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巫蛊之祸李季被诛杀全家,如果李广利叛国的话也会被诛一次,李家就绝户了,李广利在听说自己的妻儿被抓后如五雷轰顶不知如何是好,前线战将叛国降敌妻儿必然遭极刑,对待汉奸汉人是从来不手软的,立功赎罪的话还能引来一线生机。人被逼上绝路后会做出不理智的判断,李广利孤军深入带着数万人深入漠北,打算效仿冠军侯以战养战。

    陷入敌人的腹地就跟包馄炖一样,被人给包了是迟早的事,幕僚全让李广利不要进攻了,李广利一意孤行,直至郅居水,但那个时候匈奴人早走了,他又派人继续北进,最终遇上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两军接战后汉军大胜,这个时候见好就收差不多得了,李广利还要继续北进获得更大的战功。

    李广利想以功赎罪的心可以理解,可是他也不能明知是条死路还带着兄弟们冒险,军中长史就策划哗变了。在事发之前李广利将主谋给斩首,为怕军心不稳大退一千里,南撤到郅居水南边的燕然山。

    客场作战首先面临的就是孤立无援,匈奴百姓是肯定不会为汉军喝彩的,匈奴单于亲自调兵五万,又征调燕然山附近的民夫,在深夜里悄悄在汉军营前挖了一条壕沟,然后从后面对汉军发起了攻击。

    &




第七百四十七章 作室门之变(七十六)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送女儿出嫁永远是痛苦的,尤其是和亲的公主,一般很少再回来了,解忧公主七十岁才回到长安,出嫁的时候她只有二十岁,一晃眼五十年过去了,青丝鬓白发,红颜变老妪,然而她并没有找个地方颐养天年,汉宣帝将她请为座上宾,与朝臣们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和亲公主和匈奴公主争夺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一个国王,而是一个王国,其惨烈程度可以与国战相提并论,长途跋涉最容易遇到水土不服,解忧公主在乌孙国就偶患腹泻,吃完了随行的药物仍然不见好转,后来大汉随行的御医从当地找来一些药材,因为对药效和毒性不了解,再加上害怕匈奴随从再药中下毒,便采用药物灈足的办法进行治疗,结果病情果然有好转,翁归靡觉得此法甚是奇特,就让乌孙国的御医也用一些奇特的药材与濯足之法结合,创出了足浴疗法,后来经由百姓迁徙传入世界各地,这种泡脚就能治病的方式在西域深受百姓认可。

    没人规定女子不能到前朝来玩,解忧公主回汉地的时候还将继女少夫和另外两个没有继承王位的儿子带上了,他们对西域的情况说不定比安西都护还清楚,由此避免了朝廷发布不合时宜的政令引发矛盾。汉语是很难学,不过西域诸国愿意去学,一个是使节往来方便,一个是文化交流需求,英雄和美人、铁血与柔情、残酷和浪漫、野性与天真,这就是宣帝时期的西域,它美得不现实又是真实存在的,兴国安邦,开通通商口岸,官办和民间都是财源滚滚,挡都挡不住,宣帝被胡汉共称为财神爷,各国民众都称赞汉家公主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美德天下传颂,那是前所未有的兴盛,就像从清晨到正午的太阳一样一片欣欣向荣,奈何汉女基本上是不会单独前往西域,肥水不流外人田,汉女很少外嫁,能娶到汉女是强者的标志,你有价值值得拉拢人家才嫁女儿,没本事、没地位的也只能想想。

    在民间长大的皇帝和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是截然不同的,汉高祖刘邦也是个从底层爬起来的流氓,住大房子该高兴了吧,刘太公不觉得,穷了一辈子忽然富贵起来他不习惯,他喜欢跟那些年少的贩夫走卒沽酒卖饼,斗鸡蹴鞠。

    老年人就是这爱好,未央宫他住着不舒服,后来刘邦将他给迁居到了新丰,又在那里新建了村社,将昔日太上皇熟识的故旧都迁移到了那里居住,在别人眼里刘邦是皇帝,在这些乡亲的眼里刘邦依旧是那个无赖子,谁家的鸡鸭羊狗没被他偷过。

