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张正书静静地看着这办公层的布置,突然,下面传来了一阵锣鼓声。

    “郎君,开始了么”

    曾瑾菡有点期待,拉着张正书一起到窗台旁看着。张正书有点感慨,这种铁窗,是他小时候的记忆,但是在宋朝这会,已经是很高端的技术了。铁窗一旦关起来,就能起到一个防盗的作用,窗台下方,有延伸出来的,漆上了树漆的阳台,这种风格和后世老式房子非常像。窗台上养着几盆花草,看起来显得很小清新。

    但是,这种小清新的意境已经被破坏了,随着锣鼓声响起,人流量瞬息间多了起来。

    曾瑾菡觉得就好像过年一样,大声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郎君,你看那舞狮,好生精彩啊,两个怎么能跳得那么高啊叫甚么名堂”

    “那是‘采青’,看到没有,那木杆上有着一封利是,他们要拿到那封利是,不然这趟算白跑了。”张正书笑道。

    “啊,这么危险呐”曾瑾菡有点同情心泛滥了,“他们已经表演得很精彩了,郎君你就赏点钱吧,不要让他们做这样的动作了……”

    张正书倒是对他们挺有信心的:“看看吧,他们不成了我也会给钱的。”

    说话间,这几个“狮子”已经开始张正书指定的特技表演了,比如上肩,叠罗汉,上杆,梅花桩……惹来一阵阵喝彩声。曾瑾菡也看出来了,这些舞狮者技艺高超,虽然这些动作很新颖,但也难不倒他们。

    &nb




第八百零三章:请来的“托”
    好在宋朝的火器威力都不大,而且火药配方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找对比例的。所以西夏也好,辽国也罢,觉得宋朝弄那些火药武器除了烦人之外,并不觉得有多大的杀伤力。这也是为什么火药武器都诞生了这么久,还没有多少进步的缘故。

    别说西夏、辽国了,就连宋朝自己,都不曾把火药武器当做救世主。

    但问题是张正书可是有最大威力黑火药配方的啊,再加上他对黑火药发展进程的了解,实在担心这鞭炮、烟花传到国外,会对宋朝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想想,正史上的螨清,要不是得了孔有德带去的火炮和铸,螨清根本别想染指中原。什么骑射得天下,笑死人了。也正是知道火药武器的厉害,所以螨清才不敢发展火器,怕汉人也依葫芦画瓢,给螨清来这么一下。

    同样的道理,原本武力就及不上西夏、辽国了,要是火药武器被敌国掌握,那宋朝直接亡国就行了,还打什么

    宋朝亡了不打紧,要是西方学会了火药技术,那就是中国的噩梦了。

    所以,火药技术能捂多久就捂多久,等张正书把黄火药,甚至雷汞、无烟火药等等都弄出来后,再放松限制不迟。到那时候,汉人就能吊打世界了。但是,火药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张正书知道历史进程,弄出黄火药来,也需要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次的实验才行。

    平日里,张正书虽然对鞭炮作坊不闻不问,但不代表张正书不重视它。

    甚至,不声不响之下,鞭炮作坊的赚钱速度,已经堪比香水作坊了。但是,张正书还是要他们低调,毕竟太被人关注了不好。

    曾瑾菡都不知道这种事,只是觉得这鞭炮很喜庆而已,除了味道实在呛鼻、烟雾很大之外,就没啥缺点了。

    很快,当舞狮采青了之后,鞭炮就炸响了。

    汴梁城的百姓,早已经见怪不怪,但还是很给面子的,主动围观了过来。

    随后,鞭炮声停止,秦元站了出来,对这前来围观的百姓,普及了一下银行的业务。重点介绍了“存钱有利息拿”这个概念,让这些百姓都心动了。但是并没有一个人肯上前去存钱的,因为新生事物嘛,没有人肯做小白鼠的。

    “郎君,你没有安排‘托’么”

    曾瑾菡也注意到了现场的尴尬,轻声问道。

    张正书也有点好笑,果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曾瑾菡连“托”这样的词汇都运用娴熟了。

    “安排了,但现在还不是他们表演的时机,那太假了点。”张正书明白人心是很奇妙的东西,要想把“托”用好,也是需要时机的。如果一开始就有人猛地冲进银行存钱,虽然也会有点作用,但聪明人都会看出来,这太假了。

    像现在这样,鸦雀无声,才是符合实情的。

    但很快,就有人问了:“存钱有利息,你莫不是在诓人罢”

    秦元笑呵呵地说道:“

    我们帮你保管钱财,这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看到没有,这是存钱的利息定律,还是复利哦,最高每年有百分之四的利息,也就是说,你存一百文钱,定期三年,第一年你就有一百零四文钱了,第二年再把这一百零四文钱做本,给你百分之四的利息,如此三年过后,你就有一百一十二文钱了!要是存一千文钱,那三年后你就有一千一百二十五文钱了!要是你存一万钱,那么三年后你会有一万一千二百四十九文



第八百零四章:说不清
    汴梁城附近那么多“钱民”放高利贷,都是冲着赚钱去的。

    九出十三归啊,还是以月来计算。好一点的,按季度来计算,也就是三个月。要是狠一点的,直接一个月来要利息了。不还呵呵,利滚利!

