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先不说其他的,就是目前得到的这些消息就需要慢慢的消化,这个过程就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总不可能什么都不了解就开始商议,哪怕是梁奕都做不到这样。

    最后一个马上就是过年,梁奕又刚从兴元府回来,一路上旅途劳顿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没有必要一定要现在商议。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现在东汉和北魏两国都尚未商议出个结果来,南齐朝总不能还赶在前面就有了结果,万一后面所发生的和预料的不一样,到时候的麻烦会更大,所以最好是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消息时再来商议才是最好的。

    “是,微臣明白。”四人异口同声的回道。

    随后董高逸点了点头道:“好了,元于,汪同还有吕新则你们三人先下去,梁奕留下来朕还有其他的事情。”

    “是,微臣告退。”说完三人离开了大殿,独自留下了梁奕一个人。

    “你们也都出去吧,没有朕的吩咐谁都不能进来,另外高鸿若是有大臣来见,一律告诉他们明日再说。”他又对着大殿里面的高鸿和其他的宫女说道。

    “是。”很快里面的人全部退了出去。

    所有人都离开大殿之后里面只剩下他们二人,董高逸这才开口继续说道:“梁奕,你先说说目前兴元府和顺天府的情况如何。”

    闻言,梁奕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说实话他到现在都没有想好,不过现在问起来只有如实回答。

    “回陛下话,目前两府的情况都非常的稳定,应该不会再出现其他的意外,从其他方面来说也是很好的,只是衙门这一块儿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若是让微臣来判断的话,都还是有些不足之处,再有两三年的时间想必就不会再有任何的问题。”

    “哈哈,梁奕,朕与你说话就是轻松,不错从你这两年传回来的消息来看,他们目前都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至于两三年后这个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其实还不清楚,不能够这么早就定下结论,你心中是否有合适的。”

    顺元总督的最佳人选梁奕的确没有想好,当然心里面是有一些不错的合适人选。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他不可能直接就说出来,毕竟涉及到的问题非常的忌讳,这本应该是吏部和董高逸商议的,或者是和其他大臣商议,总之和他商议就是有很明显的不妥。

    当然若是让梁奕来谈其他的大臣还是可以的,因为这样一来没有太多的利益瓜葛,和这些人关系不是很亲近,说出来的话就是站在比较公平的角度上,作为皇帝的董高逸听了都不会有不满的地方。

    唯独顺元总督是不行的。

    在任上已经有接近三年的时间,和顺天府以及兴元府衙门的人都非常的熟悉,若是要走的时候还要推荐人还以为是贪心不足的决定,加上推荐的人里面也有和他关系非常不错的,还让人以为是故意推荐的,这样一来两府的人很熟悉,新上任的顺元总督同样是熟人,很容易招来别人猜忌,不知道还以为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就算董高逸明白其中的一切心里是会有不舒服的地方。

    今日是董高逸让他说的没错,但有些时候该避开的还是要避开才行。

    “回陛下话,微臣心中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当真没有”

    “当着没有。”

    话音刚落,董高逸猛地一拍桌子道:“大胆,莫非你是想要欺君不成明明心中有不少的想法却偏偏要与朕说没有,梁奕,你说这样的做法该当何罪。”




第六百九十三章 知错
    殿外不远处的地方,高鸿听着里面的动静心中一惊。

    几次想要进去看了看,不过一想到董高逸的命令只有停止这样的想法,依然待在原地没有任何的行动。

    对于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他是在熟悉不过的,两人很多隐蔽的消息高鸿了解的是一清二楚,当然跟随在身边这么多年,知道该如何做,该如何说。

    在他的印象里面,两人见面的时候从来没有翻脸过,谈论的话题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或者是梁奕的话里面有不应该说的话也没有发生过。

    哪怕是观点不一样的时候也不会发生太激烈的争吵,因为最后都会以一方说服另外一方而结束,而这个结果往往两个人都有做到的时候。

    然后今日从里面传出来的声音就可以听出,是真的发怒了,当然这里是听不见里面的谈话,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

    一般来说在董高逸和大臣之间发生争吵的时候,他这个贴身总管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中间调和,最后都会有不错的结果,此刻被叫出来了就是想要这样做都没有机会,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两人今日所做的和之前一样,很快就会达成一致的意见是最好不过的。

    否则的话就必须要冒着被惩罚的危险冲进去阻止两人继续争吵下去,一旦事情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对两人都是损失。

    梁奕作为臣子,失去的就是当今皇帝的信任,那么日后在朝廷之中就不会再有立足之地,会不断的遭到排挤,最后只有自己黯然的离开,运气好还可以告老还乡,运气不好的能否活着离开都是问题。

    对于作为皇帝的董高逸来说,失去的就是一位有勇有谋的贤才,这些年来梁奕无论是在行军打仗上面,又或者是在出谋划策上面都是有很大的功劳,可以说南齐朝没有他就不一定会有今日,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关系产生间隙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默契。

