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对于地方上幼女们的不断失踪,保定官府一开始还算尽职,查出罪魁祸首是马桥皇庄的管庄太监白毅,但是当白毅给保定知府赵乔伟送上十万两白银贿赂之后,性质却又大变了。
赵乔伟身为保定府的父母官,不但没有为治下百姓做主,反而和白毅同流合污,一起掩盖这桩骇人听闻的幼女失踪大案,使得白毅这人间恶魔继续逍遥法外,迫害了更多无辜的幼女。
而赵乔伟为了掩盖真相,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不仅将失踪幼女的双亲投入大牢,甚至策划假借“瘟疫”为名,意图杀人灭口,将失踪幼女的双亲和其他几百名牢犯一齐杀害。
虽然赵乔伟并未得逞,但也能看出赵乔伟之恶,已经到了无法无天,践踏人性的地步。
官吏们之所以如此拼命盘剥百姓,主要原因除了人性本贪之外,还有朝廷监督力量缺失的原因。
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找到机会收刮民脂民膏,顺天府百姓苦皇庄太监、地方官吏久矣。
他们手握绝对权力,这种权力只要稍微利用一二,就能够为他们带来大量的财富。
因此他们每一个都极为富有,好比白毅贿赂赵乔伟十万两白银,这在明朝的贪污史上可是算是特别巨大
第一一一章 烹!
清查皇庄进账千万资财,令得朱由检暂时摆脱了财政危机,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吏治危机却不能不引起重视。
仅仅是顺天府的皇庄太监而已,便收刮了上千万两的民脂民膏,那么放大到全国,朱由检完全可以想象大明吏治败坏到何种地步,大明百姓又是生活在何等水深火热之中。
可对于官员们的贪污受贿,莫说是朱由检了,即使在科学昌明的后世,那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等难题,想要根绝是万万不可能的。
甚至朱由检连想要贪污受贿的贪官们受到处置,此时的他也做不到。
不得不说,明朝的皇帝做得实在太窝囊了,和满清皇帝为所欲为的权力差得太远。
细数汉家历代王朝,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这三项善政都是改革家们孜孜以求的梦想,王安石、张居正都曾为此努力过,而且皇帝对他们也颇为支持。
但是在利益阶层的庞大压力下,这三大改革善政全都失败了,王安石和张居正这两位伟大的改革家还遭到保守势力的清算,下场凄凉。
然而在清朝,在雍正帝野蛮不讲理的强势镇压下,这三项历代汉家王朝都无法达成的改革善政居然都完成了,可见清朝皇权委实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虽然对清朝百般看不顺眼,但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羡慕清朝的皇权。
同时,朱由检也深恨文官们的犯贱,无论宋明,两朝对文官阶层都优待有加,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非虚言,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但文官们身在福中不知福,非要为了一己私欲,拼命挖两朝的根基,造成异族入主中原荼毒天下的结局。
等到了元清之时,文官们再也没有了偌大的特权,在满蒙贵族的铁蹄下卑躬屈膝自称奴才。
宋明两朝,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可谓是天下之主,可士大夫们好好的天下之主不做,非要做异族的狗奴才,这不是犯贱是什么
……
朝会结束翌日,内阁首辅黄立极,文渊阁大学生、户部尚书郭允厚以及东阁大学士钱谦益三人正要联袂入宫觐见皇上,好告知皇上国库存银已经空空如也,打算从皇帝内帑中要些钱银来补充国库,以度过即将到来的年关。
三人这个时候来向皇帝讨要钱饷,也是算准了皇帝刚从皇庄里搜刮了一大笔,正是皇帝最有钱的时候,此时不向皇帝要钱,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
可当他们路过承天门广场时,却发现广场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大约有几万人之多,宫中除了贵人及值守侍卫之外,全员到齐。
王承恩、曹化淳、王德化、卢九德、徐应元等太监首领亦全都来了,站立在人群前面,各个身着官服,背系披风,打扮倒是跟《龙门客栈》里的甄子弹有的一比,充满着铁血的味道。
虽然对太监们的穿着打扮感到不舒服,但太监们毕竟是皇帝的宠臣,还是要交好一番的,三人过去和太监们打了声招呼,好奇的钱谦益问道:“不知今日是什么日子,诸位公公还有宫里的宦官、宫女、太医、侍卫都集合在此处”
王承恩敷衍笑道:“只是处理一批吃里扒外的家奴而已,三位阁老无须在意。”
三人何等精明,一下就听明白了王承恩的敷衍之意,好似想要三人不要多管闲事,赶紧离开此地一样。
可越是如此,三人反倒起了逆反心理,偏偏立在原地,不走了。
钱谦益抚着梳理得极为精致的胡须,笑道:“黄首辅,既然此地如此热闹,
第一一二章 恐惧,仇恨
“饶命啊!”
