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赤军
张茂张成逊将张异迎入馆驿之中,盛情款待,趁机探问洛中情势。张异自也早有准备,挑一些好话说了,张茂旋问:“大司……华天子遣君来,欲封家兄何职啊”
张异也不隐瞒,便即回答道:“拜张公从一品加少傅、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牧,封福禄县公。”随即将新朝的官品制度,大致向张茂解释一番。
张茂得了确信,便待归禀其兄张寔,张异却又加通告道:“天子尚有二语,使异传达于少傅。”
“未知何语啊茂自当先为通传。”
张异便道:“其一语,凉州各郡县守令如旧,少傅府中将吏,可具名册,表列功勋,朝廷自然皆有封赏……”我这回来主要是封拜张寔一人,朝廷对于你们凉州内部人员安排并不怎么了解,所以请你们自己上表,自然一个都不会落下,人人都有显官做。
“其二语,请少傅谨守凉州,为国家西屏,若军政事不甚烦剧,还望命车归洛,天子欲当面嘉勉少傅也。”
张茂拱手而退,匆匆入州署来见其兄张寔,把张异的言辞备悉陈述了一番。中督护氾瑗便道:“华天子甚重明公,官、爵皆列二等,且使明公继守凉州——恳请明公即刻往见使臣,受诏听命。”
建威将军、西海太守张肃呵斥道:“氾君此言,何其无理!我张氏世为晋臣,先兄在时,便为国家守凉州,职贡不缺,如今岂能背晋而受伪华之职、爵呢”他本是张寔的叔父,所言“先兄”,自然是指张寔亡父,前任凉州之主张轨了。
氾瑗苦笑道:“张公,如此空泛之言,张公也曾说过多次,某亦驳过多次,无谓再言吧。”此人也是张轨时代的老臣,与前督护宋配二人实掌凉州军事,名高权重,在集团中说话的分量,其实比张肃要高得多。
此前氾瑗就反复解释过,晋威已堕,晋祚必倾,这事儿谁都阻止不了。先公之所以坚奉晋朔,既抗胡汉、复拒司马保,那是因为除晋主外别无效忠的对象啊,而论实力、名望,又不足以自立之故。如今华晋禅代,明正言顺——就理论上来说,是司马邺主动让的,不是裴该伸手去抢的——那咱们又岂能不从华朝呢
你或许是真想继续奉晋之正朔呢,问题晋在何处啊天子都禅了位了,你这份忠诚表给谁看
太府司马韩璞也道:“明公曾往榆中,会见裴大司马,立盟定约。因有此约,凉、秦、雍三州之间,守望相助,财货互通,亦已数岁。今若绝盟背约,华人必绝商贾往来,则凉州终究悬远,户口不蕃,耕地有限,势必蹙矣——还望明公三思。”
张肃啐道:“一派胡言——裴该篡僭,便为寇仇,又岂是我家绝盟背约!”
张寔摆手道:“叔父暂息愤怒,兹事体大,自当听取众意。”随即转向张茂,问他:“成逊又如何说啊”
张茂拱手回答道:“愚弟不比叔父深明大义,而只能陈说利害。今我凉州与西域货殖,收获亦丰,何必仰赖秦、雍呢裴文约东出践位,关中军多半从行,秦、雍两州相对空虚,而我有五万雄骑,自可叩关而入,料秦州不足定也。若定秦州,裴文约必然西归,则复洛中空虚,祖骠骑方慑于其势而屈从之,到时候或将据洛而反,阿兄与之东西呼应,裴文约必……”
他话还没能说完,太府主簿马鲂就惊呼道:“张君慎勿作此言!秦州虽然空虚,游子远却善能抚戎,顷刻间而起十万戎兵不难也!”