    其实往往就是因为这些不断发生的小事情才导致的决裂,高鸿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时刻做好了冲进去的准备。

    “微臣知错。”梁奕没有过多的言语,直接道歉解释,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他说出这句话之后,董高逸脸上的怒气同样很快消失不见,不久就恢复到了刚才的模样。

    虽然是非常的生气,但终究面对的是梁奕,又下不去手,作为皇帝是不可能先低头的,那么只有梁奕才可以,所以在给了台阶之后,直接顺势而下,没有再继续的纠缠下去。

    “梁爱卿,你在朕的身边待了有几年的时间,后面即便是没有再继续留在朕的身边,但依旧还是存在的,对朕的脾气你是非常清楚的,让你说只管说出来就是,再有只是让你说说想法,并不是只是决定,又何须畏畏缩缩的不像是你的风格,莫非是到了兴元府去待了两三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真是这样当初让你去朕现在看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

    说这话的时候,其实董高逸自己都不知道,语气这些都软了许多,其实到头来都从来没有生过气,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到了这个时候梁奕知道该怎么做,不然的话就是在装糊涂,随即笑道:“回陛下话,微臣心里倒是有三个不错的人选,就是当讲不当讲。”

    “尽管说便是,朕倒要看看是那三位能够入得了你的眼。”

    “陛下,这第一位乃是大梁知府李哲,原因诸多,虽然其中一个不足以让微臣举荐他,但是所有的原因加起来之后他是有这个资格的。”

    李哲是梁奕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所以也是第一个说出来的,在董高逸面前并不是最后说的更容易记住,反而是第一个才会记得最清楚。

    随后梁奕继续开口道:“之所以会举荐李大人,首先微臣和李哲李大人认识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当初还在西州的时候就与他相识,那会儿的关系不是很密切,直到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后才拉近了我们的关系,一直到今日关系依然如从前一般,未曾有过改变。”

    对于两人的关系梁奕丝毫没有藏着掖着的做法,既然董高逸要他说又何须隐瞒,并且这些都是心知肚明的。

    “其次,几年前微臣作为钦差前往大梁府查办林仁钊一案,最后将其押回都城,知府的位置就是李大人在特殊的情况下赶赴上任的,后面几年的时间内在他的带领下,目前的大梁府可以说是各方面都非常的强,一切都离不开知府的存在,所以他是有功劳的,既然能够将那样的大梁府治理成如今的模样,是有实力的,到了兴元府和顺天府之后同样不会有问题。”

    “第三点就是微臣对兴元府衙门有些不放心,目前是一切正常的,但后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是有几率发生的,而这些人还没有控制局势的能力,所以需要一个能力的人前去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否则随时都会发生。”

    梁奕话说的很隐蔽,毕竟已经没有当初那样的想法,就没有必要说的太过于详细,只要董高逸心里清楚即可。

    这些自然是瞒不过董高逸的,因为手法都不是很高明,一查就很容易暴露出来的,之所以没有揭穿和梁奕是同样的想法。

    不放心他是有原因的,对于李哲来说这其实并不是很难。

    “今日不同于往日,梁奕你可确定”这些年董高逸对他的观察也全面停止了,最主要的是有梁奕管着放心,现在听这么一说再次产生了怀疑。

    “回陛下,微臣不敢撒谎,当然李哲李大人也并非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他是没有问题的。”

    闻言,董高逸点了点头:“不错,这些年来李哲所做的一切有目共睹,朕不是瞎子,有些事情还是非常了解的,让他去做这个顺元总督倒是不会有问题,但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话里面的意思梁奕明白,现在的顺天知府是陆舒,两人之前都待在大梁府内,同样在一起的话容易出问题,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哲也有不足的地方,会让董高逸有些不信任。



第六百九十四章 合适的人选
    陛下,微臣明白李哲身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就是他没有太大的魄力,之所以大梁府能有今日,也是大部分的人受到了林仁钊的影响,不敢在掀起风浪来,治理起来自然是容易的多。”

    对于李哲的魄力梁奕是了解的,在有些时候这样的魄力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其实他能够做到大梁知府的位置上,和梁奕是分不开的,面对两府总督的时候是不足的。

    不过既然要如实的举荐,那肯定是要说出来的。

    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其实也不是不能够改变,再说目前的两府其实不需要有太大魄力的人来治理,只需要将目前的局面延续下去即可,举荐的话就是合情合理的。

    董高逸也是点了点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哲既合适又是不适合的,你在说说另外两个你认为可以胜任的。”

    “应天知府杨柄亦是合适的人选。”

    有了开头,后面说出来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顾忌,立马就说出了心目中的第二个人选。

    梁奕和杨柄之间的交集并不多,只是之前有过几次见面,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这些年来梁奕在兴元府的时候同样还在时刻关注着应天府的一些情况,三年前的时候原先的应天知府陈无名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向朝廷申请告老还乡,得到允许后便从这里卸任。

