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他是个很奇怪的孩子,当其他男孩都在看路过的女人时他却在看海船,于是有个人上前询问他在看什么,那个孩童指着天际尽头说“你看,地平线是弧形的。”
路人感到很奇怪,也跟着看了过去,地平线确实是弧形的,于是便问“地平线是弧形的有什么问题吗”
“当船从远方驶来的时候,我看到的先是桅杆,然后是船帆,最后才是船身,如果地是平的,那么我应该一开始就看到船的整体,所以我认为大地是圆形的。”
大地如果是球形的那么人是怎么站在地上的路人认为这是孩童的无稽之谈,因为所有人都说地是平的,有世界的尽头存在,路人走后将那个怪孩子的理论传得到处都是。
当地的老师没人愿意教他,他的母亲担当起了教导他启蒙的责任,到了九岁那年他学完了母亲能教的所有希腊的知识,那可是普通人用十年都不一定能学完的,同时他的富商父亲终于受不了那些流言蜚语,将他送到提尔向一个闪族学者那里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东方的宗教和文化,然后那个孩童又多次随父亲到小亚细亚作商务旅行,二十一岁那年他来到米利都,拜访了天文学家、数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徳和菲尔库徳斯等伟大的学者,并成了他们的学生,二十二岁那年他开始宣传理性神学,穿东方人的服装,蓄上头发从而引起当地人的反感,他一向是个怪孩子,喜欢标新立异,于是那个孩童被迫离家前往埃及。
抵达埃及后,国王推荐他进入神庙学习,在此十年间他学习了象形文字和埃及神话历史,他宣传希腊哲学,受到很多希腊人的尊敬,有不少人投到他的门下学习。
四十九岁那年,他重新返回家乡萨默斯,人们已经不记得四十年前那个疯言疯语以至于没有老师肯收他的男孩儿了,他开始创办学校讲学,讲述数学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可惜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成效,于是在五年后他与母亲以及唯一一个门徒离开了萨默斯,移居西西里,后来他定居在了克罗托内,在那里他广收门徒,建立了一个宗教、政治、学术合一的团体。
他的演讲吸引了各阶层的人士,很多上层社会的人前来参加演讲,按当时的习俗妇女是禁止出席公共会议的,他打破了那个成规,允许她们也来听讲,热心的听众中就有了他后来的妻子,这个怪人的名字叫毕达哥拉斯,有人认为他是黄金分割比例的起源,他的理论影响了整个希腊的艺术界,古希腊雕塑中经常可以见到。
他在意大利南部的克劳东成立了一个秘密结社,这个社团里有男有女,地位一律平等,一切财产公有,组织纪律严密,甚至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个学员都必须在学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加入组织还要经历一系列的神秘仪式,以达到“心灵净化”。
他们要接受长期的训练和考核,遵守很多的规范和戒律,并发誓永不泄露学派的秘密和学说,他们吃着简单的食物,进行严格的训练,鼓励人自制、节欲、纯洁、服从,开始在大希腊地区赢得很高的声誉,也因此引起了其他教派的记恨。
后来他们受到了民主运动的冲击,社团在克罗托内的主馆遭到严重破坏,至于毕达哥拉斯本人也遭到了暗杀。有阴谋论者将矛头指向了地平论者,毕达哥拉斯是最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由他开始他的门徒就在寻找大地是圆形的证据,从此诞生了地圆说,然而如果大地是圆形的,球面对面的人是如何站在地上的,他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恐慌,有人就将他称为东方来的异教徒、伪君子,他的门徒被驱逐、搜捕,致使他们不得不逃回希腊本土,在别的地方重新建立据点,一些人继续数学哲学研究,一些人则开始了政治方面的活动,两百年后一个名叫亚里士多德的学者也提出了地球是圆形的理论,和毕达哥拉斯不同的是,他认为大地是圆的不是因为圆形的看起来很美,而是因为月食时地影是一个圆形,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利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度,比中国首次测算子午线长度早了一千年。
毕达哥拉斯的坟墓修得跟中国的馒头坟一样,与希腊当时的丧葬方式截然不同,他接触到的“东方”不知道东到哪儿去了。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因为战争古希腊地圆说还没来得及普及就被迫中断了,人们重新回归地平说的“常识”,在基督教传播的圣经里,不仅支持了大地是世界的中心,太阳绕着大地转,还在多处支持平地说,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宣传大地是圆形的人,即便他不是宗教领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也有可能遭到迫害。
