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兄长,你是不是对卫人有所误会”公子梁开口道:“在弟看来,卫人乐善好施,且有君子之风度,国人彬彬有礼,士族弘风畅畅,根本就不会给人难堪的事发生。”
公子虔暗暗叫苦,难道他遇到是假的卫人不成
可要是让他心平气和的说出这一天的遭遇,恐怕不比杀了他难受。
长叹一口气,公子虔问:“还是说一说你的事吧这么心急火燎的让我回来。还从城中那么舒服地宅子里搬出来,我和你说,当年父亲在少梁,都没有住过这等奢华的宅子。想不到一个卫国的中大夫,就享受如此美宅。怪不得这山东的士人不愿意来老秦出仕。”
公子梁愕然,山东士子不愿意来老秦出仕,那是因为老秦没有好的生活条件吗
肯定不是,当然比生活奢侈,秦国说什么也比不上中原腹地的诸侯国。但顶级贵族也不愁吃不愁穿,家中美女成群,妻妾如林,要什么有什么。之前老秦地殉葬制度几乎将所有山东士子给吓退了。哪里有国君死了,一国卿大夫也要殉葬的道理
太恐怖,也太野蛮了。
这要是还傻乎乎的去秦国出仕,这不是找死吗
加上秦国在礼仪上确实落后山东诸侯一大截,很多习惯,让山东士子难以忍受。当然,不会像是狄夷那样,动不动老爹死后,儿子娶娘这种人伦惨剧发生。反正草原部族不被认可,这个颠覆道德礼仪底线的习俗,让华夏正统惊恐不已。
“兄长不说这些了,你先看看这些。”说完,公子梁将三份国书的副本递给了公子虔,正本是需要使臣传递然后盖上秦国的国玺之后拿回去的,留给公子梁的只能是副本。但上面的内容一模一样。
公子虔看了一篇宋国的国书……
有很多字不认识,尴尬了。
&nb
第363章 不甘心
“这是你的功劳,我带着回去算怎么一回事”
公子虔怎么会不眼热弟弟的这份对秦国来说迫切需要的功绩但眼热是一回事,明抢是另外一回事,虽说是弟弟心甘情愿的让出这份功劳,但是他不允许自己如此没脸没皮。他是骄傲的人,其他的品行不端他还能容忍,但荣誉上他绝对不允许自己有瑕疵。
同时,公子虔也不是不清楚后果。
抢功,这是一把双刃剑,害人害己。他要是这么做了,就会担心自己以后就会变得功利,变得有所畏惧,甚至害怕继续做一个无所畏惧的勇士,可能在战场上连拿剑拼杀的勇气都会因为一次堕落,而从心中消失的无隐无踪。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是公子梁的试探,帝王家没有什么亲情。为了一个储君之位,手足相残,父子反目,都是很常见的宫廷内斗佐料。甚至弑君,也是时有发生。
但公子虔对二弟公子梁还是有所信任,秦国的情况不同于其他诸侯国,国内可以继承秦公的人选在他们兄弟几个里面。源于他们的父亲赢师隰对于封君敌对的态度,导致他们兄弟也对封君们很不对付。有共同敌人的时候,亲情或许能够更加牢固一点。
公子虔开口道:“二弟,我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你应该清楚。不扯别的,就算我靠着你送给我的功劳登上了储君之位之后,我还是我吗还是那个能够带着勇士登城作战的公子虔吗”
“不是,那肯定不是我。一个将荣誉看成比生命都要重要的人,会变得功力,畏首畏尾,而这样的公子虔将不再是我,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储君之位,我也会争,老秦没有太多的规矩,只要是公子,都能争取储君之位。但是我想要光明正大的去争取,用我的战场上搏杀出来的功绩去争取。而是不是源自于你的施舍……”
“不,兄长,这绝对不是施舍。”话说到这个份上,公子梁也还知道兄长是不会接收这份功劳了,但是有些话必须要解释清楚,他并没有看清公子虔的意思。
而公子虔却抬手制止了弟弟的解释:“我知道,这是你的本意,没有哪些不堪的心思。但是如果我接受了,现在我不说,你不说,但是以后呢”
“我会将这份功劳当成是施舍,是人生中的耻辱,甚至这辈子都无法忘记。即便以后我获得了君父的器重,成为储君,甚至顺利成为了秦公,你想过没有,带着这份耻辱的国君,今后将如何面对你这个弟弟”
“这个……”公子梁面色警觉,似乎感受到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国君,内心却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的那种难受劲。
恐怕留给他的结局也不会好。
公子虔咬牙道:“而我日后将每天见到你,那种时刻遭受火焰一般灼烧的心情,你恐怕无法体会。但是我会告诉你,一旦我无法承受这份屈辱带来的痛苦,我会杀了你。”
“兄长!”
