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很简单啊!万一是庞爰虚晃一枪,表面上看是攻击马邑,实际上派遣军队在半道上以逸待劳,逼迫我大军出城野战呢如果我被庞爰的欲擒故纵的计量给骗了,傻乎乎的出兵,半道上被他拦住。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你说这等傻事能做吗”边子白开口问道。
公孙鞅坦然道“一定不能,不仅不能,还要识破对方的阴谋诡计。”
“然后呢”边子白追问。
公孙鞅傻眼了,这一段话推断下来,边子白似乎没有做错什么,反而处处透着智慧的光芒,闪亮了公孙鞅卑微的生命似的。可这不是他要的结果啊!他想要进攻,想要战场杀敌,想要为卫国贡献自己的光芒来着,可是就是没有机会。就算是他是一个文士而已,没有多少武力,但是他也有一颗为国效劳的忠心要表白。眼瞅着机会来了,却眼睁睁的看着溜走,他能满意心里头能咽得下这口气
可是让边子白这么一说,公孙鞅却发现,不管他内心旌旗飞舞,战旗列张,可结局还是得照着边子白的想法做,以为——稳当。
边子白放下木箸,觉得公孙鞅的情绪有点反常。不过他也习惯了,读书人,或者说文士都会有这种问题,经常会患得患失,搞的自己很难受。公孙鞅也是这样的性格,动不动就伤感,动不动就紧张,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士的神经质,不如武将大条。
公孙鞅心中顿时明朗起来“子白你想让赵军确定了攻击目标之后,然后放弃平邑,汇合骑兵之后增援马邑”
“没想过,这么想的人都是傻子。”
边子白觉得公孙鞅有点异想天开了,一旦从平邑撤军之后,对于卫国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战役主动权将彻底丧失,成为完全被动的一方。至少平邑在手中,卫国上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威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
要是从平邑撤离,赵俊将再无顾忌。
前期在平邑耗费的颇多资源无用不说,还留给了赵人,起码让人难以接收。而且大军撤离之后,上军主力去哪里的问题
一个是戚邑,一个是马邑。
不管是哪个城邑,都不是好选择。马邑多半被赵军困住,上军主力除去留在戚邑的一部分军队之外,真正能打仗的只有一万人左右。这点人马一旦被赵军在马邑被截住,且不说全军覆灭吧。但是一战之下,损兵折将是肯定的。如果上军伤亡太多,将彻底失去对戚邑的保护作用。
赵军一战可以将上军击溃,完成在战场上的主导权。也就是那样的话,赵军届时可以随便选择对手,攻打任何一个城邑而再也不用担心会受到卫军的抵抗。
公孙鞅嘴角安安发苦,边子白哪里是个听劝的人。并非是说他刚愎自用,而是说服边子白需要在各方面都要用事实和推断说服。公孙鞅要是有这份才能,早就发迹了。用得了还在平邑偷偷发牢骚吗一般情况,边子白不仅不会被说服,还会将试图说服他的人给说服,就像是现在“公孙兄,你或许看不到平邑的地理优势。当初赵国选择在这座城邑建造堡垒,加固城墙,作为赵国南下的重要军需补给之地,是有过深思熟虑的原因。”
“第一从战略上来说,这座城邑距离赵国的都城很近,和邯郸可以在防御上成为掎角之势,让敌难以下手。这是平邑成为要塞的第一个好处,也是最简单的好处。作为邯郸城防御的延伸,同时也大大降低邯郸被首当其冲攻击的威胁。我在平邑设防,驻扎重兵就是为了威胁邯郸,虽然赵人没有人会相信卫军会攻击邯郸。”
公孙鞅大惊失色道“子白,你不会想着进攻邯郸吧”
“我吃饱了撑的这么去想”边子白憋着嘴,轻蔑的表情仿佛是嘲笑公孙鞅不切实际的想法。上军一万人,真要攻击邯郸,进攻卫国的赵军恐怕真要退兵了,国都受到攻击,是任何一
第439章 第三日
呼——
站在略显空荡的街道上,公孙鞅呼出一口热气,心中忍不住感慨:冬日里能够吃上一顿火锅,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
