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冲直撞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酒中狐
当油罐破裂后,豆油立刻在甲板上蔓延起来,在两只大灯捻的点燃下,很快大火就开始蔓延起来。
大火很快就铺满了甲板,将弓手刺客包围在了火海里!
“不好了!”
刺客们惊呼起来,只见火舌很快就将豆油全部点燃,火苗顺着刺客们的裤腿开始燃烧起来。
”放弃行动,快!“
刺客首领赶紧下令,他一边说,一边朝着外面跑去。
“动手!”
徐锦怒喝一声,趁着刺客慌乱的时候,举起手臂,一箭射中了一个慌张躲避的黑衣刺客。
忽然点燃的火海,让刺客们不由自主的就松开了弓弦,此时,舱内的侍卫纷纷举弩便射,当即便将持弓躲避火海的刺客射倒在地。
徐锦提着腰刀,夺门便出,欲要追赶!
“去死!”
哪知道就在这时,忽然冲出几名黑衣人,持剑便朝徐锦胸膛刺来。
“徐大人小心!”
遭了!
忘记刚才有几个刺客已经摸到了船舱外了!
张书堂的提醒刚刚出口……
“当!”
仓促之间,徐锦提刀,挡住了刺向他胸口的一剑,却是被其他的黑衣人刺伤了手臂,鲜血淋漓而下。
另一名黑衣人的长剑,再次朝着徐锦胸口扎下!
眼见徐锦受伤,即将丧命在刺客的剑下!
张书堂一把将徐锦拽回来,手中的长剑递出“当!”
火花飞溅,在刺客的长剑即将插入他胸口的时候,张书堂砍飞了刺客的长剑。
“去死!”
眼见到手的猎物被张书堂搅和了,另一个刺客顿时大怒,以剑当刀,照着张书堂脑袋劈下!
张书堂手中的长剑,刚刚挡住刺向徐锦的剑,还不及收回,他只得举起左臂,用弩箭硬接了一剑,他的右手,却是顺势将长剑捅入了黑衣刺客的胸膛。
却见那黑衣人猛然前冲几步,将自己的身体滑到了长剑末端,临死的黑衣刺客,忽然爆发了巨大的能量,他一把抓住张书堂的右手,不让他抽出长剑,嘴里还怒吼着:
“杀了他,为我报仇!”
张书堂右手使劲抽了几下,发现竟然挣不脱那厮的双手。
左右两个黑衣人顿时反应过来,纷纷持剑朝着张书堂胸口一左一右刺来。
张书堂亡魂大冒,难道自己真的要死在这里了吗
“去死!”
刘虎忽然起身,右手搭在了左臂之上……
“咻!”一箭破空,左侧的那名黑衣人面部中了一箭,强大的弩箭威能,甚至带着那厮朝后倒去!
此时,他杀死的那名刺客,浑身的体力已经耗尽,张书堂大喜过望,急忙抓着刺客的身体,朝右边一推,挡住了
第五十九章:我不许死,谁敢死
似乎有些江洋大盗、豪门死士,会在口腔里植入一颗掏空了的假牙。
或者是将原本的牙齿拔出来,然后掏空内部,存放了剧毒的毒药,然后再次安装在口腔里。
曾阿牛说过,这类人为了防止毒囊破裂,是以在种植了毒牙之后,都会使用一边牙齿吃饭的。
若是种植毒牙几年后,因为长期使用一边牙齿咀嚼,所以脸庞的肌肉会显得一边大,一边小的。
张书堂仔细看去,却见这些刺客的脸颊,果然呈现出一边咬肌多一点,一边脸颊肉稍少的姿态来。
“不好,快卸了所有人的下巴!快!”
张书堂大惊失色,急令侍卫们赶紧卸掉俘虏的下巴。
自古汉人的朝廷,从不禁武,纵然是扬文抑武的宋朝,也只是压低武人的地位罢了,甚至还曾数度颁布诏令,号召百姓修习武艺,比较出名的就是宋时,乡间多有弓道社!
到了蒙古时期,因为统治者人数稀少,为了防止汉人造反——不,准确的说,有元一朝,汉人的造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正是因为汉人的不断反抗,蒙古朝廷害怕汉人重新夺回了江山,就颁布了禁令,禁止民间习武。
适逢元朝时期戏曲的出现,因此汉人修习武艺者,便多以打生的面目出现。
明朝太祖起于微末,正是驱除鞑虏、的得国最正的朝代,是以,到了明朝之后,汉人习武的风气,便再次兴盛起来。
作为陈奇瑜身边最精锐的侍卫,他们自然都是好手,而卸关节这一必杀技,乃是武人都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听闻张书堂的呼喊,侍卫们顿时觉得不妙,纷纷冲向最近的刺客,卸掉了他们的下巴!
