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韩狗儿还想说什么,却被身后的两人拉了拉衣裳,韩狗儿才蓦地想起张正书说的那句话来:“你记住了,千万不要一时间头脑发热。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要知道,你韩家就剩下你一个人了。别以为自己贱命一条,拼得掉一个蔡家就赚到了。我跟你说,根本没可能!即便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让蔡京他贬官,蔡家推出一个替罪羊被流放充军而已。你要记住,想要报仇,十年不晚!”

    身后那两个人,其实就是张正书派来盯着韩狗儿的,怕他一时间头脑发热。

    事实上,仇恨特别容易蒙蔽人的双眼,张正书的布置是正确的。韩狗儿确实没有按照套路来,差点就功亏一篑了。本来赵煦被牵着鼻子走就很不爽了,要是韩狗儿再逼迫他,以赵煦的脾气,说不定这事就砸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能做皇帝的,大多比较任性且喜怒无常,最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皇帝想要觉得他能掌控一切,臣子就能进化出让皇帝错觉掌控了一切的技能。蔡京就是起中高手,而且和他同级别的,还有不少人。

    事实上,皇帝想要掌控一切,只是他的掌控欲作怪罢了。真正能掌控一切的人,并不存在。毕竟人心难测,每个人的行为都太难以估算。你永远不会想象得出,一个平素温文尔雅之人,失去理智后会是多么丧心病狂。

    但是,张正书很明智,达到目的就好,没有必要去刺激赵煦这个叛逆期超长的皇帝。

    韩狗儿心有不甘,但想起张正书的承诺,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拜服道:“官家如此审理,草民心服口服!”

    这一下,周围的文武百官都惊讶了。

    要知道,韩狗儿不过是一个半大的小娃娃罢了,能制得住自己的愤恨,停止乘胜追击,这简直不像是一个少年人会做的事情!

    “此子背后定有高人指点!”

    “看来,蔡京是惹到一个了不得的对手了。”

    “哟,这下可没好戏看了……”

    ……

    文武百官的心理活动各异,但某些个直觉精准的贪官蓦地又紧张起来了,他们也不知道为何。

    对了,那堆契约!

    很多贪官越过人群看到那堆放置在地上,需要两个人扛着的契约,不由得吞了吞口水。单单是一份状词,就干掉了蔡京。那一堆证据,又能干掉多少贪官呢所有自身有过劣迹的贪官,都不约而同地紧张了起来。即便是头脑转得没那么快的,这时候也明白了过来,一张张脸上冷汗迭出。

    赵煦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嘛!

    但点头过后,赵煦也明白了:“嗐,朕的反应,都被那小子算在其中了吗”心中虽然这么想,赵煦却还是说道:“善!”

    韩狗儿跪伏在地上,听了这句话后抬起头说道:“官家,草民这里,还有其他证据!”

    “嗯”赵煦眼皮子也开始跳了跳,突然明白了什么。“哦,这些证据也是指证蔡家的么”

    韩狗儿说道:“并不是,是另外一些相公贪赃枉法之事。”

    &




第七百七十六章:打铁趁热
    :

    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在蔡懋立即回过神来了,连忙说道:“回禀陛下,臣只是风闻奏事……”

    “好一个风闻奏事!”赵煦冷冷地说道,“风闻奏事,就能随意胡诌了幸亏朕看到了证据,不然真个叫你蒙骗了朕!”