在上车那一刻,他忽然愣住了,脑子有点迷糊地想到他来找边子白并不是来吃火锅的啊!也不是为了来喝酒,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询问边子白。
昨日的烽火已经传到,赵军已经开始进攻了。目标就是马邑,要是赵军进攻的目标是平邑的话,公孙鞅一点也不会紧张。就平邑如今的防御能力,就算是赵军精锐异常,他有信心看着赵军从不可一世,最后灰溜溜的离开这座被边子白营造的如同铁通一般堡垒。
可是马邑的守将是公子岐,他能守得住吗
公孙鞅相信自己的脑子一直很够用,也以聪明著称,要不然老师王诩也不会收他为徒。甚至他还是王诩的开山大弟子。一票小师弟只能仰慕的存在。
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和边子白在一起,智商就不够用了呢
边子白似乎能够猜透他的心思似的,一开口就将自己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随后步步引导,让他这地走歪。
不得不说,边子白对赵军的分析,确实让他大开眼界。原本他以为边子白仅仅是为了获得魏军的支持,才将平邑作为抗击赵军的首要堡垒。可是没想到这之后还有那么多的道道,首先固守平邑,甚至在平邑屯重兵竟然可以威胁到赵军的补给和粮道,让赵军不敢进攻朝歌,从而保护了因为战争暂避在朝歌的十多万卫人。同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平邑驻扎重兵之后,朝歌的驻军就不用那么多了,这也是缓解了上军兵力不足的困难。
逼迫赵军不得不进攻平邑,将平邑这颗钉子拔掉,或者彻底改变作战部署。
当然,边子白还是最希望看到庞爰和他打一场耗时耗力地攻城之战,因为攻城战虽然取胜不容易。最可能的结局就是双方大战一两个月之后,都筋疲力尽,无力再战。战争成为一场势均力敌的平局。赵军再也无力攻城,而卫军也不敢出城发动进攻。作为主将,求胜自然可贵。但是最优先选择的还是不败。
而赵军主帅没有做出边子白最希望看到的选择,将进攻目标放在了马邑,甚至在大河以南。远离平邑卫军的威胁。这显然不是边子白的失误,而是他是给庞爰两个选择,庞爰选择了一条对赵军更加有利的路。
这也是边子白自始至终都没有因为部署不成功而惊慌失措的原因。
如果庞爰选择进攻平邑,大家就在平邑城下真刀真枪的干一场。
如果选择马邑,那么边子白就在赵军漫长的补给线上寻找突破口,袭扰赵军的补给,然后等待机会的出现。
而且,随着赵军在马邑的进攻受阻,补给线的问题会一再被扩大。
送走了公孙鞅,孙伯灵用捧着他专用的钵头,盛了满满当当的一钵的黄米饭,用刷过羊肉的汤底拌饭吃,木箸飞快的划拉,米饭的高度用可见的速度下降着,伴随着喂猪时候才有的呼噜声,边子白一阵担忧。好好的小军神,不会让他给养成小肥猪吧
这位虽然历史上的经历悲催了一点,但是领兵打仗的实力,绝对可以排到战国前五。真要是因为体重给废了,边子白的内疚之心恐怕少不了。
“老师,您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部署都告诉公孙大叔”
孙伯灵绝对是被孟轲给传染了,要不然他是肯定不会叫公孙鞅大叔的,可是孟轲会腆着脸这么干,不仅叫了,还要好处。
边子白笑道:“你老师我担心公孙这家伙的心脏受不了,到时候吓出什么病来,我可担当不起。”
“但弟子以为,老师的办法是为今最好的办法了。我们不顺着赵军的意图改变,赵军自然会处处难受。如果马邑能够坚守一个月,就算是我们的计谋不成功,也能让赵军无功而退。这是老师比庞爰高明的地方,至于公孙大叔,他不是武将,怕什么”呼哧,呼哧,孙伯灵说两句,就划拉一下木箸,沾满了汤汁的米饭,呼哧带劲,虽然听着不雅观,但看着带劲。眼瞅着边子白一天的饭量竟然在他说话的间隙之中,被孙伯灵的小嘴吞了个七七八八。
边子白虎着脸道:“不能再吃了,你看你都胖成什么样子了,明天起开始跑步,围着城跑三圈。”
