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正当张正书仔细观察石可斓的表情时,石可斓也在看着张正书。

    “张贤弟啊,这事算是我的不对。我对张贤弟的赚钱本领,向来是敬服的。而我那些个兄弟,也对我的眼光很信任,是以才有今日之事……”石可斓微微一笑,算是解释了一二。

    曾瑾菡在一旁,也听明白了。原来那些前来投“信托”的,都是石可斓的“兄弟”啊!

    张正书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石兄的眼光自然是好的,只不过小弟都不知道这银行能不能办下去哩!”正所谓信口胡说,大家都是张口即来,其实

    都在试探对方。不过,到了这地步,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张正书和石可斓,都是被赵煦利用的。

    “特么的,那痨病鬼还真的挺有能耐……”

    不过,张正书也知道,他是抵抗不了的,只能默默接受。

    就在他们虚以委蛇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让开,都让




第八百零七章:明摆着的事
    这个税务所的领头却笑了,笑得很不屑:“不就是‘大桶张家’么”

    “如果你的消息止于此,我劝你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有时候身先士卒的,到头来都是倒在冲锋的路上。这句话,是我东家说的。”秦元的话很轻,轻到只有那领头的才听得到。

    “你……在威胁我!”

    这个领头的也有点怒了,要知道他的后台也很硬,但是这一次他确实有点心虚了。没办法,越是虚张声势,就越显得心里没底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这一次到底为何要来为难这“建设银行”,只是打听了一下背后的东家是“大桶张家”,他就带人过来了。

    说实话,税务所这些年来,横征暴敛的也不少,但终归不会做得太出格。像这等开张就堵门的,甚至要封铺的,那是绝无仅有的。针对的意味如此浓,围观的百姓也瞧出来了。或许是这税务所官吏的气场太足了,他们才不敢出言相助。毕竟税务所假公济私这种事,在汴梁城也不算少见了。

    “我只不过是劝你不要冲动而已,如果你执意如此……”

    秦元拍了拍身上沾染的鞭炮硝烟味,都不拿正眼看他,淡淡地说道:“那就勿谓言之不预也……”

    “哼,装神弄鬼!”

    那领头的也不是吓大的,手一挥:“封铺!”

    “官家有旨意!”

    这时候,皇城司的人也瞧够戏码了,总算出面了。秦元一听这话,也差点没双腿一软。虽然他早就知道“建设银行”的靠山是皇帝,但没想到这官家出手,居然是这么耿直的。

    “唉,这下……银行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了。”这是张正书的心里话,他自然也听到了皇城司亲从官的这一声呼喊。当即明白,这事已经尘埃落定了。“不过也好,反正时间紧迫,比起稳扎稳打,银行激进一点,也是好的……”

    那领头的一听这句话,也吓得当场愣住了,似乎觉得自己双耳出现了幻听。

    “你是银行的掌柜罢”

    那皇城司亲

    亲从官淡淡地问道。

    秦元定了定神,连忙说道:“不错,在下是银行的行长。”

    “那就是了,官家赐予你一块匾额,且好生护着。至于银行的税,官家亲自下旨,免了。”那皇城司亲从官抛下这么一句话,就让后面的随从拿梯子把匾额给挂上了。秦元都来不及回过神来,那些皇城司亲从官就已经转身离开了。

    “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税务所领头的官吏也吓住了,他已经宕机的脑袋,只能呆呆地看着那些皇城司亲从官离去的背影,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官家,居然是官家……”

    这个领头的官吏死心了,确实,在大宋,还有谁的靠山硬得过皇帝啊别看宋朝的皇帝很憋屈,下一道圣旨都要七绕八绕的,臣子不同意还不能通过。但是,宋朝的皇帝说免谁的税,那确实金口玉言,绝不会更改的。为何因为宋朝的皇帝,就有这么个特权。

    好像当年宋太祖收复了江南后,当即下令免除两年税役,那些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敢反对的。

    同样的道理,赵煦给自己的产业免除税收,那些文官们自然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因为,这是“惯例”!

    随从的税务所官吏问那领头的:“我等还要不要继续封铺”

    那领头的抬起头来,苦笑地看着那匾额,喃喃地说道:“原来如此……”

    “还要不要继续……”

    “算了罢,我们走!”那领头的当机立断,立即头也不回地退走了。

    周围的吃瓜群众,却震惊莫名:“这是怎么回事”

    “嘿,这是和尚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啊!”