    这可是一顶大帽子,乃是欺君的大罪啊!吓得蔡懋连忙趴倒在地,连称自己该死。

    好在赵煦也不是非要治他的罪,而是要完成对张正书的承诺。毕竟一开始是赵煦要求张正书这么做的,虽然一直被张正书牵着鼻子走,但赵煦还是觉得报纸有存在的必要。最起码,有了报纸之后那些个贪官就等于多了一个忌惮,赵煦也多了一个反制文官的手段,以后赵煦看谁不爽,都可以通过对皇城司的示意,利用报纸来整治他了。

    还有谁敢当面指着皇帝鼻子骂

    可以,只要你自身道德无缺,赵煦也就认了。

    要是你身上都有屎,就不能怪赵煦下手狠了。不用点手段,这些文官真的当赵煦是好欺负的想起高太后、司马光时期,不知道多少文官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愣是对赵煦说教了好几个时辰,赵煦就来气。等他亲政后,也常常被一些文官抓住一点点事情来“劝谏”。

    一开始,赵煦还有耐心配合他们的表演,表明自己是个明君,愿意纳谏的。

    但是你隔三差五,揪着我不放,是佛都有火吧

    赵煦早就想整整那些文官了,但又怕影响不好。毕竟堵了言路的话,那就等于坐实了自己“不纳谏”。不纳谏的皇帝是什么那是昏君啊!哪一个皇帝愿意被人称为昏君的怕是没有吧,再怎样的昏君,都想要一块遮羞布的。谁愿意被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污点

    凡事都要有个度,皇帝不是那些文官想来换名声就能换名声的。

    换句话说,赵煦忍他们很久了。现在张正书把刀子递给他,赵煦就算觉得被张正书牵着鼻子走,也要先拿着这把刀子捅一捅这些文官再说。

    只见赵煦冷冷地瞥了一眼趴在地上的蔡懋,说道:“蔡御史有些话还是没说错的,小报也好,报纸也罢,良莠不齐,确实需要整饬一番才行。”

    蔡懋一听,简直如闻,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但是,下一秒钟,他对上了赵煦更加寒冷的眼神,立马又垂下头去了,心道:“难道……我猜错了”

    蔡京叹了口气,真的是猪队友啊!

    要知道,《京华报》和赵煦就算穿一条裤子的,《京华报》等于是赵煦的传声筒,赵煦会傻到自断臂膀吗

    果然,赵煦开声说道:“诸卿以为如何”

    当即,就有一些保皇派出来说话了:“陛下圣明!”

    一阵恭维之后,赵煦才缓缓地说道:“只不过,朕考虑到依附报纸营生的百姓,累以数万计。若贸然取缔报纸,数万百姓流落街头,对朝廷而言也是极为不利。”

    “陛下心系百姓,仁德圣君也!”

    不得不说,有时候朝中有一些专门拍马屁的应声虫也是极好的。最起码他们会对皇帝的话奉为圭臬,皇帝说什么他们都要追捧。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力感,哪一个人都会上瘾的。赵煦也有点飘飘然了,自动代入“仁德圣君”的角色之中,悲天悯人地说道:“是以,朕觉得报纸不能轻易言废……”这完全是举重避轻,要知道报纸的“危害”在那些贪官来说,比几万百姓的生计重要多了。

    但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来



第七百七十七章:新闻署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皇帝本人就是最终的司法解释啊!

    赵煦说某个臣子有罪,他就有罪!至于是贬官还是流放,就看赵煦的心情了。至于御史台这个拥有重大疑难案件以及诏狱的审判权,同时也是法定上诉机关的存在,并不会阻碍赵煦的意志。换句话说,那些贪官可以买通御史台,可以诱导舆论转向,致使御史台和皇帝打对台。但是,皇帝不松口,这些个贪官就在诏狱待一辈子吧!