    楚地盛行枌榆社,一年四季都要祭祀,尤其以春天的大祭最为隆重,要用羊彘祭祀,祭完了神猪羊肉就要给人分食,刘邦就跟他的那些小伙伴们就常年混迹其中打秋风,每次祭祀都有他们。

    贵族吃饭要讲礼节,吃飨宴就是要手快有手慢无,肉总共就那么点,刘邦一个大小伙子和老年人抢肉吃,大家都感叹刘太公养了个不孝子,他还说得振振有词“老年人吃了肉又不干活,他们年轻人正是要力气的时候,哪能不吃肉呢”问题是别人都去下地干活了,刘邦却在村里到处闲逛,还跟村里的寡妇不清不楚的,他是个什么人呢。

    人混蛋到了一个境界也让人相当没脾气,吕雉的爹摆寿宴,他明知县令在里面还谎报寿礼堂而皇之地进去蹭吃蹭喝,一般吃席送礼都不会将礼品直接带在身上,多俗啊,都是递一个礼单过去由门人负责登记一下,他明明没有那么多钱却说自己送了大礼,看他那穿着就不像大财主,登记的萧何不敢承担这个责任,最后清理账目的时候对不上他是要拿话说的,就把这件事跟吕公说了,吕公听说了当然要去看看没脸没皮到这个地步的郎君长什么样。

    这种贱如杂草的人往往能活得很久的,然而他贱归贱,为人还是有骨气的,沛县刘季排行老三,老大继承了刘太公的田产当了富农,老二出去经商了,刘太公就老骂他不务正业,没有老二能干,财产也没二哥多,老大和老二那么有钱当然是要时常带着跟他同样不务正业的兄弟伙蹭吃蹭喝了,咱们是兄弟嘛,次数去多了大嫂就不乐意了,故意说家里已经吃完了,没食物了,刘邦转到厨房里一看,锅里还有吃的,自此以后刘邦再也没有跟大哥家有来往,他功成名就后其他亲戚都有王侯封赏,唯独对大嫂家里没有任何表示。

    刘伯死得早,一个寡妇带着孩子过日子苦,刘邦还上门蹭吃蹭喝确实不地道,刘太公觉得刘邦太计较了,一番劝解后刘邦最后还是封了大哥当武哀侯,其子刘信委羹颉侯。

    二哥刘仲跟刘伯一样是本分人,他有家有产的何必去夺寡妇的财产,刘邦起兵后他没跟者出去,一心在家伺候刘太公,后来项羽来抓人质的时候带着继母跑了,刘邦当上皇帝后改名刘喜封为代王镇守北地,然而匈奴一来他就弃城逃亡长安,经过赦免降为合阳侯,安安稳稳碌碌无为得过了一辈子。

    刘邦之前本来还有个儿子,因为刘太公原配妻子生产的时候胎位不正夭折了,自己也大伤元气,生下刘邦后他娘就死了,一个鳏夫拉扯三个儿子的日子可想而知,后来老大老二相继懂事,刘太公自己家里也有了产业就娶了续弦,她和刘媪不一样,是读过书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大乱,公卿朝不保夕,比起担惊受怕得过日子还不如找个老实人嫁了,她生下了老四刘交,他还有字称“游”,前面三位哥哥伯、仲、季就跟大郎、二郎、三郎是一样的,她让刘季成年后继续住在祖宅,也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宽容,刘交年轻时广泛交友,好书法、多才艺,与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在大学者浮丘伯的门下读书,刘季还停留在仅仅识字的阶段,后妈是肯定以及必然会对自己生的孩子偏心的,不过刘邦和刘交习性相近,刘邦起兵的时候刘交一直跟在身边,出出进进充当内外联络的机要秘书,是兄弟里面跟刘邦感情最好的,刘邦当皇帝后当了楚王。当初刘邦拎着条白蛇跑到枌榆社的时候大家还以为他要熬蛇羹吃,刘家祖宅就在社台左前方,熬蛇羹他跑社台干什么,自己家里不是一样可以熬吗难道是因为家里没柴了要蹭社台的柴禾后来他自称是赤帝子的时候刘太公还在感叹家门不幸,出了这么个混物,直到沛县刘季当了皇帝大家还是觉得不现实,他该不是跟大家闹着玩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那感觉就跟腾云驾雾一样,脚挨不着地,这才几年呐,怎么天翻地覆了呢昔日最成器的老二、老四不如混蛋老三,刘邦就是自由而茁壮成长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仔细侍侯的庄稼还不如杂草,能干成大事的往往都是粗人。

