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老总,我们是做小买卖的,拉了点货准备到运城那头。杨宝临点头哈腰,笑的跟要去娶媳妇一样。

    一个渑池招的侦查兵也用本地土话答到:老总,都是些土产,没有甚值钱货,老总抬抬手。

    有个精瘦的家伙从哨卡后头的房子走了过来,从肩章上看似乎是个中尉,一脸的青灰色,看来也是喜欢抽两口的。

    那哨兵转身朝他进了个礼:连长,他们要过卡子。说是要送去运城。

    恩,什么货?

    老总,就是几桶桐油。

    你们这都是违禁物资,资敌可是要杀头的。

    老总,行个方便。生意人,混口饭吃。说着,杨宝临从包袱掏出一个银元大小的铜盒子塞进对方手里:今后还要常走这条道,长官抬抬手,日后必有孝敬。

    那个连长打开铜盒,把鼻子凑上去闻了一下,一脸陶醉之色。懂规矩就好,一桶油八块钱过卡捐,一个人八块钱通行费,交齐走人。老子叫蒋正武,前头要有人还提收税的事就报我的名号。

    杨宝临从兜里取出一把皱巴巴的法币,沾着唾沫数了一叠出来。

    您老看好,一共六十桶油和三十个人,这是七百二十块,您老收好!

    那个叫蒋正武的连长把钱粗粗数了一遍,然后把钱揣进了自己的口袋。他手一挥,哨兵忙不迭的挪开了卡子前面的拒马。

    走吧,走吧!杨宝临乘着姓蒋的连长不注意,又悄悄塞了包香烟到哨兵口袋里。谢谢长官,回见!

    远远的又来了一队马帮,卡子里又忙碌起来

    翻过两个山头,赵诚示意队伍在一个破庙里歇歇脚,走了五个钟头,路过两个卡子,没有巡逻队。碰见了三个北边过来的商队,都运的是私货。雅格布说的没错,中条山确实是纸糊的。

    杨宝临对这种场面早就见怪不怪了:多少年前就这样,中条山这地方太穷,查的凶了,当兵的就没了活路。咱家富裕,不扣伙食钱,连二等兵能拿到七块大洋的足饷,一天三顿都是干的,每天都能见着荤腥。人家的军饷是五块钱法币,还要扣伙食,不弄点外饷,弟兄们连盐都吃不上。且看着吧,越往前头越操蛋,队伍每天只能吃两顿稀的,除了晒太阳逮虱子,球事都做不了。

    杨宝临是去年头招的兵,因为来的时候背了条三八大盖,又念过初中,所以被委了副排长。曹二宝找人打听过,这小子跟日本人有死仇。

    前年鬼子打开封,杨宝临的老子娘被日本兵打死了,这小子用菜刀一连剁翻了三个日本兵,还抢下一杆枪,带着妹妹就杀出城外。

    兄妹两人跟着逃难的人一起来到了陕州。入冬的时候,他妹妹病了,一连几天高烧不退。杨宝临花光了钱也没能瞧好妹妹的病,药店见他没钱,死活不肯赊药。从鬼子身上抢来的枪就藏在城外,见着民团的人富裕,杨宝临就动了卖枪救人的心思。这事正好让曹二宝撞上了,二宝觉着他们兄妹太可怜,不但没有收他的枪,盖送了些西药和二十块大洋给他。

    等妹妹病好了以后,杨宝临就投了军,一来是为了报恩,二来是为了那五十块大洋的安家费。

    曹二宝见他念过书身手也不错,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于是就收做了护兵。

    这条道杨宝临以前一年要走十几趟,一草一木熟悉的跟自家后院的一样,平时负责带人在中条山一代打探军情。天快黑的时候,他把队伍带进了一个山洞里,这里是烟贩子们在山里的一个落脚点,根本没有外人知道。

    山里气温比山外更低,夜里在火堆旁边都睡部踏实,要没有这个山洞,今天夜里可就造大罪喽!????讲武堂的那个教官对中条山的情况也是忧心忡忡,这是国战,怎么能这么儿戏?!二十六万大军?白天蒋正武的部队可是一个连,不是一个连级的检查站,居然只有四十人。第二个检查站也是一个连,人数多一些,六十个不到。按照这种状况,中条山守军能有二十万战兵就不错了。