    瞧瞧,这就是皇帝的权力。

    别以为宋朝的皇帝比唐朝的皇帝权力小多了,其实因为宰相分权了之后,宋朝皇帝的权力是进一步加强的。别的不说,军事权、审判权、财政权,这三个大权几乎都被皇帝掌控了,还有谁能跟皇帝扳手腕的一个都没!别看御史台“铁骨铮铮”、“刚正不屈”,但御史台每一次和皇帝打对台,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为何

    这都是皇帝要脸面,不会轻易展露实力,免得说他“圣心独、裁”,不听谏言了。以前,赵煦是没有露过肌肉,大抵上是因为文官们的反抗都很激烈。虽然赵煦也很强势,愣是把一大批文官都贬官了。但是,这种影响到现在都没消除,赵煦也是有点后悔的。

    人就是这样,总是会觉得年少轻狂了,如果当时再徐徐图之可能会更好。皇帝也是人,赵煦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现在他决定把这把尚方宝剑按住,只把剑柄露出来威胁文官: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相信,能做到这等高官的都不是傻子,赵煦都把威胁说了一清二楚了,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唯独蔡京冷眼旁观,心道:“好一招以退为进,怕也是那个商贾子的计谋罢!官家自以为拿捏住了《京华报》的命脉,殊不知,这是他故意送上门的。今后官家固然可以让《京华报》按照他的心思来刊登新闻,但那商贾子却是占了最大的便宜,等同被朝廷招安了。即

    即便没有官身,却胜似有官身。哼,一个在江湖的御史台么真个是好计谋,好计谋!”

    不得不说,蔡京对权谋的触觉是顶级的,赵煦怎么出招,他都能第一时间明白这一招的用意。

    可惜的是,蔡京如今已经“身败名裂”,失去了先手,也奈何不了这个阳谋了。不然的话,蔡京绝不可能让这等衙门出现的。

    蔡京太清楚了,若是给平头百姓掌控了弹劾权,那么他们这些官,还做得有什么乐趣可言

    只是看得出来的文官,都不敢作声;那些愣头青一样的文官,或者是肥头猪脑的贪官,又偏偏瞧不出这一招的狠毒之处。蔡京也是暗自着急,却无可奈何。好在,这也不是完全的坏事情。要知道,当事情摆在台面上,就完全是双刃剑的。这大抵上就是“我能往,寇亦能往”的意思,你能建立报社,我也能建立报社啊

    说实话,做官,特别是在大宋做官,谁没有些把柄的

    只是有的官把自身的把柄藏得很好,而有的官把柄握在别的官手中罢了。

    也就是说,只要是能争权夺利的东西,都能变成党争的一部分。甚至蔡京已经在盘算着,怎么利用报纸重新掌控权力了。不得不说,蔡京的思维确实并非常人能及的,他的洞察力也是出类拔萃的。

    正如蔡京预料的一样,很多官员都选择了闭嘴不言。唯有一些赵煦的亲信开口,称颂这是仁政。

    赵煦点了点头,很满意这



第七百七十七章:新闻署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皇帝本人就是最终的司法解释啊!

    赵煦说某个臣子有罪,他就有罪!至于是贬官还是流放,就看赵煦的心情了。至于御史台这个拥有重大疑难案件以及诏狱的审判权,同时也是法定上诉机关的存在,并不会阻碍赵煦的意志。换句话说,那些贪官可以买通御史台,可以诱导舆论转向,致使御史台和皇帝打对台。但是,皇帝不松口,这些个贪官就在诏狱待一辈子吧!

    瞧瞧,这就是皇帝的权力。

    别以为宋朝的皇帝比唐朝的皇帝权力小多了,其实因为宰相分权了之后,宋朝皇帝的权力是进一步加强的。别的不说,军事权、审判权、财政权,这三个大权几乎都被皇帝掌控了,还有谁能跟皇帝扳手腕的一个都没!别看御史台“铁骨铮铮”、“刚正不屈”,但御史台每一次和皇帝打对台,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为何

    这都是皇帝要脸面,不会轻易展露实力,免得说他“圣心独、裁”,不听谏言了。以前,赵煦是没有露过肌肉,大抵上是因为文官们的反抗都很激烈。虽然赵煦也很强势,愣是把一大批文官都贬官了。但是,这种影响到现在都没消除,赵煦也是有点后悔的。