“检查他们口中,可有毒囊!”
张书堂抹了一把冷汗,若不是路途寂寞,他要曾阿牛将锦衣卫中——那些难得一见的江湖手段,讲出来消遣,怕是今天就要惨了!
“不好了,大人!”
侍卫大惊道:“有四个人已经咬破了毒牙!”
侍卫们拿着四颗破碎了的牙齿,递给张书堂看,侍卫们满脸懊悔。
“去唤曾大人下来!”
张书堂脸色发冷,这曾阿牛的瞌睡实在是太大了,刚才的搏杀声这么大,都不曾惊醒了这厮!
若是这厮在场,必然早就发现了弊端!
“书堂,可是有何不妥”
身后响起了陈奇瑜的声音。
张书堂扭头一看,陈奇瑜在护卫的陪伴下,走了过来。
看着一身白色素衣的陈奇瑜,张书堂就知道刚才的搏杀发生的太迅速了,陈奇瑜必然是来不及换衣服。
“大人,末将一时疏忽,竟然让被活捉的四个土匪,咬碎了毒牙!”
“毒牙!”
陈奇瑜好奇道:“这是什么东西”
“毒牙乃是江湖大盗,以及豪门篆养的死士,用来自杀的东西,他们将镂空的牙齿,藏在牙龈上,到了一定的时机,则会咬破毒囊,服毒自尽!”
曾阿牛也下了楼,他一边穿衣,一边开口道。
“阿牛你睡得太死了!”张书堂皱眉道。
陈奇瑜也是看了曾阿牛一眼,眼神里却是平静的很,就像是一个陌路人一般。
张书堂暗自苦笑,身为文官大佬的陈奇瑜,本来就对曾阿牛这种锦衣卫之人抱有成见,这一次的搏杀,这厮又在呼呼大睡,想来陈奇瑜怕是对曾阿牛反感到了极点了!
曾阿牛苦笑道:“还请陈大人见谅,书堂哥也不要责怪小弟了,昨晚小弟第一次在船上过夜,竟然有点晕船,是以直到半夜才睡着,确实没想到竟然迷迷糊糊的,连刚才的拼杀声,都没有听到……”
此时,地上先
第六十章:猜测
ps:这一章有个解释,多写了两百多字,补给大家!
他不由得开始猜测——朝廷在南阳设立锦衣卫分点的意图起来。
难道,真的是锦衣卫发现了唐王府有异样的心思
这时候,早已被惊醒的船家才战战兢兢的走了过来,见到一干人等都明甲执杖的,又见到一船的死尸,当即腿都酥了。
“大,大,大王,小,小的,就,就是……”
张书堂见到船家哆哆嗦嗦的样子,甚至结结巴巴的话语之间,都能清晰听到牙齿的磕碰声。
“阿牛!”张书堂使了个眼色。
曾阿牛会意,他掏出腰牌,让船家仔细的看清楚了,这才说道:“老丈勿惊,本官乃是锦衣卫将军,并非歹人!”
后人常言锦衣卫残暴,甚至多有强拆房屋,占地毁矿,强征税收的流言蛮语。
实则不然!
有明一朝,锦衣卫捉拿人犯,是必须要拿着驾贴经过兵部刑科的批定,才有抓人的权利的。
“驾贴”指皇帝下发的逮、系或赐死臣民的专用诏敕,是一种公文类型。
锦衣卫缉捕必须要有驾帖,以表明其特权源自皇帝本人。
这道公文的重要性,在《万历野获编》的一则轶事能体现一二。
万历初年,司礼监太监冯保,密差锦衣校尉到河南新郑,众校尉扬言令退休在家的前首辅高拱自裁,全家恸哭之时,高拱处变不惊,喝问诸锦衣校尉:“驾帖何在”校尉拿不出,只得退走,而高拱全家得以无恙。
然而即便皇帝发下驾帖,也意味着程序只走完一半。锦衣卫还需持驾贴到刑科批定,才能开始拿人。
如果刑科不批,或者驳斥后,严格上来说,皇帝也无可奈何。这样的规定,目的在于制衡锦衣卫的权力。
但是制度设计者苦心经营的平衡,会随着某些权要的崛起、或者皇帝本人的意愿,而被打破。
有明一代,锦衣卫权势有所消长,原因正在于此。
当然,因为锦衣卫职权的特殊性,所以民间多有误传,但是在明朝官场之间,却都是熟知这一流程的。
嘉靖年间的河南道滑县,发生在七品县令张佳胤身边的一个故事,则很好的说明了锦衣卫的权利,是有所制衡的的这一点。
因为滑县县衙主事犯了事,被张县令关入大牢。
有一天,两个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的男子,声言是来查抄主事家的。
张县令见到两人即无驾贴、更无兵部批定,当即明白两人是假冒的,他遂一边安抚这两人,一边却是让人通知捕快到来。
最后两个假扮锦衣卫的匪徒,被绳之以法……
而张佳胤县令不但无事,反倒屡屡高升!