“老师,弟子要给老师看公文,还有处理军情。”孙伯灵一听要跑步,一张脸顿时垮了下来,舀了一碗热汤小心的喝着,压压惊。
边子白却不给他讨价还价的机会:“不行,我会盯着你。再不济,我和你一起跑。”
“老师,城外有赵军的探子。”孙伯灵想起来城外不安全,顿时笑了起来。
边子白道:“吓唬谁呢城外的赵军探子都是属兔子的,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撒丫子就跑。而且还是骑兵,连狗都撵不上。你以为赵军的探子还有胆量靠近平邑不成”
这话倒是真的,赵军自从在平邑被剿灭了一支骑兵斥候之后,赵军就警觉了起来。相比步兵,骑兵的代价实在太高昂了一些。但是作为边军的斥候,不用骑兵,采用步兵的话,速度上就根本逃不脱车兵的围剿。
吃
第440章 心理战
心高气傲,且目中无人的咸鱼公子赵重在听到庞爰喊话之后,小激动了一把,偷偷给庞爰使眼色,摆明了要和他连线一番,可是私下里的问话在公开场合真不好开口,憋着话,比憋着尿都让人苦闷。
好不容易等庞爰气势如虹的战前动员做完了,主将归本阵,他们周围不是护卫就是私军,而且还故意拉开了一点距离,这才有了公子重开口的机会“老将军,你是说今日就能拿下马邑”
可庞爰回应的眼神有点奇怪。
这是那种仿佛在酒肆里开立吹了几乎,然后所有人都当真了的懵逼。
我这是在干什么
我在哪儿
为什么会有这么蠢的家伙
古今名将,口口声声说当天就要拿下城池,成就不朽战功的将主们,有那个不被最后的结局给打脸了
这基本上是秃噜一下图个爽快的话,仅此而已。
拿下马邑,他不过是给士卒和将帅们表明自己的要求和立场,并不是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打下马邑。这是两码事。底下的将领会有压力,但也是仅此而已。进攻才开始三天,马邑城内的守军少说也有近一万人,而且还没有平民的拖累。要就是说,马邑城内赵军的探子都混不进去,因为这座城邑内没有百姓,让探子怎么混迹在百姓之中
其次就是马邑城高墙厚,防御非常出色,卫国没有退兵的理由。
这样一座城邑,只要守城的卫国将领意志坚定,不犯明显的巨大错误,耗费几个月还打不下来,完全是有可能的。如果不计伤亡,庞爰估计卫人也能坚守一两个月。他之所以说今天要拿下城邑,不仅仅是给赵国边军的士卒和将帅们压力,同时也要给卫国的守军压力。持续压力之下,才会让对方紧张,害怕,甚至畏惧,才会可乘之机出现。这不是逞勇好斗,而是完全是斗智。
既然如此,庞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公子重不解道“老将军,是否本公子说错了什么”
庞爰当然不敢指着公子重的鼻子大骂“你个棒槌!”只能给公子重耐心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马邑城高墙厚,又有数量不少的军队驻扎。想要一举拿下这座城邑并不容易,就算是我军不计伤亡猛攻之下,马邑至少也能坚守一月有余。至于为什么马邑无法坚守,是需要将马邑城内的士卒和守军减少到3000人左右。”
“这是何道理”公子重问。
庞爰答“只有城内军队数量不足3000人,马邑的城墙就会出现士卒严重不足难以调动的情况。我军可以四面进攻,但是马邑的城内却没有固守四面城墙的兵力。但是公子,此乃下下策,要想要让马邑伤亡七千人,我军至少要伤亡两万。”
“卫军为何如此强盛”公子重一直接触到的信息就是卫国不堪一击,卫军乌合之众,赵国随便拉一支军队就能把卫军打的毫无脾气。尤其是伤亡两万这个数字,据对是他这个争储失败的公子承受不起的伤亡。而且还是马邑,在战役之中,一个不起眼的城邑。既不是戚邑,也不是朝歌,更不是帝丘。一个马邑,不过是大河边上的一个城池而已,就让他以损失两万人的代价夺下来。结局可想而知,回到邯郸,他的脑袋上多半会戴上一顶蠢材的帽子,陪伴终身。
可是从庞爰的口中却听到了不一样的卫国,顿时有点怀疑起来庞爰说话的真实性。
