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这阿尔子米,也就没少与其来往。
此次夷乞干拜访阿尔子米,一来是探探总督府对各郡的真实态度,二来是请求阿尔子米帮衬几许,好让也里维持现状。
这两件事,都算不得什么要事。因为总督府一开始就表明,呼罗珊的原四郡,都必须受总督府节制。无论事态怎么发展,这都是不能改变的。
现在夷乞干来问这些,完全无意义。
张钛铭闻言,却依旧满脸疑虑道:“但也里一事与总督府收服呼罗珊四郡相干,还是不可不防!”。
阿尔子米听他的语气,就知道意有所指,顿时脸色一沉,含着怒气。
李承绩看出了二人间的微妙之态,就赶紧岔开话题,问起尼沙布尔郡使者的动向。张钛铭便接话道,尼沙布尔郡使者十分谨慎。以致现在,也看不出姿态。
这下,李承绩也就没问了。只让人将李大气唤来,询问验兵一事。
在这当口,验兵已不仅仅是为了考教军队的训练情况。更多的,则是一种对外强硬的姿态。
所以他安排在这个时候,便是想让各郡郡守明白。呼罗珊总督府的护教军,是一支能打胜仗的虎狼之师。
当然,这只是他的期许。
以当前的成长速度,护教军显然还差了火候。另外新兵入伍,训练起来又需要时日。因此这次验兵的效果如何,还是个定数。
尽管他也去军营看过!那一个个长得像牛犊子似的的新兵,身强体壮,是个打仗的苗子。但是到底没真正见过血,实力如何,也就不能断定。
回去的时候,张钛铭与阿尔子密同行。眼见出了总督府,张钛铭语气微妙道:“老夫见阿尔子密大狄万,近些日子似乎与布尔罕家族的寡妇们,走得很勤啊。”。
那是萨德尔留下的妻妾!原本布尔罕家族,还有不少男丁。但桑贾尔赶走萨德尔后,对那些布尔罕家族的支系,就没有那么客气的。
一个个的在混乱之时,被义军首领们杀个干净。
如今只有这些妻妾们,还带着萨德尔的印记。但很快!只要再嫁给别人,那么这层印记就很淡了。
不过在阿尔子密和那些对萨德尔心怀感恩的官吏帮衬下,少数几位妻妾并未改嫁。
如今李承绩也不对布尔罕家族的人加罪,这些妻妾,就与阿依娜,隐隐成了布尔罕家族的代言人。在这些心系萨德尔的官吏心中,便也有一定的分量。
“此事就不劳张大狄万牵挂了!”,阿尔子密冷着脸,就要踏上马车离开。
 
第二百零三章 用兵与否
“总督”,李大气见李承绩有些出神,轻唤道。虽然李承绩曾对他说过,私下的时候,可以喊他少爷。但是随着彼此地位的提高,他还是不敢越距。
因此即使只有他们两人,他也恪守本分。
“呵呵呵只是忆起些许往事”,说着,李承绩就定了定神,出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明日虽是验兵,但在各郡、各国使者跟前,体现的是咱们总督府的威严。因而虽非用兵,却甚于用兵!”。
李大气知道李承绩的意思,当即以肯定的语气道:“总督尽可安心!自统领蒲华、那黑沙不、阿母三郡,兵将已达六万人。虽有三万余是新兵,但都出自边地部族。自小骑马射箭,稍稍整训,便是打仗的好手。
又我护教军有总督当年传下的练兵之策,治军严谨。再经一月有余的整训,声势已不可同日而语”。
说到这里,李大气也涌出一阵强烈的自信。
这是因为李承绩传下的练兵之策,实则是取自后世的站军姿、踢正步等一系列培养纪律性的法子。在这个时代,算得是首例。尽管对士兵的身体素质来说,并无明显的提高。
可是培养纪律性,却是极其方便的。那些原本不服的部族青年,在一日复一日的令行禁止的训练下,自会养成下意识的习惯。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成了一个条件反射。
至于边地部族,则是三郡之地的少许部落。
这是河中地区,乃至整个中亚的常态。各种部族、各种种族杂居。像回鹤、葛逻禄、花拉子模等,是叫得上名字的大部族。还有更多叫不上,势力十分微弱的部族。
他们的划分,有的并不只是语言、文化,还有地域、派系乃至信仰。就是同属一个回教派系,也都因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不同,而分裂成两个派系。
好在河中地区在唐朝年间,就推行回教。历经数百年,这里的宗教信仰并不如巴拉沙衮来得复杂。即使李承绩内心是很不愿接受这个结果,但他还是不得不中肯的说。因信仰的统一,使得河中之地的治理,反而变得简单了不少。
就是那些部族,也都因宗教的缘故,而相对容易获得认同。李承绩建立清教徒,成立护教军,打着穆圣后人的旗号。就是想借宗教的势,方便自己治理。