公子梁真的被自己的大哥给吓住了,他没有想过自己的好心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公子虔笑道:“不过你放心,你大哥可是个骄傲的人,是绝对不会接受任何有瑕疵的荣誉。就算是尘埃也不行。”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公子梁才松了一口气。似乎他的兄长已经做出了决定,让公子梁在储君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但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秦国一旦出兵,那么统领大军的很可能就是秦公,也就是他们的父亲赢师隰。
指挥大将倒是很好猜测,多半是大将章蟜,这也是他们的父亲最为信任的大将,也是追随赢师隰在魏国流亡时期的家臣。
毕竟赢师隰虽然很有勇气,也很勇猛,但毕竟没有多少带兵的经验,就算是长年住在军营之中,但对于指挥作战,都不能说是擅长。他更多的有点像是一个统筹者,谋定而动,但水平不能说太好,只能是一般而已。
公子梁有心让兄长回去,却被拒绝。心中多少有些窃喜,但总是有点担心兄长会因为这件事而心存芥蒂,尤其是秦兵如果出关,面对的还是韩国这个软柿子,战场的功劳就如同唾手可得般容易,而公子梁对战功是非常看重的人,他难道会放弃这样的一个机会
“兄长,可这样一来,你还能赶上我大军和韩人交战的机会吗你一直不是说过,当年和韩人作战,你年纪太小,以至于没有机会,但现在机会来了,你却又要错失,岂不是可惜更何况,蓝田大营里的秦军有一万人马可是你的部属,你要是不在战场上,他们将如何计功”
公子梁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公子虔统领的军队隶属于他自己,属于公子私军。同时也隶属于国君指挥,毕竟公子虔也是需要听赢师隰的命令。要是不听话怎么办
不管是谁,都会死地很惨。
赢师隰可不是齐桓公,老了,竟然被关在齐国的宫殿里,被活活饿死。
作为一个流亡太子,三十年的流亡生涯给了他无法磨灭的记忆,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对赢师隰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给他带来安全感,都无法毫无保留的给予信任。就算是儿子,也不行。明面上公子虔的军队数量不少,有一万多人,足足一个军。但实际上,这支军队还是听从赢师隰的指挥,只不过他如今将这部分实力让儿子试着去锻炼一下。
&nb
第364章 挟恩图报
和王诩相比,边子白对于知识的态度,至少没有这个时代大部分的精英阶层那么保守。普通的学问,只要不需要他费神,都可以在他的书舍里求看。他甚至连一点交换的心思都没有,更没有想着用知识来获利的可能。
可王诩不一样,他就算是在帝丘城内和所有人格格不入。但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先秦时代,这是无法改变的。
公子梁随口笑道:“兄长有所不知,边子白也有《吴子兵法》。”
“我知道啊!”公子虔大大咧咧道:“你不是让司马予回去给父亲说了吗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兄长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公子梁解释道:“《吴子兵法》是有,但是吴子死于非命,根本就没有经过整理,就留在了郢都的府邸,作为吴子的朋友王诩在收敛吴子尸身之后整理其遗物,将吴子毕生的行军心得带了回来。而这些不过是散乱的文字,根本就没有整理过。”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吴子兵法》”公子虔气急败坏道,他都给自己刨好了坑了,却发现被人占了,自己被忽悠了。《吴子兵法》子虚乌有,既然如此为什么公子梁要在给老爹的信里说明此事这岂不是相互矛盾
