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冲直撞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酒中狐

    从后金初期的王族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东西的正确性!

    舒尔哈齐的意思,直译汉语就为小野猪,雅尔哈齐的意思为豹子皮,穆尔哈齐,意为“老羊皮”。

    多尔衮的意思就是獾,黄台吉的意思就是黄色的宝贝疙瘩,多铎的意思为胎儿,固尔玛浑,意为兔子,杜度,意为斑雀。库尔缠,意为灰鹤……

    “末将惭愧!”曾阿牛道:“末将也想讯问出来,但是一旦涉及到这个问题,他们却是宁死不说,甚至,末将逼问的紧了,那三人竟然嚼烂了舌头。”

    这时,侍卫们抬着三具死尸出来了,张书堂上前掰开刺客的嘴一看,果然,他们的舌头都已经被咬的稀碎,因为血沫堵住了气管,窒息而死了!

    陈奇瑜看了张书堂一眼,张书堂微微点头,示意死因果然如曾阿牛说的那般。

    “抬出去埋了吧!”陈奇瑜摆摆手。

    他敲敲桌子,道:“都合计一下,说说看这群人来我大明腹心,是要做什么来的!”

    徐锦已经包扎好了伤口,他手上的胳膊吊在脖子里,试探道:“大人,会不会是唐王府早已与北边勾结了呢”

    陈奇瑜皱眉询问张书堂道:“书堂,有没有这个可能”

    “大人,末将世代都是唐王府卫所官吏,末将不敢说此事就一定不会如徐大人猜测的这样了,但是,末将敢打赌,唐王府必然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的。”

    “这可说不准!”徐锦隐晦的看了曾阿牛一眼,似乎意有所指。

    是啊!

    若是唐王府没有勾结关外,锦衣卫指挥使又何必忽然派遣锦衣卫百户驻扎南阳呢

    曾阿牛苦笑道:“大人,我等进驻南阳,并非是为了唐王府而来的,此事,末将可以以性命担保!”

    &n




第六十二章:抵达京师
    陈奇瑜自以为猜到了后金探子的来意,遂放下了心结,笑道:“这些野猪皮,许是在国内打探消息的时候,正好被朱器塽邀请刺杀本官。

    此等人以为本官乃是分守道,掌握河南道的兵力分部的地图,想要杀了老夫,从老夫处打探虚实呢!”

    众人纷纷点头。

    第二日,船只继续北上,航行了几天之后,在徐州地方交汇到了运河之上。

    船只折道向北,顺着运河直朝京师而去。

    京杭大运河,一直以来都是华夏最为繁忙的河道。

    产于帝国南部的粮食、财货,经过运河的调度,运往了京畿地区的通州,然后又走陆路,分输北方各地。

    青豚坐在船头,静静的看着繁忙的运河。

    一艘艘吃水很深的大船,在船夫的驾驶下,朝着北方而去。

    运河上船只舳舻千里、接踵而来!

    过了东平湖之后,因为河水流量变小,因此,从这里在朝北方的数百里河道,就需要纤夫拖拽才能行驶了。

    好在陈奇瑜是包下了整座船只,又只是带了百十名士卒的船只,船上倒是没有重货,因此倒是可以仅靠船帆的驱动,在加上船夫们的划桨,就能行驶了。

    船只在通州停靠下来,付清了船款,一行人上了战马,朝着京城而去。

    ……

    永定门外,青豚看着身着破烂鸳鸯袄的兵卒,难以置信道:“大人,这就是拱卫我大明京师的三大营”

    张书堂一脸的震惊,值守京城的——不应该是全国最为精锐的士卒吗

    这些士卒的待遇不应该是最好的吗

    为何这些人看起来却是宛若乞丐一般呢

    陈奇瑜长叹一声:此间事却是一言难尽啊!

    自成祖以来,大明官场弊病难除,因为太祖定下了只够百官吃饱的薪酬,是以,当官场的监管稍微松懈之后,各种陋习、火耗不断。

    不仅仅是兵丁的粮饷,就连国家的税收也是折损太多,若是全国百姓交上来一万两,到了国库顶多剩下了三百两——其他的都被照例漂没了!

