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第一百九十章 剧情反转
巴拉沙衮,明媚的日头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时间久了,还有一股燥热。但在刘府,所有人都只感到前所未有的冰寒。便一个个收拾行李,慌慌张张的离开刘府。
生怕一个晚了,想走都来不及了。
以致整个刘府大院,都是一片慌乱。
此时中厅,一个颇有贵气的攒着手绢,不断擦拭着眼角,哭哭滴滴道:“老爷!呜呜呜如今--可--可-可如何是好啊”,这是刘进知的正妻,乃是奚族人,也为萧氏。只不过是小门小户出身,并不显贵。所以嫁给刘进知,也算是门当户对。
平日里,因刘进知的缘故,和各府夫人,也走得勤。尤其是李府,那真是三天一登门,两日一拜访,亲如一家。
但没成想,今日会遭此大变。
只是说起来,她也无处喊冤。因为这事儿,原本就是她家老爷不厚道。非得好好的同知不做,背地里捅李中书一刀。若是捅死了,也就罢了。可惜她家老爷道行不够,准备又不足。结果不仅没捅死李中书,倒是害了自己。
现在,甚至还连累了整个刘家满门。
想到这,刘萧氏看向刘进知的眼神,也带着若有若无的埋怨。只不过掩藏的极好,难以察觉。
但刘进知也不是傻子,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还是知道的。就暗自叹了口气,出声道:“老夫这就休书一封,娘子带着回萧家吧。”,他也知道自己今日,怕是躲不过了。便想着夫妻一场,放刘萧氏一条生路。
当然,这也是为自己膝下的子女考虑。以免刘家在他手上,就此断了传承。
听到这话,刘萧氏神色一凝。见刘进知说的不像假话后,脸上的动容之情,才真切了几分。刘进知瞧着,也无意拆穿。随即刘萧氏假模假样的哭了一阵后,拿着休书下去收拾金银细软,快步离开了。
临走前,将自己与刘进知生的一双儿女,也领了去。算是夫妻一场,留下的稍许情分。
至于那些偏房生的,则任其自生自灭了。
对于她的心思,刘进知已无心理会。而是兀自来到后院,瞧着天上的日头,神情恍然。
整个思绪,也控制不住的,回到那日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朝堂。
“草民有一账本,愿请陛下过目。”,阿卜杜勒躬着身子,从怀中掏出一本五成新的账簿。因经常翻阅的缘故,账本的封皮,都有些磨损。
“准!”,耶律直鲁古话音刚落,杨大监就将账本呈上。看完后,耶律直鲁古神色阴沉至极。满朝文武,也一下子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混账!”,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一般!耶律直鲁古径直将账簿摔到下首,面色愤然。
“陛下息怒!”,从耶律直鲁古登基以来,就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当着满朝文武,发这么大的怒火。所以满朝文武,也立即俯下身子请罪。
“为臣一心为国,从无私心,还请陛下圣裁。”,李世昌更是主动站出来,大声为自己辩白。
落在某些人眼里,则是止不住的得意。
刘进知早知账簿一事,也亲眼看过。所以当即道:“陛下息怒!正因此事干系甚大,为臣才不敢暗自决断。便想呈到堂前,请陛下圣裁。”。尽管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子忠心。但是朝堂上的人,也都不是傻子。
再瞧着萧仆那也等人之前针对李世昌的举动,众人已嗅到淡淡的阴谋味道。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撞柱而死
即使当前,乃蛮已被蒙古吞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事就能既往不咎了。
尤其是刘进知居心不良,还想诬害朝廷命官。并且地位,还是在自己之上的大辽中书令。
所以结合阿卜杜勒的话,刘进知的罪责是坐实了。
“这--这-这为臣冤枉啊!”,刘进知被吓到了,当即大声喊冤。
一直都处于被动的李世昌,也在此刻说话道:“为臣忠心耿耿,操持国事。却不想,竟凭白被人构陷。若不是阿卜杜勒深明大义,为臣恐怕-恐怕---”,后面的话虽没明说,但那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刘进知已经知道自己被人算计了,便也撕破脸,指着阿卜杜勒道:“你--你被李世昌收买了,是也不是”。