    赵诚没他那么多感慨,记得中条山是丢了,败的很惨,日军伤亡不到三千。据说老蒋差点没气疯,把这场战役称为抗战最大之耻。

    话说老蒋也是被日本人揍习惯了的,连他都觉得丢人的战役,肯定不是打的不是一般二般的惨。

    老赵还没狂到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中条山这里是易守难攻,可他妈也得有人守啊,放一帮稻草人在这里,吓唬鸟呢?

    杨宝临看出了长官们的不快,他安慰大家:没事的,不是所有部队都这样,这些都是二线部队。顶在前头的是第四集团,日本人先后打了11回都没攻进来,就是他们的功劳。

    天冷,弟兄们在山洞里点了火堆,山里没有水源,只能依靠从山外带来的水做饭。为了省水,洗脸刷牙一律不准,大家吃完饭就各自裹着毯子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队伍赶着马又上路了,这一路倒是碰见不少当兵的,从胸口的符号上看,各个部队的都有。他们有的背着水桶,有的挑着担子,看样子是去后面弄给养的。

    借着休息的机会,杨宝临凑上去和几个当兵的聊了聊,昨天山路塌方了,工兵抢修了一夜才打通了道路,这不,各个部队都在派人去黄河边运水运粮食。

    走上几十里路去黄河边运水运给养,不仅仅讲武堂的那个教官傻了,赵诚也傻了,这得多少人才能运足一个集团军用的水?!

    那几个当兵的竖起了三个手指头。

    三千人?赵诚试着问道。

    错,挑水打柴运粮食,至少要三分之一的人。




第一百一十四章 铁柱子的危机
    三分之一的兵力运给养,三分之一种地做生意,再除去吃空饷的那部分数字,也就是说前线至多只有三四万部队处于战备状态。

    赵诚终于明白中条山战役为什么败的那么惨,不败简直就没有天理!

    下午的时候,侦察队终于遇到了麻烦,他们被38军的一支巡逻队盯上了,途经一个小山谷时,队伍被缴了械。

    38军的日子比47军还要惨上三分,同样缺粮缺饷,人家47军就在黄河边上布防,至少不缺水。38军连喝的水都缺,一个个衣服脏的都看不出原先的颜色来。

    亮证件,亮牌子,没用,队伍被那帮认死理的巡逻队都捆了。不过还行,大家没挨揍。

    38军的那些兵,挎着搜出来的盒子炮美的不行。当兵的大多不识字,可是谁都能认出这些宝贝是德国货,枪身上的烤蓝做不了假。赵诚的望远镜也拿走了,带队的上尉挂在自己脖子上,神气活现的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电报译出来了,38军巡逻队的人蔫了,感情真是自己人。第十七师副师长陈式玉亲自给赵诚他们松了绑,忙不迭的道歉。老长官李甲豫47军原隶属第5集团,李曾任第4集团副司令可是亲自来了电报,赵老弟是自己人,千万别怠慢了。上菜摆酒,快把人家的武器装备还回来!十七师师部很快忙碌起来。

    巡逻队的人都挨了一通臭骂,眼睛都是用来擤鼻涕的吗?忙了好几个月,就开了这一回张,弄回来的还都是自己人,猪,都是活猪

    赵诚在旁边劝到:能逮到我们就说明弟兄们忠于职守,这些小玩意就当个彩头,还请弟兄们赏脸收下。陈师长一愣,三十支全新的盒子炮,至少得三千四百块大洋,这姓赵的小子好大的手面。还不赶紧谢谢赵长官,滚。

    巡逻队的人如蒙大赦,一边道谢一边往外溜。那个带队的上尉偷眼瞅着桌上的望远镜,心里有些舍不得,他这一级的军官哪能买的起德国原装的军用望远镜,就是团长也舍不得买啊!枪都送了,何况这个小小的望远镜,赵诚冲杨宝临使了个眼色,杨宝临拿起望远镜就追了出去。