张茂瞪了他一眼:“马君且听我说完——我亦不言必取秦州,然以此可觇知天下大势。若秦州难定,或祖骠骑不起反心,阿兄再谋归华不难。终究羯贼尚在,裴文约方注目于东方,于西鄙只能羁縻而已。
“然若阿兄就此从华,受其爵、职,今彼使张异来言,讽阿兄上洛觐见。阿兄不往,终不能释其疑,若往,或将留而不遣。倘若阿兄甘愿为窦融,则愚弟前言自可不取。”
马鲂反驳道:“张君,若明公有割据之心,乃可自建正朔……只是以偏远之一州,拮抗天下,殊为不智。若无割据之心,天下行将归于一,凉州又岂有外于王化之理啊父子相继而守一州,不过乱世中无奈之举,即便华不易晋,难道晋主底定四海后,就不会召明公入洛么
“明公就此受华爵、职,顺天应人,可望子孙永为华臣,山河带砺。若先绝之,华帝必恶明公;若复求之,天下将轻明公——窦融又岂是易做的”
张肃道:“裴该虽篡僭,丹阳王尚在建康、王镇南(王敦)在江州、刘司空(刘琨)在东北——孰云晋祚已终天下事尚不可知,安逊实不宜遽受华禄啊。”顿了一顿,又道:“自然,发兵攻秦州,亦非善策。”
开玩笑,如今兵权半在宋配、氾瑗手中,他们一个不肯站队,一个摆明车马要从华,内部尚且不稳之时,就南下作战张成逊你长脑子了没有!怪不得先兄虽然宠你,最终还是遗命你哥做继承人了……
商量了半天,还是没有个最终结果,张寔只好说让我再想想,卿等且退吧。氾瑗出来后,便即寻到宋配,问道宋君始终缄口不言,则你究竟是怎么个主张,能不能先跟我透个底啊
宋配道:“今天下翻覆,如此大事,相关张氏荣辱、凉州兴衰,又岂能谋之于众但在明公自决耳。明公若从华,我等自当追随,若仍奉晋朔,我等也将为之奋战,又何必哓哓不休呢”
氾瑗摇头道:“不然,我等受先公重恩,寄托腹心,当此兴衰荣辱之际,既有所想,又岂能缄口不言倘若明公从了二公子之策,果真发兵攻掠秦州,难道宋君以为会有胜算吗”
宋配笑一笑:“先公在时,素重二公子,彼又焉能如此不智啊不过想以此来谋夺兵柄罢了——君不闻马主簿才出言,二公子便即退缩,云不必夺取秦州,不过试探华人,以觇天下大势而已。
“少主尚且冲幼,倘若凉州割裂于中国,则明公设有不讳,难以父子相继,自然兄终弟及。而若从华,自秦至徐皆已底定,羯贼既失太原,料亦不久,则华天子必召明公入觐,凉州基业,不复为张氏所有,明公自领显爵而立朝,二公子又何所得啊以是不愿从华。然我料其南扰秦州之语,不过虚言罢了。”
&nbs
第二章、从凉州到汉中
张异在馆驿中等着凉州张氏的消息,他倒是也不急,美酒得饮,佳肴得享,张氏送来的婢女也皆笑纳,过得真是无比舒服惬意。因为他知道这般大事,凉州上下肯定得开会商讨啊,哪怕经月不决,那也在情理之中。
此番受命而来,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因为万一张氏不肯归从于华,而仍奉晋朔,就有可能杀了他张子奇来祭旗。只是张异沉沦下僚已久,新朝肇建,便得以跃升六品——当然是恩主王贡之赐啦——于情自当肝脑涂地以报君王,于利则更知富贵险中求的道理,故此才冒险前来。张子奇难免会想啊,说不定我明天脑袋就要落地了,则不趁这最后的机会好好享受一番,更待何时
其间自然也想过出门去走走,看看西州风物,听听百姓的议论,可惜卫兵谨守各门,坚决不肯放其出入。
张异本以为起码要等上三五天的,谁想翌日午后,便又见到了张茂。然而张茂这回不是公服来拜——张成逊于晋也挂着征西将军的虚衔呢——而穿着齐衰丧服……
张异当场就惊了,心说齐衰在身,多半是为兄弟之丧……难道说你跟你哥于是否归晋意见相左,所以你把他给宰了不成么!卧槽,我这一行,竟使凉州巨变,则不管事情成与不成,我是死是活,将来史书上都很有可能会落上一笔啊!
急忙趋前探问,张茂流着泪,就把张寔遇害之事,大致说明了一遍。
张寔殒命之时,其实氾瑗就已经派人去逮捕了刘弘,本意要挟他游说张寔从华,骤闻此讯,便急将那妖人给交了出来——他若是在我手中有个好歹,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于是张肃、宋配等作主,将刘弘党羽百余人一并诛杀,并将刘弘车裂于市,剜心以祭张寔。
通报完情况后,张茂就说了:“先兄遗子,年少未及冠,不能荷重任,是以群僚公举茂暂摄凉州……诏命乃不可受,还望张君归洛,向华天子奏明此事……”你是来册封我哥的,但我哥已经不在了,抱歉,让你白跑一趟。
张异曾经依附王贡,于洛中暗自勾连群吏,也算是在秘密战线上奋斗过的,因此听了张茂的话,当即脑补出一万字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情节来……再一想,也说不定是凉州将吏,想利用此举来逃避及时表态
你们再怎么商议不决,顶多晾我一个月,总得给个明确回话吧。但若是因为张寔去世,就此把我打发回去,请天子重新下诏,来回起码得三个月……不,肯定是自己想多了,这路事儿太过匪夷所思,除非张寔原本就是个傀儡。然而张安逊是凉州将吏、豪门的提线木偶吗怎么可能!
