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一路上,观阅的百姓非常多。个个翘首以盼,不胜欢喜。但是和观礼台那边的百姓相比,数量还是远远不及。
假若没有红巾军在维持秩序,说不得百姓们,就冲到了街市上。那他们的行速,也必定大受影响。
再看红巾军仰望他们的眼神,思绪也开始飘到数月之前。
那时候,他还没加入护教军。对于气势汹汹,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巾军,则是既恐惧又艳羡的。很多次看到他们粗鲁的撞开某个大户人家的门扉,饿狼似的闯进去搜罗金银细软,抓人打人。
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都像丧家之犬似的,在他们身下哀嚎乞命。那种痛快,是无法言说的。
以致他的心里,不止一次的涌出加入其中的冲动。
好在他终是错过了!
不然的话,现在怎能加入护教军。
毕竟红巾军就是一群不入眼的杂役,连个民兵都算不上。别看他们声势多么骇人,身旁却一直有监察司盯着。若是稍有越轨之举,就少不了受监察司的人弹劾。
就是说些自大的话,或态度蛮横一些,也会一不小心的受到监察司的指责。哪里比得上护教军!无论做什么,都是兵部分内之事。
且从军之后,护教军的条件丰厚得令人难以置信。不像红巾军,远远赶不上护教军的一半。就连那个‘军’字,也是名不副实。
所以此刻看到了红巾军艳羡的目光中。他不自觉,生出一阵说不出道不明的快感
第二百一十三章 征讨马鲁
此时带领他们的是千夫长。这是比百户长,更高一些的军队统领。在其上,就是统领营盘的千户长。
也是和中原较为完善的军制不同,河中地区,军制都比较简单。并且这里的将士,对团练使、指挥使等称谓,也理解有限。所以直接以十、百、千、万等为单位命名,反而更容易让他们理解。
所以护教军中,按照人数的累积,编制也从十夫长、十户长、百夫长、百户长、千夫长、千户长、万夫长、万户长逐次递增。再往上,就是中郎将、上将军、大统帅了。
目前户部大狄万--李大气,就是万户长。而大统帅,则是总督--李承绩。
不过在这些正职以外,还有不掌兵的监正。从百夫长始,依次为少监、少监正、正监、正监正、大监、大监正。平日里,只负责军队的粮草及教化之事。
这是李承绩以总督的名义,让护教军必须执行的。能担任监正的人,则都是能读书识字。并在清教中,担任教内职务之人。
古义买提刚加入护教军时,晚上就要花费一个时辰,跟着监正诵读护教军军规、清教教义。等过上三五天,还要逐条背诵下来。
表现上佳者,则可以得到一些赏金或者一只烤全羊。
整个过程,比白日的训练还要‘痛苦’百倍。但是即便如此,也没人敢消极应对。
毕竟考核军功时,将士们对护教军军规和清教教义的理解,也包括在内。
那些监正也会因他们的表现优劣,而获得奖赏或贬斥。
古义买提能得到百夫长一职,就有对护教军军规背诵上佳的缘故。
此刻他和其它将士一起,跟着千夫长沿着官道行进。虽然朝圣门是向西而建,但官道却并不是直着向西。而是沿着窣利河,蜿蜒向南。
随后穿过大漠,连接阿母。到了这里,就有两条连接西方的通道。一个是溯河而下,穿越花拉子模的直辖地。另一条,是南下马鲁,转向西南尼沙布尔,一路前往巴格达。
这两段路程,古义买提是从印发的图册上了解到的。
上面画出了大辽周边的疆域,包括花拉子模、吐蕃、蒙古、古尔等国。标明了一些重点城镇、沙漠、关隘,虽算不上详尽,但至少让他明白,在蒲华之外,还有这么多国家和城镇。
以致眼界上,也开阔了不少。
只是听一些有见识的老兵说,这是舆图。在大辽、花拉子模等国,乃是军中密事。一般人,是没机会见到的。
这让他有些担心。总督的做法,会不会泄漏军情。
但这不是他能担心的了!
