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梁奕没有说话,他知道按理说是可以一网打净,解决掉这个随时存在的后患,为何还要放他一马肯定是有原因的,没想到问题出在太后这里,如此一来董高逸就算是想法都不敢轻举妄动。

    太后是在几年前驾崩的,当时的梁奕没有在南齐朝内,所以接触的并不多,只是南齐朝一年之内都立下了很多的规矩,等他回去之后这些规矩已经结束了,同样不是很上心。

    至于懿旨的内容梁奕不得而知,但现在知道归根结底其中心内容就是无论景王日后做了什么事,都必须要原谅,如果有这样的约束在,那么一网打净这个想法已经无法做到。

    “梁卿,其实太后是知道此事的,景王在近卫军所做的一切她同样很清楚,太后还在世的时候朕自然不会做出太出格的时候,然而现在则没有这些顾忌,所以才会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来,而朕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答应下来,既然答应了就没有反悔的必要,更何况朕的叔父是知道此事的,到时候一样可以提出来,这样的话又何必要彻底的撕破脸皮。”

    “微臣明白。”

    “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其实朕知道你若是出手必然是一网打净的,不过这样做是肯定不行的,所以计划是可以提前的,反正朕想要解决的人是跑不掉的,也算是了却了遗憾,至于其他的日后并非彻底的失去机会,这点朕还是清楚的,当然还是离不开爱卿啊。”

    梁奕明白这是在说马仲杰是必须要严肃处理的,毕竟他是这些人里面为数不多没有背景的存在。

    当然在马仲杰的父辈以及爷辈的时候在朝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加上他们都有一定的能力,只可惜地位在不断的衰退,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能够做到尚书的位置其实是有人故意在背后相助,否则绝对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到了那个时候,董高逸可以放过景王等人,但是总要有人站出来背锅才行,和他们地位一样的人肯定不行,若是地位太低的话会引起怀疑,那么马仲杰则是非常合适的,一来二去他必然是会被推出来顶替的这一个,这也是为何只有他才是最活跃的人,另外两人则表面的平淡一些。

    梁奕现在也明白了为何他对于和恒王合作的事情这么上心了,或许是他知道可能会失败,这是在给自己寻找退路。

    对于马仲杰而言,若是景王失败了,他必然会被推出来背锅,没有退路的话唯一的下场就是性命不保,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来支撑他失败后的退路,当今太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作为日后南齐朝的皇上,保一个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来他同样可以全身而退。

    当然最好的结果肯定是景王成功了,这时候他作为为数不多且有着巨大付出的功臣,得到的汇报同样是很多的,这时候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倒是可以忽略了,不至于到了最后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没有退路。

    “其实朕也想通了,解决掉此事后日后同样可以再次的发生,毕竟没有马仲杰还会有李仲杰,还有王仲杰,没有公孙岩还有其他公孙家族的人出现,没有景王还可能会有其他的王爷出现,总之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斩草除根,所以只需要解决眼前的麻烦,能够让朕有更多的时间已经是不容易的,至于其他的便是日后再来思考的,朕希望你可以明白。”

    梁奕的表现是很平静的,在他心里说到底,这看似是生死之争,实际上不过是董家自己的斗争罢了,他又何须参与的太多,做好分内之事即可,就像是他和元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若不是为了董高逸恐怕早就远走高飞。

    随后恭敬的说道:“请陛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做。”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第八百九十五章 惊喜
    “梁奕。”

    “微臣在。”

    听到突然直接叫自己的名字梁奕还有些惊讶,很快回过神来回答道。

    “此事过后若是可以成功,朕会给你一个惊喜,若是此事失败了,那么这个惊喜朕不会告诉任何人,将会成为秘密,谁都不会知道的秘密,当然朕还是希望你能知道这个消息。”

    说这些话的时候董高逸无论是眼神还是语气都非常的认真,不像是估计说出这样的消息,这让梁奕更加的惊讶。

    在他的记忆中董高逸很少会说出这样的话,当初和东汉一战,和西凉一战,以及对三国同时宣战除了激动外无其他的表情。

    最后这些战事胜利后,他也仅仅是高兴了许久,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梁奕往往是最少以及最低的一个,不过知道原因也倒不是很在意,因为能够赏赐给梁奕的东西在南齐朝已经没有了,是没有办法的举动。

    要说赏赐金银财宝,在梁府里面这些东西放在仓库里面怕是都已经放出灰来了,一开始还有人专门在打扫,随着东西越来越多,打扫起来也非常麻烦,而且经常隔些时间就要弄一次太过于麻烦,索性就直接不再清理。

    再者每年远在西州的客栈还有源源不断的银两送到梁府来,这也是邓河执意要做的,毕竟随着梁奕的身份地位越来越高,有些东西就是要越明白越好,所以金银财宝方面根本就不缺。

    像是现在梁府摆在大厅的四件宝物,看起来随意的摆放着不起眼,而且很容易就打翻,实际上这些都是邻国进贡的珍贵宝物,都被送了过来,可想而知这些东西用处并不大。

    再说说给予名声和威望以及地位。

    名声自然不用说,这几场战事就让他在南齐朝的名声传遍了,无论是上到皇宫贵族,中到各地商人,官府衙门,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南齐朝同样有位‘战神’,所率领的大军至今都没有败仗,这在南齐朝的历史上都是不曾出现过的局面,哪怕是当初有着‘战神’之称的卢不叙都无法做到这样的地步。