特么的老子连殉国的心都有呢,偏偏没预见到会这样空手而归……
于是先抚慰张茂几句,请他节哀顺变,随即话锋一转,婉转地请求对方表态:“我自可归洛,请朝廷别下诏命,然而凉州是否归从王化,还望张君……张公速下决断啊。张公自可暂摄凉州事,沿袭尊兄之爵、职,然亦须奉正朔,易冠服……”
华朝的服制与晋朝不同,当然啦,文官主体还是传统的上衣下裳,头戴梁冠,但具体到配饰和服色,终究必须有所差别。汉魏以来,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都备四时之服,其色各异,但最常穿着的,则是符合本朝德性的服色。比方说汉火德,着赭(大红色印染技术不过关,比较少见);魏土德,着黄;晋金德,着白。
裴该践祚之后,嫌这种制度太过混乱,也不好看相——固然四时祭祀,当穿应季服色,但平常的时候,有人穿德性之色,有人穿季节之色,朝堂上起码两色儿,多扎眼啊。因而只定一套公服。
有人就此跳出来,说欲定服色,须先定德性,则我朝正水德,妥妥的跑不了啊,服色自当为黑,裴该倒也无可无不可。当然啦,官吏公服,不可能通体上下墨黑一片,就跟black man似的,肯定有边、有纹、有绣,有别的杂色,因而根据裴该的审美,定下公服主要为黑、红两色,瞧着比较般配,也顺眼。
张异的意思,官职可以暂摄,请朝廷再下新诏,但你们态度可得先确定吧,不可能拖着好几个月,服色和旗号全都不变,那成什么话啊为了促使张茂速下决断,他还把随身携来赐给张寔的服、节、绶、印全都亮出来了,手捧印匣,对张茂说:“此即朝廷颁予尊兄之章,章不署名,张公先接亦可。”
张茂注目在那黑红两色、边缘描金的木匣上,略一沉吟,便道:“章文为何不知茂可能先览否”
张异说当然可以啊——既然你哥不在了,凉州是你主事儿,你自然有资格瞧啦——于是掀开印匣,请张茂双手将印章取出来看。张茂骤见其印,目光不禁一凝,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
张寔于晋为西平公,当用紫绶金章,那枚印张茂自然也是常见的。按照当时的制度,唯天子玺或皇后、诸侯王之章准用玉,再加西州相对贫瘠,张氏父子又不好敛财,所以张茂平生只见过一次玉印——
那还是五年前的事情,兰池长赵奭的上军士张冰,据说偶得一方玉印,上有“皇帝玺”字样,特献于张寔。张茂与群臣皆贺,张寔却说:“我常忿袁本初之拟肘,诸君何忽有此言!”派人把那方玉玺送到长安去了。
那时候,裴该方入关中,正打算去守备大荔城呢。
可是如华制,王公亦可获准用玉印,因此裴该为了安抚张寔,特命以玉刻章,上作虎纽——张茂因此而惊。他愣了一会儿,这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双手,从匣中取出玉印来,翻过来瞧瞧印文,上书“少傅凉州牧福禄公”八个篆字——呀,还是为我哥量身定制的呢。
就此婆娑良久,不忍放下。
张异见此情状,心中不禁暗喜,便道:“张公何不受下此印公既绍尊兄之志,想必朝廷也会将与尊兄的赐封,使张公承袭的吧。”
张茂闻言,浑身一震,赶紧把玉印归回匣中,连称“不敢”。张异问说有什么不敢的张茂道:“先兄自有子嗣,当承继福禄县公之爵,茂即暂领凉州牧,亦不敢横夺侄儿之爵也。”
张异大喜道:“张公既领凉州,岂可无朝廷印章为凭啊可代令侄暂用,我往洛中去,自然奏明天子,更封张公显爵,别镌玉印。”
张茂既然说不敢横夺侄子的爵位,且自己只是暂时代领凉州牧之职,那就表明他承认华朝的官职和爵禄啦,这不就是委婉地表态了吗
正如宋配所言,其实张成逊也没有要跟司马家一条道走到黑的心思,他只是担心
说几句国号问题
看到网上有读者朋友在议论国号问题,关于明清二代之号有些误解,忍不住想科普几句。
“大清”之号,本来自满洲语,为勇士之意,取了汉字的谐音,真跟以清压明没啥关系——“清明”二字又非经典所载,怎么可能拿来做国号的凭据呢
至于“大明”,说来源于明教,纯属小说家语。