“刘同知,草民虽是一介布衣商贾。但也明是非,知大义。刘同知如此行径,草民也为其不耻。”。一番话说得,那是一个正派无比。
萧仆那也和胡达拜尔地自知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此刻听着,心里顿觉讽刺。因为按照原本的计划,现在跪在地上喊冤的,应该是李世昌才是。
这突然风向大变,简直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尽管明白内情,他们却不能说话。到底先前,他们也是一步步的将祸水往李世昌身上引的。只是最后的检举者,由刘进知来充当而已。
现在圣上将怒火都发泄到刘进知身上,保不住就殃及到他们。因此现在最好的自保办法,就是少说话,让圣上忽视自己。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们只能一边恼怒阿卜杜勒好不要脸皮,一边看向耶律子正。好让其站出来,为刘进知辩白几许。
毕竟李世昌已经算计了。那么仅仅废掉一个刘进知,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样想着,他们心里的惶恐,也愈发浓厚。
“呵!商人重利轻义,老夫原本还不信。但今日,老夫算是彻底信了。也不知李世昌许了你何等好处,以致让你放下昔日宿怨,陷害老夫。”,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刘金知也清楚自己是难逃一劫了。
便顾不得触犯官场忌讳,直呼李世昌的本名。
坐在上首的耶律直鲁古似乎厌烦极了刘进知,大吼一声道:“够了!来人,将这通敌卖国的宵小拖下去严加审问。”,随即站起身来,颇为疲惫的叹了口气道:“朕累了,诸事容后再议吧。”。
耶律子正神色复杂,有些为难道:“陛下且慢!老臣---”。
“益王德行有亏,自即日起,夺取亲王封号。”,话还没说完,耶律直鲁古就已抢先说话道。因太过突然的缘故,以致在场的朝臣,都没反应过来。
“怎么听不见朕的话么”,见拟旨的朝官呆愣当场,耶律直鲁古有些不满道。
萧仆那也和胡达拜尔地则立即惊出一身冷汗。心想先前幸好管住了自己的嘴巴,否则的话,现在遭殃的就是他们了。
毕竟耶律子正还有个益王的封号可夺,而他们,就只有头顶的乌纱帽了。
李世昌则面色淡然,看不出悲喜。倒是拿着账簿的石抹特烈,犹豫着想要出声。但见耶律直鲁古发这么重的火气,又不好言语。
于是待耶律直鲁古领着一干内侍离开,石抹特烈都没敢问出声来。倒是那些朝臣,都一下子簇拥过来,想要一睹账簿的内幕。
哪里知道,杨大监却去而复返。
“石抹特烈,咱家尊皇爷的吩咐,特来取一物件。”,说话时,眼睛直盯着石抹特烈手中的账簿。
知道意思,石抹特烈也只好尴尬的笑笑,将账簿
第一百九十二章 偷梁换柱
“李中书过奖了!草民只做些营生,就是一贩夫走卒,哪里称得上贵客。今日登门,幸不蒙弃。得以入府,一观中书之府邸。”,阿卜杜勒并没有因李世昌的夸奖,而放下姿态。反而语气更加谦和,将李世昌抬高了不少。
“呵呵呵阿卜杜勒,你这话就错了。若不是你,老夫今日,怕也如刘进知一般了。”,这话虽有些夸大,但透露的意思,却是非常明了。
毕竟若没有阿卜杜勒的反戈一击,刘进知等人的计谋,就得以功成了。并且可以预料的是,后续还有很多算计,接踵而至。
但是这么多预谋,都因刘进知的落败,而变得毫无用处。甚至耶律子正这些预谋者,都偷鸡不成蚀把米。
阿卜杜勒闻言,姿态越发恭敬道:“草民只是锦上添花,用处不大。倒是李中书,殚精竭虑,应为首功。”。这朝堂上,并不是非黑即白。内里的弯弯道道,也不是阿卜杜勒一人就能摆平。像当日朝堂上,针对刘进知的反咬一口,实际上还是有诸多破绽可寻的。
但是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人站出来指摘。
阿卜杜勒清楚,这并不是因他的公正之态,足够令人信服。而是朝堂上的诸位朝官,早已被眼前的这位李中书收服。甚至就是那些回回朝官,也都暗投这位李中书麾下。
这还是那日来李府,恰巧撞见的。那回回朝官面上的惊骇,他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因为就在前一日,他还在耶律子正的府邸,与其共商对付李世昌的对策。
没成想,今日就在李府以这样的方式相见。
正是那时,更坚定了他投靠李中书的心思。
毕竟耶律子正等人的谋划,显然已被李中书尽数得知了。那么到了博弈的那天,输赢已经注定。
所以他对这位看似温和,但手段了得的李中书,是绝不敢有任何小巧的心思。
知道再客套下去,也无意义。李世昌也就坐到上首,换个话题道:“当日朝堂一别,老夫就俗务缠身,寻不得空闲。便命人备下薄礼,登门聊表谢意。不知”。