    同时当初还亲自查办林仁钊一案,更是在当时的大梁府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一直到现在都还留有名字,只要是经历过此事的百姓们,一提心中就想到了他,所以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可以给予和赏赐的。

    至于威望更不用说,有了名声之后,再加上有董高逸的鼎力支持,他在南齐朝这几年的威望一直是如日中天,没有人可以与之比较。

    像是地位就更不用说了,在南齐朝没有谁愿意和梁奕对着干,就算是几位王爷对他都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当初在争斗的时候就有传言谁能够得到梁奕的鼎力支持,那么太子之位就如同囊中之物,可以随意的支取,只可惜谁都没有得到这个地位。

    梁奕自己都明白,纵贯这些年来,无论是总督,巡抚,右都御史等职,其实都不是很起眼和比较重要的,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经常会发生变动,加上近些年来战事不断,就算是做了尚书这些位置,估计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即便是这样,朝中大臣在他面前无不恭敬的,无论是官阶比他高,比他低,或者是平阶没有谁与其对着干,所以无论怎么样的赏赐其实都不起眼。

    所以听闻这句话,梁奕实在是不明白还有什么惊喜可以给他的,因为所有的事情现在都摆在前面的。

    “恕微臣愚钝,实在是想不到其中的意思。”

    “不,梁卿,刚才朕说的很明白,这是一个只对你的秘密,不过在事情没有的得到彻底的解决前朕不会透漏其中半点儿信息,至于你也就没有猜测的必要,到了机会的时候朕自然会原封不动的告知于你,到那时候便知道了,而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成功的完成此事。”

    若是在别人看来,这可能是董高逸给梁奕的一种激烈,目的是希望他接下来的这场斗争中能够取得胜利,而不是另外的结局。

    梁奕当然会全力以赴,但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若是还有其他的赏赐,或许会更加的卖力,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

    从刚才到现在,他知道这并非是随便说说的而已,而是接下来会有真正的赏赐,只是无法猜测罢了,其实就算是不这样说,他都会全力以赴的,在他的想法里此事只能够成功,是不允许失败的。

    这是早就答应过董高逸的事情,哪怕是后面可能遇到意外,或者是比较危险的事情都不会退缩半点的,是保证会完成,为此梁奕在暗地里已经做好了更多的准备,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才会使用的,所以现在无论是元于还是董高逸他都不曾说出丝毫关于暗中安排的消息,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不想要让他们知道还有暗中的准备,因为这样代表着他对此事没有非常大的信心,否则又怎么会准备后手,会给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的时候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出现那么就不能说出去。

    二是因为暗地里的计划有违背董高逸最初的想法,若是真的要实施的话,可以先斩后奏,等到事情结束后无非就是负荆请罪罢了,若是在开始前就说出来的话,估计就算是非常信任的元于都不会赞同的,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暗中的计划并且没有同意,这个时候梁奕的做法就是公然的违抗圣命,这是董高逸都不会允许出现的情况,就算最后不会有任何的惩罚,都会在两人之间出现一道鸿沟,意味着这是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轻易动用的计划,又怎么可能提前说出来。

    但是这样的后手他们不知道,所以心里是没有底的,担心会失败,然而梁奕又不能明说,自然就是这样的局面。

    不过就算没有董高逸这句话,梁奕相信也不会失败的。

    这二十多年来,他答应过的事情虽然不算多,但是可以保证每一个答应的事情最后都是不惜一切代价做好的。

    像是当初答应了付仲的事情后,不顾再大的危险都要潜入西凉朝解决付家的事情,并且还是当时西凉朝的王爷进行合作,这些肯定带有危险,不过为了答应的事自然是要全力以赴的完成。

    “是。”



第八百九十六章 亦师亦友 一
    “梁卿,其实此事朕早就想要说的,只不过一直没有寻得合适的机会,而这一次就是最好的时刻,或许也只有到时候这份惊喜朕才能够送给你,送的心安理得,送的毫无拒绝的可能。”

    “朕知道你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惊喜要做到这样的地步,朕可以提前告诉你的是这在南齐朝建立以来都不曾发生过,而这同样是你理应得到的,在外你我是君臣关系,在朕心里你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微臣惶恐。”

    本来所谓的惊喜就让梁奕觉得非常的惊讶,不像是董高逸的做事风格,猜测到时候真的会是天大的惊喜。

    现在说出两人的关系更是让梁奕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本来就是君臣关系是正常的,虽然两人的确是亦师亦友,但是心里明白即可,做事还是要注意各自的身份,当这话从他口里说出来的时候性质完全不同。

    见此,董高逸笑了笑说道:“你担心什么,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今日的谈话不会泄露半点儿出去,再说这本来就是事实,因为你在朕的心里本来就是这样的关系,就算是传出去亦如何,难不成还会有人专门出来否定本来存在的事实吗”