    作为同知的杨柄能力不错,在其他方面也还是不俗的,于是接任了陈无名,做了应天知府。

    根据从应天府传来的消息,自从杨柄做了知府后,发布了一系列得到朝廷允许的命令,目前的应天府要比之前好许多,这是梁奕推荐他的主要原因,对于有能力的大臣是不吝啬举荐的。

    闻言,董高逸微微点头道:“不错,这个杨柄也是不错的,自从陈无名告老还乡之后就在应天府所做的一切朕都有所耳闻,能够做到这个模样是不容易的,但是他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做事的时候欠考虑,基本上是想到什么从来不会多加的思考就会立刻执行下去,有好几次都出了问题最后幸好及时的纠正,否则还是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在其他情况下,让他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兴元府和顺天府还是带有西凉朝的影子,杨柄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说不定还会给两府带来不一样的局面,问题就出在现在的局势不允许这样做,要让朕在杨柄和李哲之间做出选择的话,当下还是后者更适合一些,至少不会出现太多的麻烦,而他就是不一定的。”

    “梁奕,最后一个人是谁。”

    “回陛下话,微臣认为还有吏部右侍郎徐清同样是可以胜任的。”梁奕很平静的回道。

    董高逸有些惊讶,最后举荐一个认识或者是熟悉的人还可以理解,毕竟在这样的机会下熟人的优势更大一些,主要在于举荐熟人知根知底,而举荐一个接触少的人是容易出问题的。

    万一后面举荐的这人真的被选中了,哪怕是和负责举荐的这个人没有关系,同样会有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出了事也是会有相应的惩罚,所以不会有人冒这样的风险,然而梁奕正好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徐清和他之间没有太多的接触,不是很熟悉。

    当初的确在六部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两人之间几乎是没有来往的,仅仅是见面会打一声招呼罢了。

    当然,董高逸惊讶的并不是徐清这个人的能力如何,毕竟六部就在皇宫外,距离不远,对这些大臣的了解程度作为皇帝大部分都是熟悉的,所以徐清的能力肯定是有的,更好奇的是举荐的原因。

    “梁奕,你认为徐清能够胜任的原因如何。”

    “陛下,微臣举荐徐清是有原因的,首先他作为吏部右侍郎从和丰六年到如今的和丰十六年,已经是有十年之久的时间,在这期间接触过的人少说也是上千人,里面的人形形色色是各式各样的都有,恰好如今的兴元府和顺天府衙门里面的大部分都是临时调任,正需要这么一位吏部的官员。”

    “其实吏部不仅仅只是徐清一个人,但合适的就他这一个,顺元总督品阶乃是正二品,因为吏部的大臣们没有太大的功劳不符合简拔的要求也没有这个必要,那么可以到任的人只有三人,分别是尚书魏启德魏大人,左侍郎顾俞顾大人和右侍郎徐清徐大人三位,第一个魏大人年龄大了不可能再调任顺元总督,第二个顾大人据说这些年身体愈发的不行,说不定某一日就要告老还乡,剩下的只有徐大人是合适的,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年龄也不大。”

    说完这些梁奕停顿了下来,他需要看看董高逸的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说下去,毕竟这个理由不是最主要的。

    这时候董高逸见他停下来,开口道:“梁奕你继续说,朕听着。”

    “遵命。”

    接着梁奕继续说道:“其次,微臣刚才说过如今两府衙门的大部分人都是临时决定的,没有经过吏部严格的核查,都是匆匆忙忙的就决定了,那么这些人里面可能就会有不少的问题存在,加上不可能大张旗鼓的重新审查,那么就需要有人去做这件事情,虽然本应该是监察衙门的事情不过此刻顺元总督才是最合适的。”

    “徐大人的为人几乎朝廷的大臣们都是清楚的,刚正不阿,对于那些污吏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来不会心慈手软,在吏部做右侍郎的这些年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的人陛下才会放心,也避免了因局势稳定从而导致可能出现的一些麻烦。”

    梁奕说的完全是事实。

    其实这也是为何徐清会在吏部右侍郎任上待了十年的原因,正因为他这样的性格,留在吏部里面能够很好的起到监督的作用,他对那些私下里的行为是非常痛恨的,只要发现是绝对不会放过的,这样一来为朝廷减少了很大的损失。

    之所以只是右侍郎也是担心太过于注目而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如果不做右侍郎的话官职太小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所以这个就是最合适的。

    书客居阅址:



第六百九十五章 阐述的理由
    原因董高逸明白,阐述的这个理由足够让人信服和赞同。

    “梁奕,你说的没错,徐清去做顺元总督是合适的,目前两府是需要这么一个性格的人前去,局势刚刚稳定下来,此刻较真一些会给后面带来更多的好处。”
1...186187188189190...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