笑问:先祖中山靖王有百子。富有一国且不够分。为夫不过是县侯,治下十城,如何能够

    公孙氏却反问:夫君少时不过是楼桑一村童,今却能裂土分封,治下十城。又岂知后辈不如先人

    刘备一愣,这便笑道:夫人言之有理。

    夜晚便住在楼桑老宅。君侯虽搬去伴宫,却时常往来楼桑。这让楼桑民众甚是欣慰亦心安。

    旧时屋舍,多有情感。安然高卧,入梦亦香甜。

    翌日,刘备一大早便赶往将作馆。乃因苏伯昨日来报,说搪瓷甲片,大为精进。

    刘备这便赶去一观。

    等抵达将作馆时,夏馥等人皆在。随同前往后院烧造间。

    只见左右摆满了烧废的搪瓷大甲。

    搪瓷最常见的残次,称鳞爆。烧成后,瓷釉以大小不同的鳞片状脱落下来,故称鳞爆。只是眼前这些鳞爆搪瓷甲片上的色泽,却与以往不同。有一种近乎宝石的耀光。

    苏伯这便言道:“先前主公让我等观摩琉璃烧造诸技,收获颇多。回来后,便结合琉璃烧造技,试烧搪瓷甲片。屡次失败,近日方成。且请主公一观。”

    说完,便有良匠取来一片成品。

    只见甲片上黑釉,色深而华,潋滟内敛。周围光线竟随之暗淡,宛如能吞光一般!

    刘备脸上的表情,与苏伯等人初见此甲片时,无异。

    苏伯又命力士取来雁翎刀。上下劈砍,左右切割。甲片非但未破,竟全无划痕。光滑如新!

    天哪,竟连划痕都没有。

    &nb




1.133 往甯难了
    成品率低亦无妨。

    次品上的微晶搪玻璃釉,用赤玉研杵研磨成粉后,髹漆成新一代‘吞光鼍龙甲’。亦是刀剑难伤。

    也因成品率只有百分之一。故而每烧造出一套‘吞光搪札甲’,便可髹出百余套‘吞光鼍龙甲’。鼍龙骑和射虎骑先于白毦精卒,纷纷换装。便是诸如无当飞军、板楯黄弩、西林铁骑等部,所披镶环铠上的髹漆,亦开始用‘吞光釉’。

    此神技,需严加封锁。

    能造吞光甲片的良匠,家眷全部迁往临乡。授予良田百亩,皆食两百石俸。

    家人虽享福佑,亦是人质。如此恩威并济,防止技术外泄。

    河堤行人卞纪,来报。

    淀区治水已成。临乡再无水患之忧。

    两位家丞问,治水既已完毕,是否将卞纪,改派他用。

    刘备想了想,摇头道:治水乃是长久之策,绝非一时之功。在南港督造河堤官舍。以卞纪为治水官,秩六百石。率属吏巡视临乡各处河堤陂渠。查缺补漏,维护保养。

    两位家丞这便依令行事。

    临乡水网纵横,治水自是大事。不可不察,亦不可放松警惕。

    典韦率一千丹阳白毦入驻临乡兵营。吕冲、魏袭、史涣,率麾下绣衣吏,入驻临乡旗楼。顺阳、淮泗白毦,劳苦功高,多已荣升为绣衣吏。平时巡视临乡各地。战时入各营,严肃军纪,记录军功。

    入驻临乡置楼的内置监,负责消息埋伏,斥候细作。市楼、置楼,分属两位家丞掌管。

    明以照奸。高薪养廉。再设内外诸多监督体系。升贬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官吏皆信服,民众亦得其利。乃君之道。

    临乡伴宫,诸殿皆是七层。正殿之所以显高,除去层高之外,七级台基亦高。

    居于七楼的女道心旷神怡,据说道法大为精进。羽化登仙,刘备不信。所谓道法自然。刘备觉得,女道精进的应是一种心境。生逢大难,朝不保夕。如今安然高卧,处之泰然。除了周遭环境的改善,便与心境日益提升有关。

    女刺客又来拜访。轮值守卫宫城的史涣不识,这便赶来通报。

    刘备急忙请入宫内。

    来时,早堂刚散。装饰华美素雅的正殿内,只有刘备和女刺客二人。

    宾主落座。女刺客正欲伏地行大礼,却被刘备止住:“姐姐与我,自幼情深。堂内别无他人,当以家事待之。”