    张书堂在满脸不敢相信之中,被守城的兵卒验过了腰牌,进入了城内。

    他放目看去,却见百姓们的姿态却是要比兵丁强多了。

    虽然很多百姓身上也是穿着补丁衣服,但是精神面貌却是很为朝气蓬勃。

    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断,张书堂仔细看了一下,就算是路边的乞丐,也时不时有人丢下一二铜钱。

    张书堂点了点头,他生长在富足的宛襄平原,南阳的百姓生活富足,就连兵丁,虽然不如百姓过的滋润,但是起码也是不愁温饱的。

    刚才京城士兵的模样吓到了他,张书堂还以为京师的百姓都是那个样子呢!

    “书堂可是觉得守门的军卒,太过寒酸”

    陈奇瑜下了马,将马匹交给护卫,走到张书堂身边问道。

    自从进了城门,张书堂就将战马交给刘虎牵引着,正在观察京师的一切呢!

    闻言,张书堂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解释道:“却是末将想岔了,京师的百姓,并非过的很差啊!”

    “那是!”陈奇瑜笑道:“居于皇城根下,又是南北货物的终点,京城的男人们,只要肯出力,却是太多的养家糊口活计可做。

    所以啊,别看这北京城里一百二十多万人口,更是九成都不经营田地,但是你可知道”

    陈奇瑜自豪的笑了笑:“遵化铁厂堪称北方冶铁的第一大厂,其巨型铁炉一次就可冶炼两千斤。

    &n



第六十三章:河南道会馆
    安富坊就紧邻皇城根下了,与百官上朝的午门,也只是隔了四五个坊罢了。由此可见河南道的实力有多强!

    常言道,皇城根,居不易,离皇城越近,房子便更贵,河南道能够在咸宜坊安置产业,便足以证明河南道的财力了。

    陈奇瑜带着张书堂一行,来到了河南道会馆前面,张书堂抬头看去,临街的却是一个二层的门楼。

    一并八开的大门上,一方黑漆横匾订在上面,上书:“河南道会馆”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陈奇瑜到了门前,便有一个小厮迎了上来,见到跟随在陈奇瑜身后的是百十名精悍的壮年男子,一行人中,还有人受了伤,正缠着带有血污的绷带。

    小厮当即就明白了,这一行人必然是官场之人了。

    他赶紧笑着做个稽:“敢问大人是何职称,来河南会馆是要住宿呢,还是要打尖”

    听到小厮说话,一个正坐在柜台后面,看似掌柜的男子,抬头看了一眼,脸色大变,急忙上前,他满面笑容弯腰道:“原来是陈大人进京了,小的王有才这厢有礼了!”

    陈奇瑜笑着点了点头。

    张书堂暗思,此子果然不愧是能被派驻京城的人物,单单这句话,不过是一个见礼,就将自己的名字带了进去了。

    这是一个人物啊!

    不过是多了三个字,就让他有了无限的可能!

    万一哪一天,有人想起了这厮,稍微提拔一下,就足够此子受用无穷了!

    陈奇瑜进京的消息,在官场之中并不是什么隐秘事。

    身负照顾本籍在京官员,打探有关本省官员消息的会馆,做的就是这个事。

    因此,王大财才会在几年之后,再次见到陈奇瑜,就一眼认出来了——只因这段时间进京的河南道大官,并不多啊!

    那王大财对着小厮道:“记着了,这是咱们河南道的分守道,陈德州陈大人,下次一定要记住了!”

    那小厮忙不迭连连称是。

    陈奇瑜指着张书堂几人,一一介绍了。

    身为驻守京城的外派吏员,这厮也不过是一个八品的小吏罢了,见到几人也不做姿态,当即笑脸相迎。

    王大财请陈奇瑜一行进了会馆。

    作为进了京的河南道最高官员,虽然陈奇瑜的调令,很有可能不再在河南任职,但是馆内的众人还是纷纷上来拜见。

    诸人笑着应和几句,众人知道陈奇瑜一行远行劳累,约好了晚上给众人接风,便各自散去。

    会馆很大,足有四进的大院子。

    一行人的住所在第三进,百余人住满了两栋三层的小楼。

    众人放下行李之后,纷纷跑去打水洗漱,而陈奇瑜招呼张书堂进了三楼的小茶室。

    陈奇瑜道:“书堂,你在会馆小住几日,我明日先去吏部报备,待确定改任职何处之后,会要前去面圣的。

    到了那一天,你方可去敲击登闻鼓,如此,我也能给你搭句话,你明白吗”

    张书堂点点头,他知道,这是陈奇瑜没有将他当做外人,要趁着自己在皇帝面前的时候,好帮他说话。若不然,鬼才管你死活!