信仰基督的人必须适应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符合圣经中所教授的世界观,并将其推广到整个世界,包括了教育、艺术、政治、道德规范和饮食习惯,让地平说的人接受地圆说就跟要贞洁观念很强的汉人接受自己的女人是全世界最开放的一样,这怎么可能,追求欢愉是没有过错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力,不过对传统缺乏认知,对世界又缺乏理解会让世人对那些漂亮的蝴蝶充满憎恶之心,灵魂本质还是贪吃的毛虫,根本没有完成蜕变。
女神是值得崇拜的,女性身体的美首先要符合黄金分割,四分动六分静才是最佳的养生之道,一直勤劳忙碌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罗马人全是挥舞着鞭子让奴隶不断干活的奴隶主,自己懒惰成性,白天睡觉晚上狂欢,少数人占有所有的土地,致使大多数人没田地可种,在饥饿中挣扎的贫苦大众把自己卖给奴隶主,没有了自由的权力,仅仅给点吃的,保存基本的体力以便能干活。男奴隶被送去竞技场斗兽给罗马公民取乐,女奴隶则被拿去泄欲,他们对眼前上演的好戏没有一点同情心,没有一点怜悯,专门伺候奴隶主的女奴隶要好一些,男奴隶跟狗一样带着锁链,身上伤痕累累,咳嗽一声都会遭到鞭打,在矿山和磨坊干活的奴隶则更惨了,矿坑往往就是他们的坟场,发生山崩或塌方的时候躲避不及,成百上千的人被压死在里面。
奴隶主会花大价钱买来具有特别技艺的奴隶,比如乐师和一些能工巧匠,为他们雕刻雕塑装点自己的豪宅,为淫乐的时候弹奏乐器,为了炫耀财富当雕刻雕好之后还要用昂贵的颜料在白色的大理石上途上色彩饱和度非常高的颜色,如果搭配恰当还没什么,问题是那些颜色聚集在一起根本不协调,看起来简直辣眼睛。
美是来源于自然的,蝴蝶的翅膀颜色很艳丽,但是它看起来就是很美,花的颜色也很艳丽,它依然很美,脱离了自然,人为定义的美不仅脱离了现实生活,而且会造成人的意识扭曲,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为了获得细腰而过度节食是不符合天道的,这种美不仅不能让人身心愉悦并且还让人感到痛苦,人与自然达成协调才能让荒芜的精神世界从新变得多彩,真正的美学绝无可言,即便是看到的雕塑也是欣赏的线条和结构,时刻散发着灵动的朝气而不是颓废。
一个年轻的女娃,一个人坐在空荡荡但是豪华的屋子里,跟望夫石一样等着一个男人来“宠”自己,这种就是颓废;她要是一个人在家织布,院子里还有养的鸡鸭,因为思念恋人而嘴角含笑,凤眼含春这种美就是充满朝气的。
血淋淋的战场,到处都是尸体,一个头戴光环的人伸出双臂向活着的人释放慈悲光环,整体画面都是黑暗的,只有圣光是彩色的,所有人都仰望着他,就像他是黑暗里的烛光;同样是战场,一个因为激烈战斗而露出了半边的胜利女神率领着奴隶向奴隶主宣战,即便整体画面都是黑的,看画的人还是会集中在那个穿着白衣的女人身上,道貌岸然的
第七百四十四章 作室门之变(七十三)
如果你能摆脱与你自身的纠葛,所有天堂的精灵都会屈尊将你服侍。
如果你能猎获你野兽般的自我,你就获得了特权掌管所罗门的王国。
你受祝福的灵魂属于天堂的花园,如让他坠入陋室这是否公平
你是至福的鸟儿,生存在奇迹之中,如让你深陷牢笼,这多么悲惨。
但你能重获自由,打破肉身的牢狱,马上你就会看到,你自己就是生命的圣哲与源泉。
——拉里丁鲁米
《墨子备穴》载:门中吏主塞突门。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椎置突门内,使度门广狭令之。
塞门刀车是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几乎等宽,寻常总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口,车体有长辕;敌但攻破城门,数十成百兵士猛推刀车塞住城门。对于坚守城池的长期恶战,城门难保一次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但是一开始的塞门刀车并不装刀的,至少墨子设计它的时候没有,只是后人们为了增加杀伤力而增加了刀片,让它从一个单纯防御用的器械变成了可攻可守,地道、巷战中可以用来堵塞突破口,也可做为步兵冲锋开路之用。
如果是攻击一个小城,并不需要云梯,然而是汉长安这种大城市的话就必须要攻城器械,短时间是不可能造好的,以血肉之躯撞破司马门更不可能,久攻不下未央宫后许多抱着投机心态来抢劫的人走了,那些官奴婢还在继续战斗。
修建军事机密必须要足够忠诚的人手,然而活人总有会说漏嘴的时候,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给皇帝修陵墓的人也要看修的什么地方,修神道和献殿的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开山修地宫的人就要精挑细选了。