在途径两个规模不小的小镇后,水草也变得越来越稀疏。再行进了一小会儿,金黄色的大漠就进入了视线。
到了这时候,古义买提已经能确定,事情不简单了。
因为按照原来的设想,他们应该直接回军营的。可是当下,营盘所走的方向,距离军营越来越远。
待来到沙漠边缘,他看到了先前经过检阅的营盘。不仅如此,一些驻守在那黑沙不的营盘,他也有瞧见。
正当他已隐隐确定心中的猜测时,蒲华城内。
眼见所有营盘都已接受检阅,李承绩当众宣布了讨逆缴文。篇幅很短,字数也不多。为了让在场的宾客和百姓都能听懂,李承绩没有用汉话。
也是河中这地界,早已受回教文化的洗礼。波斯语与阿拉伯语,也取代了原来的突厥语与回鹤语。所以用汉文,只能是鸡同鸭讲。
李承绩在检兵之初用汉文,是为了表明自己
第二百一十五章 尼沙布尔
虽然这样一来,要经过三个司务。处理起来,也看似麻烦。但是侍从司的副司务拉比拉西,还兼任着督检司的副司务。而无论是督检司还是侍从司,都没有正司务。
这就使得拉比拉西,无形中成为两个司务的领头人。
莫杜尔对其眼神心热,就有这个缘故。
所以处置起来,也就异常简便。
不过这种特例,显然是不能常存的。李承绩也是缺人,不然不会让拉比拉西管着两个司务。又为了防止其权柄太重,引起总督府的其它官员不满。
便只许其副司务,算是官面上,矮了众人一头。也叫那些暗暗不满的官员们,一时找不到指责的话头。
至于那些普通的奴隶们,也是去留自便。虽然不能和那些男侍们一样,转投总督府。但是也不代表着,总督府就不管他们了。像李氏商行的工坊,就招收了不少重获自由的奴隶。
其它的商贾,也可以招收这些奴隶左护卫。
这样安排,一来为给这些人提供了好去处。二来,也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因为解除他们的奴籍,总督府可是花了钱的。不然凭白的,那些主人家怎么肯敢。
就是暂时摄于护教军的军威,心里也是极其不满的。所以李承绩就选择有偿赎买的政策,从他们手中买来奴隶们的奴籍。
得到了补偿,那些主人家也就没那么多的怨言。奴隶们,也可以成为自由人,解放了不少生产力。
但是总督府垫付的卖身契,还是要还的。
这一点,总督府定的额度是原赎身费的二分之一。奴隶们也知道是自己占了便宜,所以对于剩下的钱款,也愿意偿还。又因总督府定了十年的期限,所以还起来,也不算难。
原本李承绩是不想要他们偿还的!但考虑到太过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就将钱款降低了一半,好让得到自由人身份的奴隶们,明白自由的来之不易及总督府的仁义。
没多久,竹青就回来了。亲手给李承绩揉捏了会儿肩膀后,李承绩也累得休憩了一小会儿。
待水温彻底转凉,李承绩才在竹青的服侍下,穿好衣裳,回到前殿。
但张钛铭和阿尔子米,却一直没走。
李承绩也知道躲不过了,便让竹青请他们进来。
落座后,张钛铭就开门见山道:“总督!出兵乃国之大事。今上只知会李户部一人,莫非是疑我二人不成”,张钛铭仗着和李承绩关系亲近的缘故,出声问道。
一旁的阿尔子米虽没说话,但那沉重的神情,显然也透着同样的疑问。
李承绩知道这件事自己做得有些过了,便向竹青使了个眼色。随即大殿的门扉被合上,只剩下他们三人。李承绩就尴尬的笑了笑,柔声宽慰道:“张伯父,阿尔子米伯父,此事非我故作隐瞒”。
这伯父都喊出来了,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
便将自己的理由,全盘托出。依照他的说法,这次征讨马鲁,实际并不是真的要征讨马鲁。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正要对付的敌人,也是马鲁以南的尼沙布尔。
那是马鲁郡守引以为傲的外援,目前与花拉子模牵扯很深。据可靠消息,东波斯的总督,已暗自得到摩诃末授令,向尼沙布尔增兵。
如果再和马鲁兵合一处,那么再想收回来,就要费很大的功夫了。
要知道,当前可是千载难逢
第二百一十六章 马什哈德
“如此,又何以隐瞒至此!”,张钛铭听完解释,怒气仍是未消。
阿尔子密也沉着脸,出声道:“尼沙布尔紧邻花拉子模腹地。若要攻取,绝非易事。”,虽然并没明说出兵尼沙布尔是错的,但话里话外,还是透着出兵尼沙布尔太过不智的意味。
“呵呵二位有所不知。尼沙布尔已成孤城,正是攻取之时。”,说着,便将事务司得到的情报,说给他们听。这是两天前传来的,用的是飞鸽传书。
比全靠脚程,要快了数倍。以致冒着孤军深入的风险,舍弃了近在咫尺的马鲁郡。李承绩也愿意抓住这个时机,赶紧将尼沙布尔收入囊中。
“什么?!”,张钛铭马上面显惊色。阿尔子密也大感意外,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李承绩点了点头,肯定道:“剌贾德已攻取花拉子模腹地以南。呼罗珊境内的古昌总督,也投靠了剌贾德。”。
古昌是位于内沙布尔以北的一个山城,地处阿特拉克河的上游。因比纳卢德山脉和赫扎尔-马谢德山脉的阻隔,使得此地成为连接花拉子模腹地的枢纽。