    笠裠下的女刺客,玉色朦胧,展颜一笑:“诸事繁杂,错过小弟大婚,乃姐之过。听闻夫人有喜,今日特来恭贺。”

    刘备笑着点头:“有劳姐姐挂念。”

    “小弟明年要进京”女刺客忽问。

    此事家臣皆知,不是秘密。刘备点头道:“正有此意。”

    “也好。”女刺客轻轻点头:“朝堂诸公,皇亲贵胄,自要去见一见。他日,或可为助力。”

    女刺客说的没错。恩师之所以急于让刘备进京,便是此意。朝堂之上,精英汇聚。洛阳城各方势力云集。结交各方,寻觅助力。乃大势所趋。

    一句话,洛阳乃是炎汉权利中心。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备笑道:“此去福祸相依。小弟如履薄冰。”

    “你能做此想,姐姐甚是欣慰。”女刺客似乎有感而发:“少时,我不过是一刺客,只需听命行事。如今却事事操持,身心俱疲,着实劳累。”

    天平道近年发展,堪称迅速。大汉十三州,已过半数。尤其是中原腹地,近年来天灾不断。民众多生疾病,太平道以符水活命百姓无数。收获信徒亦是无数。

    “教主意欲何为”刘备忽问。

    “苍天已死。”女刺客掷地有声。



1.134 大利匠城
    内乱将起,草原暂且不管。先灭黄巾,平诸侯,北上草原。待整合各部,再挥师西进。羌乱可休矣。

    定下和亲婚期,余下诸事皆交由两位家丞办理。刘备与苏伯等人泛舟巨马水路,抵达了大利亭处。经由吞光铠烧造成功的启示,刘备已想好了大利亭城的建造。

    “濡水又东南流,于容城县西北大利亭东南合易水而注巨马水也。”

    大利亭在巨马水路上游,恰逢濡水合易水,同注巨马水,水流湍急。苏伯看过,若在此处建造水利机械,事半功倍。

    于是,刘备准备将大利亭城督造成匠邑。

    所谓匠邑,匠人之城也。

    苏伯看过水流走势,这便言道:“主公,此地水流湍急,舟停且殊为不易,如何下桩柱”

    刘备点头道:“然也。故而此次筑城,不用桩柱。”

    苏伯身后匠人,皆面面相觑。不立桩柱,如何建楼

    刘备指着身下车轮舟言道:“尽起楼船。舱室皆以‘水密隔舱’加固。泊在此处,互相以锁链连接,上铺木板,纵横连成城池。锁环需能各自松解,木板也不可钉死。需要时,众船能自行解脱。以防大火蔓延。”

    “水密隔舱”是造船技艺的一项重大发明。

    用水密隔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独立水密舱室。汉代已有雏形。唐宋开始大规模应用。

    如此一来。在航行中,即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船体仍有相当浮力,不致沉没。如进水太多,船身支撑不住,只要抛弃货物,减轻载重,便不会很快沉没,给乘客逃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如船身破损不严重,进水不多,只需把进水舱区内的货物搬出,便可就地修复破损,而不会影响航行。如进水较为严重,无法就地修复,且又不至于沉没,便可驶向就近港口或陆地进行修补。

    因此,水密隔舱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没能力,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

    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对中国的船舶作了详细的描述。英国本瑟姆曾考察过中国的船舶结构,并对欧洲造船工艺进行改进,引进了中国的水密隔舱结构。1795年,他受英国皇家海军的委托,设计并制造了六艘新型船只。从此,中国先进的水密隔舱结构,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造船工艺所吸收,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

    “主公要尽起楼船,纵横相连。以船楼为重楼。以船身为楼基。以木板铺路。以甲板为庭院街巷”苏伯的表情已说明一切。

    临乡侯天马行空,往往出人意表。细想之下,却又可行。

    “大利亭城,将跨河岸而建。两岸尽起干栏重楼,河面泊满楼船。如此水陆相连,横栏南巨马水路,再起水砦,以御上游来船。水涨而船高。水落则船降。无论水大水小,皆无妨。岸边干栏重楼亦能防水。如此,既能最大程度借助水利之便,又可令此城,安全无虞。”刘备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一座舟船相连,重楼绵延,水陆纵横,高轮尽起。连机碓、连机冲、连机压、连机排、连机磨…各种水力工坊遍地,烟囱林立,良匠能工挥汗如雨,锤击声不绝于耳的,巨型匠邑。在众人的脑海中不断勾画,喷薄而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水力的强大,刘备已深有体会。