    清高有个球用,说汉话能跟汉人通商,能发家致富,但有人不愿意过那么累,闲云野鹤一定要穿着白衣飘飘、品茶弹琴跟猴子一样在山上采药灵芝当顿吃,活一百八十岁了看起来还跟六十多一样,汉人还不是一样要求他要长生秘诀。

    想教化人要看别人的态度,有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拿着儒经上吐蕃是没用的,华夏文明是很年轻,统共也没有四千年,古象雄王国自称有一万八千年了,大洪水来了当然是高原才能躲过那种毁天灭地之灾,世界所有神话中都出现了大洪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司南所指的丙午不是正南方,指的北方与北极星所指引的北也略有偏差,尤其是磁针罗盘发明之后,不同地方所指的偏角也不相同,如果古代的南边是现在的北边,忽然之间整个地磁翻转了,伴生的灾难就是不可预测的了。

    周朝有指南车,汉代有司南,唐代有司天铜镜,黄铜制成的镜面上铸有二十八星宿,对应天上繁星,中有天池海底,镶嵌了绣花针大小的磁针,古人制镜历经岁月沧桑,映照了万千历史,大明宫就是因为在工地里发现了传说中的秦镜而得名。

    金鉴可以照出时间邪崇,让其无法遁形,也可照人心智,辨其善恶,而这一切在镜子里不过都是幻象而已。

    要看到象必须要有光,没有光就一片漆黑,直接用阳光来看的话是看不到那些“幻象”的,然而今夜有月色,一个身着白衣,满头白发的男子正坐在一间宫室的窗边,俯视着眼前的镜子。在镜子中倒映着一个虽然年老却依旧英俊的脸,只是他的神色郁郁寡欢,看起来一点都不快乐。

    在他的身边没有丝竹纷纷,也没有霓裳美人,没有文臣武将,也没有番邦使节,只有一个穿着紫袍的老奴侍立在门口。

    他看起来圆圆胖胖,一脸忧心忡忡,宦官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被阉了的猫狗都要长胖,绝育后的动物没有那方面的需求,它的生活里只有吃喝和睡觉,也不爱运动,会发情的动物会精神紧张、忧郁、烦躁,自然就会瘦下来。

    但即便是宦官,只要习武他就会对女人感兴趣,没什么原因,上天造物的时候就是这么个规律,雄性会为了争夺配偶而大打出手,正是因为有他们在整个族群才能保持充沛的活力。

    暴力和求偶,有暴力之后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没有暴力男子求偶就不主动,没有求偶就没有新生儿出生,高龄人变得越来越多,愿意结婚育儿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女人,当她们可以出去工作后就要面对家庭和工作兼顾的问题,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处理两头,当人对结婚生子保持距离的时候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资源——人口,没有继承人家业就要被外人给继承走,同时税制和兵源也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上流社会的婚姻越来越像交易,底层的人越穷越生越穷越生,那些底层妇女往往不怎么读书,上流社会的女人读书读得多却不愿意生孩子,要么不爱自己的丈夫,要么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她们将教育孩子的问题丢给老师,这样一来孩子有