    这也是高利贷不受待见的原因,太害人了。但是没办法啊,官府开的借贷机构,也是差不多这个价——阳奉阴违嘛,怎么说都好,借钱的就是注定要被宰了。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极为“大度”的银行,这些百姓都是将信将疑的。人性如此,没办法。但内心,却是极为高兴的。谁能保证没有个手头紧的时候呢

    只是很多人还在观望,不知道真假。

    而聪明的人,也瞧出了一点端倪了:“好法子,用民众的钱,借给民众,倒是会想啊!只可惜……”

    人都是聪明的,虽然“银行”这个概念很新,但宋朝人的接受能力一点都不弱,甚至有“竞争对手”来这里“取经”了。张正也不会阻止他们,在张正看来,银行越多,反而越能体现“建设银行”的优越性。首先就是铸币权了,拥有了铸币权的银行,那简直就是规则的制定者,甚至可以说是躺着也赚钱了。其次,就是信用问题了。可以说,只要宋王朝不倒,那么“建设银行”就不用担心信用问题了,这可是以皇帝的声誉做担保的,还有“大桶张家”的财力,当世除了祥符石家之外,没有第二个能做到这地步了。可以说,只要过得十年,银行就与大宋牵制绑在一起了。除非赵家人踢开张正单干,不然的话,“建设银行”都不会倒的。

    最后,就是准备金的问题了,任何银行都会遇到挤兑的情况,但应付挤兑,其实并不需要全都兑付出去,只需要安稳住一小部分人,就能应付挤兑的情况。但是,张正不会主动透露这一招的,同行是冤家呐!

    当然了,即便那些个“同行”知道有银行这么一个赚钱的方式,也未见得他们会跟随张正的脚步。

    毕竟银行初创,谁知道能不能赚钱这天底下的百姓,大多数都是跟风的。银行这股风起不来,那些“同行”绝对是袖手旁观的。

    正闹哄哄的时候,突然走出来一个看似挺有钱的主,提着一袋钱说道:“汴京城‘林百间’林员外特来给小官人撑场子,存入白银三百两!”

    “哇……”

    现场当即有点被点燃的感觉了,估计是这三百两白银对普通百姓的冲击力有点大吧。

    但其实,这真的只是林百间身家的“九牛一毛”罢了。三百两白银,听起来不少,但换算成铜钱,也就九百贯钱左右罢了。要知道,林百间在汴梁城中拥有的商铺何止百家更别说其他资产、窖藏的钱银了。

    可以说,林百间真的是看在“世交”的交情下,给“大桶张家”送人情来了。

    要是换在后世,这就等于送个花篮过来。

    这人的话音刚刚落下,紧接着又有一个声音说道:“钱塘曾家预存一万贯钱!”

    “哇!”

    围观的百姓,再次发出了惊呼声。

    一万贯钱啊,即便是在富庶的汴

    梁城,这也是一笔很大的钱银了。

    “樊楼范家,预存五千贯!”

    “何家布行,预存八千贯!”

    “明州苏家,预存六千贯!”

    ……

    没错,苏熙苏子明回到了汴梁城,还带来了苏家的善意。

    这六千贯,其实就是苏家订购新式



第八百零五章:世上还是聪明人多
    “郎君,你……要不和官家说实话罢你和祥符石家,真的没啥牵连的……”眼看着张正书就要下楼了,曾瑾菡突然叫住了张正书。

    扭头看了看曾瑾菡,张正书苦笑道:“说不清的……算了,和你说也不明白。”

    其实,以曾瑾菡的智商,怎么可能不明白呢

    将门和文官是不对付的,但是皇帝更加忌惮将门。哪怕现在的将门就是一群靠着祖宗功勋的二世祖都好,皇帝心中依旧忌惮着。为何因为一个文官,他再厉害,也不可能颠覆一个朝代。但是武将可以啊,特别是将门,不是有句话叫做“虎父无犬子”么哪怕现在的将门都成了半个商贾,但是皇帝绝不会放松警惕的,毕竟宋朝的江山怎么来的,他们心中也清楚。

    你可以和文官走得近,甚至可以和他们谈论诗词歌赋,参加他们的聚会之类的。

    但是,如果你和将门扯上关系了,那对不起,你就上皇帝的黑名单了。

    曾瑾菡很聪明,她早就从张正书的只言片语里面,猜到了事情的真相,虽然很无稽,可这就是宋朝的政治倾向。

    崇文抑武,绝不是说说而已。

    不多时,石可斓就已经人到二楼了。

    张正书在楼体上候着,说道:“石兄,许久不见,风采依旧啊!”

    “张贤弟,久违了!”

    石可斓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曾想,你居然做了这等匪夷所思之事!”