    对不住了,老弟,哥哥带兵无方,叫弟兄们吃苦了。

    哪里的话,倒是我们没事先通报,给弟兄们添麻烦了。

    17师的酒席有些简朴不像话,清炖老母鸡,一碟子腊肉,木耳炒鸡蛋和一小碟花生米,此外还有两瓶白酒和几个馒头。赵诚还以为自己到了延安。

    陈师长一脸歉意:前线条件简陋,对不住,对不住。等打完仗,西安城里最好的馆子,兄弟们尽管挑。

    **后勤薄弱,前线条件异常艰苦,士兵只能以腌辣椒下饭。但是中条山前线更苦,能吃上腌辣椒的都是团长的待遇;其他地方是缺医少药,这里是他妈缺医没药;其他部队伤亡三分之一就能下去补充修整,38军打的还剩三分之一还得在这里和日本人拼命。比延安那头还不如。

    三杯酒下肚,陈师长发起了牢骚,都是杂牌军,说出来也没什么丢人的。

    赵诚他们匆匆吃完饭,听陈师长介绍了前线的防务。什么易守难攻,中条山里千沟万壑处处都是通道。如果日军兵力足够,敢于穿插包抄,只要切断守军取水的道路,至多三四天,守军的就得崩溃。

    所有问题绕了一圈下来,子还在后勤上,38军原先是西北军杨虎城的17路军改编的。杨司令和张汉卿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后,17路军的待遇就变的连川军都不如了,说白了就是叛军的待遇。

    老蒋先以抗日的名义把十七路军调出陕西,割断了陕西地方对十七路军各部的粮饷接济。前年,部队到了中条山以后,三十八军和九十六军也是杨虎城的老部队一起成立了第四集团军,然後就开始了和日军的对峙。

    两年,和日本人大小战役打了11次,第四集团军伤亡惨重。四万多老兵前后伤亡了两万多,加上因为疾病死的弟兄,部队减员三分之二还多。最能打的老兵和基层军官基本上都死光了,中条山的铁柱子早就成了铁管子。等日本人下一趟进攻的时候,只有老天爷才知道能不能守的住。

    远处有换防的士兵刚从前头上下来,要不是身后背了条枪,和陕州那头的叫花子几乎没什么区别,陕州的叫花子可能还更干净一些。?

    第四集团军每个师都有一个医院,虽然前线伤病员众多,可是医院居然没什么人愿意去。杨福临和几个士兵聊了好一会,才算知道缘由。

    部队里在流行霍乱痢疾和回归热,根本就没有药,谁得上谁倒霉。

    当兵的只有一套衣服,不少人连被子都没有,那跳蚤都成群结队了医院的。

    医院就是个笑话,一天两顿稀饭,好人都得饿抽抽了。呆在前线好,好歹一天能有一顿干的,十天半个月还能吃到口盐

    医院,好人到那里都得被传染上,日本鬼子都不敢去。

    赵诚听的脸色铁青,操!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老蒋被西北军用民族大义噎的说不出话来;老蒋这次是想用民主大义把西北军耗死在中条山。借刀杀人!

    日军攻破中条山,黄河北岸就无险可守,万一日本人效仿元军故事,强渡黄河,攻破潼关占领西安,再沿川陕公路杀入四川。老蒋准备是退到拉萨喝酥油茶去吗?

    雅格布说中天山的防御做的很差,赵诚也挺疑惑,按照西北军是被苏联顾问调教过的,工事应该修的不错啊!陈师长苦笑一声,中条山都是石头山,一锤子下去只有一个白点,钢钎十字镐,用个几天就完蛋了。部队又缺炸药和水泥,只能依靠石头和木头垒简易工事,紧要的地方,才会运点泥土把工事做个防跳弹处理。

    中条山这头都是杂牌部队,中央是指?望不上啦,只能互相能帮衬一下。

    别的搞不定,可以先在黄河北岸渡口那边设立一个小型医疗点,帮着收治一部分伤兵员。磺胺这东西好像也能治痢疾,可以先提供二百人份的给38军的野战医院。

    磺胺?两百人份的!17师医务处主任惊的合不拢嘴,听说这种药在重庆那头卖到了五两黄金一瓶,你们上哪弄到的这些宝贝?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为铁柱子淬火
    吃晚饭的时候,17师师部里来了一大群人,周边的几个部队长都来了,同行的还有各个部队野战医院的负责人。