第七百四十八章 作室门之变(七十七)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净土宗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得名,创始人应是唐朝僧人善导,他认为该宗讲习、奉行的主要经典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称为净土三大部。这一宗派认为靠个人的力量企图解脱现实世界的苦难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佛力的接引、援救,才能离开现实的污秽的世界,往生西方净土,每天念佛万声以至十万声,长期养成习惯,死后即可得到佛的接引,送往西方安乐净土。由于修行简易,不要理论,甚至不必识字,只要会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得到解脱,故在社会上非常流行。

    古印度盛行有关人生是苦的基本观念,从而寄希望于脱离现实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净土世界,简称现实世界活腻了自己想死,为了能死后进净土世界才修行,他们现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往生做准备。

    在中国出现净土崇拜大致曾分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两种,弥勒净土信仰由道安首创,一是盛行于北魏,梁齐间还有所闻,不久即衰,弥陀净土信仰一般认为始于东晋慧远,他们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参加的僧人、居士达一百二十三人,那个时候还是立一块碑,大家一起吃斋念佛,后来加进去讲经的内容,善导是道绰的弟子,道绰卒后入长安光明寺倡导念佛净土,唐高宗敕于洛阳龙门兴造大卢舍那佛像命他监督工程,他的佛教活动影响极广,弟子不可胜数,一生之中前后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被后人誉为“弥陀化身”。

    弥勒净土分为两派:一派为上生信仰,即发愿往生到兜率内院,另一派为下生信仰,即待弥勒菩萨下生此世界,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于龙华树下听受佛法。前秦苻坚遣使西域,携回弥勒结珠像等,道安开席时,常罗列尊像,至唐代玄奘法师亦宏扬兜率上生信仰,而成为法相宗之传统,由于阿弥陀经之译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者亦多,故弥勒信仰已不如以前盛行,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说人天法,说二乘法,说菩萨法,人人能称机得益,也就是说即便不明白佛理,只需要重复说佛就能获得善根。

    玄奘法师开辟的法相宗是弥勒上生信仰演变而来唯识派,要讲三性三无性、四寻思四如,对普通百姓来说那是个什么鬼玩意,纠结叛乱的一般都是弥勒下生信仰,经文也是曲解过的,怀义与法明等撰《大云经疏》利用《大方等无想大云经》中“有一天女,名曰净光。当王国土,得转轮王”的说法,将它附会为“佛”对武则天当女皇的“授记”,亦即预言有了“佛”的“授记”,武则天就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做皇帝。

    绝大多数非佛教徒根本就不知道弥勒净土宗和弥陀净土宗的区别,更别提上生弥勒和下生弥勒了,然而在佛教徒尤其是不识字的愚民之中影响广泛,朝庭对于佛教正教与邪教的区别是按照社会危害性和是否有造反意图区分的,而所谓的正教也没干净到哪里去,胡乱放生、捐助资金给寺院、捐助资金印刷佛陀的经书、捐助资金给著名法师、供养出家僧人、捐香火钱、吃斋念佛、佛陀信徒和僧人早已不具有一心为天下众生的心怀,而是变成了一心为他们自己往生和为家人做福报,大量俗家男女剃度出家,真假和尚尼姑行修行之命行不劳而获之实,他们打着利益众生幌子获得了许多供养,放生也是瞎他妈乱放,自己图的一时爽,从店家买来准备熬成蛇羹的毒蛇“解救”了它,然后把它丢到荒郊野外去,万一毒蛇咬死了路人呢,更缺德的是放在农村附近,在放生者家的后院里放一筐毒蛇他自己干么六道轮回里面堕入畜生道的是它的业,毒蛇被做成药酒或者被人煮了吃就是它的业,因饥饿和治病吃蛇也要承担相应的业力,那种为了口腹之欲吃蛇的则要遭业报,和尚当然可以吃肉,一切众生平等,吃素也是杀生的一种,之所以汉传佛教禁止吃荤是因为肉的味道好,比菜昂贵,修行者控制不了自己的朝庭才下令禁止和尚吃荤。