由这两件小事,就知道明朝的锦衣卫,并非是像历史记载那样横行霸道,可以目无王法,随意抓捕他人的。
至于为何历史上的锦衣卫,为何竟然深入人心的“坏”——堪称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典范!
则要从《永乐大典》这个明末时依旧完整保存下来——世界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来管中窥豹了!
此书成于成祖朱棣年间,后经誊抄。共有一万余册,计三亿七千万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只剩下了区区八百册,有这一件事就知道明朝为何那么“黑暗”了!
持续长达两百五十余年,顶峰时刻足足一百四十年,康麻子时期更是平均一年高达2.2次的文字狱,足以证明文化毁坏的严重性!
只此一点,就当知道,明史的可信度究竟如何低下了……
见到曾阿牛拿出了锦衣卫的腰牌,船家当即可放心下来。
“原来是锦衣卫大人办案,小老儿多有怠慢了!”
“船家勿怪,某身负要务,是以不得不隐瞒一二!”
曾阿牛解释一句,他后背隐隐有了冷汗,幸好这船家不知道锦衣卫的行事章程,不然他可就惨了……
陈奇瑜道:“船家,此间多有人犯,还请船家暂避一二!”
船家醒悟,急忙带着几名艄公,返回了船舱。
第六十一章:后金探子
ps:本章照例多出来三百字,另外求收藏,求书单了!
不多时,曾阿牛浑身血污的走了上来:“大人,幸不辱命,他们招供了!”
曾阿牛有些疲惫,脸色也略显苍白,想来亲自审讯和听闻祖辈声言如何审讯,还是有差别的。
这个可以冷静的一箭将人脑袋射爆的汉子,竟然隐隐有些虚脱的征兆。
“你说说看!”陈奇瑜挥挥手,侍卫们就迅速把守在了四周,预防有人偷听。
曾阿牛娓娓道:“此事说来话长了……”
原来,这群人乃是后金训练的探子,深入明朝内部,是为了打探消息来的。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以江洋大盗的身份出现。
不知怎么的,五王子知道了这一伙人的厉害,便亲自找上门,欲要借助他们的手,铲除陈奇瑜一伙……
陈奇瑜皱眉道:“野猪皮的人他们来大明做什么”
野猪皮并非是蔑称,而是努尔哈赤的满族语的汉语直译。
努尔哈赤写作拉丁文乃是nurgaci,一般写作nurhaci。
在满语中,野猪皮这个词是nuheci,因为小野猪是nuhen,在满语里n是名词原形后缀,ci是名词派生性后缀,把小野猪nuhen的n去掉换成ci就变成野猪皮了。
满语词法里指代男性多用阳性音,指代女性多用阴性音,比如:haha--男、hehe--女,ama--父、eme--母、age--男孩、gege--女孩、dou--弟弟、nen--妹妹.....等。(仔细拼读一下,满语与汉语拼音的发音很近,你会发现清宫戏里面的称呼很有意思。)
可能当初塔克世给儿子起名时,本来该用nuheci,但考虑到生的是男孩,名字用阴性音结尾不大合适。
于是改he为ha,又在阴性nu与阳性ha之间加了过度音r,这样就不至于绕口了,最后加后缀ci,就成了努尔哈赤。
野猪和野牛在很多鞑靼民族中与驯化后的家猪,是完全区分的两种动物,野猪被视为勇猛的象征,是永不退缩的战士,用野猪给男孩子起名,和用虎,豹起名一样,是希望孩子强壮勇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