在必要的时候有些人是要处理掉的,为秦始皇设计墓室葬局的术士在焚书坑儒的时候就被杀了,而负责给他修陵寝地宫的人自然也跑不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墨子之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这三家因驻地不同而分为楚墨、齐墨和秦墨。
楚墨的邓陵子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齐墨的相夫子是一个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但要是有必要的时候可以煽动起义、执行暗杀;秦墨的相里氏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务实,帮助秦国的原因也是因为看见只有秦国当时的制度是最接近墨家的最终设想的,所以他们愿意帮助秦国完成统一战争。
但是秦国的工匠却是其他诸国之中最苦的,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一板一眼地制造同样的工件,楚国的剑是凭着灵感随便打的,齐国以辩论为主,工匠是辅业,周穆王巡游中遇到了艺人偃师,偃师让倡优给周穆王表演舞艺,周穆王和身边妃子看的津津有味。倡优跳舞非常优美,不过他跳着跳着突然用眼神来勾引周穆王身边的妃子,周穆王看了之后非常的生气,要杀了偃师。偃师非常的害怕,于是他赶紧用剑把倡优给杀了,其实倡优不是真人,而是用皮革、木料、胶漆等物做成的机器人,齐墨就一天到晚研究怎么把此物给复原出来,加上齐鲁一带方仙道盛行,他们就跟阴阳家扯上了关系。
当了亡国之君不止是丧失国土,就连自己的命都是被人随便处置的,和其他诸侯王相比齐王建的下场最惨,他是被活活饿死的,齐王建五年,秦赵二国爆发长平之战,赵国没有粮食,向齐国借粮,齐王建不同意借粮给他们。齐国谋臣周子说:“不如答应借粮以使秦国退兵,不借粮秦军就不会退,这样秦国的计谋就能实现,而齐、楚的计谋就失败。而且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犹如屏障,就像嘴唇对于牙齿一样,唇亡而齿寒,今日赵国灭亡,明日祸患就轮到齐国和楚国。再说救赵的事情就像捧着漏水的缸去救烧焦的锅一样急切。救援赵国,是高扬道义,打退秦军,是显明声威。以道义解救将亡的国家,以声威打退强大的秦军,不致力于此种大事而斤斤计较粮食,这样为国家作打算可就错了。”齐王建不听从,仍然没有借粮,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四十多万,继而包围赵国都城邯郸。
攻打大城市一般很少直接攻城,守城方有绝对优势,城里武器要多余远道而来的攻城方,因此攻城方一般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进行消耗战。
城外能补给粮食,城内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种地的话就会坐吃山空,粮食吃完了城里的守军就会跟长平被坑杀的野战军一样要靠人肉充饥。
长平之战时墨家巨子是秦子,齐墨在论政台用激烈言辞攻击秦子对秦昭襄王用如此丧失人性坑杀赵国降卒的行为不作为,并要求秦国人撤兵停止对赵国邯郸围城,秦子说:秦昭襄王计议时曾对群臣说过,若齐、楚援救赵国,他们能紧密协作我们就退兵,不然我们就攻打他们。如今身为盟国的齐楚不救赵国,反而要让敌军因仁义之心退兵,如此大仇赵国必定奉还,他日赵国围攻咸阳之时诸位又会让赵国放过秦国吗如果人人都抱着这种心态做事那天下纷争何时才能终止群墨禁声,不再要求巨子出面干涉此事,与此同时邯郸前线,白起病了,秦昭襄王改由五大夫王陵率部进攻赵国都城邯郸。或许是因为王陵的能力不够,或许是国都之战军民一心,总之王陵这次进攻屡战屡败,还损失了五名校尉。就在这时候,白起病愈了。秦昭襄王很高兴,打算派白起代替王陵指挥秦军攻打邯郸。意外的是白起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命令。他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秦军虽然在长平之战中战胜了赵国,可自己也死伤过半,国内就剩下十五岁以下的男娃。秦军如果一定要劳师动众、爬山涉水攻打邯郸,在赵队和诸侯国的里应外合下,本土可能遭到威胁,国都不是那么容易破的,只要王还在都城里军民就会殊死一搏,困兽犹斗何况是人,被逼入绝境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攻城要从薄弱的环节入手,城墙不是每一处都坚实可靠,同样守军也不是每个都是硬骨头,攻打长安的时候守城军民都知道大势已去,李建成所部遭到的抵抗就没有李世民那边那么大,王莽的时候凭着外郭城坚固和远超过叛军的器械完全能守住长安,可是贵族想跑,因为他们很清楚为了自己方便排水自己在墙上挖了多少涵洞,叛军可以从排水渠里进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了自己方便而罔顾他人,事到临头连累了他人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闯祸后不是想着补救头一个想的就是逃跑,圣人都要气出邪火来。