再说了,要是被老爹赢师隰发觉了自己的亲儿子竟然在骗他,还能落好
对于兄长着急的心情,公子梁自然深有体会,毕竟中原之人能够在老秦心中烙下深刻记忆的人,最近几十年就只有一个人,吴起。这是一个让老秦所有勇士都提不起任何反抗心思的军神,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突然间听闻吴起死了,消息传来,三秦之地非常雀跃不已。而当听到吴起留下来的军事思想成书之后,获取这部军事著作就成了所有秦国将领心中最大的愿望。公子虔也不能免俗。他当然不希望这个消息竟然是假的。
公子梁解释道:“其实也不算是假的,而是吴子的这些散乱的简牍都被存放在王诩的家中,足足堆放了几个屋子的简牍。而这些简牍内容不尽相同,不仅仅是吴子的记录,还有其他简牍。而这些简牍的内容被一个人整理之后成册,其中就有那部让你向往不已的《吴子兵法》。而整理这部书的人正是边子白,边大夫。”
“他”公子虔撇着嘴,不屑道:“就王老头那个臭脾气,他允许他人看如此紧要的简牍,却不让你我兄弟观瞻,岂不是看不起我老秦人”
对于兄长动不动就将事情拔高到了地域鄙视,公子梁也是颇为无奈,压着手道:“兄长还是请听我道来。边大夫和王夫子的关系并不和睦,这源于一个传言,相传几个月前,王夫子有收边大夫为弟子的想法,于是在路上拦住了边大夫,问了几个问题。”
“被问住了吗”
公子虔有点紧张,甚至是惴惴不安道。在他看来,如果边子白也被难住了,那么他心里至少能够好过一点。起码,他也不算太丢人。被王诩欺负了一把之后,发现聪明人也被欺负了,说明自己不傻。
可惜公子梁鄙夷道:“边大夫怎么可能被问住边大夫不假思索就解答了王夫子的问题。大概是看王夫子难看,于是就给王夫子出了一道题……”
“难看!”
公子虔觉得很荒谬,以他对男人的判断,只有之中情况,弱鸡,弱鸡,还是弱鸡,男人在他眼里就分成两个档次,勇士和废物。至于好看不好看,他又不喜欢男人,想这么多干什么呢忽然听到弟弟说到边子白对男人的长相都有要求,顿时觉得有点心中惴惴,难不成他因为自己长的也难看……才对自己不假辞色。
很多人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比如说长相,习惯,甚至神经质的反应,却归咎到没钱是一样的情况。公子虔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以为自己才是最完美的状态,只有他评价人的兴趣,没有别人来在他后背说三道四的资格。
可想到了王诩的长相,公子虔才在回忆之中找到了一点理由,脑袋上长了一排包,应该不算好看吧,嘴欠道:“他确实不怎么样”
公子梁根本就没想到自己的大哥会有如此大的脑洞,对于一个传话的人来说,被打断是很不爽的,不耐烦地撇了一眼兄长,继续道:“这都是街头传言,具体当时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反正当事人没有反驳过。”
“那么王老头他回答出来了问题吗”
公子虔这才想到了问题的关键,似乎一开始王诩为难了一把边子白,然后被边子白轻松化解之后,王诩反而被边子白问了一个问题。
公子梁叹气道:“王夫子要是回答出来了,边大夫就该是他的弟子了,他们之间的赌注就是这个。那问题王夫子回去验算了好几天,也不知道如何解开。后来放低姿态去询问边大夫,没想到,边大夫也是有脾气的人,干脆告诉他王夫子,没有答案,他不知道。于是两人就交恶了起来。”
在外人看来,边子白是故意恶心王诩。毕竟出题的人说自己做不出来,不知道如何解答,显然是故意折磨人。
“交恶,你是说他们交恶了。可我记得吴子在楚国的简牍记录都在王夫子手上,他们交恶了,为什么边子白还能获得这些简牍,并整理成书呢”公子虔满是不解。
公子梁:“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了,公孙鞅,这个人是边大夫的好友,卫国公族。他是