“李中书太抬举草民了!只是秉持公道,伸张正义罢了。那里敢烦扰李中书送礼言谢!因为草民今日登门,一是答谢李中书的厚礼,二是营生上的一些小事儿,需要李中书帮衬一二。”。
听到这话,李世昌心里,已经猜到了是什么事了。但是有些话,还是要阿卜杜勒亲口说出来才最为合适。便明知故问似的,假意问询道:“哦是何种小事”。
阿卜杜勒心知李世昌是知道的,就暗自抱怨一声,面显难色道:“是-是草民与二公子李承绩的些许误会”。
因当初马合木特拜被贬,使得他对李承绩生出了敌对之心。便听闻教安坊的招商之策后,刻意放下话来,不许回商与其接触。
那时候,他还以为马合木特拜能东山再起的。所以心想着,既为马合木特拜出口恶气,又能更让其记下自己的功绩。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但是万事无绝对!马合木特拜因其子的缘故,骤然犯下重罪。虽因圣上顾念旧情,免除一死。但大辽官场,却是再也进入不得了。
受此牵连,他的生意也大受影响。曾经不敢与其抗衡的戴维古里安,更是借助李府的声势,处处对其加以打击。
好在他家大业大,在朝中也颇有人脉。所以即使落
第一百九十三章 四郡使者
一一 直到李氏商行那边,不断传来遭劫的消息。他才隐隐觉得,阿卜杜勒所言,很有可能是真的。只是一开始,他并不在意。因为李氏商行,都是李承绩一人在操持的。
作为大辽中书令,他对经商一事,也并不赞成。但是李承绩执意要做,他也不愿拦着。到底这事,仅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可是等到那日接到神秘人用箭送来的密报后,他才终于觉察到,阿卜杜勒要和自己交换的秘密,到底指的是什么了。
便立即利用圣上悔婚的契机,假意称病。背地里着人,调查耶律子正等人的密谋。
好在那神秘人,一直都给他传送消息。虽然他也对那人的身份存疑,可是从得到的消息来看,那神秘人传给他的,都极为可靠。
以致后来,他主动找上阿卜杜勒,答应他的条件。
等到他决定反击时,阿卜杜勒等人,就将耶律子正等人的密谋,全都知会给了自己。由此,他也来个偷梁换柱。将原有的账簿,替换成了刘进知与乃蛮人倒卖军器的账本。
这是刘进知投靠他时,留下的把柄。
再想到当初交给他时,刘进知一脸忠心耿耿的模样,他现在都觉得作呕。
不成想,刘进知会这样胆大包天。在把柄抓在他手上的时候,还敢欲行不轨。
那么,他也不得不狠下心来,让其万劫不复了。
当下得到保证,阿卜杜勒也暗自松了口气。他就怕李世昌卸磨杀驴,忘了这一茬。好在这层担忧,完全是多虑了。
便再说了会儿闲话,告辞离开。
李世昌坐在上首,目光却有些迷里。因为这次反戈一击,说起来,算不得圆满。
到底他要对付的人,其实是耶律子正。那账簿里,就在他的篡改下,有不少与耶律子正有关。并且后来的一系列证据,他也都备着。
只等彻查,全都真相大白。
可惜的是,圣上的态度,似乎是有意庇佑。便用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将此事了结。
于是只死了刘进知这稍稍有些用处的棋子,算是白白浪费了这番布局。
那耶律子正,也只被剥夺封号,保住了官位。
“德行有亏!”,李世昌暗自念叨着这句话语,心下隐隐不平。如果他事先并没有察觉,并没有这番布局。那么遭逢大难的,一定就是他了。
并且可以预料得到,圣上一定不会对他如此法外开恩。
但换成这位皇族亲贵,圣上就如此偏袒。仅用一句谁都无法理清的德行有亏,算作处罚。诸位朝臣,也都不清不楚的,蒙在鼓里。
甚至那本账簿,也被收走了。石抹特烈,还被杨大监耳语一番,不得外传。
那账簿上的耶律子正之名,也就无从被人知晓。为了以绝后患,圣上责罚了杨大监。理由竟是,账簿其以一个疏忽,烧成化为灰烬了。
这样的话,他是不信的。但是当下,他又无可奈何。即使他手上,还留着抄录下来的副本。但这东西,却是不能拿出来。
因为那样的话,这事就显得太过刻意。圣上原本就有失公允的心,也会加以怀疑此事是否早有谋划。
想到这,李世昌只能叹了口气,暂且放耶律子正一马了。
这么过了数天,朝堂上的震动也平静下来。也是刘进知的死,让审问一事成了空谈。大辽上下,也就只能放下此事。
耶律子正这位身份显贵的皇室亲贵,则因亲王封号被夺一事,自觉丢了脸面。一连称病数月,府上也闭门谢客,低
第一百九十四章 顺昌逆亡
一一 这还是拿下阿母城后,就做下的决定。
因为在李承绩的设想里,原本是打算以班城为立足点。再徐徐图之,掌控整个呼罗珊省。只是没想到,出了蒲华这个意外。从而使得整个计划,也随之改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