    陈奇瑜继续道:“登闻鼓设置于长安右门外,最初是由监察御史值守的,后来改为六科给事中轮值。”

    张书堂疑问道:“大人,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想来应该有军卒守护吧!若是只安排一个文官看守,若是人人因为小事而来敲击,岂不是要乱套了!”

    “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陈奇瑜抚须长笑:“这份眼光,实在是犀利至极啊!

    &



第六十四章:酒楼冲突
    接风洗尘的地方,是一座以经营豫菜为主的酒楼,众人包了一间最大的包间,来给张书堂几人洗尘。

    诸人落了座,张书堂这才发现这群人果然有心,上的主菜竟然是山西口味。

    这是为了照顾陈奇瑜这个山西人呢!

    有一个大约三十来岁的男子站起,充当知客一一为众人作了介绍。

    张书堂仔细听了,才知道在场的大多都是以六、七、八品为主的低等官员,除了陈奇瑜之外唯有一个五品的卸任刘知府。

    张书堂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说到底这里不过是一省的会馆,虽然此地乃是京城,称得上是官员的聚集地,但是一省之内,有这么多等在京城的官员,已经是很多的了!

    张书堂乃是武职,因此,坐在了次席里面。

    酒席足够丰盛,众人举杯相邀,倒也喝的融洽,张书堂这一桌,大都是武官,因此气氛却是比陈奇瑜那一桌的文官还要高的多!

    张书堂身边的武将姓余,叫做余林,善使一双腰刀,素有余双刀的称号。

    官职却是武将最高,乃是一个杂号将军,却是从五品的大员了。

    只是,大明一贯以文御武,是以武人的地位比较低,这厮也只能落座在次席作陪了。

    “兄弟,来余哥哥敬你一杯!”

    余林端起酒杯,就要与张书堂碰一杯。

    张书堂端杯干了,笑道:“咱们都是武人,就不凑那个斯文了。”

    “小二!换酒碗来!”

    小二立马给众人换上大海碗。

    张书堂的开口,博得众人的好感,本来众人使用酒杯,就是为了迎合张书堂的习惯的。

    毕竟这厮的头衔,实在是让人看不懂,若是放在军中,就是即管钱、又掌权、还有文书职位的职位。

    是以,桌子上众人都有点放不开,听说张书堂要换酒碗,众人纷纷叫好起来。

    就在此时,包间的房门被人推开了。

    张书堂扭头一看,却是一个小娘皮。

    两人进来之后,似乎看似无意的,还给房门上了栓。

    小娘皮是当时的俏皮话,意思就是十二三岁,刚刚开始发育的小女娃子。

    张书堂瞥了一眼,却是见那女娃有些消瘦,一张鹅蛋脸,都瘦成了瓜子脸了。

    尤其是那一只略显苍白的下巴,甚至都快要成为了锥子。

    十二三岁的娃娃,正是发育的时候,搁在文官老爷们的眼中,这叫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大手盈盈握。

    可是这个女娃娃,因为营养不够,她的胸前,仅仅只是一个冬枣……

    只见这女娃娃牵着一个衣衫干净的瞎眼老爷子,老爷子拿着个二胡,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却是干净的很。

    “诸位老爷请了!”

    两人齐齐施礼。

    老头子许是真的瞎,在弯腰施礼的时候,脑袋还被撞了一下。

    张书堂皱着眉,这是装瞎吗

    由不得张书堂怀疑,看着两人的架势,就是要卖艺说唱的,这等人就是依靠卖惨,来多得一些打赏的。

    张书堂并不在意,张家不缺钱,他自己最近又发了大财,是以,张书堂打算着若是唱的好听了,自己便给上几个散碎银子。

    “书堂,你从那里安排吧!”

    这等事,本来就是文官附庸风雅之作,自然是要陈奇瑜来点曲的。

    但是,此时张书堂已经入了陈奇瑜的眼窝,陈大人自然是要在同行面前给他涨一涨脸。

    听闻陈奇瑜开口,文官的那一桌众人纷纷四下打量,怎么找不到人呢

    陈大人莫非记错了名字

    &




第六十五章:看不惯打了再说
    ps:那个,兄弟们请收藏了吧,今日下午试水推,需要大家助攻啊,若是有书单,还请帮忙宣传一二,狐狸也是老作者了,自然是不会太监烂尾的,请兄弟们放心收藏!拜谢了!
1...1819202122...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