第365章 交易
书舍内,边子白低头摆弄着一个近乎和现实差不多的城防模型。这是他拟定的抗击赵军最好的一个城邑。
尤其是靠近卫国和魏国的边境,距离赵国的邯郸城也很近,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卫、魏、赵三国的边境。尤其是靠近魏国的东方重镇邺城,足以让赵**队顾此失彼。这样地理位置,对于进攻方来说,都会畏首畏尾。尤其是在魏赵两国冷淡,甚至已经开始出现敌对情绪的状况下,赵军的进攻更会如此。也算是给卫**队增加了一些守住的砝码。但是这还不够。
但是选定了战场,却仅仅是开始。
“老师,婚礼筹备已经好了。只是弟子有一个要求,不知道该不该说”孙伯灵一如既往的乖巧,将端着的茶盘放在边子白的手边之后,就退了一步,跪坐面对。
边子白抬手拿起茶碗喝了一口,抬头看着装大人的孙伯灵,谢道:“让你费心了。”
“夫子曰:色难,有事,子弟服其劳。这是做弟子应该做的。再说,子辰师叔帮了很多忙,要是让弟子一个人去,恐怕会让老师丢脸。”随后孙伯灵抿着嘴不说话,似乎等待边子白开口询问他。
眼瞅着婚礼临近,两天就是黄道吉日。
能掐会算的列御寇老夫子,笃定地表示,两天之后就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对于这位,边子白很难将对方和老丈人联系到一起的感觉。
可是,他面对喜事,边子白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并不是不满意于这桩婚姻,也不是对谈恋爱的时间太短,有所担忧双方性格不合,将来会造成家宅不宁。这个时代的婚姻,基本上都没有自由恋爱之说,男女双方认识见面之后在商定婚事,已经算是不多见了。更不要说先恋爱,然后试着突破一些底线,甚至在后世普遍的奉子成婚之类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属于绝对道德败坏,要受到舆论谴责的异类。
边子白也知道他对路缦的了解不多,性格上如此,身世上也是如此。
就如同路缦对他也了解不多,甚至都不知道外界传言的边子白是楚国阳城君之子的传言是真是假
就像边子白根本就不知道路缦还有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名满天下的名士列御寇一样。
让边子白高兴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是,昨日丁祇突然到访,告诉他了一个消息,国君将在三日之后斋戒,然后有拜将的打算。这让边子白很惊讶,按理说……卫国恐怕也就几个公子有资格了。可是在他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将是自己。按照丁祇的说法,边子白是楚国阳城君之子,身份足以担任卫国的将。
而之所以卫公如此慎重的原因,多半和边子白一举促成了四国联盟的原因。
虽说是四国联盟,可实际上,三国联盟基本上不会对韩国发动大规模的作战。而军队要是驻扎在卫国濮水边上,拥有数万大军作为底气。卫国也不用担心赵国的军队长驱直入,攻击卫国的国都——帝丘。如果卫国没有魏国的干预,其他诸侯的之后,到时候赵国的大军围困之际,给卫国的选择也就只剩下了两个,开城门签订城下之盟,丧师辱国不说,还要割地赔款。这也是赵国最喜欢做的事。
第二个选择就是遭遇一次和郑国一样的灭国经历,国都被攻破之后,卫国将和郑国一样,彻底消失在诸侯序列之中。
可要是有几万联军在侧,帝丘的安危至少可以保证。
而这一系列的变局,对边子白造成的影响就是,他原本可以像是一个军事谋士一样躲在后方布局上军战略,现在不得不站在台前,甚至需要进入军营之中。这给他带来的影响是他始料未及的。毕竟进入军队之后,他就是主将了。而主将却没有一支属于自己近卫性质的中军,是弹压不住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