    先造岸边,再连舟船。如此水陆相济,筑造大利匠造城,自然事半功倍。且大利城扼守巨马水上游水路。规划中的东平舒城,将扼守巨马水下游水路。北巨马水路,有西林港扼守。如此便可保境内上下无忧。

    至于官道来敌。十余座坚城足以固守。且楼桑精兵亦能御敌于



1.135 丰年多禾
    结亲如结盟。

    高车归义王立王庭于白海之滨,便要经由白檀城到卢龙塞一线入关。卢龙塞交由汗鲁王部族驻守。高车归义王入关时,走的又是右北平官道,正好要途径汗鲁王的牧场。

    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沿途牧人皆可见。故而汗鲁王才言道,‘不能在高车胡儿面前,失了北人体面。’

    单此一句,便知乌桓并不把自己与塞外诸胡等同。此乃汉化结果。

    于是汗鲁王的陪嫁,亦是牛羊遍地,奴仆数万。

    所谓礼尚往来。回礼亦不可过轻。刘备已命家丞耿雍,问过蕃邸归义王的随从先导。先导言,归义王亦想在关外试种苜蓿。

    这有何难

    刘备求之不得。这便命匠人打造三脚耧车,割草车等,作为回礼。

    汗鲁王心中所想,问乌莲便可。乌莲说,王兄麾下有三千余落,得精骑三千,却缺少兵甲。

    这亦有何难

    西乌铁骑、西林骁骑,纷纷换装吞光具装铠。原先的镶环具装选出三千套,送与汗鲁王便是。

    数万奴仆,皆是草原胡人。且多有家庭。被乌桓统统抄掠而来。女子已先行贩卖邑中。不值钱的男丁老幼,这便充作陪嫁,送到临乡。西林邑中便有这些奴仆的家人,听闻阎柔上报,刘备才得知详情。这便命人打造车楼不提。

    待奴仆抵达,便将两家陪嫁的牛羊、马匹,交由这些牧人饲养。临乡侯耻于蓄奴,数万奴仆很快便将恢复自由身。未来可期。

    刘备问陈逸。被告知,西林现有七千零一十二户,九万一千六百五十余口。

    再迁入数万人口,邑民将破十万。西林邑横竖三里。东西列轨,车楼横排。没有院落,故颇能容人。列轨之间的草地,多被牧民用来遛马。邑中并无牛羊。大马厩改造成牛牢亦不是难事。邑中饮奶兴起,牛羊还是有用的。况且耕种亦离不开。

    只需令牧民勤于打扫,户户打理好自家车楼周围之地,亦不会积粪而臭。

    开春刚过,南匈奴便广开荒地,播种苜蓿。南匈奴王曾来信,问刘备能否遣工匠北上,为其筑城。恰逢南广阳大建,稻作伊始,刘备苦无人手。一直拖到现在。前几日又收到南匈奴王手书。言,今年再辟苜蓿地百万亩。牛羊食之不尽。羊毛皆贩来临乡。鲜奶太远,只能做成湩酪,一同贩来。换取临乡各种名产。尤其是督亢粳米,匈奴人亦大爱。

    筑城吃米。

    南匈奴距同化,又进一步。

    至于会不会被磨去血勇,刘备一点都不担心。

    汉人就不尚武吗!

    时下儒生亦佩剑。

    便是临乡,孔武有力,能逐虎过涧,生裂虎豹者,亦大有人在。

    治下百万人口。明年献费何止五千万。

    趁这几年北地无战事,刘备加紧屯田。待兵精粮足,一战可定。

    北地一年一熟,乃是通例。然而,许还有转机。临乡温泉地热,资源丰富。益昌数地皆发现温泉踪迹。且水温极高。可煮熟鸡子(鸡蛋)。近似沸汤。刘备估算,约莫有八十摄氏度。

    先前刘备曾命人试将温泉水引出。看能否代替薪柴,为城邑取暖。便有一队匠人沿途凿渠,引温泉水下山。无奈热损太大。等到平地,已近常温。

    匠人来报,需造涵管,上覆土石。引水地下,才能保温。代价太大。上报刘备便没了下文。结果,开凿的温泉引水渠便汇入临近陂渠。年底大雪,这片水田烟气弥漫,竟未结冰。
1...7576777879...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