    “怎个说”

    “这银行想必是官家的,不然的话,官家怎么会免除税收”

    &nbs



第八百零七章:明摆着的事
    这个税务所的领头却笑了,笑得很不屑:“不就是‘大桶张家’么”

    “如果你的消息止于此,我劝你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有时候身先士卒的,到头来都是倒在冲锋的路上。这句话,是我东家说的。”秦元的话很轻,轻到只有那领头的才听得到。

    “你……在威胁我!”

    这个领头的也有点怒了,要知道他的后台也很硬,但是这一次他确实有点心虚了。没办法,越是虚张声势,就越显得心里没底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这一次到底为何要来为难这“建设银行”,只是打听了一下背后的东家是“大桶张家”,他就带人过来了。

    说实话,税务所这些年来,横征暴敛的也不少,但终归不会做得太出格。像这等开张就堵门的,甚至要封铺的,那是绝无仅有的。针对的意味如此浓,围观的百姓也瞧出来了。或许是这税务所官吏的气场太足了,他们才不敢出言相助。毕竟税务所假公济私这种事,在汴梁城也不算少见了。

    “我只不过是劝你不要冲动而已,如果你执意如此……”

    秦元拍了拍身上沾染的鞭炮硝烟味,都不拿正眼看他,淡淡地说道:“那就勿谓言之不预也……”

    “哼,装神弄鬼!”

    那领头的也不是吓大的,手一挥:“封铺!”

    “官家有旨意!”

    这时候,皇城司的人也瞧够戏码了,总算出面了。秦元一听这话,也差点没双腿一软。虽然他早就知道“建设银行”的靠山是皇帝,但没想到这官家出手,居然是这么耿直的。

    “唉,这下……银行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了。”这是张正书的心里话,他自然也听到了皇城司亲从官的这一声呼喊。当即明白,这事已经尘埃落定了。“不过也好,反正时间紧迫,比起稳扎稳打,银行激进一点,也是好的……”

    那领头的一听这句话,也吓得当场愣住了,似乎觉得自己双耳出现了幻听。

    “你是银行的掌柜罢”

    那皇城司亲

    亲从官淡淡地问道。

    秦元定了定神,连忙说道:“不错,在下是银行的行长。”

    “那就是了,官家赐予你一块匾额,且好生护着。至于银行的税,官家亲自下旨,免了。”那皇城司亲从官抛下这么一句话,就让后面的随从拿梯子把匾额给挂上了。秦元都来不及回过神来,那些皇城司亲从官就已经转身离开了。

    “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税务所领头的官吏也吓住了,他已经宕机的脑袋,只能呆呆地看着那些皇城司亲从官离去的背影,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官家,居然是官家……”

    这个领头的官吏死心了,确实,在大宋,还有谁的靠山硬得过皇帝啊别看宋朝的皇帝很憋屈,下一道圣旨都要七绕八绕的,臣子不同意还不能通过。但是,宋朝的皇帝说免谁的税,那确实金口玉言,绝不会更改的。为何因为宋朝的皇帝,就有这么个特权。

    好像当年宋太祖收复了江南后,当即下令免除两年税役,那些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敢反对的。

    同样的道理,赵煦给自己的产业免除税收,那些文官们自然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因为,这是“惯例”!

    随从的税务所官吏问那领头的:“我等还要不要继续封铺”

    那领头的抬起头来,苦笑地看着那匾额,喃喃地说道:“原来如此……”

    “还要不要继续……”

    “算了罢,我们走!”那领头的当机立断,立即头也不回地退走了。

    周围的吃瓜群众,却震惊莫名:“这是怎么回事”

    “嘿,这是和尚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啊!”

    “怎个说”

    “这银行想必是官家的,不然的话,官家怎么会免除税收”

    &nbs



第八百零八章:这是个冤大头
    “怎么,难道这钱不能用”很明显,这个用新钱买东西的,是银行的“托”。

    所有人都知道,金属里面只有黄金和铜是黄色的。至于后世所发现的“铯”也是黄色的,但由于铯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在自然界没有单质形态,所以略等于无,这里就不提了。

    这个“托”也知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以,他很有恃无恐。

    铜就是钱,在金属货币的时代,这个就是真理。

    只有金属货币退出市场之后,铜才有价格。不然的话,纯铜绝对是能当钱用的。甚至在很多时候,在皇帝赏赐的时候,都喜欢说赏多少多少金。这里面的金,其实就是铜。一万金,其实就是黄铜,还是铸成了钱的黄铜。好吧,铜在古代算是硬通货,好过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新钱卖相这么好,那小摊贩会不会收下这些新钱呢

    只见这小摊贩拿着这几枚铜钱,一脸不舍的样子。

    “你且莫走,我试它一试!”