“放开我!”
“杀了我吧!”
人犯们这时终于得知自己所要面临的命运,竟是残酷至极的烹杀之刑,哪里还能站得住,皆拼命挣扎起来。
只是押他们上刑场之前,东厂番子已经给他们喂了少许的麻醉药,此时的他们皆四肢发软浑身乏力,即使拼了老命地挣扎,仍然徒劳无功。
“这……这是要将他们活活烹杀么”
钱谦益快被吓尿了,他只是个喜爱风花雪月的文官而已,平常接触的都是诗词文章,花魁美人,何曾见过恐怖如斯的酷刑啊!
黄立极、郭允厚虽然见多识广,但此时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均恨不得马上离开此地,以免目睹活人被烹杀的酷刑,可偏偏这个时候双腿很不争气,竟发麻了起来,移动不得。
王承恩冷酷的道:“尔等既然有勇气背叛陛下,那就应该有胆接受背叛陛下的下场,行刑!”
随着王承恩一声令下,番子们打开瓮盖,露出瓮内沸腾的滚滚开水。
人犯们还没看到滚烫的开水,光是看到那升腾而起的热气,几乎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
“不要啊!”
“我好悔啊!”
不管人犯们怎么挣扎,怎么忏悔,都无法改变他们的悲惨命运。
番子们两人一组,举起人犯的手脚,高过头顶,便将人犯投入热气腾腾的大瓮之中。
“噗嗤!”“噗嗤!”“噗嗤!”……
一个个人犯被投入大瓮中,任凭他们如何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
“啊……”
“啊……”
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不断响起,全场数万人听着着令人直作噩梦的惨叫声,均瑟瑟发抖,心惊胆战。
这些惨叫声,相信穷尽他们一生,也休想有片刻忘怀!
更让他们崩溃的是,不久之后,瓮内传来阵阵香气。
以往他们闻到这些香气,均会食指大动,非要饱餐一顿不可。
可如今,他们只觉得恶心作呕。
从来没有见过如斯恐怖场面的钱谦益,再也顾不得被人耻笑,扶着阶梯上的一根白玉柱,便拼命干呕起来。
黄立极、郭允厚面色难看以极,显然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身体极度不适。
“这就是大臣们赞不绝口的仁君分明是桀纣之君啊!”两位阁臣心中泛起了层层阴影,第一次对皇帝产生了恐惧之情。
……
罗允禟睁睁地看着他的玉檀被投入大瓮之中,相比其他犯人拼命挣扎嘶吼的不堪模样,玉檀一直表现得很宁静,直到被烹煮至死,也一声不吭。
“玉檀!玉檀!你且等着,这个仇我一定要报!我发誓,终有一天,我将斩下狗皇帝的头颅,为你祭奠!”罗允禟咬着牙,倔着骨,忍着辱,发下心头大誓。
玉檀其实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小宫女,因为罗允禟曾经在她被人欺辱的时候解救过她,从此一颗芳心便系在罗允禟身上。
罗允禟名为太医院的医官,实则是东林党安排在太医院的卧底,为了和内廷同僚取得联系,罗允禟便将天真无邪的玉檀发展为下线,为他传递消息。
可罗允禟万万没想到,狗皇帝突然发起的一次内部清查行动,导致玉檀被和她单线联系的宦官出卖,落得个烹杀的下场。
而罗允禟也是在这个时候才赫然发现,他的心中也是挂念着玉檀的,但一切为时已晚。
更令罗允禟感动和心痛的是,玉檀即使明知必死,也未通过出卖他来获得生存之机。
一个弱不禁风的小
第一一三章 讨薪
王承恩前去通传皇帝,只是待三人稍微恢复了一点精气神后,钱谦益这狗东西便借口身体不适离开了皇宫,黄立极和郭允厚只好结伴来到乾清宫,面见皇上。
黄立极和郭允厚虽然也被皇帝酷烈的刑罚给吓到了,不过他们仔细一想,皇帝如此严厉处置吃里扒外的太监宫女们,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毕竟在民间,就算仆役奴婢没犯什么错误,主人家一个心情不好就能发落他们,将他们活活打死喂狗,或是充作花肥,亦是极为常见之事。
而皇帝处置的那些太监宫女们,全都是吃里扒外的背主之徒,皇帝在众目睽睽之下烹杀他们,也是为了以儆效尤,让后来者心生戒惧,不敢重蹈覆辙,说白了就是为了惩前毖后,此举并不失仁义。
如此一想,他们心中块垒便渐渐消去,觐见皇帝也坦然了许多。
……
乾清宫,东暖阁。
“黄卿家,郭卿家,都坐下说话。”见礼之后,朱由检给两位阁臣赐座。
郭允厚开门见山道:“陛下,国库没钱了,官员们上个月的薪水都还没发,而且年关将至,户部还要向官员们发放大笔的福利,可如今国库没钱,臣听闻陛下内帑刚刚获得大笔进账,能不能支援一下国库”
一听到郭允厚要钱,原本心情还不错的朱由检脸色当即就黑了,装傻道:“国库没钱了么哎呀,朕也爱莫能助啊,朕刚刚给皇宫的数万宦官、宫女发了月薪,朕的内帑也没钱了啊!”