    人就是这样,总是会觉得年少轻狂了,如果当时再徐徐图之可能会更好。皇帝也是人,赵煦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现在他决定把这把尚方宝剑按住,只把剑柄露出来威胁文官: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相信,能做到这等高官的都不是傻子,赵煦都把威胁说了一清二楚了,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唯独蔡京冷眼旁观,心道:“好一招以退为进,怕也是那个商贾子的计谋罢!官家自以为拿捏住了《京华报》的命脉,殊不知,这是他故意送上门的。今后官家固然可以让《京华报》按照他的心思来刊登新闻,但那商贾子却是占了最大的便宜,等同被朝廷招安了。即

    即便没有官身,却胜似有官身。哼,一个在江湖的御史台么真个是好计谋,好计谋!”

    不得不说,蔡京对权谋的触觉是顶级的,赵煦怎么出招,他都能第一时间明白这一招的用意。

    可惜的是,蔡京如今已经“身败名裂”,失去了先手,也奈何不了这个阳谋了。不然的话,蔡京绝不可能让这等衙门出现的。

    蔡京太清楚了,若是给平头百姓掌控了弹劾权,那么他们这些官,还做得有什么乐趣可言

    只是看得出来的文官,都不敢作声;那些愣头青一样的文官,或者是肥头猪脑的贪官,又偏偏瞧不出这一招的狠毒之处。蔡京也是暗自着急,却无可奈何。好在,这也不是完全的坏事情。要知道,当事情摆在台面上,就完全是双刃剑的。这大抵上就是“我能往,寇亦能往”的意思,你能建立报社,我也能建立报社啊

    说实话,做官,特别是在大宋做官,谁没有些把柄的

    只是有的官把自身的把柄藏得很好,而有的官把柄握在别的官手中罢了。

    也就是说,只要是能争权夺利的东西,都能变成党争的一部分。甚至蔡京已经在盘算着,怎么利用报纸重新掌控权力了。不得不说,蔡京的思维确实并非常人能及的,他的洞察力也是出类拔萃的。

    正如蔡京预料的一样,很多官员都选择了闭嘴不言。唯有一些赵煦的亲信开口,称颂这是仁政。

    赵煦点了点头,很满意这



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受益
    不出赵煦所料,这几个衙门,争得脸红耳赤,谁不知道掌控了这个“新闻署”,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了

    一时间,朝堂上好像菜市场一样,嘈杂得赵煦都心烦意乱。

    大约过了一刻钟,赵煦实在忍不住了,示意了一下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明白赵煦的意思,吼了一声之后,偌大的大庆殿内才恢复肃静。

    “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赵煦忍不住斥道,“知道的说你们是朝廷重臣,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市集中人!”

    见赵煦气在火头上,文武百官都不敢吱声了。争权夺利,是官员们的天性。即便性子恬淡的人,也不会让这个“新闻署”旁落的,这不就等于把刀子递给对手吗所以,才会有这种场面。赵煦也是纳闷了,这么一个“新闻署”,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吗赵煦不太明白,这不是诱不诱惑的问题,而是关乎生死大事的问题。

    一旦被政敌掌控了这个“新闻署”,岂不是等于自断前途看看今天的情形就知道了,只要有政敌的把柄,随随便便弹劾一下,那么在民怨四起的情况下,政敌肯定是黯然倒台的。即便民意煽动多了,百姓也学乖了,可掌握了“新闻署”,绝对是大杀器!

    这些文官都不傻,相反还太精明了。也正是因为这么精明的文官们,让赵煦看出了破绽。

    看着还蠢蠢欲动,想要继续争夺这个“新闻署”的文官们,赵煦内心也悄然改变了对报纸的看法,真正地重视了起来。要知道,赵煦原先是看不起报纸的,认为这上面都是一些猎奇的事(武侠小说),要不就是“天方夜谭”(天文地理),或者是“危言耸听”(攻打交趾之类的言论)……反正就没啥好的东西。
1...169170171172173...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