尽管,他自始至终,都没经历过正统的入教仪式。但他依旧对外人宣称,自己是回教徒。这件事,就是他老爹都不知道。
不过可以预料到,等他老爹知道他成为回教徒,必定气得跳脚。因为回教徒在河中地区的侵略性、扩张性,使得大辽朝堂上,都对回教徒异常警惕。
当初德宗耶律大石提出诸教平等,就是抑制回教坐大。虽然到了当下,耶律直鲁古已经打破了这个规定。朝堂上,也有一股回教派系。
但是由来已久的警惕,并未在那些契丹、奚族和汉人官员心中淡去。所以张钛铭成为回教徒后,整个汉人文官,都齐齐与其断绝了关系。
由此可见,李承绩成为回教徒一事,会给李世昌带来多么大的震撼。
但李承绩也是无奈之法,只能瞒一时是一时了。
当前因他的宗教旗号打得响,又让三郡之地都改信了清教徒一系。整个军民,有四十余万上下。在这地多民寡的地界,算是不少。
那些生活在森林大漠、荒野沙海的小部族,也都在这威势下,跟着改信归宗了。
 
第二百零四章 三日之速
很多来往的百姓看着,都暗自称奇。因为这高台,从开建之日算起,不超过三日。占地五百余方,从无到有,速度之快,简直令人咋舌。
有好事者,日日都守在此地。目睹了整个经过,即使疲惫至极,也都忍着,最后是不得不信服。
等这件事传开,更多人惊讶其神速!
而在总督府,李承绩听闻此事后,也颇为满意。就不吝夸赞之语,出声道:“募兵司的速度,很不错!很不错!”。他可知道,这观礼台的搭建,仅仅只有一百余人。又不像后世,有那么多简便的工具。任何工序,也都靠人挑肩扛。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搭建出来,确实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
负责禀报的拉比拉西,心下一喜。虽然负责此事的募兵司,和他并无干系。但是目前执掌募兵司的人,却是他从前的主顾--莫杜尔。
尽管追随的时间也不长,但到底是追随过的,还是有份情谊在。
因此听见老主顾受到夸奖,心里还是非常愉悦。
毕竟外界都在传,总督对自己的老主顾莫杜尔,是心怀猜忌的。不然也不会在初创六部各司时,只给了一个司务的官职。使得等级上,倒是和他这个侍从司的协务,相当接近。
并且因在总督跟前侍候的缘故,他这个协务在某种程度上,似比莫杜尔还要出风头一些。
以致担了这个职务后,莫杜尔与他生份了不少。就是平日里见了面,也都淡淡的应一声,疏远至极。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他对莫杜尔的最初观感。
与此同时,圣光清真寺前的观礼台上,莫杜尔站在台前,看着募兵司的下属们摆弄桌椅。
按照计划,明日登上观礼台的宾客,会有两百余人。再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这桌椅必须要预定的宾客多上一成。并且因地位不同,坐席也有先后之别。
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儿,都得注意。他就一直在场上看着,怕出了什么疏漏。
“莫司务,都已布置妥当了!”,募兵司的都曹,冲着莫杜尔道。因人力的匮乏,莫杜尔将整个募兵司的人都带来。反正当前募兵之事已经结束,最忙的日子,也都已过去。
只要安排几个在较为值当的位子上撑着,其它人就都可以空闲出来。
像这募兵司负责文案的都曹,也都被带来做些力气活了。
其实说起来,这修建观礼台的事儿,原本和募兵司没干系的。到底这是工部节慎司的活计,用不着募兵司来插手。更何况,这又是个苦力活。募兵司上下数月前为新兵之事忙活日久,近段时日,才算是清闲下来。
这好不容易得个空闲,自私心想着好好歇息一二。
可是莫杜尔偏偏接了这么个活儿,并且传闻还是主动请缨的。让募兵司上下,都憋着一股怨气。
对于这些,莫杜尔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出于私心,他还是接了过来。因为他觉得传闻不是空穴来风,李承绩对自己,怕是真有猜忌。
再加上桑贾尔和他关系,又太过亲近。所以他就谋划着,如何改变李承绩对自己的感官。
正巧碰上总督府验兵,需要修建观礼台。他就马上主动包揽过来,设法增加李承绩对自己的好感。
若有可能,可以促使自己在兵部狄万的职务上,更进一步。这个私心,是他一直都不敢往外言说的。
&nb
第二百零五章 烟花震天
莫杜尔静静的看着,心下也在暗自比划着。阅兵之时,这里的宏大场面。眼见都曹还跟在自己身后,就吩咐道:“嗯!去给李大狄万传信吧。就说这里安排妥当!等到午时,便可请总督及诸位使者观礼!”。
