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骨一蔺
“参见陛下!”
“起来吧,”朱由检心情不错,“说说,一共抄获多少钱财。”
王应朝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本子,恭敬的递到朱由检身前,“启禀陛下,臣与吴指挥使奉命抄家,共抄一百三小官员的家,抄获现银两百六十二万一千八百五十二两七钱。。。。。。。”
“各种粮食一百八十二万石,大小府邸一百八十三座,田地六千八百六十五倾,各种瓷器字画若干,价值无法估量。。。。。。”
“。。。。。。。”听了一个个数字,朱由检微微闭上眼睛,都是一群巨贪啊。
而且这些人只不过是大明官员之中的一部分罢了,甚至不是最富裕的,真正富有的,是那些传承久远的所谓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两百多万两白银和近两百万石粮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实也不多,光辽东,每年消耗钱财加起来,就高达四百多万两。
但这些人是官啊,而且是朝廷命官。。。。。。。
“传旨,大理寺、刑部、督查院,加快逆党一案审理,严惩逆党。。。。。。”
朱由检不想再拖了,就凭这些身家,这些官员就好不到那里去,朱由检翻开王应朝递上来的抄家详细,最低的家资也高达两万余量白银,而且还是少数,很大一部分家资都上十万。
别以为这些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为官所贪墨的,很大一部分是要交给他们的老大,也就是魏忠贤。。。。。。
“你二人做的不错。。。。。。”
第七十章 禁军请战
“永康侯,不留守军中,来此何事”
锦州城内,袁崇焕皱眉看向永康侯徐喜登,如今袁崇焕虽然也是武勋,可袁崇焕根本看不起京师的那些武勋,袁崇焕他这个武勋才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徐喜登早就感受到来自袁崇焕的轻视,虽然不满,但也不能说什么,袁崇焕奉命镇守山海关和辽西,徐来登虽然贵为大明侯爵,他的兵马也是大明军队中的贵族,可这里毕竟是边关,一切都得听从袁崇焕的。
“袁总督,”徐喜登沉声道:“皇上令末将率五卫上直军前来,是为了上阵杀敌,而非普通调防,如今数万上直军却留在宁远大半个月,毫无动静,到时候皇上问罪,末将无法交代。”
袁崇焕虽贵为总督,可徐喜登也不是吃素的,常年带兵,也是有脾气的。
听了徐喜登的质问,袁崇焕微微皱眉,他正忙着组建一支强军,还需要修建和加固各地堡垒城墙,将近三万的上直军仍在宁远,没有过多过问。
上直军属皇帝亲兵,一般来说,除非皇帝亲征,否则是不会离开京师的,可当今圣上要练兵,袁崇焕也不能阻拦。
但是朱由检的练兵方式有点特别,将这些人扔到前线,实战练兵,让袁崇焕大为头疼。
这可是上直军啊,皇帝的亲军,要是真的战力无双,袁崇焕倒是愿意放出去冲杀一番,可挡袁崇焕巡查一番后,一眼就看出这些禁军不过是群空架子。
毫无实战经验不说,一来就闹腾边军的伙食不好,特别是那些个武勋指挥使,更是一副瞧不起边军,什么也不愿意做,每天要吃要喝的。
袁崇焕一怒之下,将这些人仍在宁远,也难得管,毕竟是禁军,袁崇焕也不好过多插手。
可现在徐喜登竟然要求带兵出去,开什么玩笑,建奴八旗有多强,他们这些长期对阵的边军都不敢大意,袁崇焕怎么敢放这群老爷兵出去。
要是一不小心,这近三万的老爷兵被建奴骑兵给吞了,那怕皇帝在看重他,恐怕也要那他问罪吧。
“兵战之事,且可随意,且如今边关不过是小股建奴游骑骚扰,何来强敌。。。。。。”
袁崇焕还有个担忧,徐喜登带来的毕竟是鼎鼎大名的禁军,而且多达三万,要是放他们出去,引来皇太极,那就麻烦了,他还没准备好和皇太极决一死战。
袁崇焕的诸多担忧,徐喜登根本不管,他只知道,这次他摔兵前来,要是拿不出点成绩,根本无法和朱由检交差,不让手下的兵马见点血,回去后恐怕没好果子吃。
“上直军必须出去冲杀一阵,此乃皇命,请袁总督下令。”按照朱由检的命令,京师上直军全部轮番到边关,而且来边关,可不是来游玩和享受的。
袁崇焕现在也很头疼,徐喜登将皇帝抬出来,不让他们杀上一番,恐怕这些人回去之后将所有责任都推在自己头上,可放出去,无论胜败,恐怕都会个袁崇焕带来一个大麻烦。
“你的兵马太多,贸然出击,定会引来建奴大军,造成大祸,。。。。。。”袁崇焕叹了口气,开始和徐喜登讲讲目前的形势。
徐喜登也非什么也不懂,他这次来,就是要逼袁崇焕放行,不过也不能太过分,听完袁崇焕的解释,徐喜登微微迟疑,随后道:“不若如此,上直军五卫兵马,每次派出一卫,轮番出击,想来不会有大问题。”
袁崇焕其实也想这么做,但他怕这些上直军不知天高地厚,五千多人出去就回不来,现在既然徐喜登开口,袁崇焕当即点头答应。
“切记,万不可过
第七十一章 便衣出巡(感谢 你爸的爸爸的爷爷的孙子 千赏 加更一)
“快逃”
“救命”
“驾驾驾。。。。!”