如今那里被剌贾德攻占,尼沙布尔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张钛铭也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稍稍惊讶后,就没在隐瞒出兵的事情上,多加指责了。不过面上的忧心,仍然没有消散。就语重心长道:“若是孤城,攻取也不为过。只是最紧要的,还是马什哈德。”。
在后世,这是伊朗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卡沙夫河河谷,四周高,中间低,乃是极适合发展农业的盆地地形。虽然当地的气候比较干燥,但因卡夫河的存在,水源也比较充足。
原本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图斯,但在公元九世纪。阿拔斯王朝马蒙在任哈里发之前,为赢得什叶派的支持。将该派第八代伊玛目阿里利达由麦地那迁往图斯。
因其在图斯的声望太高,马蒙又派人将其毒死。后来葬在该地,遂以其命名。马什哈德(殉道之地),由此取代了图斯之名。这也就成了波斯境内,唯一一座拥有阿拉伯名字的城市。
也因他的缘故,马什哈德成为了什叶派的圣城。越来越多的信徒迁居当地,使其成为波斯境内首屈一指的大城。
虽然尼沙布尔是呼罗珊由来已久的中心城市,但那已是几百年以前的事了。沙赫攻取呼罗珊时,就夺取的是马什哈德、萨拉赫斯、马鲁三城。
由此,也奠定了大呼罗珊境内的统治地位。
现在张钛铭见晓之以害劝不住李承绩,就另辟蹊径,用马什哈德说服他了。
“张户部此言有理!马什哈德为什叶派教徒的圣城,若要攻取,怕是招致该派教徒的抗拒。”,阿尔子密在张钛铭说完后,跟着附和道。
自古以来,回教各派系间就斗争激烈。什叶派又否定逊尼派所拥戴的哈里发正统地位,使得一直以来,都备受打压。现在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早已四分五裂,什叶派的生存空间,也大大提升。
于是阿拔斯王朝衰落以来,什叶派势力,就在马什哈德发展得突飞猛进。整个东呼罗珊省,也成了什叶派的大本营之一。
如果要接收尼沙布尔,那么必须先攻取马什哈德。因为尼沙布尔位于马什哈德的西边,是护教军的必经之地。
而李承绩所代表的护教军,又不是什叶派教徒。并且一直以来的政策,也是扶持清教徒。其它派系,无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都或多或少的,备受打压。
&n
第二百一十七章 被算计了
便冷哼一声,颇为霸气道:“什叶派教徒若敢犯上作乱,护教军定然早日送他们去见真主。”。
尼沙布尔郡的地理位置,就像深入花拉子模的楔子。且当地又有高山阻隔,只要将其占据,那么花拉子模再想东进,就比较艰难了。
李承绩考虑到大辽国势大衰后,摩诃末对自己的报复。因此想要以最短时间,让呼罗珊总督府处于最有利的地位。这尼沙布尔郡,也就成为四郡之地中,最为凶险,也利益最大的一郡。
至于当地什叶派的反对,也就不在考虑之中了。
反正自古以来,枪杆子出政权。那些什叶派教徒虽然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但是只要护教军在当地保持一定的武力威慑,那么也不怕那些什叶派教徒明着反抗了。
或许会有一些激进的教徒,但是李承绩也不怕。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事务司成为呼罗珊总督府的耳目,督检司的红巾军成为总督府的抓牙,护教军则是总督府的屠刀。
任何心有不轨之徒,都会尽力在他们诉诸行动前,扼杀在摇篮之中。
且如果按照原历史发展,十二年后,这里会被蒙古人屠城。为了让波斯之地的回教徒对蒙古人心怀恐惧,马什哈德里的猫狗都被杀死。用片甲不留来形容,都不为过。
李承绩自然不会选择这种灭绝人性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统治。一来是他的实力不够!就凭三郡之地,屠杀回教徒的圣城。如此不得人心之举,往后是别想扩张地盘了。
二来他也要发展清教徒的势力!所以对待什叶派教徒,还是要以一定的怀柔手段为主。
更何况,清教徒在教义上,有很多与什叶派教义重叠。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不像逊尼派,完全不可调和。说不得,会成为清教扩大影响力,招收信徒的契机。
到底马什哈德是回教的圣城之一,宗教影响力十分深远广大。这从马什哈德取代尼沙布尔,成为呼罗珊西部中心城市的经历上,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李承绩取尼沙布尔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攻取马什哈德。
“可--”,张钛铭并没被说服。但看到李承绩一意已决,也不好再说什么了。阿尔子密眼见和李承绩关系亲近的张钛铭都闭上了嘴巴,自己也就更不好出口了。
只是两人又像没眼力见似的,并未请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