    “亦师,是因为自从你出现后朕的一些想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南齐朝的一些策略也因为你的提议而有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是朕从你这里学到了很多有利于我南齐朝之事以及计策和想法,这些年来朕不断的寻找机会立下新的规矩,一开始遭到了极力的反对,不过在和你探讨过后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让这些想要反对的人哑口无言。”

    “最让朕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关于减少商人赋税,当时朕想要大力的在沿海地区发展商业,必然会触及到贵族们的利益,特别是有了朕派人插手后他们的利益会减少的很明显,随着商人们的崛起同样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在这些压力下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决反对,然后拿出实际行动来阻止。”

    “正当朕没有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你立马提出了一些关于此事的意见,朕在你提出来的基础上加以改正,最后没想到居然成功的实施了下去,虽然过程还是遭到了阻拦,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就算找到了也站不住脚,很快就彻底的被瓦解,直至今日沿海的商业发展非常迅速,这里面离不开你梁奕的功劳,朕表面不说不在意,但不代表着真的丝毫不过问,还是牢牢的记在心中的。”

    闻言,梁奕脑海中有了些许的记忆。

    十一年前的和丰十五年。

    当时的董高逸有意开始发展商业,找到了他,在梁奕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征兆,当然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做的太出格,太过于朝前,以至于和所处的时代脱轨,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局面。

    董高逸的想法是通过降低赋税来刺激商人们,要知道当时南齐朝的商税是非常高的,很多的商人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都要选择避开上交,为此官府和商人们之间常常为了这些事情而针锋相对,以至于双方都带着仇视和怨恨,毕竟不闹出这些事情完全可以平稳的生活,那用得着这样。

    其实对于商人们来说走而挺险是没有办法,若是没有这么高的赋税又为何要这么做,抓住了不是掉脑袋就是失去所有的家产,代价很大,然而一旦成功收获同样会很大,这样一来可以说十个商人里面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在这么做,为了逃避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有的人到头来不仅没有成功逃避还丢了身家性命,就算逃脱了也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那天被发现或者是被检举了。

    对于官府的官差们而言,的规定,逃避赋税是要严惩的,无论谁都不能够例外,若是放任着商人们这样做,到时候被惩罚的便是这些当差的,为了自己的乌纱帽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抓捕这些人,就好比是上演一场又一场的猫抓老鼠。

    在这样的气氛下,商业想要得到真正的发现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有上升的苗头甚至不需要朝廷动手,就会被环境给扼杀在摇篮之中。

    原先在江南府的孙家,称得上是江南府的首富,实际上还不如一座州城一年的赋税多,这样的首富可谓是极其的寒酸。

    梁奕最深有体会的是当初开设的驿站,若不是他当时已经得到了董高逸的赏识,恐怕客栈开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倒闭了,怎么可能还一直留存到今日还源源不断的有银子收入,要知道十几年来客栈创造的收益已经是笔不菲的数目。

    董高逸一心想要真正的开始发展商业,不过是非常不容易的,想要进行发展,那么不能让商人们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若是瞻前顾后的恐怕谁都不想踏足以及表现的太明显,就就像是前面一直保持的局面一样。

    那么最快的办法就是降低赋税,从根本上来解决此事。

    不过一旦降低赋税的话,对商人肯定是有利的,不仅原先的商人们会不断的寻找新的机会,那些还在观望的人都会涌入进来,这时候必然会造成僧多粥少的情况,那么他们只能从其他的方面开始入手。

    而最好的选择就是那些世家和贵族们控制的产业,这些一直都是允许百姓们涉足的,并非是朝廷控制的产业,之所以商人们前面无法踏足,就是因为朝廷的各项禁令让他们无法接触,加上这些世家和贵族可不是好招惹的,谁还敢那样做,恐怕是小命不保。

    所以董高逸在提出这个意见后,立马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不仅有来自地方的压力,还有来自朝廷的压力,对于江南府来说,他们作为试点肯定要坚决的抵触,而身在江陵的人抵触是担心有朝一日这样的局面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所以干脆将这样的想法扼杀住,于是坚决的反对。

    那段时间,和董高逸接触的大臣们都可以感觉的出来情绪不佳,只可惜这些大臣也找不到合适的理解劝诫,因为没有能力反对这些世家们带来的压力。

    最后还是梁奕站了出来。



第八百九十七章 亦师亦友 二
    梁奕不曾涉足过任何关于商业方面的事情,对于南齐朝所存在的商业问题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站出来意味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想办法解决,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只是在当下的局面,不会有人站出来主动提董高逸分忧,贵族们想的是怎么阻止,不出面捣乱和阻碍已经是不容易的,怎么可能会这么做。

    其他的大臣唯恐躲避还来不及,更不会主动的提出来,要知道一旦站出来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贵族们带来的压力,还有董高逸施加的压力。

    贵族们的压力不用说,是必须要面对的,至于董高逸的压力则来源于他焦急解决此事的想法,谁答应了那么肯定会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在这样的局面下又有谁敢保证一定可以解决。
1...251252253254255...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