明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故此又名摩尼教,与波斯本土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不同。琐罗亚斯德教又叫拜火教、祆教,崇拜火,而摩尼教讲善恶二元,崇拜光明,是不会立什么“圣火”的,金庸小说里将二者混淆了。
明教通过两个途径传入中国,一自西域而来,曾经是回鹘的国教,二自海上来,流行于闽浙沿海,曾经掀起过方腊起义。因为明教禁食荤腥,教祖又叫摩尼,
第三章、不在王公,而在令兄
王敦自然是不肯从华的,虽然裴该给开出了“大将、辅国将军、使持节、江荆湘交广五州都督、彭泽县公”的价码……
然而王处仲原本就是晋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荆湘交广五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在原本历史同期还要更高),则除了爵位稍增外,职务上不可能再提升了——换言之,华朝拿不出,也不想拿出更大颗的桃子来引诱他。
于裴该,这也是无法可想之事。想司马炎初受禅之时,为了酬答抬他上位的世家豪门,就一口气八公并置,其后因为连年动乱,洛阳朝廷(也包括后来的长安朝廷)更加滥封名爵,因此而窃居高位,或者骤赏显爵者比比皆是。
于是最终丞相也出来了,相国也出来了……司马越秉政后,曾经要求罢免宿卫中有侯爵者,谁料想殿中武官全都封过侯,出者略尽,他只好派何伦、王秉领东海兵数百人以实宿卫。这种烂摊子,华朝虽受晋禅,也不可能捏着鼻子全盘接下来。
好比说华朝开给张寔、张茂兄弟的价码,其实就未必超过了原本历史上张家的荣显。
且裴该也势必不可能为了羁縻割据或半割据势力,就让他们的名爵超迈过祖逖、陶侃、裴嶷等人啊,否则岂不冷了中朝将吏之心么之所以他在改革朝廷架构、新置官署的同时,把品级制度和很多旧有名号也给变了,多少是因应此等现状而作的考量——让你们不好去比较。
不过,裴该把王敦和周访并列武品第三,且周访论加号还在王敦之上,就不能不说暗藏着凶心恶意了。
当然,王处仲虽然骄横,也不至于因为名位稍挫便拒绝裴该假模假式伸出来的橄榄枝。他之所以最终毁书绝使,自然也有相关形势方面的考量。
其一,我于晋为重臣,与裴该却少私交,而且一直游离在裴、祖集团之外,北伐也没出过什么力,那么一旦受了华职,必然不会被放入权力中心,甚至于还会逐渐边缘化。所谓“宁为鸡口,不做牛后”,这点傲气是必须秉持的。因为王敦不能仅仅为自家考量,他还需要考虑到家族和部属,我若只得虚名而靠边站,那些人能够落着好吗
其二,华朝方关注于河北,对于江南是无力伸手的,则南军固不易北上与中原骑兵争锋,恃江而守,应不为难。终究北方未定,谁也料不到最终的结局将会如何,江南说不定还有北伐的机会,即不能成,也可保着司马睿做孙权。
于此结局,裴该自然早有预见。在他本心,是打算多等几年,待彻底平定北方后,利用祖逖和周访寿数皆不算高的机会,并吞其部,然后再建新朝,乃可一举灭蜀,复顺江而下直向建康。只是时局把他逼到了必须提前篡位的地步,那么黄河流域尚未底定之时,司马睿、王敦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不肯低头称臣。
况且正如裴嶷等人所劝谏的,倘若不急代晋,等到那个时候,江南一称臣,我家就没有借口伐灭之啦,恐怕六州之地,将成羁縻藩属!
反正我在中原奋战,本就完全指望不上江南的支持,能不多方掣肘,还是因为我把他们探出来的爪子先给剁了的缘故。那么即便司马睿、王敦不服,导致南北分立,以江南目前的状况,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北伐的,彼自保守,跟原本又有什么区别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