    说罢,这小摊贩单独拿起一枚新钱,用力地掰了起来。很明显,这铜钱是掰不弯的,毕竟这小摊贩只是个普通人,并非一个大力士。“很硬,应该是真钱!”这小摊贩放心了,其实,在汴梁城别说铜钱了,铁钱都有流通的。只是大宋的铁钱实在太垃圾,铸铁太过渣了,所以一掰就弯。

    为什么使用铁钱呢

    很简单,因为铜钱不够用了,要不怎么说是钱荒呢

    再加上宋朝一国铸钱,其他国家都在使用,比如西夏、辽国、高丽、交趾、东瀛……哪怕是的隔了老远的东南亚,都十分欢迎宋朝的铜钱。这都是因为宋朝的铜钱质量好,含铜量高,算得上是硬通货了。

    宋朝很早就注意到了铜钱流向国外。为了财政上的需要及防止铜钱流入国外,朝廷采取的对策是在边境路州推行铁钱,制造铜钱交往的隔离带。从此,两淮、京西及湖北荆门等地也广行铁钱,这就是大宋铁钱盛行的缘故。

    说白了,就是宋朝的经济较之以前的朝代大为发展,可是铸钱却不够用了。

    以铜为本位的经济,就是这么尴尬。要是宋朝有铜矿产出,那还好一点。偏生宋朝的铜矿匮乏,即便是有,也是贫矿,开采没啥利润可图。如果宋太祖当时狠心一点,把大理国都占了,那恐怕大宋的经济就不至于被铜钱制约得这么厉害了。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明朝时张居正改革,要确立银本位——明末经济和宋朝的经济形势差不多,也是很缺钱用。再加上从东瀛等国家的走私贸易中,明朝获得了大量白银,才得以实施银本位。

    张正书是穿越者,大致知道金属货币是怎么过渡到纸币的。其实应付宋朝这样的经济形势,纸币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宋朝初年的川蜀一带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因为滥发等等缘故,交子已经没有相信,没人去用罢了。

    而银行,就是为了增强信用而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张正书有信心推出纸币,从这枚新钱就看出来了。

    “这位员外,为何你使用的新钱,模样这般古怪哩”

    这小摊贩也是惊奇,用十几二十文钱在街边小摊上买点吃食,这是汴梁城的百姓都做过的事。其实这个小摊贩并不在意这几枚新钱的,只要不是铁钱,他都收。甚至,这是假钱也行,毕竟这新钱太漂亮了,比一般的“假钱”——“花钱”好太多。要知道,很多“花钱”都是粗制滥造的。毕竟在宋朝,很多大户人家都会造些“花钱”来用。

    所谓“花钱”,起源于汉朝,并不是流通用的铜钱,而是一些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

    &nb



第八百零九章:无赖招数
    类似的情景,在汴梁城到处上演着。

    这些银行的“托”很是聪明,大多是旧钱夹着新钱使用,不到一天时间,新钱已经开始在汴梁城流通了。

    一开始,很多百姓都不信任这些新钱。甚至有些疑心病的百姓,愣是把新钱拒绝了,表明了只收旧钱。这种情况也是难免的,毕竟新钱的信用度,还没有建起来,一些宣传不到位的百姓,自然是不会用这些钱了。看见这些钱,跟看见铁钱、花钱一样,深恶痛绝。

    有人就问了,一枚铜钱换一枚新钱,银行不吃亏么

    当然不会吃亏,因为银行柜台小娘子的入职培训,第一课就是识别各种铜钱。甚至,还有专门的磁铁,来判断是不是铁钱。这种磁铁,就在柜台下方,一般人是看不见的。如果这铜钱里掺杂着铁,或者根本就是铁钱,银行是不收的。

    这是因为宋朝的铜钱,大多都是铜锌合金,或者是铜锡合金。铜锌合金比较黄,而铜锡合金反而是青色的,因为是青铜嘛!

    这两种铜钱,都很受欢迎。

    而张正书铸造的新钱,也是托名了“元符通宝”,与一般铜钱一样,天圆地方的。上面字迹端丽,面文从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钱背光而无文。有篆、楷、行三种字体,样式很精美。原本铸造这种钱,是造一枚亏一点的,但是因为张正书有先进的流水线工艺,又用工具代替了人力,还定下了含铜比例,又怎么会亏呢

    别的不说,如果有人想大量更换这种铜币回去熔铸铜器,那他肯定会亏的。
1...177178179180181...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