    “嗯”

    张正书觉得他这句话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啊

    “银行一事,肯定是出自你手罢”石可斓感慨一声说道,“除了张贤弟以外,怕是没有人有这等天马行空的想法了。”

    张正书微微笑了笑,宠辱不惊地说道:“石兄过奖了,楼上请!”

    石可斓的随从,还想跟上来,却被史陌拦下来了。这些个粗壮大汉碰面,早就碰撞出了火花,眼睛里都是满满的战意。

    “尔等不得无礼,此乃银行重地,需遵循别人的规矩!”

    石可斓不愧是商业奇才,虽然没有张正书超越千年的眼光,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银行的领悟。这么一个聚集了大量钱银的重地,防卫绝对是森严的。别的不说,看看周围散布的禁军精锐,还有不少皇城司亲事官就知道了。石可斓到底是将门出身,对这些人很敏感。

    进门之前,石可斓就发现了那些个精锐的禁军,立即明白了这里面的猫腻。

    而护着张正书的史陌,则冷冷地看着那些个老卒,但心底还是忍不住有点后怕的。

    如果是只比枪棒,史陌完全能一挑十。但是以生死相拼,死的人肯定是史陌。别的不说,结阵围杀,那是精锐士卒必须会的。再一个,史陌只是草莽出身,枪棒虽然使得好,却总归少了一股同归于尽的狠劲。这种枪棒之法,竞技还是吃香的,但是拼生死,就差了那么点味道了。

    上过战场的士卒,和没见过血的人,相差太多太多了。

    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蜕变。

    再加上,这些将门的亲兵,全都是精锐出身,又上过了战场,这绝对不是寻常人能抵抗得了的。单单他们那漠视生命的眼神,都足够骇人了。

    或许单兵能力不够史陌,但若论阵型绞杀,那绝对是一流的。

    即便是张正书这种穿越者,看到了这些老卒,也忍不住有点心惊胆战。还好,石可斓能压得住他们。要不然,张正书真的怀疑就这么几个大头兵,都能把银行掀个底朝天了。

    “幸亏那赵煦也没吝啬禁军,不然还真的怕有人冲击银行啊……”

    石可斓上了二楼之后,眼前一亮:“果然是你的手笔啊!咦,这是……”

    不消说,石可斓这个见多识广的公子哥,也不曾见过这种玻璃金鱼缸。更别说,这个金鱼缸里还有假山,还有“沉船”,有泥土,有水草,活脱脱是一方小世界的模样。这对任何一个宋朝人



第八百零六章 左户司办案
    石可斓毫不在意,神情很是淡定地拿起茶杯,轻轻地喝了一口茶。先是赞叹了一句“好茶”,让放下茶杯,慢悠悠地说道:“张贤弟,这只是生意啊!”

    “只是生意么”

    张正书突然间想到了一种可能,以将门的实力,不可能不知道他和皇城司走得近的。也就是说,将门早就知道了张正书和赵煦的关系,然后呢他们自然不会和张正书太过亲近了。但今天这事,难道是他们真的冲着钱银来吗

    “又是帝王平衡文武的手段么”

    张正书心中暗自摇头,实在鄙视这种无聊的帝王心术。有这个功夫,调和一下文武矛盾,最不济整治一下贪官,惩戒一番吃空饷的武将,那效果都比平衡文武来得实惠得多。可惜的是,这些个帝王,一个个都直把眼睛放在官员,放在武将,放在士绅上面,哪里会在意平民的死活

    换句话说,平民在这些皇帝心中的存在感,几乎等于零。说难听点就是一块遮羞布,有用了就拿出来用一用。正是这种心态,很多皇帝要保卫的并不是他的子民,而是他的江山。至于那些百姓,只不过是他统治之下的蝼蚁罢了。哪怕这些皇帝都知道“民贵君轻”,“民水君舟”的道理,却依旧不去践行。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王朝说崩塌就崩塌了,一点征兆都没有。

    说白了,就是施政脱离群众,只顾着争权夺势。而皇帝,则相当于调停人,居中把握度量。看似皇帝乃裁判,其实周围围观的人,都有权力把棋局掀翻再开一局的。

    也许是看到了张正书的眼神变化,石可斓心中也有点吃惊:“这个商贾子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脑筋转变之快,乃平生所未见!”

    “那就多谢石兄帮衬我的生意了,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张正书的这杯茶,喝得不算什么滋味。

    又当棋子了,他再次成为了赵煦的棋子。这一次,毫无疑问是赵煦提前知须了文官的把戏,然后让将门出面,再上演一次“文武斗”。在朝堂上,文官把武将碾压得连影子都看不到;可在金钱一道上,将门居然领先了文官不知道多少。

    这一次将战场引入到金融,张正书都不知道赵煦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会不会有这么个可能,是那些贪官知道自己被赵煦盯上了,所以借势再和将门斗一场,然后向赵煦表忠心呢”张正书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不然的话你都不能解释,那些贪官明明都是权谋过人之辈,却用了一个昏招——居然用清官来整张正书,这不是摆明了要和皇帝对着干吗
1...176177178179180...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