凹凸不平的大地上,三百多身穿明军服饰,打着大明旗号的骑兵正在拼命策马狂奔,整个队伍毫无阵型不说,而且所有士卒皆一脸惊慌之色。
而追杀他们的,只不过是七十余骑建奴骑兵,他们一边策马追杀明军,一边高呼着,如同驱赶牛羊一般。
“嘭!嘭!嘭!。。。。。。。”
火枪的轰鸣声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声之后,追杀的建奴骑兵已经放弃追杀,调转马头远去。密集的火枪攻击并没有留下一个建奴骑兵。
“你等是何人”
建奴骑兵逃跑后,千户王缙盛狼狈不堪策马过来,看见一百手持火绳枪的明军后,没有下马拜谢的意思,而是率先出生询问对方的身份。
“启禀将军,我等乃广宁中左卫火绳枪兵,属下是百户许鸭,奉命带人在这一带巡防。。。。。。”
许鸭可不敢怠慢,这些人可都身穿战甲,骑着高头大马,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兵马,虽然刚才有点小尴尬。。。。。。
“咳咳,”王缙盛现在也是心有余悸,本来想感谢一番,但又说不出口,只能带着剩余人马灰溜溜的回去复命。
“五百对一百,还损失一百三十二骑,你是白痴吗!”回答大营,一统计人数,被徐喜登大骂一顿,同时心有余悸,要是只派三百人去,不知道能回来几人。
“斩首多少”徐喜登狠狠瞪了眼王缙盛。
王缙盛身体微微一颤,硬着头皮回道:“当时兵荒马乱,我等将建奴人击退后,又有其他卫所兵马赶到,末将没有统计,便回来了。”
他可不敢说五百人被一百人追杀,不过也不敢说大话,只说击溃,这样也有回旋的余地。。。。。。
“哼!”徐喜登听了王缙盛的话,冷哼一声,微微皱眉,他有点不相信这个王缙盛,因为这个千户是世袭而来,没多少本事。
随后,他便派人去回来的兵马中询问此战的经过,当徐喜登得知真是情况后,差点就让人将王缙盛拉出去砍了。
“建奴人如此厉害。。。。。。”徐喜登也开始担忧起来。
而这次小规模交战的情况很快也穿在袁崇焕的耳中,听了结果,袁崇焕叹了口气,“这还是威震天下的大明禁军吗。。。。。。”
袁崇焕也终于明白,为何皇帝朱由检要让禁军轮番戍边了,是该好好练练了,“传令下去,多放一些建奴游骑进来!”
“传令永康侯镇守西平堡一带,不许放建奴游骑过此地!”袁崇焕决定帮徐喜登一把,毕竟这是皇帝的意思,既然是练兵,那就该流点血。
当然,袁崇焕也没有放任不管,西平堡易守难攻,而且前后都有大明兵马镇守,袁崇焕也可以随时调兵增援。
徐喜登手中的兵也不至于损耗太大,但也不会太轻松。。。。。。
此时的京师已经大雪纷飞,白茫茫一片,如今京师的街道各位冷清,百姓很少上街,商店里也没什么生意。
这么冷的天,很少有人愿意出门。
此时,一支队伍正在大道上缓缓前进。
这不是普通人家出行,因为队伍之中只有一辆宽大的马车,虽然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但却有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最主要的是,马车前后左右都是服饰统一,手握利刃的护卫。
没有打旗号,也没有穿官服,虽然街道上稀稀拉拉的百姓都知道这是大贵人出行,但并没有多少惧色,一个个眼中有丝丝惬意,更多的是好奇之色。
若是有心人,肯定会大吃一惊,这绝非普通官员有的排场,护卫太多了,恐怕只有王爷一类贵人才会安排这么多护卫吧。
更主要的是,街道两旁,稀稀拉拉的
第七十二章 八百里加急(感谢 你爸的爸爸的爷爷的孙子 千赏 加更二)
根据徐光启的介绍,朱由检知道,这个年纪不小,白发白须郭居静是意大利人,和徐光启和孙元化都是好友,不但是传教士,更是对火器很有研究。
曾德昭年纪也不小,是孙元化专门请来的,葡萄牙人。。。。。
至于汤若望,不过三十岁左右,朱由检觉得此人精明之中带着野心,打着传教士的身份,恐怕是为了发财而来,不过朱由检不在意,只要是人才,朱由检有的是办法留下来。
李之藻和王徵年纪也不小,都是进士出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和这些西方传教士来往甚密,相互学习至于,掌握了不少技术。
焦勖则是其中最年轻的,和汤若望交情颇深。。。。。。
“几位都是大才,只要愿为大明效力,朕不吝重赏,赐京师府邸一座,银五百两!”对于这些科研人员,朱由检非常看重,钱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谢皇上!”