小时候是个熊娃,长大了是个怂人,穷养儿,富养女,女人却永远心软舍不得,怂人到了关键时刻就他妈都靠不住,该并肩作战的时候畏战怯死,再富也要苦孩子,不然六十岁了一开口还是只有十六岁的阅历。
一寸河山一寸血,世间不总是真善美,人性也不是总是美好的,战场上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干净的地方,作室门的隧洞里已经被一层厚厚的血浆浸染,外郭城的城墙上从北边来的叛军与右羽林军正在激战。
退伍军人与在役军人的区别是什么迟早有天在役军人也会退伍的,在战场上没人会文明礼貌地砍人,虽然羽林军以逃兵役的为主,幽州人带出来的兵还有点野性,加上有塞门刀车,对上那些在前线杀人如麻的老兵还算持平,但是战损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个时候有人还有心情聊房子孩子在哪儿读书的事么
见过死亡和杀戮的人对这些普通人很关心的问题是不感兴趣的,聊不到一起去别说成朋友,谋生都困难,军人退伍以后和社会是脱轨的,凭着一腔热血去保家卫国了,除了一身强健外回乡之后地方文官要是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他们就会成为豪强和黑帮的打手,面对迷茫的前途和拥挤的人潮,不知所措的退役军人面对他们的招揽就会成为他们的门客,镖局、走私私盐、茶、丝绸很多都是军人在干,看到别人这么凄凉汉人就更不愿意当兵了,兵源枯竭只好让外籍军人去保护自己的领土,死就是这么作出来的。
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朝廷主要是由文官把持,不知道人间疾苦的公子没尝过颠沛流离和饿肚子的滋味,以为江湖就是大块吃肉、大块喝酒、仗剑快意恩仇,楚墨在论政台上就站在了秦墨的一边,从此之后墨家彻底分裂了。
给秦始皇修陵的是齐墨,墨家是听巨子的命令而不是诸侯王的命令,那个时候墨家实行的不是禅让制,是跟皇帝一样上一任巨子死后才能选下一任巨子,秦子死后就是光涯子,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则是六玄子,墓地里的水银山河有剧毒,人长期处于那种工作环境身体肯定会被重创,不用杀也会死的,但那个时候墨家要和儒家争显学的地位,一些人的利益就被牺牲掉了。
大一统是儒家公羊派率先提出来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齐国的轨路被拆掉了,换上了秦国一致的轨路,山东人和关中人打那个时候就彼此看不惯了,大复仇的意思就是要提着脑袋复仇,六国灭亡了人还在,春秋战国时行游学,大家勾过来引过去就形成了反秦联盟,这个组织就是华夏联盟的前身,全境蔓延的暴动怎么镇压更何况还有不想干活,想吃牢饭养老的闲汉,六玄子在位三十多年罔顾自己人和儒家争夺显学的作为已经违背了墨家任侠趋义的精神,在执行了坑襦之后两年他就被暗杀了,第九代巨子灵焚即位,他认为比起和儒家内耗,处理匈奴人的问题才是首要的,虽然秦王政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然而大军走后匈奴人还是在长城一带进行劫掠,要完成国家统一让人心齐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秦国与匈奴接壤的区域长达万里,处处派兵是不可能的,匈奴骑兵为主,移动速度极快,为了更好的防御匈奴人南下,秦始皇下令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起来,防止匈奴人再从长城之间的空隙进入防线后扰民,只要马跨不过去就会拖慢行进速度以便其他地区支援,墙必须修得结实牢固,这个计划是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去修的,而且还有南边的百越威胁,修驰道、灵渠、五尺道都需要专门的人才,墨家人继续分裂下去就跟战国七雄内耗一样,亲者痛仇者快,灵焚主动提出结束长期以来巨子死后选举的制度,巨子任期只有四年,在这种大环境下三墨才重新归为一家,并且从他之后所有巨子都要放弃以前的家族和姓氏,只能姓“墨”,他的下一任巨子就是墨楚,在任上时巨子就是巨子,他退下去之后人们根据最能代表他一生的词来纪念他,墨楚因为帮了楚霸王项羽墨家人就给了他楚这个谥号,刘邦却封了他做“墨皇”,为了这个“墨皇”墨家再次陷入内斗,方仙道取代了墨家在关中布道,墨家退入巴蜀,一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生才从灭门边缘重新换过气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