    赵诚知道,这次又得当散财童子了,饭菜和中午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只烤野兔。这是巡逻队下午才抓到的,他们没舍得吃,送到师部来招待贵客。

    所谓将星云集莫过如此,?第2战区东路军的武士敏司令?第98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96军军长李兴中。要是日本人丢一颗炸弹下来,中条山的天马上就得塌一半。

    赵诚还穿着缴获来的老棉袄,外面穿着老羊皮大衣,坐在主桌上突兀的一塌糊涂。不就是修个医疗点么,至不至于这样啊!几个师野战医院的院长合计一下不就得了,又不是开作战会议,来这么多一把手干什么。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擦屁股都用不起草纸,这就是前线的现状。

    今天曹二宝不在,老赵喝了二两就再也不肯端杯子。?都说李甲豫司令是个厚道人,看来他只是对自己人厚道而已,李司令肯定把自己给卖了。

    赵诚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三万套春秋装,一万个急救包外加一百公斤药品。

    三位老大似乎不太满意,还在一个劲的劝酒:今天不谈公事,只叙私谊。

    黄河边和洗耳河旁边修两条引水渠,弟兄们取水的时候也能少跑几步。赵诚盘算了一下,如果第四集团军出人工,三万大洋应该能够打得住。

    老弟,喝酒,咱们今天不谈公事。

    渡口那头修两座澡堂子,一所医院。十辆烧木炭的汽车,帮着部队运给养。

    老弟,不瞒你说,前线难啊!缺装备,缺弹药,缺盐!

    老弟,能者多劳,都是为了抗日么!

    靠,老子又不是蒋秃子!找我哭穷有个毛用啊!

    诸位长官,卑职尿急。?赵诚开始后悔来中条山了。他观察周围的环境,盘算着能不能尿遁。

    长官,外面风大,房间里有尿桶。一个师部的副官笑眯眯的指了指餐厅旁边的小储藏室。

    谢谢!笑你妹啊!赵诚很郁闷,越看越觉得自己就像肥羊。他把心一横,诸位老大,有什么事开口!

    那个,这多不好意思啊!听说赵老弟有路子弄到装备?

    谣传,绝对是谣传,部队原先武器太杂,从国外高价走私了一部分武器。给李司令的那批装备,都是才换下来的,多出来的那点已经卖掉了。

    三位司令一脸的苦相,其他都能凑合,没有武器弹药,中条山还是一个死局。

    去年的六六战役,38军12个团不足两万人该数据源自日军发战役前的侦查数据,这一仗虽然打死打伤日军五千五百余人,可是38军也死伤了八千五百人。部队武器损失很大,战区司令部的补充少的可怜,要不是老百姓送回了两千多条遗失在战场上的步枪,38军又得玩大刀片子了。独立46旅孔从洲毛太祖的亲家部突围时缴获了4门日式山炮和1门迫击炮,因为情况紧急,只能拆下瞄准设备后把火炮推到山沟里!一提到这件事,全军上下无不扼腕叹息,要是有这些宝贝在,中条山的防卫能力至少能高出两三成。

    这种气氛实在太折腾人了,赵诚咬了咬牙,五百条七九步枪一百挺捷克式外搭三十万发子弹。另外还开出赏格,过往商贩里有不少日本探子,每抓获一个,赏五百块现洋。

    酒席终于结束了,不是诸位司令不想继续,这种敲竹杠机会实在难得!只是厨房里真没有菜了,17师师部过年剩下的那点储备今天一点都没了,不仅酒光了,就连专供高级军官的咸菜都没了。

    前线艰苦,名不虚传!

    赵诚没敢在17师多停留,吃了两顿饭,就算在苏黎世最贵的馆子里都不会超过一百块银元,在这里足足花上百万。再也不和杂牌部队打交道了
1...4142434445...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