    色戒原本也是不用守的,佛教中的“三戒”指戒贪、戒痴、戒嗔,“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也是善根的大敌,女子爱美为悦己者容是人之常情,可是不知节制地买就是犯了贪念,那些衣服就跟犯官看到了自己贪污所得一样,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可是欣赏的时候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她少的并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双一直凝视着她的眼睛,看起来漂亮又精明的女人往往难以骗婚成功,反倒是那些看起来朴实、不怎么漂亮的女子能把男人骗得血本无归,男人觉得她老实嘛,美女只会嗤之以鼻,怎么男人会这么笨,她长得不怎么样还被骗。第一映像对男人是很重要,但促使男人跟一个女人结婚的原因不只是容貌,长得太漂亮的女人就像是绝世神剑,可遇不可求,追逐的人太多了,要牵扯进去的恩怨太多,他不想惹那么多麻烦,而且就算得到了自己不一定驾驭得了,他要找的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她要是一把不起眼,可是却跟神器一样好用的剑就更好了,证明他眼光独到,其他瓜皮都不如他。

    女人是感性结婚,理性后悔,男人是理性结婚,感性后悔,只要一个男人能打动她女人就会因为一时冲动结婚的,一个美貌但暴躁的花瓶只适合调剂生活,在结婚前男人会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她值不值得让自己付出,要是女人给的答案不满意他是不会再多做纠缠,一旦他觉得那个女人值得自己付出,他就真的舍得付出,要是女人婚后理性后悔了他就会非常之不理性,老子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居然这么对我!最后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干出自己将来想起绝对后悔的事,比如情杀什么的,外貌只是他选择的条件之一,不是他选择的全部条件,女人理性后悔的原因有很多,现实与幻想差距太大,天天为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算计,侍奉公婆吃饭就寝,而且结婚之前是男方事事言听计从,结婚之后怎么变成发号施令了,还有最要命的婆婆问题,生活习惯不一样,让两个不太熟悉的女人和平共处最好的办法是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样就算她们没有话说也能一起中伤那个人,无辜的儿子躺着都要被箭给射中,顿时升起被两个妈关注的滋味,被两个人管总比看两个人吵架好,阿弥陀佛,那场面保证能让施主升起出家的念头。

    女人绝情是很理性的,她的心都是冷的了,不会再冲动行事,男人对旧爱有一种责任感,旧情人见面涌进脑子里的全是往昔美好的回忆,透过旧情人的一举一动又产生了一种期盼,男人对女人永远存在一种幻想,刘彻思念李夫人是因为她那个人还是他想象中那个倾国佳人只有他自己知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女人往往能比男人做得更绝,尤其是东方男人,讲究细水长流,一个人的阳刚程度和他的身材、身高、样貌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看心,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不斤斤计较,对别人的赞许之言一笑置之,韬光养晦、深藏不露,这种人往往沉默寡言、不善言谈,要品出他的深情需要智慧和时间,女人偏偏喜欢听人说好听的话,以至于到处都是油嘴滑舌的牙郎。

    有的人稳重得像山,有人则是山上叽叽喳喳的麻雀,大风一刮就飞跑了,这点小事都经受不住何况是真正的考验,做一个美丽的人很容易,但有一段美丽的人生很难,美丽不是浮华的,一个再木讷的男人很喜欢一个女人的时候都会积极主动,即便他笨拙、羞涩甚至不合时宜但他是捧着真心来的,基督复活后曾经观察信徒们怎么往库房里投钱,富有的人将很多银币丢了进去,然而有个寡妇却丢了两个铜币,耶稣就对门徒们说,这个寡妇投入库里的比所有人投入的更多,他们都是把自己多余的拿出来投在里面,而这个寡妇是将自己一切都投上了。一个螺子黛对穷小子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对富豪来说却是九牛一毛,当女人面对诱惑选择了螺子黛的时候就别怪世上没有真情了,最他妈恶心的是一边享受富豪给的优渥生活一边又希望得到穷小子的真心宠爱,这世上没有哪个真心爱一个女人的男人能接受一妻多夫制,一山不能容二虎,必须有个了断。
1...245246247248249...333
猜你喜欢