几个西方传教士的中文都非常不错,而且规矩也有模有样,智商绝对不低。
“朕今日向你等保证,凡有功者,朕定重赏,同时,你等好生再次为大明效力,朕会派人保护你们,只要你等不犯谋逆之罪,大明之内,无人可动你们。。。。。。”
“多谢皇上。。。。。。”
“皇上,”孙元化突然开口道:“如今大明火器之术颇有不足,臣请朝廷购买西方诸国优良火器,以便臣等仿制之用。。。。。。”
“准,”朱由检毫不犹豫的道:“徐卿家,尽快将奏折递上来,但凡火器局所需,皆不可拖延,所需钱粮,皆有内库出!”
“遵旨!”
“皇上,”朱由检如此看重火器局,孙元化非常激动,当即再道:“火器局还需大量熟练工匠,边关诸镇多有能人。。。。。。”
“工匠之事,可直接由工部下调遣行文便可。。。。。。”这个时代,工匠的地位非常低,但却是大明最不可少的一类人。
无论是兵甲还是火器,都需要非常多的熟练工匠。。。。。。
火器局还在建造之中,研究类人才倒是到位了,勉强可以展开研究,不过想起到大作用,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恭送皇上!”
朱由检一直待到傍晚,才起身回宫,此行朱由检不但见到了这些火器方便的人才,出手拉拢,而且还让这些人知道,朱由检对火器局的看重和期待。
为了保证火器局正常运转,朱由检甚至下令,火器局一切钱财所需,全部有内库负责,不用再去户部讨要,免得户部卡着不给。
回到皇宫,天色已经暗下来,随行保护朱由检的密卫也松了口气。
“可有什么异常”
朱由检刚入御书房,立刻清场,之留下张彝宪。
“回陛下,”张彝宪埋头回道:“一路上很平静,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成国公府和定国公府也没什么动静。。。。。。”
朱由检微微皱眉,“还真沉得住气,看来朕的小看他们了,既然如此,看看你们还能等多久。”
“传旨,”朱由检冷声道:“秘密将魏忠贤押解进宫。。。。。。”
张彝宪亲自拿着圣旨,带着东厂的人,将关押在锦衣卫诏狱中的魏忠贤提了出来,亲自押送进宫。
此事虽然很隐秘,可魏忠贤刚被张彝宪提出来没多久,消息就传到成国公朱纯臣和定国公徐希耳中。
“逆贼魏忠贤,图谋不轨,大逆不道,自知罪不可赦,自缢于太和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逆贼魏忠贤犯欺君之罪,诛三族,九族之内,流放
第七十三章 调兵遣将
广西胡扶龙叛乱已经持续一年多,原本是由时任广西巡抚王尊德主持平乱事宜,可前段时间,为了推行各地赋税使司和提邢使司的组建,朝廷下令各地总督、巡抚回朝。
当时胡扶龙等乱贼已经不成气候,被朝廷兵马围困,朝中众人都认为大局已定,让参将康承爵和副使潘应龙收尾便可,所有便将广西巡抚王尊德调回京师。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副使潘应龙突然猝死军中,使得军心不稳,没有统一指挥,围剿大军来不及调整,被胡扶龙等叛军专了空子,击溃潘应龙部,士气大增。
而参将康承爵一时独自面对士气如虹的叛军,再加上官军士气低落,只得一边收拢兵马,一边向朝廷求援。
“该死!”广西胡扶龙叛乱,朱由检有点印象,按照历史,应该很快被平灭。
可朱由检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巡抚王尊德的调离,又有潘应龙的猝死军中,使得胡扶龙叛军死灰复燃。。。。。。
“传王尊德。。。。。。。”
王尊德也算是个有能力的清官,曾担任监察御史,刚正不阿,举劾无慑忌,得罪了不少人,后来巡抚广西,朱由检登基后,调回朝中任刑部右侍郎,参与审理魏党逆案。
“皇上,朝廷当速速派遣大军围剿胡扶龙等逆贼。。。。。”
王尊德随意以四十多岁,身体瘦弱,但精神奕奕,神气自若,得知广西之事后,急忙请朝廷调兵围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