郭允厚听皇帝耍起了赖皮,脸色也黑了:你特么蒙谁呢谁不知道你刚刚从贪污**的皇庄太监手里狠狠收刮了一笔,从顺天府各地皇庄运往京城的解银车可是有好几百辆之多呢!
为了押运几百车脏银、赎罪银子入京,你还动用了四卫营六千兵马,现在却跟老子说内帑没钱,你特么当老子是瞎子么
虽然心中不断对皇帝吐槽腹诽,但面子上自然不能让皇帝太过不去,郭允厚只好委婉提醒道:“陛下,昨天四卫营出动兵马押运几百车银两的浩大声势早已人尽皆知。以臣想来,无论皇宫花销如何巨大,也不会在一天之内就把几百车银两花光吧”
黄立极也道:“陛下,臣可以证明,国库里确实连一两银子都没有了。如果陛下不支援些银两给户部,朝廷可就要破产了。”
“好吧。”虽然谎言被人当面拆穿有点尴尬,但朱由检也没有脸红发窘,反而大大方方承认了下来,道:“朕确实从贪腐宦官家中抄没了一笔银子,可这笔银子却是可一而不可再的,即使能救急一时,可却不能解决我大明的财政危机。对于这一点,想必郭尚书应心中有数才是。”
郭允厚闻言一震,是啊,身为大明的户部尚书,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明的财政危机了。
自从履任户部尚书以来,郭允厚便殚精竭虑,苦思富民强国之法,为此他不惜被东林党泼上污水,与阉党合作,就仅仅为了阉党主政可以收上一些税来,不会如东林党一般,只顾一己私欲,不顾大明的财政危机。
也许在东林党人看来,天下无税才是他们最高的理想吧,如果真能实现,他们一定会拼命鼓吹这就是尧舜之治,是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盛世。
但是他们也不想想,如果国家收不上税,那么谁来给官吏发薪俸谁来给军队发粮饷
官吏没了俸禄,朝廷就得破产;军队没有粮饷,士兵就得哗变。
 
第一一四章 作大死!
朱由检并未追究郭允厚的不敬,只道:“朕虽然登基时日尚短,但也知道郭尚书为了支撑朝廷财政危局,已经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
只是朕观郭尚书解决财政危机的法子,都是在财政收入有数的情况下,拆了东墙补西墙,治标不治本而已。
倘若大明尚在开国之初,那么郭尚书提倡节俭的法子当为治国良药,能最大限度保证平民百姓休养生息,于国于民皆有大用。
可如今大明已经开国有两百余载了,赋税还是这么多的赋税,但开支却比明初增长了几十倍,仅仅是节流,是无法彻底解决大明财政危机的。”
郭允厚无奈的道:“陛下之英明果然远超微臣想象,但如此困局,微臣自认是无能为力的,还请陛下不吝赐教。”
朱由检不答反问道:“自古以来,我中土王朝的理财思想便是开源节流,朕观郭尚书任职以来一直采取的财政政策便是节流,可为何就没有想到开源呢”
听到朱由检的这句反问,黄立极和郭允厚皆相顾无言,唯有苦笑连连。
他们一个身为国朝首辅,一个身为户部尚书,都是当国主政的朝廷大员,自然深知大明这艘破船有多烂,也尝试过积极寻找办法解决大明财政危机。
开源他们早就想到了,也都付诸了行动,比如与阉党合作,支持阉党对地方收税。
可换来的是什么
是东林党人的大肆污蔑,是东林党人的暴力抗税。
明末文学家张溥的代表作《五人墓碑记》想必高中的同学们都背诵过,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
官方论断是此文记述和颂扬了苏州人民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
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
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呵呵……
也许在官方眼中,《五人墓碑记》不失为千古雄文,苏州人民的行动是正义之举,也是后世莘莘学子的榜样。
然而在真正热爱、喜欢明朝的明粉心中,《五人墓碑记》堪称臭名昭著,没有一个明粉不恨这篇文章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