这时候副将赵广开口道“公子,我们这是打到了卫国腹地,如果卫军还以为避战逃跑的话,岂不是我军能够轻易吞并卫国所以卫军反抗是肯定的,而且还会比之前我们遇到的卫军更加勇敢。因为对于卫人来说,他们已经退无可退了。”
“这很难”赵重狐疑道。
庞爰和赵广面面相觑之后,点头道“不容易。”
庞爰继续道“马邑的守军很糟糕,在赵国这样的军队甚至连边军的农军都不如。但是装逼很不错,要比我们强一点。但是昨日卫军的伤亡似乎并不如预期,这让老夫担心卫军恐怕用守城来消耗我军的同时,在我军的压力之下,卫军的战力似乎变强了一些。甚至是卫军在一个优秀的将领指挥下,会利用我军一次次的进攻,完成对城内士卒的练兵。从普通的士卒,变成精兵。一万变五千,虽然看似少了一般人,但是如果是五千精兵的话,别看我军有五万人,气势一点机会都没有。”
卫军的表现虽然依旧很不堪,但是城头上已经没有傻乎乎站在城垛边上,让赵军成为活靶子的傻蛋了。这就说明,卫军在战争中开始成长了。一旦让卫军挺过了一次次的猛攻,半个月之后,卫军要是还没有崩溃,马邑将成为赵军的噩梦。
“我们不能让卫军有喘息的机会,更不能成为卫军练兵的帮手。”公子重顿时紧张了起来,要是真的如同庞爰所说,消息传到了邯郸,他会成为整个赵国顶级权贵中的笑柄。公子重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是作为大贵族,把脸面看的还是很重的。
庞爰道“所以,我准备给卫军更大的一点压力,同时放弃围城,让卫军有一条逃跑的路,把卫军西城门的大营撤销,让卫军看到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撤到戚邑。只要卫国的守将心性不够坚定,最后我军能够轻易进入马邑。拥有了马邑,帝丘之战才能成为现实。毕竟在大河以南,赵军没有一个兼顾的城邑可以周转物资,而马邑靠近大河,是我军最为理想的物资中转之地。同时我军不管是南下威胁帝丘,还是往西攻击戚邑,都成为可能。”
“老将军,赵重受教了!”公子重这才明白马邑之战的重要性,可还是忍不住问道“老将军,放开一处城门,卫军真的会如愿退兵吗”
唉——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啊!
打仗嘛,就是你来我往比拼士兵的训练,装备,补给,还有对战争的准备等等。同时将帅的意志也很重要,更多的是作战双方主将的斗智斗勇。
说白了,办法是有,但是不知道管不管用。反正不见效果,就换一种。攻城战就是这么麻烦,双方主将你来我往排兵布阵,又是心理战,又是实力显现,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结果。所以说,攻城战是一方兵力绝对优势下的战争。但同时不管攻守双方,因为有城邑的防御,都有很高的容错率。小错,根本就不会造成战争的结局。相比之下,攻城战自然没有野战那么干脆,就算是主将反应稍微慢一点,就有兵败被擒的可能。
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做法,就算是不成功,对于边军来说也没有损失。但要是成功了,对庞爰来说就是天大的惊喜。可这话却不能明着说,一来有损他主将的威仪;二来,这种话不足以道,让人会看轻“公子可知马邑守将是何
第441章 破城?
“西城”公子岐闻之,自言自语道。报信的士卒不可能用卑劣的谎言来欺骗他,可对他来说,这个消息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
南宫弼挺身而出道“公子,让某出城去试探一下赵军,庞爰到底是在捣什么鬼”
高亢阻拦道“南宫,你现在是守城将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亲自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道理你难道不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