都曹立即应承一声,赶往军营传信。
时间很快,午时转眼就已到来。太阳很大,长久的站在太阳底下,皮肤都会不自觉的生疼。
李承绩走出总督后,也被眼下的阳光给晒得有些不舒服。
“昨日的雨,今日倒是消弭无踪了!”,看了看干燥的地面,舔了舔嘴唇,莫名的有些干涩。
拉比拉西立即递来水囊,并细心的拧开塞子。李承绩顺手接过,咕噜咕噜的喝了几大口。
因身份的特殊,观礼台又与总督府相近。所以李承绩,很快就在众人的恭迎下,上到观礼台。
为体现身份的差距,也是展现足够的威仪。观礼台上的宾客,是早就坐定的。李承绩一来,又齐齐起身。同时轰轰轰的炮竹声,也噼里啪啦的作响。
这是汉人的传统!碰上大的庆典或是喜事,都喜欢用炮竹来表达欢喜。但是在河中地区,炮竹的制作作坊,却不常见。又因汉人不多,所以市面上,就更为稀少。
李承绩有些制作火器,就从阿母城的军中工匠中,选出少数几位稍稍懂得火器制造的工匠。传授他们火器的制作技艺,让他们细细摸索。
奈何缺少制造经验,目前只停留在黑火药阶段。并且强大的火器,也造不出来。倒是这炮竹,成了无心弄出的意外。
这次验兵是为了展示威严,李承绩便这炮竹也用上了。
此时广场周边,已围满了来观礼的百姓。因李承绩特别交代过,不准发生踩踏之事。所以督检司,对此也非产上心。就按照莫杜尔的办法,在兵将走过的街道两旁,让‘红巾军’警戒。
当人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准百姓涌入。
所以看上去,虽然非常拥挤。但实际上,却并没有达到人满为患的地步。
他们听到炮竹声,个个面显惊色。又见硝烟弥漫,还惶恐失火。倒是少数见过的汉人看着,嬉笑不已。
那些台上的宾客们,虽不如百姓们这般没见识。但对炮竹这种东西,也是见之甚少。以致刚一听闻,大都露出惊容。
只是看到李承绩淡定的走到上首坐定,才稍稍按耐住心里的恐惧。
只是这还没完!
炮竹声刚歇,天空又轰轰轰的,炸出几声惊雷。在座的宾客,立时绷不住了。个个举目看天,却是晴空万里。但是一束束炸开的花火,暗自叫他们心惊。
李承绩笑眯眯的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下也颇为得意。这烟花的制作,比那炮竹要来得更加繁琐。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制造起来却也不难。
他已经有源源不断的制作技艺再少,缺少的是经验丰富的工匠。现在正慢慢训练着,假以时日,便可制造出用上战场的火器。
现在嘛,就做些烟花炮竹玩玩,用来吓人。
大概响了九九八十一响,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才堪堪停歇。但在众人心里,却是依旧惊雷阵阵。他们是没见过这种能冲上天空的物件!不仅发出恐怖的的声响,还会轰的炸裂开来。
虽然那散开的样子很是迷人,可若是落在人的身上,又是什么光景。
若不是李承绩还在台上正襟危坐,他们定然要吓得四处躲避了。
毕竟那光亮的火星子,看着是那么吓人。
&nbs
第二百零七章 三大军团
一 存放在大辽的巨额财产,也大幅度的缩水。但是看到士兵的数量翻了一倍,心头多了少有的安定感。
到底枪杆子出政权!自己手里有兵,就不怕地位不稳了。
至于伊克塔制度,既然无用,那就只能舍弃。于是在他掌控的地域内,封建土地主们,都大受打击。不说分田分地,解放奴籍,打击了土地主们的势力。就说颁布不久的限兵令,就使各地主们的私兵,被剥夺一空。
因为按照限兵令的要求,任何私人势力,包括富商大贾、达官显贵,都只能在兵部募兵司的组织下,豢养私兵。在官面上,则称为民兵。
各个私人势力,可以出钱出人。那些私兵,也在名义上属于他们。但平日里,要抽出十五天的时间,在募兵司的组织下集训。并且任何作战指令,都只能听募兵司的。
若是胆敢在土地主的指派下,惹是生非。那身背抄家恶名的红巾军,就会叫他们知道什么叫后悔。
所以这就形成了,完全是土地主们替总督府养兵。那些私人势力,自然不干。即使总督府打出的旗号是,为了提升私兵的作战实力,以防战时运用得当。
但涉及到利益,就没人肯干了。且还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这私兵不要也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